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簡單的討價還價,高伯適與楊烜簽訂了秘密條約。雙方約定:
暨南軍政府出兵越南,幫助黎氏起義軍打敗阮朝軍隊。事成之後,暨南軍政府將獲得越南北圻地區,並在中圻“享有特殊經濟權益”。
密約既成,征越也就擺上了日程。統帥早有人選,即前任海軍司令羅大綱。作戰計劃也有,隻是相當粗陋,因為總司令部沒有預料到,征越行動會突然提前。
於是,越王府、總司令部上上下下又開始忙碌起來。
總司令部在忙著組建征越司令部,完善作戰計劃,組織兵棋推演,調兵遣將,運送糧草彈藥。
越王府則在忙著改革軍製,趕在征越軍出發之前,為官兵授軍銜。
兩廣戰局已定,楊烜也開始著手推動新一輪軍製改革。實行軍銜製,正是新一輪軍製改革的重要內容。
這一輪軍製改革,頗有一些亮點,在此不妨一敘:
第一,實施軍政、軍令的分離,進一步掌握軍權。
黑旗軍改名為革命軍。黑旗軍已經發展壯大,軍兵種複雜,所用軍旗早已不限於黑旗,特改名為革命軍,以顯示其傾覆滿清、再造中華的決心。
軍令機關,仍為總司令部,包括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等下級司令部。
軍政機關進一步分離。
暨南軍政府軍政部,將拆分為陸軍部、海軍部,為陸軍、海軍的軍政機關,主要開展軍事教育、工程等次等業務。
省以下各級軍政府,軍政部改名為軍事部,負責協調軍隊、開展軍事教育、維護軍事設施等。
新成立一個軍諮府,隸屬於越王府,負責戰略籌劃、幫助越王掌理軍隊、任免賞罰師級以上軍官、編製國防預算……
很明顯的,軍諮府將成為革命軍的核心機關,幫助楊烜掌控軍權、掌理部隊。
通俗地說,軍諮府主管戰略、人事、財政等大政方針,軍令機關主管指揮打仗,軍政機關主管建設、訓練、教育等尋常業務。
第二,實行軍銜製。
模仿西方軍隊,實行軍銜製。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是為了推動職級並行。
所謂職級並行,是指職務與級別分設,有助於安置日益增多的功臣,提高官兵士氣。
在此之前,革命軍隻有職務,沒有銜級,不利於組織領導。
譬如羅大綱,曾任海軍司令,但並不懂現代海軍,隻能把位置讓給其他人。一旦退下來,他就沒了實際職務,處境非常尷尬。
有了軍銜之後,羅大綱照樣可以保持其地位,有利於提高他的積極性。
軍官方麵,高級軍官設元帥、上將、中將、少將、準將五種軍銜。元帥專為戰時所設,無戰功不得封元帥。中級軍官設上校、中校、少校三等軍銜。下級軍官設上尉、中尉、少尉三等軍銜。
軍銜需與職務相匹配。譬如,師長授予準將軍銜,團長授予上校軍銜。
大元帥則為越王專用軍銜。
士兵方麵,有新兵、列兵、上等兵三等,對應軍齡為一年、兩年、三年。三年以上,得授士官,分為下士、中士、上士、士官長四等。
此次授銜,少將隻有陳虹、唐約翰、羅大綱、陸雨晨四人,中將則隻有馮可欽、薛昊兩人。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方便以後晉銜,拉長晉升空間,提高官兵士氣。
第三,改革陸軍,建成野戰部隊、守備部隊、民兵三類陸軍體係。
(一)野戰部隊。
主要包括四個步兵師、一個炮兵師、一個騎兵師、陸軍直屬隊。野戰部隊屬於“純”陸軍,也是陸軍精銳,各地軍政府均無權調動、指揮野戰部隊。
野戰部隊編製員額較多,步兵師編製在兩萬五千人左右,配有工兵、炮兵、騎兵等兵種部隊,可獨當一麵,單獨執行戰役級任務。
炮兵師編製一萬人,騎兵師編製一萬五千人,戰時配屬給步兵師。
(二)守備部隊。
主要包括近衛師和廣西、廣東兩省守備師。
近衛師編製一萬人,平時駐守廣州,戰時隨總司令部行動。近衛師負責保衛統帥,直屬於軍諮府,對大元帥負責。
陸軍司令部、軍政府均無權調動近衛師。
廣西、廣東兩省各自編配一個守備師,編製員額一萬五千人,負責守衛地方,一般不出省作戰。
守備師受革命軍、軍政府雙重領導。若兩者有衝突,以革命軍的意見為主。
(三)民兵。
民兵由不脫產的工人、農民組成。在政府機關、工礦企業、農村,應普遍建立民兵組織。
民兵受革命軍、軍政府雙重領導。若兩者有衝突,以軍政府的意見為主。
第四,建設任務型的海軍。
