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沒發票誰買你東西
大明日不落,開門,自由貿易 作者:粵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尚成迴去便讓小兒子將好不容易辦下來的牌照給送去書畫店,讓熟悉的老師傅給裱起來,到時他要直接掛在櫃台後頭的顯眼處。
“記得叫他們開發票,”張尚成朝快步離開的小兒子喊道。
“知道了,爹,”張叔安頭也不迴的走了。
張尚成從稅務廠那得知,每張發票可以到稅務廠兌換一文錢後,他現在是恨不得買個包子,買根蔥都想找人要張發票。
可惜,新商法規定,農籍等經商,無店鋪,小額售賣,無需申請牌照,既然沒有牌照,那自然便沒有發票了。
而現在上門來買米的百姓,也學精了,都是先抬頭看看有沒有掛牌照,然後就是問店掌櫃的,有沒有發票開。
要是迴答有,他們才會購買,要是迴答沒有,他們轉頭就出門,往往還會說一句:沒發票誰買你東西。
那些申請牌照還沒辦下來的商鋪這幾日見自己隔壁的同行,門庭若市,心裏那個急呀!
現在京師老百姓誰不知道,發票可以到稅務廠處,一張換一文錢,華夏的老百姓多精明的人,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優先找有牌照的雜貨鋪購買。
以前沒有這些發票,也是要購買這些生活必須品,現在有這發票,那自然是找可以開發票的店買。
一個月雜七雜八的湊下來,一張一文,怎麽得也可以湊出不少出來,這就無形之中形成了督促作用。
老百姓索要發票,商家更是不敢不給,你敢不給,信不信他轉頭就跑稅務廠舉報你。
而稅務廠以一文兌換一張發票的手段,對朝廷來說,是不虧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老百姓覺得自己賺了,朝廷虧了。
可這一文是從商家的稅款裏扣的,錢依然是從老百姓處得來的,朱翊釴表示,你可以小賺,但我永遠不虧。
而有了發票之後,朝廷的一些采買虛報也得到了有效的扼製,隆慶帝要求,任何部門采買,必須要求開具發票才可以報銷,沒發票不予報銷。
商家要是敢虛開發票,稅務廠就敢上門查賬,一但查明,你敢賣貴給朝廷,牌照就別想要了。
自從有了這發票,朱翊釴發現,宮裏頭像什麽一兩銀子一顆的雞蛋,一兩銀子一斤的羊肉,價格瞬間就被打了下來,出現了血崩。
商戶也不傻,丫的收你幾文一顆的雞蛋,你既然想叫我開兩圓的發票,合著老子白送你雞蛋,還得搭進去壹角的稅。
你就是拿刀架我脖子上,這發票我也開不了。
於是,內宮采買太監這個活,瞬間就從以前的香餑餑變成了雞肋,油水直接觸底。
內官監掌印太監李芳為此處罰了過去的許多采買太監,多是被發配到了鳳陽府給太祖守陵去了。
乾清宮內,隆慶帝看著海瑞提交上了的奏折,嘴笑得都合不攏,順天府這段時間,清丈田畝,抄家了幾個富紳。
按海瑞的意思,這些抄家所得的錢財田地,按理應該都歸入國庫,可隆慶帝不肯,因為是錦衣衛這些抄家專業戶抄的家,隆慶帝認為該歸入他自己的內帑。
可海瑞據理力爭,認為若是錦衣衛抄家便歸入皇帝你自己的內帑,長此以往,容易形成抄家遺風,以後皇帝沒錢就會動不動抄家,這不好。
隆慶帝為此和海瑞拉鋸了很久,也就是隆慶帝這個皇帝比較得好說話,且海瑞被隆慶帝看重,要是換成嘉靖皇帝。
都是朕的錢。
讓錦衣衛直接拉迴內帑,海瑞也是沒轍。
“父皇,那些抄家的,內帑能得多少呀?”
朱翊釴邊批閱奏折,便詢問笑眯眯的隆慶帝。
“三七分成,”隆慶帝笑得很開心。
“怎麽才七成?”
“七成是國庫的,能得三成,還是朕跟少保據理力爭才得來的,”隆慶帝換了本奏折接著看,有了創收,他最近看奏折都有勁多了。
“那父皇您也是不容易,”朱翊釴無語的吐槽。
隆慶帝聽不出反諷之意,一臉得意的神色,“可不是,朕為這點創收,可是跟海少保沒少扯皮。”
“父皇,您就沒想著做點其他的開源之法?”
