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楊烜禦駕親征,率領近衛師、海軍南洋艦隊、海軍陸戰隊各一部,共計約三千人,沿水路向上海進軍。


    22日上午,船隊抵達江陰。


    江陰古稱暨陽,地處長江之尾、東海之頭,是長江下遊咽喉,曆代為江防要塞。她是長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江海聯運的天然良港。


    黃山在江陰城北扼臨長江,長江江麵在此收緊,往東又逐漸放寬。近代長江下遊江防,往往以上海吳淞口、江陰黃山、鎮江焦山三處最為緊要。


    革命軍先鋒到達江陰時,遭到清軍攔擊。他們一靠黃山炮台,二靠紅單船武裝,試圖螳臂當車。


    此時,革命軍陸軍已經基本占領東南沿海,海軍也在寧波、溫州、嘉興、鎮江等地建立了補給站。海軍主力戰艦雖然不多,卻在東南沿海、長江下遊來去自如。


    清軍水師損失慘重,惟有紅單船武裝尚可一戰。


    紅單船由海船改裝而成,船上水手、舵手多為父子兄弟。故戰鬥時,一船水手配合熟練,遇敵則合力向前,無推諉潰散之虞,可以同生共死,具備一定的戰鬥力。


    至於船上的軍官多為綠營水師軍官,炮手多為綠營水師炮手。換句話說,紅單船上的骨幹都是正規軍,因而頗受清廷的信任,相當於半個“綠營”。


    (曆史上,清軍憑借紅單船封鎖長江江麵,為湘軍剿滅太平軍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後,厚此薄彼,優待湘軍水師,歧視並逐漸解散了紅單船武裝。)


    (紅單船武裝與湘軍離心離德,曾與太平軍暗通款曲,把武器、糧食走私給太平軍。)


    在革命軍出師福建以前,紅單船武裝遍及福建、浙江、江蘇等外海海麵,頗受清廷倚重。


    革命軍出師福建以來,南洋艦隊憑借堅船利炮,猛烈打擊紅單船武裝。


    紅單船武裝損失慘重,隻剩下兩支船隊還算完整,首領分別是吳全美和陳國泰。這兩人都是廣東人。


    紅單船都是廣東籍商船,船上的水手都是廣東人。革命軍從兩廣起家,政府軍隊高層裏有很多廣東人。情報局亦早早派出了特工,把紅單船武裝滲透得千瘡百孔。


    向榮生前江南大營統帥時,為方便控製紅單船武裝,曾派葉常春、李德麟擔任吳全美、陳國泰手下的副將。


    葉常春、李德麟都是江南水師的武官,屬於向榮嫡係。吳全美和陳國泰名義上都是廣東水師的總兵,盡管清朝廣東水師早已不複存在。


    久而久之,他們之間便產生了矛盾。尤其是吳全美和葉常春,意見常常相左,私下互相攻訐。這就為情報局特工重返紅單船武裝,提供了許多方便。


    當楊烜率軍逼近江陰時,紅單船武裝內部已經有了分歧。吳全美和陳國泰是廣東人,主張避敵鋒芒,把紅單船撤至吳淞口之外,與上海洋槍隊並肩作戰。


    這自然是異想天開的想法。吳全美和陳國泰深知廣東老鄉們不想打仗,表麵主張避敵鋒芒,實則打算趁機投降。


    葉常春早就想取代吳全美,趁機詆毀吳全美,說他畏葸怠戰,勾通革命軍。李德麟與陳國泰關係稍微好些,彼此尚能和衷共濟。


    兩江總督何桂清有權節製江南提督,自然也就可以號令紅單船武裝。他在常州犯下了滔天大罪,此時已經逃到了上海租界,正思將功補過,便嚴令紅單船武裝迎擊革命軍。


    吳全**奉陽違,自己把紅單船主力撤往太倉、鬆江江麵,留葉常春在江陰迎戰革命軍。葉常春一麵向何桂清告狀,一麵使用厚餉激勵留下來的紅單船,試圖阻擋革命軍。


    革命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光榮戰績,帝國情報局的滲透,使紅單船武裝士氣低落、人心渙散。


    清軍這邊,又是許諾官職,又是散發賞金,湊齊了八艘紅單船,來到江陰迎擊革命軍。


    除此之外,清軍還在上海組建了一支小規模的汽輪艦隊。清軍的汽輪又稱為“小火輪”,是一種小型蒸汽船,火力一般,威脅不大。倒是紅單船體型巨大,具有一定的戰鬥力。


    這天上午,四艘革命軍鐵甲炮艇組成的先鋒抵達江陰江麵。清軍副將葉常春率領八艘紅單船、四艘小火輪前往迎敵。紅單船是海船,最大一艘排水量兩千噸,裝有六百斤至一千四百斤的洋炮近三十門。


    清朝君臣上下對洋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偏見,也無意采用西洋槍炮武裝清軍。火炮並不先進的紅單船,已是清軍少有的“尖端”武器了。


    (曆史上,清軍大規模裝備洋槍洋炮,始自李鴻章的淮軍。李鴻章率淮軍來到上海,得到上海海關收入,才有了財力裝備洋槍洋炮。)


    四艘革命軍鐵甲艦隻有一艘排水量為兩百噸,主炮為一門105mm榴彈炮。剩餘三艘排水量為五十噸,船上的主炮是一門75mm榴彈炮。在兩千多噸的紅單船麵前,鐵甲艦就像是侏儒之於巨人。


    然而,才一開炮,鐵甲艦便展現出強大的火力。尤其是那艘兩百噸的鐵甲艦,105mm榴彈炮威力驚人。在開花彈麵前,紅單船船殼就像紙片一樣脆弱。


    鐵甲艦又為純鋼結構,表麵使用特製鋼板,防護力大為增強。紅單船上的火炮仍是舊式洋鐵炮,發射的實心彈不能穿透鐵甲艦。


    倒是黃山炮台上的土炮,口徑極大,可對鐵甲艦構成一定威脅。這種土炮仍然使用實心鐵彈,即便打中鐵甲艦,也沒有二次殺傷力。而且,土炮炮位固定,無法上下左右移動,作戰效能大打折扣。


    才一個小時功夫,六艘紅單船、兩艘汽輪便中彈沉沒。葉常春和廣東水手們還沒反應過來,便葬身長江。


    剩下兩艘紅單船、一艘小火輪倉皇向下遊逃去。但紅單船是純風帆動力,小火輪鐵甲艦使用大馬力蒸汽機,紅單船哪能跑得過鐵甲艦?


    殘存的兩艘紅單船、一艘小火輪眼見無法逃脫,隻能舉白旗投降。


    沒多久,革命軍艦隊主力跟上,使用艦炮壓製黃山炮台。海軍陸戰隊在黃山上遊登陸,繞至黃山炮台背後,輕鬆奪下炮台。


    紅單船武裝本就士氣低落,在江陰大敗後,更沒人再敢奢談戰鬥。


    兩支紅單船武裝的頭領吳全美與陳國泰,與情報局特工早有接洽,經過密議後決定投降革命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850再造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茂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茂行並收藏1850再造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