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卒老王倒是十分客氣,一聽說楊烜改變了主意,立馬把他請到了獄神廟。
舊時監獄裏大多設有一座小小的獄神廟。在南方,獄神廟裏供奉的塑像是西漢的蕭何。因此,南方的獄神廟又常被稱作蕭王殿。
老王自年少時便頂了父親的班,在監獄裏一幹就是三十年。他雖不是牢頭,卻在獄卒中頗有威望,甚得同僚的擁戴。
楊烜被老王請到獄神廟裏,看見桌上的花生米、茴香豆,頓時饞的流下了口水。
這晚正是陰曆正月十五,清道光三十年。
盡管廣州城局勢緊張,城內還是稀稀拉拉地放起了爆竹。春寒料峭,爆竹的亮光微弱而短暫,刺破了漆黑的夜空。
老王解去楊烜手上的鎖鏈,和他對著爆竹喝起酒來。
楊烜忍不住感歎道:“王大哥冒險營救楊某,又這般款待楊某。前兩天,楊某不識好歹,拒絕了王大哥的好意,真是不識好歹。”
老王笑了笑,和楊烜喝了一盅燒酒,說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況且,楊公子是至臻堂的貴客,又是昭勇侯的嫡孫。我能為公子出一份力,也榮幸得很。”
楊烜急於打聽天地會劫獄的細節,又不好意思明講,便旁敲側擊地問道:“王大哥這番作內應,放走一眾天地會黨。事後,官府不會怪罪王大哥吧?”
老王笑了笑,說道:“這種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無需老弟操心。”
楊烜見老王說得十分輕巧,不禁有些狐疑。他雖然剛過二十,卻也在江湖上廝混已久。監獄乃官府重地,官差層層把守。想劫獄?哪有那麽容易!
最近幾年,國內民變四起。會黨光天化日之下攻破城池、設卡收稅、釋放囚犯……
劫獄的事,也不是沒有,卻大多發生在偏遠小縣。廣州是廣東省會,又是兩廣總督、廣東巡撫、八旗廣州將軍駐地,城內兵馬充足。要想在戒備森嚴的廣州城內劫獄,談何容易?
老王見狀,說道:“滿清開國兩百多年,國祚享久,如今盡顯頹勢。就像那珠江口外的綠營戰艦,表麵上威風凜凜,實則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裏麵早已是千瘡百孔。
“這獄政也一樣。在外人看來,是廣東按察使,也就是臬台大人在主管監獄。但臬台多是讀書人出身,不懂獄政,過幾年就遷轉走了。實際控製監獄的,卻是像我這個的獄吏。
“曆任臬台隻關心自己的仕途,隻關心搜刮銀子,對這獄政是毫不上心。前年時,有個老吏收了大筆的好處,掉包了一個死刑犯。
“他專門趁臬台與同僚喝酒時,請臬台簽發文書。臬台哪有閑功夫去親自驗明死囚正身?此事被人告發,臬台大怒,想在這件事上做做文章。
“老吏卻根本不怕。死刑是件大事,需要皇帝朱勾。若事情公開敗露,老吏自然難辭其咎,但臬台的烏紗帽也定要保不住。老吏把收受的賄賂分潤了一筆給臬台,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楊烜見老王談吐不俗,稱滿清而不稱大清,對他頗有好感,說道:
“獄政如此隨意,正為我們劫獄提供了方便。一葉知悉,獄政如此隨意,可知國政也已糜爛不堪。曆數華夏王朝,很難超過三百年。
“滿清以異族入主中原,以兩百萬滿人統禦四萬萬人口,如今已有兩百多年。現在國內民變四起,國外洋夷虎視眈眈。大廈將傾,或許已經不遠了。”
老王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神采,又和楊烜喝了一盅酒,說道:
“我在監獄呆了三十年,見過各式人等。公子乃楊忠武侯之後,卻甚得天地會的信賴。如今天下大亂,公子如此豪傑,正可大展拳腳。”
楊烜隻是笑笑,不動聲色。看得出來,這老吏也是天地會的人,似乎在慫恿自己加入天地會。楊烜雖然常與江湖人士來往,但他知道天地會組織渙散,難成大器。
如今,楊烜身陷囹圄,父親死於教民之手。當務之急,是先出獄,報了殺父之仇,再靜觀局勢發展,選擇合適的陣營。
楊烜盤算已定,說道:“大哥高看楊某了。楊某不過一介紈絝子弟,無德無才,一不能報天地會知遇之恩,二不能為父盡孝,哪裏還敢奢談趁亂起事呢?”
