第177章 多年媳婦熬成婆
大明日不落,開門,自由貿易 作者:粵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77章 多年媳婦熬成婆
聽著高拱這些奚落的言語,原本還在走著的趙貞吉,腳步一頓,迴頭看了一眼高拱,冷哼了一聲,負氣而走。
今日朝會最大的輸家,可能就是趙貞吉了,不僅自己的盟友‘背叛’,自己即將致仕,還讓高拱這個老匹夫多留任一年。
原本打算將陳誌搞走,也徹底的落空,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唉,老了,老了,”陳以勤則是走過高拱身邊,似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說著。
陳以勤打算迴去之後,就立刻寫乞骸骨折,自己先行致仕,免得到時被吏部清退,也算是自保顏麵了吧。
皇極殿的這次的提案,還不到下午,京師出入城門口張貼榜文處宣傳欄,就貼上了,各部官衙也正式的接到了內閣發出的有關官員致仕年齡的界限。
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等到第二日,原本應該三天後才發行的‘京師周報’,竟然臨時增刊,報童們沿街大聲的叫喊,宣講著今日報紙的‘頭條’。
“賣報了!”
“官員強製致仕年齡出台了!”
“賣報了!”
“舉人出頭之日,就在今朝了!”
那些茶館酒樓內的食客們,聽到這些報童的吆喝,有些食客不解的詢問跑堂的夥計,怎麽今兒個報紙就發行了,不是都是五日一刊嗎。
“您老不知道這事,”店夥計笑著問道。
“知道啥事,店哥兒快說說,”食客好奇的問。
“昨兒個,咱京師城各處城門樓宣傳欄就張貼個告示了,”店夥計看向那些同樣疑惑的食客,“昨兒皇極殿上,當今陛下下旨,往後啊,這官員,在咱京師城做官的,三品官員起,七十就得強製致仕。”
“那三品之下的呢?”
“六十五就得退了,”店夥計笑著迴答。
“新鮮!”
“我這還頭次聽說,原來這些個官老爺,還有致仕年齡規定呢還,”食客被店夥計說出的話逗笑了。
“嗨,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這要是擱在洪武爺那會,您都不用這般的大驚小怪,”跟他同桌的另外一個食客一副很懂的樣子說道。
“這都老黃曆了,”又有一個食客插嘴。
“所以說得多讀書,多看報,”很懂的那個食客一臉我讀書多的表情看向插嘴那位。
“唉,那京師城之外的那些官員呢,按多少歲算致仕?”
店夥計給一個食客添上茶水,這才迴答道,“京師城外的,不管品級多少,一律六十五而退。”
“哎呦,那這會那些被調任出京的官員,不得嘴都罵歪了!”
“哈哈哈!”
“這新法施行的時候,那些個官員就都說,洪治朝的官是真難當,可這會朝廷出台官員致仕年齡法案了,指不定這些年齡到了,又無望被調入京的官員,不得罵得多髒呢!”
“那按朝廷這般施行,這京官,得多少人爭著搶著擠破頭,”又有人說道。
“可不是嗎,前陣子報紙上不是說了嘛,考成了一輪,咱直隸地界上,不少官員都被吏部下文訓斥了。”
“指不定這些個官員,就得被調任出直隸去,現在是佛前插香,才能得慧眼識珠,被調得遠了,說不得這輩子是別想迴京了。”
“這不是還有南京城嘛!”
“嗨,南京做官算啥京官,那都是二流子!”
“瞧您說的,這南京怎麽的,也算是咱大明的陪都,可別把豆包不當幹糧,瞧好了吧您,指不定這南京的官,比這京師城的還要吃香。”
“拉倒吧!”
“唉,這官員卡著這年齡致仕,這科舉也才三年一屆,一下子走了這麽多官員,這各地的官職,不得空缺出不少來,吏部那邊有那麽多官員可以選派?”
店夥計穿梭在各桌食客之間,添茶倒水的,聽到食客這問題,他張嘴就將自己得知的說出,“您不知道吧,榜文上可是說了,各屆科舉中舉的舉人,這都有機會被吏部給指派前往各地就任。”
“真的假的!”
