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杭州比楊田預想中的要容易。其原因,除了清軍戰鬥力弱、調動緩慢、畏葸避戰外,還在於兩江總督何桂清落井下石,有意阻撓江南大營增援杭州。


    何桂清出身卑微,父親是個衙門裏的仆役,本人卻是個神童,十九歲就中了進士,是道光十五年這一榜中最年輕的進士。


    此人雖然出身卑微,卻從小在衙門中耳濡目染,擅長鑽營,筆下功夫也非常了得。做京官時,他就常常向皇帝上條陳,議論時事,或談論軍事方略,或針砭疆臣得失,居然講得頭頭是道,很得鹹豐的嘉許。


    1852年,何桂清提前結束守製,出任江蘇學政。不久,太平軍攻克金陵,江蘇巡撫、布政使等官員死難。何桂清署理江蘇巡撫,正式成為封疆大吏。


    他雖然年紀輕輕,卻精明果敢,精力過人。在與洋人交涉、籌劃蘇皖一體防禦太平軍、為江南大營籌餉、辦理團練等方麵,何桂清都表現得可圈可點,屢受鹹豐下詔嘉獎。


    一時間,何桂清“意氣發舒,倚畀益重,甚負時望”。


    年紀才三十九歲,何桂清卻已榮膺兩江總督兩年,官運比黃宗漢還要亨通。但何桂清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隻會紙上談兵,在軍事上倚重一個名叫王有齡的心腹。


    這位王有齡雖是捐班出身,卻精明強幹,在軍事上頗有見解,亦能貼合江南的實際。


    野史記載,何桂清的父親是王有齡父親手下的衙役。王父見年幼的何桂清聰明伶俐,便出資供他讀書。何桂清與王有齡一起長大,頗有交誼。


    如今,何桂清發達了,自然要提攜王有齡。幾年功夫下來,王有齡也做到了江蘇布政使,儼然已經具備出任督撫的資望。


    何桂清的如意算盤是:對羅遵殿見死不救,羅遵殿一死,他就保薦王有齡出任浙江巡撫。


    本是同年進士,何桂清竟對羅遵殿下此毒手。官場之險惡,真是甚於戰場。


    (曆史上,何桂清總督兩江,對清軍江南、江北兩大營有調遣之權。太平軍進攻杭州時,何桂清不肯救羅遵殿,使羅遵殿城破身死,王有齡順利接任浙江巡撫。


    (而羅遵殿與湘軍淵源頗深,何桂清等於說是一手害死了羅遵殿。這也使何桂清成為湘軍的公敵。太平軍二破清軍江南、江北兩大營後,大舉興兵蘇浙,曾國藩拒不派兵增援。


    (當時,曾國藩的好友李元度因徽州兵敗,正賦閑在家,便接受王有齡的邀請,私自募兵,試圖進入浙江增援王有齡。


    (曾國藩對這種吃裏扒外的行為非常憤怒,上書彈劾李元度,把李元度打迴原形。何桂清兵敗,逃往租界。朝廷念他是個能吏,有心為他開脫,卻終被曾國藩彈劾而死。


    (何桂清兵敗後,曾國藩終於如願以償,繼任兩江總督,節製四省軍務。他坐視浙江巡撫王有齡兵敗自殺,把湘軍大佬左宗棠推上了浙江巡撫的寶座。


    (此事之後,以彭蘊章為首的道光十五年進士開始走下坡路,湘軍集團自此樹立起無可撼動的地位。)


    卻說楊田率兩千騎兵輕鬆突入杭州城,江南大營得警,自然要派兵增援。江南大營實力雄厚,統帥和春派悍將張玉良率領八千兵馬增援杭州。路過常州時,兩江總督何桂清極力挽留張玉良。


    浙江不在兩江總督的治下,杭州城陷,何桂清毫無責任。他故意拖住張玉良,等待杭州城破,好置浙江巡撫羅遵殿於死地,再扶植好友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


