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烜明察秋毫,陳虹雖與他私交頗篤,卻也不敢欺君,隻得老實講道:“暹羅國內華人勢力很大,華商控製暹羅經濟貿易,影響暹羅政局。
“我國征服交趾時,明鄉人紛紛起而響應革命軍。暹羅擔心境內的華人效仿明鄉人,限製華商貿易,有些地方當局甚至試圖驅逐華人出境。至於暴力仇殺,暫時還未出現。”
資政院議長楊國琛歎道:“越南是儒家文化國家,故能被我國同化。真臘、暹羅已在儒家文化圈之外,就算我們征服了他們,又何以統治他們?”
陳虹對道:“鄭信是華人,尚能統一暹羅。要不是他後來精神錯亂,吞武裏王朝也不會曇花一現。鄭信白手起家,尚能統一暹羅。我們兵強馬壯,又有何不可?”
暹羅即泰國,當今的曼穀王朝從吞武裏王朝手裏繼承了一個完整而統一的暹羅。曼穀王朝奉行靈活多變的外交策略,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
一個冷知識是:在風雲突變的世界近代史上,暹羅長期保持了獨立的地位。不管是在殖民時代,還是二戰期間,暹羅都隨時準備變換陣營,借此艱難保住了獨立地位。
哪怕是二戰時期兇殘的日本皇軍,也拿暹羅這棵牆頭草沒有辦法。曼穀王朝也綿延不絕,直至現在仍在泰國有著崇高的地位。
楊烜無意在中南半島大動幹戈,說道:“暹羅與緬甸相鄰,我們暫時還不能動它。否則,一旦我們討伐暹羅,必會刺痛英國的神經。不如先保留暹羅,作為帝國與英國的緩衝區。
“真臘無依無靠,可以派兵征服。此事不宜派步二師去,就讓交趾守備師去好了。但要注意速戰速決,不能打成持久戰、消耗戰。
“征服了真臘,暹羅必會恐慌。同時,我們選派使者出使暹羅,要求暹羅向帝國朝貢,並安撫、善待國內的華人。若暹羅不從,我們再另有計較。”
眾人聽過之後,覺得皇帝的辦法更加穩妥、可行,紛紛表示讚同。
由此而談到外交問題。克裏米亞戰爭爆發後,歐洲列強都卷入到戰爭中,無暇顧及東亞。可以預料的是,戰爭結束後,英法俄等歐洲列強都將掉頭東顧。
現在,英法兩國都已派海軍來到中國,對中國內戰表達出強烈的關切。
英國是老牌殖民強國,在亞洲具有印度、緬甸、香港、馬六甲、檳榔嶼等殖民地。
法國被“神聖同盟”壓製已久。如今,“神聖同盟”已經瓦解,套在法國頭上的緊箍咒已經解除。拿破侖三世急於恢複法國地位,在海外殖民事業上頗為積極。法國軍艦“富賓”號在吳淞口挑釁革命軍,正是這種心態的表現。
克裏米亞戰爭中,帝國以商業自由為借口,向交戰雙方提供武器。俄軍參戰數量最多,購買軍火也最多。因此,在這場戰爭中,帝國實際支持了俄國。
英法俄三個傳統列強,在國際舞台上最為活躍,也是帝國外交工作的重點。目前來看,帝國與英法兩國暫無大的利益衝突,但俄國與滿清長期交好,在北京長期駐紮東正教使團。
根據情報局的報告,俄國公使普提雅廷正在與滿清秘密接觸,試圖資助滿清對抗帝國。作為交換條件,俄國很可能已向滿清的東北、西北提出了領土要求。
至於美國,國內南北矛盾加劇,對亞洲事務興趣不大。帝國與美國關係很好,將繼續支持美國聯邦政府,支持廢奴派。
另有兩個地區,雖說不如英法美俄重要,對帝國利益亦頗有關涉。
一個是日本。黑船事件後,美、中、英、法、俄、荷等國先後與日本簽訂了通商條約。日本武士將其視為奇恥大辱,開國派、攘夷派鬥爭日趨激烈。
兩大政治派別均從中華帝國看到了希望,各自選派留學生到廣州求學深造。帝國支持德川幕府繼續統治日本,接納日本留學生,希望把日本扶植成一個親中的盟友。
另一個是南洋。南洋地域廣闊,國家眾多,大多已被歐洲列強滲透,但控製並不嚴密。譬如婆羅洲,既有荷蘭東印度公司,亦有萬??土著,還有很多華人社團。