海軍舊編製較為粗疏,僅有一師、二師、三師等編製,不能體現海軍特有的專業性、特殊性,必須進行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
革命軍海軍下轄南洋艦隊、內河艦隊、海軍陸戰隊三大部隊。因司令員陸雨晨出使歐洲,海軍參謀長唐約翰代理司令員。
(一)南洋艦隊。
南洋艦隊顧名思義,是一支外海艦隊,主要任務是保衛海疆,以外國列強為假想敵。
南洋艦隊主要繼承海軍第一師的人員裝備,司令部駐廣東順德,在順德建有大型海軍基地。
目前,南洋艦隊現有裝備以小噸位蒸汽戰艦為主,隻能在近海作戰。
怡和公司作為美國旗昌洋行大股東,收購了上海旗記船廠。加上廣州柯拜船塢、南寧邕寧造船廠,廣州方麵已經初步形成了造船能力。
不久之後,南洋艦隊有望得到大噸位戰艦,進而實現遠洋作戰能力。
(二)內河艦隊。
內河艦隊司令部駐廣西梧州府,其主要任務是圍剿境內水寇,支持陸軍日後北上湖南。
關於是否保留內河艦隊,總司令部曾有過一番爭論。有人認為,革命軍已經盡占珠江流域,沒必要保留內河船隻,可以把節省下來的經費留給南洋艦隊。
楊烜力排眾議,力主保留內河艦隊。南中國水網密布,小型內河船隻可以通過湘桂交界處的靈渠,從廣西進入湖南。
有戰船相助,陸軍可以更好地北進中原。屆時,一支靈活機動的內河艦隊是非常有必要的。
保留內河艦隊遂成定議。
內河艦隊基本繼承海軍第三師的人員、裝備。第三師原本任務是水上運輸,裝備很一般,以傳統帆船為主。
(三)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主要執行兩棲突擊作戰任務,可利用船隻快速機動至預定作戰地域,單獨或支持陸軍作戰。
海軍陸戰隊人員裝備主要繼承第二師。第二師主登陸作戰,曾屢次深入敵後,出奇製勝,令敵人聞風喪膽。
因為功勳卓著,作用突出,有人建議將海軍陸戰隊從海軍中獨立出來,單獨成立一個軍種。
經過反複論證,楊烜還是否決了這個提議。海軍陸戰隊對海軍依賴性強,必須與海軍緊密配合,得到海軍戰艦、運輸船的支持,方能發揮出最大作用。
若把海軍陸戰隊獨立出來,就得為其增配戰船、運輸船,這將增大本就緊張的財政負擔。以革命軍現有的協同能力,把海軍陸戰隊獨立出來,不如讓她繼續隸屬於海軍。
暨南軍政府出兵越南,幫助黎氏起義軍打敗阮朝軍隊。事成之後,暨南軍政府將獲得越南北圻地區,並在中圻“享有特殊經濟權益”。
密約既成,征越也就擺上了日程。統帥早有人選,即前任海軍司令羅大綱。作戰計劃也有,隻是相當粗陋,因為總司令部沒有預料到,征越行動會突然提前。
於是,越王府、總司令部上上下下又開始忙碌起來。
總司令部在忙著組建征越司令部,完善作戰計劃,組織兵棋推演,調兵遣將,運送糧草彈藥。
越王府則在忙著改革軍製,趕在征越軍出發之前,為官兵授軍銜。
兩廣戰局已定,楊烜也開始著手推動新一輪軍製改革。實行軍銜製,正是新一輪軍製改革的重要內容。
這一輪軍製改革,頗有一些亮點,在此不妨一敘:
第一,實施軍政、軍令的分離,進一步掌握軍權。
黑旗軍改名為革命軍。黑旗軍已經發展壯大,軍兵種複雜,所用軍旗早已不限於黑旗,特改名為革命軍,以顯示其傾覆滿清、再造中華的決心。
軍令機關,仍為總司令部,包括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等下級司令部。
軍政機關進一步分離。
暨南軍政府軍政部,將拆分為陸軍部、海軍部,為陸軍、海軍的軍政機關,主要開展軍事教育、工程等次等業務。
省以下各級軍政府,軍政部改名為軍事部,負責協調軍隊、開展軍事教育、維護軍事設施等。
新成立一個軍諮府,隸屬於越王府,負責戰略籌劃、幫助越王掌理軍隊、任免賞罰師級以上軍官、編製國防預算……
很明顯的,軍諮府將成為革命軍的核心機關,幫助楊烜掌控軍權、掌理部隊。
通俗地說,軍諮府主管戰略、人事、財政等大政方針,軍令機關主管指揮打仗,軍政機關主管建設、訓練、教育等尋常業務。
第二,實行軍銜製。
模仿西方軍隊,實行軍銜製。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是為了推動職級並行。
所謂職級並行,是指職務與級別分設,有助於安置日益增多的功臣,提高官兵士氣。
在此之前,革命軍隻有職務,沒有銜級,不利於組織領導。
譬如羅大綱,曾任海軍司令,但並不懂現代海軍,隻能把位置讓給其他人。一旦退下來,他就沒了實際職務,處境非常尷尬。
