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大朝會(下)
大明日不落,開門,自由貿易 作者:粵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臣於上月得皇太子殿下之旨意,已先行在順天府大興宛平兩縣澤一二鄉裏,試點孩童掃盲學堂,凡戶籍落戶在順天府之民,五歲起之孩童,必須送往學堂進行每日三個時辰的識字掃盲。”
“學堂每日提供學生午餐一頓,書籍費用,因試點之緣故,殿下特旨乃赦免,如今已經月餘,收效顯著,故而,臣乃報於陛下知曉!”
“嗯,”隆慶帝不痛不癢的嗯了一聲,“陳先生辛苦了!”
這些辦理學堂的錢,全都是朱翊釴自己的小金庫出的,隆慶帝也不好說什麽,且朱翊釴還將學堂直接命名為‘皇家學堂’,隆慶帝沒花自己的錢,卻得了百姓的恩,自然也是內心歡喜。
但他可不敢再像上次報紙一事,再跟自己兒子朱翊釴提及擴大之事。
為了將報紙擴大,他隆慶帝可是足足花出去了不下五萬圓,還是每季度花五萬,這錢,朱翊釴管這叫皇家資助金。
可是肉疼了隆慶帝好久,要不是現在安平商行每月進度確實是豐厚,讓隆慶帝這麽每月平白無故的拿五萬圓出來。
那是在要隆慶帝的命!
禮部的事,說多不多,一下子就講完了,接著便輪到陳誌這個戶部尚書出場,殿內的官員們一見陳以勤講完退迴,立馬就精神起來,看向出列的陳誌。
沒辦法,現在戶部實在是風頭太盛了,僅北直隸一個每月商稅就進賬不下百萬圓,加上板升城光複之後,山西商賈正式的介入河套,山西的經濟一下子就被拉動了起來。
加上譚綸現在總督薊遼,加大了對遼東的商業及農業扶持,現在整個山西就光靠著板升,不斷的將草原人的牛羊及皮毛往內陸銷。
已經建成的塔城,更是出了一種可以紡織羊毛的機子,織出來的呢絨,通過染色後,更是受到了山西及北直隸大多士紳地主們的喜愛。
但價格卻是十分的讓人喜歡不起來,也就是這些地主商賈,因為朝廷規定,不可逾越穿綾羅綢緞,這才轉而看中了這些新興起的呢絨。
又不肯跟泥腿子們一樣穿棉布的衣裳,又不能穿綢緞,隻得將錢花在新鮮衣料上,一穿出門,得讓那些個泥腿子們知道,咱爺們這身,可夠你一年的布料錢的。
如今已經是入秋,邊鎮士兵開始更換禦寒衣物,新推出的羊毛護套,加上棉軍袍,這個冬天,戶部光是采購這些衣物,就花費了不下數十萬圓。
這些錢,就是隆慶帝這個守財皇帝,也知道,該花就得花。
花了那麽多錢打造出來的新軍,隆慶帝現在是不在乎在每年多花這些禦寒錢了,朱翊釴告訴隆慶帝,想要軍隊戰鬥力好,就得勤操練,多換防,足額發放軍餉,不定期給點小恩惠。
現在板升,宣府,大同及薊鎮的駐防部隊,每兩年就得被調防,與內地的其他師進行輪換。
駐防太原等地的師,就是這些邊軍的輪換對象,就連駐紮在京師的太子左右四個師,也是被調往薊鎮進行輪換駐防的。
猛虎師作為太子右軍一師,此次就被直接調防迴京師,現在板升城處,就隻有戚繼光的百戰師及新募集的河套兩個師坐鎮。
“戶部今結存銀款三千五百餘萬圓,每月需支付國立銀行七十二萬餘圓,邊軍每月軍餉需支付……糧草所需錢額……”
陳誌拿著小抄,不斷地將數字一一報出,那些側耳傾聽的官員們,一個字都不敢漏,就指望著這時候能抓一下戶部的馬腳。
“宗室每月之祿,較之去年,多了萬餘石!”
聽到這隆慶帝暗自咬著牙,每年八百多萬石的祿米,這換算成現在京師每石壹圓錢,都要近八百多萬圓了。
實在負擔太重了!
壓得戶部都直唿受不了!