“這還能有假,”店夥計拍著胸脯保證道,“咱說啥,都不敢曲解朝廷的榜文不是,不然北鎮撫司的軍爺們,不得將我給拘了去,您說是吧!”
“哎呀!”
聽到這話的一個食客,大拍大腿,“這特娘的,總算是給咱熬出頭了,各位,您們先坐著,咱得趕緊到吏部那邊問問,看看咱這個老舉人,能不能也給謀個差事當當,失陪了!”
看著那舉人風風火火的就結賬走人,其餘的食客也都趕緊結了賬,打算往吏部那邊去看看,到底是怎麽個情況。
這京師城內,可是有不舉人滯留的,一些都是等著開科,打算一舉中榜,謀個進士出身的,一些則是被各個官員士紳聘請為師爺賬房,也是謀求生路。
貿然聽到朝廷打算給這些舉人派官,都往吏部湧去,打算看能不能托人走個門路,吏部尚書的門是別想著進入的。
這現在能走吏部尚書的門的,這會就不用等到現在才去了,早就到地方任職了,現在的這些,要麽是沒關係,要麽是沒錢的‘窮舉人’。
托關係,無非也是指望著吏部能在選派官員的時候,將自己的名字往上提一提,讓自己能出現在前頭,又或者是看能不能在選官的時候,給指派個好點的官職。
雲貴川這些地方,能免還是盡量不要為好。
一時間,京師城的那些個有關係的,全都在托人打聽此次負責選官的門路,錦衣衛四處巡察,也抓了不少投機之人。
都察院的禦史們這些天也是忙得腳不沾地,實名舉報的案件隨著選官,逐步的增加,他們隻要是接到了舉報,都得深入去調查案件,海瑞說是入閣,這兩天因為這些案件,連內閣的大門都還沒踏足過。
趙貞吉和陳以勤當天就主動寫了乞骸骨折遞交到了通政司處,洪治帝也沒有挽留,朱筆禦批允了。
內閣兩位七十大臣的致仕,更加佐證了此次官員致仕法案的真實性,吏部的門檻被人都快踏爛了。
這些前來求官的舉人們,也不敢在吏部鬧,就是一人來問一句,吏部接待室的小吏頭都要被問大了。
聽著高拱這些奚落的言語,原本還在走著的趙貞吉,腳步一頓,迴頭看了一眼高拱,冷哼了一聲,負氣而走。
今日朝會最大的輸家,可能就是趙貞吉了,不僅自己的盟友‘背叛’,自己即將致仕,還讓高拱這個老匹夫多留任一年。
原本打算將陳誌搞走,也徹底的落空,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唉,老了,老了,”陳以勤則是走過高拱身邊,似是有意還是無意的說著。
陳以勤打算迴去之後,就立刻寫乞骸骨折,自己先行致仕,免得到時被吏部清退,也算是自保顏麵了吧。
皇極殿的這次的提案,還不到下午,京師出入城門口張貼榜文處宣傳欄,就貼上了,各部官衙也正式的接到了內閣發出的有關官員致仕年齡的界限。
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等到第二日,原本應該三天後才發行的‘京師周報’,竟然臨時增刊,報童們沿街大聲的叫喊,宣講著今日報紙的‘頭條’。
“賣報了!”
“官員強製致仕年齡出台了!”
“賣報了!”
“舉人出頭之日,就在今朝了!”
那些茶館酒樓內的食客們,聽到這些報童的吆喝,有些食客不解的詢問跑堂的夥計,怎麽今兒個報紙就發行了,不是都是五日一刊嗎。
“您老不知道這事,”店夥計笑著問道。
“知道啥事,店哥兒快說說,”食客好奇的問。
“昨兒個,咱京師城各處城門樓宣傳欄就張貼個告示了,”店夥計看向那些同樣疑惑的食客,“昨兒皇極殿上,當今陛下下旨,往後啊,這官員,在咱京師城做官的,三品官員起,七十就得強製致仕。”
“那三品之下的呢?”
“六十五就得退了,”店夥計笑著迴答。
“新鮮!”