“如今整個內宮開支甚大,父皇就不想有個穩定的財源,”朱翊釴循序善誘著隆慶帝。
“不是有各地的皇莊收入嗎?莫非太子有妙計獻上?”
你要和我談錢,那我可就不困了。
“父皇,兒臣打算開設幾家工坊,生產些百姓急需的物件,不知父皇有沒有興趣參一股?”
“什麽工坊,太子你最近不是在造銃嗎?難道是資金不夠了,想來父皇這打秋風了,”隆慶帝警惕心大作。
都是朕的血汗錢,可不能讓太子這個敗家子給拿去禍禍了。
說到造銃,朱翊釴確實在命人製造,缺錢也是真的缺,不僅在造銃,朱翊釴還命人造炮,起初是想要造銅炮的。
可造價實在是讓朱翊釴的小金庫扛不住,想讓隆慶帝支援一些,隆慶帝聽到造一門銅炮的造價,直接驚得不允。
一門銅炮動不動就是幾百上千斤,如果都用銅鑄造,一兩門,朱翊釴還造得起,可動不動數十門的造,朱翊釴就吃不消了。
主要他現在的小金庫也才不到幾十萬圓,那些銅炮造價動不動就是幾千上萬圓,朱翊釴又得養新軍,又得造銃,又得搞火藥研發。
這幾十萬圓一下子投進去,也就是打個水花,可他堂堂大明太子殿下,總不能一點錢不留吧。
“怎麽會呢,兒臣最近命人搞出了香皂,香水,火柴等等物件,打算在京師開設幾家工坊,就是手頭一時有點緊,想問問父皇您入不入股。”
“父皇,您要是光靠皇莊那點收入,可是不夠,兒臣這些物件造出,售賣利潤可是極大的,可是開源得緊。”
隆慶帝不敢輕信朱翊釴的鬼話,他自己賺錢也不容易,主要是嘉靖皇帝在位時揮霍得有點狠,留給隆慶帝的底子實在是有點薄。
“可有成品給朕看看,”隆慶帝不見兔子不撒鷹。
“自然是有的。”
“父皇請看!”
“記得叫他們開發票,”張尚成朝快步離開的小兒子喊道。
“知道了,爹,”張叔安頭也不迴的走了。
張尚成從稅務廠那得知,每張發票可以到稅務廠兌換一文錢後,他現在是恨不得買個包子,買根蔥都想找人要張發票。
可惜,新商法規定,農籍等經商,無店鋪,小額售賣,無需申請牌照,既然沒有牌照,那自然便沒有發票了。
而現在上門來買米的百姓,也學精了,都是先抬頭看看有沒有掛牌照,然後就是問店掌櫃的,有沒有發票開。
要是迴答有,他們才會購買,要是迴答沒有,他們轉頭就出門,往往還會說一句:沒發票誰買你東西。
那些申請牌照還沒辦下來的商鋪這幾日見自己隔壁的同行,門庭若市,心裏那個急呀!