    江蘇巡撫徐有壬駐蘇州。張玉良路過蘇州時,徐有壬也極力挽留張玉良,希望張玉良留在蘇州助防。


    這樣一來,張玉良的援軍耽誤了四天時間。當清軍援軍主力到達杭州城北武林門時,隻見城外山頭上都是革命軍的旗幟,樹林中人影隱沒。


    張玉良起疑,不敢貿然發動進攻。此人是江南大營中的後起之秀,太平軍金田起義時,張玉良參軍。才五年時間,張玉良不斷積累戰功,如今已是滿清正二品的總兵。


    (曆史上,張玉良是綠營名將,在蘇南浙北與太平軍作戰,屢次打敗李秀成的部將。隻有李秀成本人與張玉良對戰,才能壓製得住這個綠營名將。)


    楊田的軍事才能也許並不如李秀成,但革命軍組織嚴密,裝備先進,戰鬥力強。這種組織紀律、裝備軍械方麵的巨大差距,是個人才能所無法彌補的。張玉良在楊田麵前,隻有死路一條。


    張玉良猶豫不敢戰鬥,楊田卻趁他立足未穩,率領七百騎兵衝擊清軍。


    清軍人多勢眾,擋住革命軍騎兵的衝擊。革命軍騎兵來往如風,官兵可在馬背上熟練射擊,給清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玉良據此懷疑,革命軍有備而來,在杭州城外布有埋伏,不敢輕易攻城。他學湘軍先紮穩營盤,力求立於不敗之地,再派出斥候偵察敵情。


    第二天,清軍弄清楚杭州城防空虛,試圖發動反攻。革命軍防守堅決,滿城裏的八旗兵始終龜縮不出,不敢響應援軍。


    為壯聲勢,革命軍海軍兩艘軍艦冒險從錢塘江駛入大運河,轟擊清軍營地。張玉良無力對付戰船,隻得下令拔營,把營寨紮在艦炮射程以外的地方。


    革命軍援軍陸陸續續抵達杭州。張玉良進退兩難,既不敢攻城,也沒有理由後退,停軍在杭州城外虛耗。


    楊田倒沉得住氣,等援軍來了五千,才下定決心反攻。


    真是“不動如山,其疾如風”。革命軍守城時,穩若泰山,一旦決定反攻,立馬迅疾如風,作戰節奏轉換極快。


    楊田隻留下一千步兵守城,帶領剩下六千革命軍直撲張玉良的大營。


    革命軍不戰而已,一戰就直取要害。清軍上下驚潰,與太平軍連戰多年,他們自詡為百戰精銳,從未預料到革命軍火力如此之強,戰鬥意誌如此堅決。


    張玉良親自上陣,苦苦支撐,卻也隻在杭州城外堅持了兩天,就全線潰退。


    以往太平軍與江南大營交戰,特別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對於能否殲滅敵軍主力看得不重。


    革命軍則不同,把殲滅敵軍主力作戰第一目標。楊田率領革命軍猛打猛追,毫不放鬆。要不是清軍四散而逃,楊田恨不得把清軍殺光俘盡。


    張玉良大敗,八千個綠營精銳損失一半。他率領四千敗兵退往湖州府城,與總兵鄭魁士匯合。鄭魁士手下有四千精兵,受江南大營統帥和春派遣,前往杭州救援。


    但革命軍進軍速度太快,鄭魁士剛走到長興,就聽說張玉良在杭州城外兵敗。他也不敢前往杭州送死,便退入湖州城,企圖堅守不出。


    楊田重殲敵不重攻城,一路追擊張玉良的清軍。經過餘杭、德清等地,革命軍都不作停留,也不攻城,直奔湖州而去。


    湖州是浙北重鎮,地處太湖之南,與安徽、江蘇交界,位置非常緊要。湖州也是一座大城,城高牆厚,易守難攻。


    革命軍追擊至湖州城外後,立馬展開攻城。城外清軍不敢抵抗,剛一接觸,便逃迴城內。


    部隊連日行軍數百裏,為求機動性,並未攜帶重炮。官兵們風塵仆仆,個個求戰心切。


    楊田沒有性子等攻城大炮,當即指揮部隊強攻湖州。他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戰將,並不一味強攻,而是讓部隊從四個方向同時攻城,以城西為主攻方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850再造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茂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茂行並收藏1850再造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