陸雨晨當年出使歐美,在西婆羅洲停留了較長時間,在此成立了中華同盟會,成為華人社團的共主。同盟會對婆羅洲的滲透非常得力,已經可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分庭抗禮。
南洋資源豐富,華人分布廣泛。帝國以同盟會的形式滲透南洋,重點針對三個地方,即為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
這三塊地區,分別形成了萬??蘇丹國(文萊)、蘇??蘇丹國(菲律賓)、爪哇國(印度尼西亞)。這三個國家,原本都是滿清的藩屬國,後分別被荷蘭、西班牙、荷蘭殖民。
荷蘭與西班牙都是小國,對以上三地控製不嚴。帝國滲透以上三國,在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建立中華同盟會,保護當地華人。
日後,就算同盟會與殖民當局發生衝突,帝國也有把握支持同盟會對抗荷蘭、西班牙殖民者。
楊烜總結道:“克裏米亞戰爭,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期。我們抓住了機遇,占領了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控製了琉球。
“接下來,我們的任務主要有兩個,一是打敗湘軍,攻占長江上遊各省;二是發動北伐,統一中國。在此之前,我們要盡隻可能韜光養晦,避免與洋人開戰,把一切精力、一切資源用於國內。
“但可以預料的是,洋人一定不會樂意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一定會強行幹涉中國的統一。到時候,必有一場立國之戰。唯有打贏這場立國之戰,我們才能真正的統一中國。
“美國是我們的傳統友邦,也是一個後發國家,與我們利益衝突不大,開戰的可能性不大。英國重視商業利益,法國重視傳教利益,俄國對領土格外貪婪。
“這三個國家,實用中國之大敵。我們一定要努力發展工業,提升國力,日後才有把握打贏立國之戰,國人才能揚眉吐氣。”
談完國際問題,再談國內,話題輕鬆了不少,眾人也頗有如釋重負之感。
滿清這邊,接連喪失了東南各省,也喪失了大量餉源。本就捉襟見肘的滿清財政,更加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滿清內部政治勢力,也發生了顯而易見的消長。
彭蘊章**,以道光十五年進士為主,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地方督撫方麵,葉名琛、黃宗漢、何桂清、許乃釗、陶恩陪等聲名顯赫的總督、巡撫,或戰死,或投降,或脫逃。南方各省,僅剩一個江西巡撫張芾,算是碩果僅存。
這一榜進士,亦有不少人功名心重,到南方帶兵打仗,希望複製曾國藩的成功。但他們都不得要領,接連戰敗:
工部侍郎呂賢基在皖北被胡以晄所敗,投水自殺;左副都禦史袁甲三剿撚得力,卻被革命軍步一師所敗,丟失徐州重鎮……
京內,以肅順為首的肅黨,完全壓過了彭蘊章為首的彭黨;京外,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勢力更加得勢,成為清廷對抗帝國的救命稻草。
眾人對此都很得意,楊烜說:“我軍奪占江蘇、浙江,殲滅清軍江南、江北大營,天下震動。特別是吳淞口之戰,革命軍打敗法軍。此為黃種人第一次打敗白種人,亦是亞洲人第一次打敗歐洲人,舉國振奮。
“經此之役,天下人心已變。讀書人但凡明白事理,都知道帝國必將推翻滿清,絡繹不絕地前來歸順革命軍。統一中國,指日可待矣!”