這話說得倒是實情。
穿越之初,楊烜得知自己是楊遇春之孫,又得到天地會的信任,一時雄心萬仗。他夢想著自己能夠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進而改變曆史。
然而,沒過幾天,殘酷的現實就給他潑了一盆冰水。腐敗的監獄、猖狂的教民、父親的慘死……這些事情不見於史書,卻比史書更加真實,讓楊烜真真切切感受到晚清的殘酷、冷血。
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晚清,僅僅一場太平天國運動,就使華夏損失了1億以上的人口。這冷冰冰的數字,背後卻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楊烜頗為氣餒。也許,在晚清這個亂世,在這個“三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下,個人是不足以改變曆史的。對於楊烜來說,不如明哲保身,過過舒坦日子算了。
不過,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該報還是要報的。楊烜已經盤算好了,出獄第一件事,便是去央求廣東提督陶煜,請他出兵鎮壓教民,抓捕殺父仇人。
獄卒老王見楊烜態度消極,便不再勉強,又和他喝了幾盅酒。
楊烜追問劫獄之事,老王便閃爍其辭,隻說讓他不要著急,隻管待命即可。
次日夜晚,楊烜難得睡了個好覺。四更時分,楊烜正在熟睡,突然被人蒙住了嘴巴。
他大驚失色,拚命掙紮。一個黑衣人附在他耳邊,厲聲說道:“不要聲張!天地會來救你了。”
楊烜的手鏈、腳鏈早已被人打開,便跟著黑衣人急匆匆地往外走。外監一片死寂,獄友們還在熟睡。
路過門房時,卻發現獄卒都已被黑衣人控製住,蹲在牆跟處瑟瑟發抖。
內監裏逐漸喧囂起來,那裏關了十幾個天地會的重犯,正是此次劫獄行動的營救對象。
楊烜跟著黑衣人來到獄神廟,見那裏點燃著十幾個火把,數十個天地會黨徒手持短槍利刃。
黑衣人帶著楊烜走了過去,早有一個天地會頭目迎了上來,對黑衣人說道:
“你帶楊公子先走,我們接應上內監的兄弟,咱們在越秀坊處的民團會合。”
楊烜正要向天地會的人致謝,卻聽那人說道:“天地會的人自當彼此扶助。兄弟不必言謝,先去民團那裏避一避吧。”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廣東官府招募了大量的團勇。戰後,團勇都被裁撤。團勇們失去了生計,紛紛加入天地會。
現在廣州局勢再度緊張,官府再次征召民團,不少天地會黨趁機加入。越秀坊處的民團,已被天地會至臻堂滲透,又靠近東水關,便於出城。
於是,楊烜便跟著黑衣人去民團。路過監獄門口時,天地會已跟監獄附近的綠營兵交火了。
這些綠營兵專門負責防守監獄,廢弛已久,裝備較差,人數又少。他們摸不清情況,不敢靠近,隔得老遠釋放鳥槍,裝模作樣地抵抗。
天地會至臻堂則與珠江口的海盜勾連,參與鴉片走私,賺了不少銀錢,裝備有先進的短槍,在混戰中占據了上風。
楊烜輾轉來到越秀坊處的民團,見到了至臻堂堂主殷正。殷正是生員出身,算是個讀書人,貧困潦倒,早年加入了天地會。
他精明強幹,開創了至臻堂,受到會眾擁戴,如今已經四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楊烜乘船來到廣州,偶然結識殷正,彼此頗為相投。沒想到,至臻堂走私鴉片,早就被官府盯上了。官府突襲至臻堂,殷正被迫躲入民團,楊烜也身陷囹圄。
此刻見麵,殷正抱拳說道:“兄弟受殷某連累,在監獄裏吃了許多苦頭,殷某抱歉得很。”
楊烜也慌忙說道:“堂主這是哪裏話?要不是堂主出手相助,楊某不知還要在監獄裏蹲多久呢。”
寒暄已畢,殷正向楊烜提議,明天清晨隨民團一起出城。發生了劫獄這樣的大事,城內一定會戒嚴,嚴守各處城門。
碰巧,明天越秀坊的民團要出城與洋人對峙。機不可失,至臻堂的兄弟們可混入民團,乘機出城。
楊烜思索片刻,說道:“承蒙堂主好意。但家父死於教民之手,此仇不可不報。待楊某報了仇,再當麵向堂主酬謝。”