有了軍銜之後,羅大綱照樣可以保持其地位,有利於提高他的積極性。
軍官方麵,高級軍官設元帥、上將、中將、少將、準將五種軍銜。元帥專為戰時所設,無戰功不得封元帥。中級軍官設上校、中校、少校三等軍銜。下級軍官設上尉、中尉、少尉三等軍銜。
軍銜需與職務相匹配。譬如,師長授予準將軍銜,團長授予上校軍銜。
大元帥則為越王專用軍銜。
士兵方麵,有新兵、列兵、上等兵三等,對應軍齡為一年、兩年、三年。三年以上,得授士官,分為下士、中士、上士、士官長四等。
此次授銜,少將隻有陳虹、唐約翰、羅大綱、陸雨晨四人,中將則隻有馮可欽、薛昊兩人。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方便以後晉銜,拉長晉升空間,提高官兵士氣。
第三,改革陸軍,建成野戰部隊、守備部隊、民兵三類陸軍體係。
(一)野戰部隊。
主要包括四個步兵師、一個炮兵師、一個騎兵師、陸軍直屬隊。野戰部隊屬於“純”陸軍,也是陸軍精銳,各地軍政府均無權調動、指揮野戰部隊。
野戰部隊編製員額較多,步兵師編製在兩萬五千人左右,配有工兵、炮兵、騎兵等兵種部隊,可獨當一麵,單獨執行戰役級任務。
炮兵師編製一萬人,騎兵師編製一萬五千人,戰時配屬給步兵師。
(二)守備部隊。
主要包括近衛師和廣西、廣東兩省守備師。
近衛師編製一萬人,平時駐守廣州,戰時隨總司令部行動。近衛師負責保衛統帥,直屬於軍諮府,對大元帥負責。
陸軍司令部、軍政府均無權調動近衛師。
廣西、廣東兩省各自編配一個守備師,編製員額一萬五千人,負責守衛地方,一般不出省作戰。
守備師受革命軍、軍政府雙重領導。若兩者有衝突,以革命軍的意見為主。
(三)民兵。
民兵由不脫產的工人、農民組成。在政府機關、工礦企業、農村,應普遍建立民兵組織。
民兵受革命軍、軍政府雙重領導。若兩者有衝突,以軍政府的意見為主。
第四,建設任務型的海軍。
海軍舊編製較為粗疏,僅有一師、二師、三師等編製,不能體現海軍特有的專業性、特殊性,必須進行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
革命軍海軍下轄南洋艦隊、內河艦隊、海軍陸戰隊三大部隊。因司令員陸雨晨出使歐洲,海軍參謀長唐約翰代理司令員。
(一)南洋艦隊。
南洋艦隊顧名思義,是一支外海艦隊,主要任務是保衛海疆,以外國列強為假想敵。
南洋艦隊主要繼承海軍第一師的人員裝備,司令部駐廣東順德,在順德建有大型海軍基地。
目前,南洋艦隊現有裝備以小噸位蒸汽戰艦為主,隻能在近海作戰。
怡和公司作為美國旗昌洋行大股東,收購了上海旗記船廠。加上廣州柯拜船塢、南寧邕寧造船廠,廣州方麵已經初步形成了造船能力。
不久之後,南洋艦隊有望得到大噸位戰艦,進而實現遠洋作戰能力。
(二)內河艦隊。
內河艦隊司令部駐廣西梧州府,其主要任務是圍剿境內水寇,支持陸軍日後北上湖南。
關於是否保留內河艦隊,總司令部曾有過一番爭論。有人認為,革命軍已經盡占珠江流域,沒必要保留內河船隻,可以把節省下來的經費留給南洋艦隊。
楊烜力排眾議,力主保留內河艦隊。南中國水網密布,小型內河船隻可以通過湘桂交界處的靈渠,從廣西進入湖南。
有戰船相助,陸軍可以更好地北進中原。屆時,一支靈活機動的內河艦隊是非常有必要的。
保留內河艦隊遂成定議。
內河艦隊基本繼承海軍第三師的人員、裝備。第三師原本任務是水上運輸,裝備很一般,以傳統帆船為主。
(三)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主要執行兩棲突擊作戰任務,可利用船隻快速機動至預定作戰地域,單獨或支持陸軍作戰。
海軍陸戰隊人員裝備主要繼承第二師。第二師主登陸作戰,曾屢次深入敵後,出奇製勝,令敵人聞風喪膽。
因為功勳卓著,作用突出,有人建議將海軍陸戰隊從海軍中獨立出來,單獨成立一個軍種。
經過反複論證,楊烜還是否決了這個提議。海軍陸戰隊對海軍依賴性強,必須與海軍緊密配合,得到海軍戰艦、運輸船的支持,方能發揮出最大作用。
若把海軍陸戰隊獨立出來,就得為其增配戰船、運輸船,這將增大本就緊張的財政負擔。以革命軍現有的協同能力,把海軍陸戰隊獨立出來,不如讓她繼續隸屬於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