“我國征服交趾時,明鄉人紛紛起而響應革命軍。暹羅擔心境內的華人效仿明鄉人,限製華商貿易,有些地方當局甚至試圖驅逐華人出境。至於暴力仇殺,暫時還未出現。”
資政院議長楊國琛歎道:“越南是儒家文化國家,故能被我國同化。真臘、暹羅已在儒家文化圈之外,就算我們征服了他們,又何以統治他們?”
陳虹對道:“鄭信是華人,尚能統一暹羅。要不是他後來精神錯亂,吞武裏王朝也不會曇花一現。鄭信白手起家,尚能統一暹羅。我們兵強馬壯,又有何不可?”
暹羅即泰國,當今的曼穀王朝從吞武裏王朝手裏繼承了一個完整而統一的暹羅。曼穀王朝奉行靈活多變的外交策略,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
一個冷知識是:在風雲突變的世界近代史上,暹羅長期保持了獨立的地位。不管是在殖民時代,還是二戰期間,暹羅都隨時準備變換陣營,借此艱難保住了獨立地位。
哪怕是二戰時期兇殘的日本皇軍,也拿暹羅這棵牆頭草沒有辦法。曼穀王朝也綿延不絕,直至現在仍在泰國有著崇高的地位。
楊烜無意在中南半島大動幹戈,說道:“暹羅與緬甸相鄰,我們暫時還不能動它。否則,一旦我們討伐暹羅,必會刺痛英國的神經。不如先保留暹羅,作為帝國與英國的緩衝區。
“真臘無依無靠,可以派兵征服。此事不宜派步二師去,就讓交趾守備師去好了。但要注意速戰速決,不能打成持久戰、消耗戰。
“征服了真臘,暹羅必會恐慌。同時,我們選派使者出使暹羅,要求暹羅向帝國朝貢,並安撫、善待國內的華人。若暹羅不從,我們再另有計較。”
眾人聽過之後,覺得皇帝的辦法更加穩妥、可行,紛紛表示讚同。
由此而談到外交問題。克裏米亞戰爭爆發後,歐洲列強都卷入到戰爭中,無暇顧及東亞。可以預料的是,戰爭結束後,英法俄等歐洲列強都將掉頭東顧。
現在,英法兩國都已派海軍來到中國,對中國內戰表達出強烈的關切。
英國是老牌殖民強國,在亞洲具有印度、緬甸、香港、馬六甲、檳榔嶼等殖民地。
法國被“神聖同盟”壓製已久。如今,“神聖同盟”已經瓦解,套在法國頭上的緊箍咒已經解除。拿破侖三世急於恢複法國地位,在海外殖民事業上頗為積極。法國軍艦“富賓”號在吳淞口挑釁革命軍,正是這種心態的表現。
克裏米亞戰爭中,帝國以商業自由為借口,向交戰雙方提供武器。俄軍參戰數量最多,購買軍火也最多。因此,在這場戰爭中,帝國實際支持了俄國。
英法俄三個傳統列強,在國際舞台上最為活躍,也是帝國外交工作的重點。目前來看,帝國與英法兩國暫無大的利益衝突,但俄國與滿清長期交好,在北京長期駐紮東正教使團。
根據情報局的報告,俄國公使普提雅廷正在與滿清秘密接觸,試圖資助滿清對抗帝國。作為交換條件,俄國很可能已向滿清的東北、西北提出了領土要求。
至於美國,國內南北矛盾加劇,對亞洲事務興趣不大。帝國與美國關係很好,將繼續支持美國聯邦政府,支持廢奴派。
另有兩個地區,雖說不如英法美俄重要,對帝國利益亦頗有關涉。
一個是日本。黑船事件後,美、中、英、法、俄、荷等國先後與日本簽訂了通商條約。日本武士將其視為奇恥大辱,開國派、攘夷派鬥爭日趨激烈。
兩大政治派別均從中華帝國看到了希望,各自選派留學生到廣州求學深造。帝國支持德川幕府繼續統治日本,接納日本留學生,希望把日本扶植成一個親中的盟友。
另一個是南洋。南洋地域廣闊,國家眾多,大多已被歐洲列強滲透,但控製並不嚴密。譬如婆羅洲,既有荷蘭東印度公司,亦有萬??土著,還有很多華人社團。
陸雨晨當年出使歐美,在西婆羅洲停留了較長時間,在此成立了中華同盟會,成為華人社團的共主。同盟會對婆羅洲的滲透非常得力,已經可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分庭抗禮。