殷正歎口氣,說道:“好骨氣!楊兄弟,你若需要銀錢武器,盡管開口。若你大仇得報,又無處可去,可到城外三清觀尋我。”
楊烜抱拳說道:“大恩不言謝!堂主,咱們後會有期。”
舊時監獄裏大多設有一座小小的獄神廟。在南方,獄神廟裏供奉的塑像是西漢的蕭何。因此,南方的獄神廟又常被稱作蕭王殿。
老王自年少時便頂了父親的班,在監獄裏一幹就是三十年。他雖不是牢頭,卻在獄卒中頗有威望,甚得同僚的擁戴。
楊烜被老王請到獄神廟裏,看見桌上的花生米、茴香豆,頓時饞的流下了口水。
這晚正是陰曆正月十五,清道光三十年。
盡管廣州城局勢緊張,城內還是稀稀拉拉地放起了爆竹。春寒料峭,爆竹的亮光微弱而短暫,刺破了漆黑的夜空。
老王解去楊烜手上的鎖鏈,和他對著爆竹喝起酒來。
楊烜忍不住感歎道:“王大哥冒險營救楊某,又這般款待楊某。前兩天,楊某不識好歹,拒絕了王大哥的好意,真是不識好歹。”
老王笑了笑,和楊烜喝了一盅燒酒,說道:“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況且,楊公子是至臻堂的貴客,又是昭勇侯的嫡孫。我能為公子出一份力,也榮幸得很。”
楊烜急於打聽天地會劫獄的細節,又不好意思明講,便旁敲側擊地問道:“王大哥這番作內應,放走一眾天地會黨。事後,官府不會怪罪王大哥吧?”
老王笑了笑,說道:“這種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無需老弟操心。”
楊烜見老王說得十分輕巧,不禁有些狐疑。他雖然剛過二十,卻也在江湖上廝混已久。監獄乃官府重地,官差層層把守。想劫獄?哪有那麽容易!
最近幾年,國內民變四起。會黨光天化日之下攻破城池、設卡收稅、釋放囚犯……
劫獄的事,也不是沒有,卻大多發生在偏遠小縣。廣州是廣東省會,又是兩廣總督、廣東巡撫、八旗廣州將軍駐地,城內兵馬充足。要想在戒備森嚴的廣州城內劫獄,談何容易?
老王見狀,說道:“滿清開國兩百多年,國祚享久,如今盡顯頹勢。就像那珠江口外的綠營戰艦,表麵上威風凜凜,實則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裏麵早已是千瘡百孔。
“這獄政也一樣。在外人看來,是廣東按察使,也就是臬台大人在主管監獄。但臬台多是讀書人出身,不懂獄政,過幾年就遷轉走了。實際控製監獄的,卻是像我這個的獄吏。
“曆任臬台隻關心自己的仕途,隻關心搜刮銀子,對這獄政是毫不上心。前年時,有個老吏收了大筆的好處,掉包了一個死刑犯。
“他專門趁臬台與同僚喝酒時,請臬台簽發文書。臬台哪有閑功夫去親自驗明死囚正身?此事被人告發,臬台大怒,想在這件事上做做文章。
“老吏卻根本不怕。死刑是件大事,需要皇帝朱勾。若事情公開敗露,老吏自然難辭其咎,但臬台的烏紗帽也定要保不住。老吏把收受的賄賂分潤了一筆給臬台,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楊烜見老王談吐不俗,稱滿清而不稱大清,對他頗有好感,說道:
“獄政如此隨意,正為我們劫獄提供了方便。一葉知悉,獄政如此隨意,可知國政也已糜爛不堪。曆數華夏王朝,很難超過三百年。
“滿清以異族入主中原,以兩百萬滿人統禦四萬萬人口,如今已有兩百多年。現在國內民變四起,國外洋夷虎視眈眈。大廈將傾,或許已經不遠了。”
老王眼中閃過一絲異樣的神采,又和楊烜喝了一盅酒,說道:
“我在監獄呆了三十年,見過各式人等。公子乃楊忠武侯之後,卻甚得天地會的信賴。如今天下大亂,公子如此豪傑,正可大展拳腳。”
楊烜隻是笑笑,不動聲色。看得出來,這老吏也是天地會的人,似乎在慫恿自己加入天地會。楊烜雖然常與江湖人士來往,但他知道天地會組織渙散,難成大器。
如今,楊烜身陷囹圄,父親死於教民之手。當務之急,是先出獄,報了殺父之仇,再靜觀局勢發展,選擇合適的陣營。
楊烜盤算已定,說道:“大哥高看楊某了。楊某不過一介紈絝子弟,無德無才,一不能報天地會知遇之恩,二不能為父盡孝,哪裏還敢奢談趁亂起事呢?”
