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貿易有一項重要原則,叫做最惠國待遇,其基本涵義是:“締約一方現在和將來給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權、優惠和豁免,也同樣給予締約對方。”


    在晚清,由於滿清政府無能,最惠國待遇實則乃“片麵最惠國待遇”,即外國在中國享有最惠國待遇,中國在外國不享有最惠國待遇。


    這種片麵最惠國待遇,使列強在中國“利益均沾”,後期則演化成門戶開放政策,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危機。


    現在,楊烜對四國外交官允諾,未來各國可到越南做生意,便有了“利益均沾”的意思。


    各國公使頗為心動,喜形於色。各國不費一兵一卒,得以在越南通商,不是大功一件嗎?


    想當年,英國為了打開滿清的國門,發動了鴉片戰爭,花了數百萬英磅,出動上百艘軍艦,方迫使滿清開放五口通商。


    美國為了打開日本國門,亦令佩裏將軍率領美國海軍東印度艦隊,兵臨江戶灣。佩裏威脅日本“不開國即開火”,但日本武士階層反應激烈。德川幕府采取“拖”字訣,聲稱開國需要天皇批準。


    佩裏將軍亦不敢過分緊逼,雙方約定明年再議開放通商之事。美國逼迫日本開國,尚且一波三折。


    越國辛辛苦苦打下越南,卻無償讓各國參與通商,各國豈不欣喜若狂?


    隻是這樣一來,越國的地位將顯而易見地提升,隱然取得了與列強同等的地位。楊烜甘心讓渡這樣大的權益,還有一個深層次的目的:與各國建立外交關係。


    英國領事阿禮國眼光毒辣,隱約看出了楊烜的意圖,說道:


    “越王殿下,恕我直言,就當前而言,燕京政府仍然占據著華夏最為廣袤的領土,也是公認的華夏正統政府,得到了各國的承認。各國與燕京政府簽訂有條約,我們在華夏的利益也有條約上的保證。


    “如果越國想與各國保持友誼,就得尊重各國在遠東的利益,就得遵守現有的條約體係。越王擅自入侵越南,將深刻影響中南半島局勢。


    “我們期待越王采取務實、開放、審慎的態度,維持越南地區的和平,促進越南地區的繁榮。同時,我們也提醒越王,越南與緬甸、印度離得很近。


    “征越軍在越南的行動,影響大英帝國的核心利益。征越軍的行動應該有所限製,不得影響緬甸、印度的穩定。若征越軍有越軌、出格的舉動,大英帝國決不會坐視不管。”


    英國是世界第一強國,也是世界秩序的製定者。阿禮國雖是個領事,卻代表著大英帝國,引得眾人的重視。大家把目光都投向楊烜,卻見他不為所動,冷冷說道:


    “我也想提醒一下大家。我們已與大南國已經議和,大南國願意把奪自中國的三十省份歸還中國,稱之為交趾省。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我們將順天府留給大南國,使大南國繼續傳承下去。


    “對於交趾的地位,我們早已做過闡述。我們認為,交趾省行中國文化,用中國漢字,百姓皆為漢族後裔,自古就是中國故土。


    “征越軍收複交趾,與英國征服印度、緬甸絕不相同。打個譬方,就好像是以前家裏丟了東西,滿清沒能力把它討迴,征越軍把它討迴來了。這其中,不存在侵略之說。


    “征越軍不會也不試圖改變中南半島局勢。我們尊重英國在印度、緬甸的利益,也尊重各國在東亞的利益。所以,本王特意允諾,待交趾局勢穩定後,我們就開放交趾,各國商人均可在交趾做生意,如同在廣東一樣。


    “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們不久之後就要擺脫太平天國,日後必將取代滿清。我們期待與各國建立外交關係,諸位何不早日棄暗投明,與越國建立友好關係,與那頑固、愚昧、不可理喻的滿清斷絕關係呢?”


    楊烜直言不諱,邀請各國建交,令在場的各國外交官心生憧憬。


    滿清鹹豐皇帝是一個思想異常頑固的人,列強無法與之展開平等對話。在封建專製政體下,鹹豐說一不二,滿清與列強也毫無互利合作的可能。


    傳統華夏以天朝上國自居,實施朝貢外交體係,毫無近代外交概念。在清朝皇帝眼裏,外國要麽屬於藩屬,要麽屬於蠻夷,怎麽可能與之平等對話呢?