大明九邊各鎮一年的軍餉估計都沒有八百多萬圓,薊州作為京師東大門,戶部每年往銀行士兵賬戶打款,也不過才四十六萬多銀圓,加上運送物質糧草的民夫的月俸,也才五萬多圓。
僅一個薊州,七七八八加上,都花不了戶部七十萬圓,其餘邊遠的邊鎮,因為路途消耗,也不過多消耗了些糧草而已。
就這,滿打滿算,也夠不到八百多萬圓,但這些宗室,直接花費的錢財,就夠隆慶帝再武裝起另外一個九邊鎮了。
如何不讓隆慶帝肉疼!
全都是朕的錢啊!
必須得改!
不改不行了!
隆慶帝還在上頭心疼銀錢,底下的陳誌已經匯報完,退迴了位置,刑部尚書黃光升手拿奏折直接出列,朝龍椅上的隆慶帝一拱手,“臣刑部尚書黃光升奏!”
“大司寇且奏來!”
年以六十有一的黃光升依舊精神矍鑠,目光威嚴,自嘉靖四十一年任刑部尚書起,經曆楊選,嚴嵩,海瑞三大案,居中平停,得從寬減。
是嘉靖帝年老暮哀,遣戮不測,群臣不敢違逆上意,隻黃光升與徐階斡旋調劑,法中求理,不敢私開法條,擴大嫌疑,使牽連之人免以受罪。
更是在海瑞上疏給嘉靖帝時,極力為海瑞辯護。
當時還是戶部主事的海瑞,上疏嘉靖帝,直攻上身,嘉靖閱後,暴怒,讀之至手顫!
黃光升在嘉靖帝將海瑞打入大牢後,在嘉靖帝麵前陳述海瑞之獨忠,言海瑞乃是臣子,而陛下您是君父。
君父有諍子,而子有諫親之大義也!
豈有臣子勸諫君父,而坐死之罪乎!
黃光升更是將唐太宗魏征之事例講出,宋仁宗包拯之案例提及,勸諫嘉靖帝,這樣的獨忠諍臣,陛下您不能殺!
殺了可就是誅天下士子拳拳上進之心!
之後,嘉靖帝崩,海瑞這才得以幸免,黃光升為海瑞極力維護,也深得隆慶帝讚賞,不僅在他提出乞骸骨時,極力挽留,還直接加封其為太子太保,賜飛魚服。
朱翊釴在新法施行期間,也多次同這位老尚書,就大明律一些問題進行過多次商談,黃光升認為,法不是為了懲治而懲治,而是為了遏製犯罪。
如果不能遏製犯罪,那這樣的律法,就應該改,而不是死守舊條,坐看不合之律法促進犯罪。
“學堂每日提供學生午餐一頓,書籍費用,因試點之緣故,殿下特旨乃赦免,如今已經月餘,收效顯著,故而,臣乃報於陛下知曉!”
“嗯,”隆慶帝不痛不癢的嗯了一聲,“陳先生辛苦了!”
這些辦理學堂的錢,全都是朱翊釴自己的小金庫出的,隆慶帝也不好說什麽,且朱翊釴還將學堂直接命名為‘皇家學堂’,隆慶帝沒花自己的錢,卻得了百姓的恩,自然也是內心歡喜。
但他可不敢再像上次報紙一事,再跟自己兒子朱翊釴提及擴大之事。
為了將報紙擴大,他隆慶帝可是足足花出去了不下五萬圓,還是每季度花五萬,這錢,朱翊釴管這叫皇家資助金。
可是肉疼了隆慶帝好久,要不是現在安平商行每月進度確實是豐厚,讓隆慶帝這麽每月平白無故的拿五萬圓出來。
那是在要隆慶帝的命!