現在京師老百姓誰不知道,發票可以到稅務廠處,一張換一文錢,華夏的老百姓多精明的人,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優先找有牌照的雜貨鋪購買。
以前沒有這些發票,也是要購買這些生活必須品,現在有這發票,那自然是找可以開發票的店買。
一個月雜七雜八的湊下來,一張一文,怎麽得也可以湊出不少出來,這就無形之中形成了督促作用。
老百姓索要發票,商家更是不敢不給,你敢不給,信不信他轉頭就跑稅務廠舉報你。
而稅務廠以一文兌換一張發票的手段,對朝廷來說,是不虧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老百姓覺得自己賺了,朝廷虧了。
可這一文是從商家的稅款裏扣的,錢依然是從老百姓處得來的,朱翊釴表示,你可以小賺,但我永遠不虧。
而有了發票之後,朝廷的一些采買虛報也得到了有效的扼製,隆慶帝要求,任何部門采買,必須要求開具發票才可以報銷,沒發票不予報銷。
商家要是敢虛開發票,稅務廠就敢上門查賬,一但查明,你敢賣貴給朝廷,牌照就別想要了。
自從有了這發票,朱翊釴發現,宮裏頭像什麽一兩銀子一顆的雞蛋,一兩銀子一斤的羊肉,價格瞬間就被打了下來,出現了血崩。
商戶也不傻,丫的收你幾文一顆的雞蛋,你既然想叫我開兩圓的發票,合著老子白送你雞蛋,還得搭進去壹角的稅。
你就是拿刀架我脖子上,這發票我也開不了。
於是,內宮采買太監這個活,瞬間就從以前的香餑餑變成了雞肋,油水直接觸底。
內官監掌印太監李芳為此處罰了過去的許多采買太監,多是被發配到了鳳陽府給太祖守陵去了。
乾清宮內,隆慶帝看著海瑞提交上了的奏折,嘴笑得都合不攏,順天府這段時間,清丈田畝,抄家了幾個富紳。
按海瑞的意思,這些抄家所得的錢財田地,按理應該都歸入國庫,可隆慶帝不肯,因為是錦衣衛這些抄家專業戶抄的家,隆慶帝認為該歸入他自己的內帑。
可海瑞據理力爭,認為若是錦衣衛抄家便歸入皇帝你自己的內帑,長此以往,容易形成抄家遺風,以後皇帝沒錢就會動不動抄家,這不好。
隆慶帝為此和海瑞拉鋸了很久,也就是隆慶帝這個皇帝比較得好說話,且海瑞被隆慶帝看重,要是換成嘉靖皇帝。
都是朕的錢。
讓錦衣衛直接拉迴內帑,海瑞也是沒轍。
“父皇,那些抄家的,內帑能得多少呀?”
朱翊釴邊批閱奏折,便詢問笑眯眯的隆慶帝。
“三七分成,”隆慶帝笑得很開心。
“怎麽才七成?”
“七成是國庫的,能得三成,還是朕跟少保據理力爭才得來的,”隆慶帝換了本奏折接著看,有了創收,他最近看奏折都有勁多了。
“那父皇您也是不容易,”朱翊釴無語的吐槽。
隆慶帝聽不出反諷之意,一臉得意的神色,“可不是,朕為這點創收,可是跟海少保沒少扯皮。”
“父皇,您就沒想著做點其他的開源之法?”
“如今整個內宮開支甚大,父皇就不想有個穩定的財源,”朱翊釴循序善誘著隆慶帝。
“不是有各地的皇莊收入嗎?莫非太子有妙計獻上?”
你要和我談錢,那我可就不困了。
“父皇,兒臣打算開設幾家工坊,生產些百姓急需的物件,不知父皇有沒有興趣參一股?”
“什麽工坊,太子你最近不是在造銃嗎?難道是資金不夠了,想來父皇這打秋風了,”隆慶帝警惕心大作。
都是朕的血汗錢,可不能讓太子這個敗家子給拿去禍禍了。
說到造銃,朱翊釴確實在命人製造,缺錢也是真的缺,不僅在造銃,朱翊釴還命人造炮,起初是想要造銅炮的。
可造價實在是讓朱翊釴的小金庫扛不住,想讓隆慶帝支援一些,隆慶帝聽到造一門銅炮的造價,直接驚得不允。
一門銅炮動不動就是幾百上千斤,如果都用銅鑄造,一兩門,朱翊釴還造得起,可動不動數十門的造,朱翊釴就吃不消了。
主要他現在的小金庫也才不到幾十萬圓,那些銅炮造價動不動就是幾千上萬圓,朱翊釴又得養新軍,又得造銃,又得搞火藥研發。
這幾十萬圓一下子投進去,也就是打個水花,可他堂堂大明太子殿下,總不能一點錢不留吧。
“怎麽會呢,兒臣最近命人搞出了香皂,香水,火柴等等物件,打算在京師開設幾家工坊,就是手頭一時有點緊,想問問父皇您入不入股。”
“父皇,您要是光靠皇莊那點收入,可是不夠,兒臣這些物件造出,售賣利潤可是極大的,可是開源得緊。”
隆慶帝不敢輕信朱翊釴的鬼話,他自己賺錢也不容易,主要是嘉靖皇帝在位時揮霍得有點狠,留給隆慶帝的底子實在是有點薄。
“可有成品給朕看看,”隆慶帝不見兔子不撒鷹。
“自然是有的。”
“父皇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