“我這還頭次聽說,原來這些個官老爺,還有致仕年齡規定呢還,”食客被店夥計說出的話逗笑了。
“嗨,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這要是擱在洪武爺那會,您都不用這般的大驚小怪,”跟他同桌的另外一個食客一副很懂的樣子說道。
“這都老黃曆了,”又有一個食客插嘴。
“所以說得多讀書,多看報,”很懂的那個食客一臉我讀書多的表情看向插嘴那位。
“唉,那京師城之外的那些官員呢,按多少歲算致仕?”
店夥計給一個食客添上茶水,這才迴答道,“京師城外的,不管品級多少,一律六十五而退。”
“哎呦,那這會那些被調任出京的官員,不得嘴都罵歪了!”
“哈哈哈!”
“這新法施行的時候,那些個官員就都說,洪治朝的官是真難當,可這會朝廷出台官員致仕年齡法案了,指不定這些年齡到了,又無望被調入京的官員,不得罵得多髒呢!”
“那按朝廷這般施行,這京官,得多少人爭著搶著擠破頭,”又有人說道。
“可不是嗎,前陣子報紙上不是說了嘛,考成了一輪,咱直隸地界上,不少官員都被吏部下文訓斥了。”
“指不定這些個官員,就得被調任出直隸去,現在是佛前插香,才能得慧眼識珠,被調得遠了,說不得這輩子是別想迴京了。”
“這不是還有南京城嘛!”
“嗨,南京做官算啥京官,那都是二流子!”
“瞧您說的,這南京怎麽的,也算是咱大明的陪都,可別把豆包不當幹糧,瞧好了吧您,指不定這南京的官,比這京師城的還要吃香。”
“拉倒吧!”
“唉,這官員卡著這年齡致仕,這科舉也才三年一屆,一下子走了這麽多官員,這各地的官職,不得空缺出不少來,吏部那邊有那麽多官員可以選派?”
店夥計穿梭在各桌食客之間,添茶倒水的,聽到食客這問題,他張嘴就將自己得知的說出,“您不知道吧,榜文上可是說了,各屆科舉中舉的舉人,這都有機會被吏部給指派前往各地就任。”
“真的假的!”
“這還能有假,”店夥計拍著胸脯保證道,“咱說啥,都不敢曲解朝廷的榜文不是,不然北鎮撫司的軍爺們,不得將我給拘了去,您說是吧!”
“哎呀!”
聽到這話的一個食客,大拍大腿,“這特娘的,總算是給咱熬出頭了,各位,您們先坐著,咱得趕緊到吏部那邊問問,看看咱這個老舉人,能不能也給謀個差事當當,失陪了!”
看著那舉人風風火火的就結賬走人,其餘的食客也都趕緊結了賬,打算往吏部那邊去看看,到底是怎麽個情況。
這京師城內,可是有不舉人滯留的,一些都是等著開科,打算一舉中榜,謀個進士出身的,一些則是被各個官員士紳聘請為師爺賬房,也是謀求生路。
貿然聽到朝廷打算給這些舉人派官,都往吏部湧去,打算看能不能托人走個門路,吏部尚書的門是別想著進入的。
這現在能走吏部尚書的門的,這會就不用等到現在才去了,早就到地方任職了,現在的這些,要麽是沒關係,要麽是沒錢的‘窮舉人’。
托關係,無非也是指望著吏部能在選派官員的時候,將自己的名字往上提一提,讓自己能出現在前頭,又或者是看能不能在選官的時候,給指派個好點的官職。
雲貴川這些地方,能免還是盡量不要為好。
一時間,京師城的那些個有關係的,全都在托人打聽此次負責選官的門路,錦衣衛四處巡察,也抓了不少投機之人。
都察院的禦史們這些天也是忙得腳不沾地,實名舉報的案件隨著選官,逐步的增加,他們隻要是接到了舉報,都得深入去調查案件,海瑞說是入閣,這兩天因為這些案件,連內閣的大門都還沒踏足過。
趙貞吉和陳以勤當天就主動寫了乞骸骨折遞交到了通政司處,洪治帝也沒有挽留,朱筆禦批允了。
內閣兩位七十大臣的致仕,更加佐證了此次官員致仕法案的真實性,吏部的門檻被人都快踏爛了。
這些前來求官的舉人們,也不敢在吏部鬧,就是一人來問一句,吏部接待室的小吏頭都要被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