南洋資源豐富,華人分布廣泛。帝國以同盟會的形式滲透南洋,重點針對三個地方,即為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
這三塊地區,分別形成了萬??蘇丹國(文萊)、蘇??蘇丹國(菲律賓)、爪哇國(印度尼西亞)。這三個國家,原本都是滿清的藩屬國,後分別被荷蘭、西班牙、荷蘭殖民。
荷蘭與西班牙都是小國,對以上三地控製不嚴。帝國滲透以上三國,在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建立中華同盟會,保護當地華人。
日後,就算同盟會與殖民當局發生衝突,帝國也有把握支持同盟會對抗荷蘭、西班牙殖民者。
楊烜總結道:“克裏米亞戰爭,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期。我們抓住了機遇,占領了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控製了琉球。
“接下來,我們的任務主要有兩個,一是打敗湘軍,攻占長江上遊各省;二是發動北伐,統一中國。在此之前,我們要盡隻可能韜光養晦,避免與洋人開戰,把一切精力、一切資源用於國內。
“但可以預料的是,洋人一定不會樂意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一定會強行幹涉中國的統一。到時候,必有一場立國之戰。唯有打贏這場立國之戰,我們才能真正的統一中國。
“美國是我們的傳統友邦,也是一個後發國家,與我們利益衝突不大,開戰的可能性不大。英國重視商業利益,法國重視傳教利益,俄國對領土格外貪婪。
“這三個國家,實用中國之大敵。我們一定要努力發展工業,提升國力,日後才有把握打贏立國之戰,國人才能揚眉吐氣。”
談完國際問題,再談國內,話題輕鬆了不少,眾人也頗有如釋重負之感。
滿清這邊,接連喪失了東南各省,也喪失了大量餉源。本就捉襟見肘的滿清財政,更加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滿清內部政治勢力,也發生了顯而易見的消長。
彭蘊章**,以道光十五年進士為主,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地方督撫方麵,葉名琛、黃宗漢、何桂清、許乃釗、陶恩陪等聲名顯赫的總督、巡撫,或戰死,或投降,或脫逃。南方各省,僅剩一個江西巡撫張芾,算是碩果僅存。
這一榜進士,亦有不少人功名心重,到南方帶兵打仗,希望複製曾國藩的成功。但他們都不得要領,接連戰敗:
工部侍郎呂賢基在皖北被胡以晄所敗,投水自殺;左副都禦史袁甲三剿撚得力,卻被革命軍步一師所敗,丟失徐州重鎮……
京內,以肅順為首的肅黨,完全壓過了彭蘊章為首的彭黨;京外,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勢力更加得勢,成為清廷對抗帝國的救命稻草。
眾人對此都很得意,楊烜說:“我軍奪占江蘇、浙江,殲滅清軍江南、江北大營,天下震動。特別是吳淞口之戰,革命軍打敗法軍。此為黃種人第一次打敗白種人,亦是亞洲人第一次打敗歐洲人,舉國振奮。
“經此之役,天下人心已變。讀書人但凡明白事理,都知道帝國必將推翻滿清,絡繹不絕地前來歸順革命軍。統一中國,指日可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