    乾隆、嘉慶年間,英國兩次遣使來華請求通商。滿清政府誤認為英國是來進貢的,又因為對方不肯下跪,兩次都不歡而散。


    乾隆、嘉慶兩帝雖然不懂近代外交,畢竟還親自接見了英國使臣,即1792年的馬戛爾尼、1816年的阿美士德伯爵。


    馬戛爾尼訪華時,清朝國力正處於巔峰狀態。但馬戛爾尼見多識廣,從驕奢淫逸的官僚階層、窮困不堪的農民階層、落後的科學、軍隊中看出了康乾盛世背後的隱憂。


    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就像是一艘陳舊而又古怪的戰艦,即使不會立即沉沒,最終也會在海岸上粉身碎骨。”


    1840年,英國人果真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打得清軍毫無招架之力。從此之後,滿清皇帝天朝上國之夢開始破碎。


    乾隆、嘉慶還有些許自信,敢於接見洋人。道光、鹹豐皇帝都很懼怕洋人,從來不敢接見洋人。


    道光帝不願接見外國公使,反而讓地方督撫處理外交事務,導致清朝在對外事務上非常被動。地方督撫也有樣學樣,譬如兩江總督便把外交事務推給上海道台。一國外交大權,竟交給一個地方官員辦理,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鹹豐從道光帝手中接過帝位時,隻有二十出頭。年輕人本該思想開明,鹹豐帝卻異常頑固,拒絕接見洋人,對外國大使當麵呈遞國書一事非常抗拒。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已經攻占大沽口,逼近京師。鹹豐最關心的不是割地賠款,卻是要想方設法阻止外國人進京,從而避免接見洋人。


    他剛愎自用,寧肯與英法聯軍決裂,也不願讓洋人當麵向他呈遞國書,使戰局逐漸惡化。


    英法聯軍攻入京師,火燒圓明園。鹹豐逃往熱河,留下弟弟奕與洋人議和。


    鹹豐對割地賠款等條款都沒有異議,卻還是糾結於洋人要當麵呈遞國書這個問題。他表示如果洋人執意當麵呈遞國書,他將堅決不迴京師。


    日後,鹹豐果真在熱河行宮去世,至死沒有接見洋人。《天津條約》賦予歐美各國在京城建立外交機構的權力,清廷以同治帝年幼為理由,竭力阻止洋人晉見同治帝。


    曆史上,直至1873年,同治帝年滿十八歲,才在紫禁城紫光閣內接見了日本外務大臣副島種臣,以及俄國、美國、英國、法國、荷蘭等國的駐華公使。


    這樣一個頑固、落後的封建專製政府,是不可能主動與列強展開緊密合作的。這一點,早已在各國外交官中取得了共識。


    那麽,越國是否值得各國與之合作呢?毫無疑問,與滿清政府相比,越國有著太多的優點。她鼓勵工商業,對洋人抱以友好的態度,主張以開放的姿態融入世界。


    楊烜提議與各國建立外交,更令各國公使心向往之。各國公使做夢都想與滿清建立外交關係,卻被滿清拒之門外,連坐下來談判的機會都沒有。


    但越國畢竟還弱小,充其量隻能算作是中國某個地方政權。一旦與越國建交,是否會激怒滿清,影響各國在滿清的利益呢?


    兩國建交是件大事,各國外交官並不能做主。所以,他們隻是口頭稱讚楊烜的開明,並未有實際表示。


    英國公使文翰的發言很有代表性,他說:“感謝越王的好意,但兩國建交是件大事,我們需要得到本國政府指示,方能有所行動。”


    建交乃國之大事,不可操之過急,免得讓渡太多的利益。楊烜迴應道:“那麽,我們敬候佳音。”


    四國公使裏麵,俄國公使普提雅廷最為低調,在會場上發言很少。偶有發言,他也是和顏悅色,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此時便說道:


    “諸位,中國有個成語叫做‘求同存異’。我們此番會談是為了取得共識,各國在發展商品貿易、促進技術革新上,與越國具有共同的利益,具備廣泛的合作基礎。


    “越王提議建交,這有利於擴大各國與越國的友誼,俄羅斯帝國對此深感興趣。我將向沙皇寫信,探討與越國建交的可能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850再造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茂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茂行並收藏1850再造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