禮部的事,說多不多,一下子就講完了,接著便輪到陳誌這個戶部尚書出場,殿內的官員們一見陳以勤講完退迴,立馬就精神起來,看向出列的陳誌。
沒辦法,現在戶部實在是風頭太盛了,僅北直隸一個每月商稅就進賬不下百萬圓,加上板升城光複之後,山西商賈正式的介入河套,山西的經濟一下子就被拉動了起來。
加上譚綸現在總督薊遼,加大了對遼東的商業及農業扶持,現在整個山西就光靠著板升,不斷的將草原人的牛羊及皮毛往內陸銷。
已經建成的塔城,更是出了一種可以紡織羊毛的機子,織出來的呢絨,通過染色後,更是受到了山西及北直隸大多士紳地主們的喜愛。
但價格卻是十分的讓人喜歡不起來,也就是這些地主商賈,因為朝廷規定,不可逾越穿綾羅綢緞,這才轉而看中了這些新興起的呢絨。
又不肯跟泥腿子們一樣穿棉布的衣裳,又不能穿綢緞,隻得將錢花在新鮮衣料上,一穿出門,得讓那些個泥腿子們知道,咱爺們這身,可夠你一年的布料錢的。
如今已經是入秋,邊鎮士兵開始更換禦寒衣物,新推出的羊毛護套,加上棉軍袍,這個冬天,戶部光是采購這些衣物,就花費了不下數十萬圓。
這些錢,就是隆慶帝這個守財皇帝,也知道,該花就得花。
花了那麽多錢打造出來的新軍,隆慶帝現在是不在乎在每年多花這些禦寒錢了,朱翊釴告訴隆慶帝,想要軍隊戰鬥力好,就得勤操練,多換防,足額發放軍餉,不定期給點小恩惠。
現在板升,宣府,大同及薊鎮的駐防部隊,每兩年就得被調防,與內地的其他師進行輪換。
駐防太原等地的師,就是這些邊軍的輪換對象,就連駐紮在京師的太子左右四個師,也是被調往薊鎮進行輪換駐防的。
猛虎師作為太子右軍一師,此次就被直接調防迴京師,現在板升城處,就隻有戚繼光的百戰師及新募集的河套兩個師坐鎮。
“戶部今結存銀款三千五百餘萬圓,每月需支付國立銀行七十二萬餘圓,邊軍每月軍餉需支付……糧草所需錢額……”
陳誌拿著小抄,不斷地將數字一一報出,那些側耳傾聽的官員們,一個字都不敢漏,就指望著這時候能抓一下戶部的馬腳。
“宗室每月之祿,較之去年,多了萬餘石!”
聽到這隆慶帝暗自咬著牙,每年八百多萬石的祿米,這換算成現在京師每石壹圓錢,都要近八百多萬圓了。
實在負擔太重了!
壓得戶部都直唿受不了!
大明九邊各鎮一年的軍餉估計都沒有八百多萬圓,薊州作為京師東大門,戶部每年往銀行士兵賬戶打款,也不過才四十六萬多銀圓,加上運送物質糧草的民夫的月俸,也才五萬多圓。
僅一個薊州,七七八八加上,都花不了戶部七十萬圓,其餘邊遠的邊鎮,因為路途消耗,也不過多消耗了些糧草而已。
就這,滿打滿算,也夠不到八百多萬圓,但這些宗室,直接花費的錢財,就夠隆慶帝再武裝起另外一個九邊鎮了。
如何不讓隆慶帝肉疼!
全都是朕的錢啊!
必須得改!
不改不行了!
隆慶帝還在上頭心疼銀錢,底下的陳誌已經匯報完,退迴了位置,刑部尚書黃光升手拿奏折直接出列,朝龍椅上的隆慶帝一拱手,“臣刑部尚書黃光升奏!”
“大司寇且奏來!”
年以六十有一的黃光升依舊精神矍鑠,目光威嚴,自嘉靖四十一年任刑部尚書起,經曆楊選,嚴嵩,海瑞三大案,居中平停,得從寬減。
是嘉靖帝年老暮哀,遣戮不測,群臣不敢違逆上意,隻黃光升與徐階斡旋調劑,法中求理,不敢私開法條,擴大嫌疑,使牽連之人免以受罪。
更是在海瑞上疏給嘉靖帝時,極力為海瑞辯護。
當時還是戶部主事的海瑞,上疏嘉靖帝,直攻上身,嘉靖閱後,暴怒,讀之至手顫!
黃光升在嘉靖帝將海瑞打入大牢後,在嘉靖帝麵前陳述海瑞之獨忠,言海瑞乃是臣子,而陛下您是君父。
君父有諍子,而子有諫親之大義也!
豈有臣子勸諫君父,而坐死之罪乎!
黃光升更是將唐太宗魏征之事例講出,宋仁宗包拯之案例提及,勸諫嘉靖帝,這樣的獨忠諍臣,陛下您不能殺!
殺了可就是誅天下士子拳拳上進之心!
之後,嘉靖帝崩,海瑞這才得以幸免,黃光升為海瑞極力維護,也深得隆慶帝讚賞,不僅在他提出乞骸骨時,極力挽留,還直接加封其為太子太保,賜飛魚服。
朱翊釴在新法施行期間,也多次同這位老尚書,就大明律一些問題進行過多次商談,黃光升認為,法不是為了懲治而懲治,而是為了遏製犯罪。
如果不能遏製犯罪,那這樣的律法,就應該改,而不是死守舊條,坐看不合之律法促進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