這話說得倒是實情。
穿越之初,楊烜得知自己是楊遇春之孫,又得到天地會的信任,一時雄心萬仗。他夢想著自己能夠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進而改變曆史。
然而,沒過幾天,殘酷的現實就給他潑了一盆冰水。腐敗的監獄、猖狂的教民、父親的慘死……這些事情不見於史書,卻比史書更加真實,讓楊烜真真切切感受到晚清的殘酷、冷血。
一將功成萬骨枯。在晚清,僅僅一場太平天國運動,就使華夏損失了1億以上的人口。這冷冰冰的數字,背後卻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楊烜頗為氣餒。也許,在晚清這個亂世,在這個“三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下,個人是不足以改變曆史的。對於楊烜來說,不如明哲保身,過過舒坦日子算了。
不過,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該報還是要報的。楊烜已經盤算好了,出獄第一件事,便是去央求廣東提督陶煜,請他出兵鎮壓教民,抓捕殺父仇人。
獄卒老王見楊烜態度消極,便不再勉強,又和他喝了幾盅酒。
楊烜追問劫獄之事,老王便閃爍其辭,隻說讓他不要著急,隻管待命即可。
次日夜晚,楊烜難得睡了個好覺。四更時分,楊烜正在熟睡,突然被人蒙住了嘴巴。
他大驚失色,拚命掙紮。一個黑衣人附在他耳邊,厲聲說道:“不要聲張!天地會來救你了。”
楊烜的手鏈、腳鏈早已被人打開,便跟著黑衣人急匆匆地往外走。外監一片死寂,獄友們還在熟睡。
路過門房時,卻發現獄卒都已被黑衣人控製住,蹲在牆跟處瑟瑟發抖。
內監裏逐漸喧囂起來,那裏關了十幾個天地會的重犯,正是此次劫獄行動的營救對象。
楊烜跟著黑衣人來到獄神廟,見那裏點燃著十幾個火把,數十個天地會黨徒手持短槍利刃。
黑衣人帶著楊烜走了過去,早有一個天地會頭目迎了上來,對黑衣人說道:
“你帶楊公子先走,我們接應上內監的兄弟,咱們在越秀坊處的民團會合。”
楊烜正要向天地會的人致謝,卻聽那人說道:“天地會的人自當彼此扶助。兄弟不必言謝,先去民團那裏避一避吧。”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廣東官府招募了大量的團勇。戰後,團勇都被裁撤。團勇們失去了生計,紛紛加入天地會。
現在廣州局勢再度緊張,官府再次征召民團,不少天地會黨趁機加入。越秀坊處的民團,已被天地會至臻堂滲透,又靠近東水關,便於出城。
於是,楊烜便跟著黑衣人去民團。路過監獄門口時,天地會已跟監獄附近的綠營兵交火了。
這些綠營兵專門負責防守監獄,廢弛已久,裝備較差,人數又少。他們摸不清情況,不敢靠近,隔得老遠釋放鳥槍,裝模作樣地抵抗。
天地會至臻堂則與珠江口的海盜勾連,參與鴉片走私,賺了不少銀錢,裝備有先進的短槍,在混戰中占據了上風。
楊烜輾轉來到越秀坊處的民團,見到了至臻堂堂主殷正。殷正是生員出身,算是個讀書人,貧困潦倒,早年加入了天地會。
他精明強幹,開創了至臻堂,受到會眾擁戴,如今已經四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楊烜乘船來到廣州,偶然結識殷正,彼此頗為相投。沒想到,至臻堂走私鴉片,早就被官府盯上了。官府突襲至臻堂,殷正被迫躲入民團,楊烜也身陷囹圄。
此刻見麵,殷正抱拳說道:“兄弟受殷某連累,在監獄裏吃了許多苦頭,殷某抱歉得很。”
楊烜也慌忙說道:“堂主這是哪裏話?要不是堂主出手相助,楊某不知還要在監獄裏蹲多久呢。”
寒暄已畢,殷正向楊烜提議,明天清晨隨民團一起出城。發生了劫獄這樣的大事,城內一定會戒嚴,嚴守各處城門。
碰巧,明天越秀坊的民團要出城與洋人對峙。機不可失,至臻堂的兄弟們可混入民團,乘機出城。
楊烜思索片刻,說道:“承蒙堂主好意。但家父死於教民之手,此仇不可不報。待楊某報了仇,再當麵向堂主酬謝。”
殷正歎口氣,說道:“好骨氣!楊兄弟,你若需要銀錢武器,盡管開口。若你大仇得報,又無處可去,可到城外三清觀尋我。”
楊烜抱拳說道:“大恩不言謝!堂主,咱們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