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大家,您微服私訪,感受如何?”


    邊讓接到蔡邕後,沒有往郡守府去,而是直奔新修建的驛館。


    “歎為觀止!”


    蔡邕捏著頜下一縷山羊胡,滿目驚喜地道:“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東郡,竟然可以創造這樣的奇跡,它的繁華已經不輸長安,或許要不了多久,便會比當年的雒陽還要繁華。”


    “哦?”


    邊讓雖然料到蔡邕會給予好評,但卻沒有想到,他對東郡的評價竟如此之高,甚至是在拿雒陽、長安來做比較。


    要知道,長安可是現在的帝都,雖然衰敗了上百年,但也因為小皇帝的原因,得以快速發展,漸有繁榮之狀。


    而此前的雒陽可是百年帝都,經過數位皇帝的修繕,早已經成為整個大漢的核心,拿一個小小的東郡與雒陽比,實在是令人詫異。


    邊讓驚喜不已,但依舊比較鎮定:“蔡大家,您的評價會不會太高了,畢竟這裏隻是東郡而已,而且劉郡守赴任也不過一年有餘。”


    “嗯。”


    “的確如此。”


    蔡邕首先肯定了邊讓的話,但隨即便話鋒一轉:“不過,東郡各郡縣已經具有繁華之象,最令人欣慰的是,東郡各縣盡皆如此,而非隻是一個濮陽。”


    要知道,不論是長安也好,亦或者是雒陽也罷,他們強的隻是一個縣城而已,至於關中、河洛的其餘縣城,則是相對衰敗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雒陽也好,長安也罷,全都是靠虹吸周邊縣城的人口、資源等,才勉強發展壯大起來的。


    這樣的模式固然可以打造一個極其繁盛的縣城,但卻永遠沒辦法與東郡相媲美,畢竟東郡的每個縣皆是如此,它是靠著管理模式的先進,來促進它的內生動力。


    這便是二者真正的區別!


    蔡邕深吸口氣,內心不由地閃過萬幹感慨:“若是我大漢的各郡縣,盡皆能如東郡諸縣一般,天下又何至於此?”


    “最難能可貴的是......”


    蔡邕說得是越來越起勁兒,甚至眼神裏綻放著光芒:“劉郡守非常重視教育,竟然已經恢複了庠序,想要將適齡的孩童全部送入庠序學習。”


    “羊耽與某說,劉郡守以為天下大亂的根源,在於人心喪亂,因此欲匡扶漢室,首在取人心;而人心之本,在於循天道,行仁義,持忠孝。”


    “此言甚善!”


    蔡邕激動的恨不能跳起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教育隻有從孺子抓起,才能真正令其循天道,行仁義,持忠孝。”


    其實,自從答應了劉鑠,幫忙搞定蔡邕的書籍,邊讓內心還有些打鼓,總感覺這種剜人心頭肉的事情,不太好做。


    但是現在......


    聽到蔡邕如此盛讚劉鑠的教育事業,他立刻信心倍增起來,當即眼珠子骨碌一轉,趁熱打鐵,試探性言道:


    “劉郡守恢複了庠序,自然是極好的,但據說現在也是困難重重,尤其經師不足,給他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這有何難?”


    蔡邕同樣聽了羊耽的描述,早已想好了對策:“隻要豎碑儀式結束,我蔡邕立刻幫忙聯絡一些士族,由他們派遣族中子弟前往傳道授業即可。”


    “不過是一些庠序的孩子而已,年齡大都不會超過十歲,這些士族子弟必定可以滿足,我想兗州各大士族多少還是要給我點薄麵的。”


    “那是自然。”


    邊讓肯定地點了點頭,訕笑一聲道:“當然,劉郡守也在想辦法,他此前親自去了一趟青州,據說想要邀請鄭老來東郡合作辦學。”


    “哦?”


    蔡邕聞聽此言,驚詫不已:“邀請鄭老來東郡辦學?”


    邊讓頷首,肯定地道:“嗯,沒錯。”


    蔡邕愈發詫異:“那鄭老如何說?”


    邊讓迴答:“鄭老暫時沒有答應,不過卻說要來東郡瞧瞧。”


    嘶—!


    蔡邕倒抽一口涼氣,眸中駭然更盛:“好一個劉鑠,還真是敢想敢做敢當的錚錚漢子呐,竟然把手伸到鄭老那裏了。”


    “鄭老既然答應來東郡瞧瞧,或許他已經被劉郡守的真誠打動,康成書院若是能遷徙至東郡,數幹名弟子在,何愁沒有庠序的經師。”


    邊讓頷首點頭,輕聲道:“道理自然是如此,不過咱們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鄭老身上,若是鄭老不答應,難不成庠序便不辦了?”


    “況且!”


    言至於此,邊讓再次強調道:“庠序隻是開始而已,劉郡守接下來還要恢複學校,據說對標的便是雒陽裏的太學。”


    “太學?”


    蔡邕聽得心驚,忍不住驚歎道:“劉郡守野心可真大啊。”


    邊讓笑了笑:“沒錯,他的野心的確大,但卻令人極其敬佩,我邊讓依舊如前,願意竭盡所能,幫助劉郡守完成此宏圖偉業。”


    蔡邕捏著頜下一縷胡須,饒有興致地點點頭:“若是別的諸侯如此,蔡某必定不信,可既然是劉郡守要辦此事,或許當真可行。”


    “我蔡邕沒有別的本事,但如果能夠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劉郡守完成此宏圖偉業,同樣會在所不惜。”


    “太好了!”


    邊讓循循善誘至此,終於得到了蔡邕肯定的迴答。


    他幾乎沒有絲毫的猶豫,張嘴便道:“蔡大家,劉郡守現在的確需要您的幫助,不知您可願意助他一臂之力?”


    蔡邕眉頭緊攢,忽然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但說出去的話,便是潑出去的水,自己可是清流界響當當的人物,又豈能出爾反爾:


    “文禮,你說!”


    “是這樣的。”


    當下,邊讓便把劉鑠想要辦學的想法,和盤托出,以及他對未來教育的宏觀架構等等,全部一五一十,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一遍:


    “總之,劉郡守極其重視教育,這在亂世之中,是極其不容易的,劉郡守能夠堅持做這件事,更是令在下深感敬佩。”


    蔡邕頷首點頭,撚須言道:“你直言即可,需要我做什麽?”


    邊讓神色忽然變得尷尬起來,聲音顯得有些心虛:“蔡大家,您應該清楚,若是沒有大量的書籍,又何談教育?”


    “鄭老若是能來合作辦學,自然最好,他那裏有上萬卷藏書,足夠當書院的鎮院之寶,可若是鄭老不答應,隻怕還得有勞蔡大家您。”


    蔡邕的臉頓時黑下來:“臭小子,竟然盯上了我的藏書?”


    邊讓憨憨一聲笑:“蔡大家,在下知道此事有些為難,但還是想要替劉郡守爭取一下,您雖然身在宦海,但在下清楚,您誌在教書育人。”


    “長安的情況您也清楚,董卓此人固然極其重視您,但他是靠不住的,若是將來再出點別的事情,您怕是連人帶書,都保不住了。”


    “與其身在長安,擔驚受怕,還不如......”


    邊讓的聲音拖得很長,給蔡邕留足了思考的時間:“還不如把書寄存在劉郡守的書院中,若是將來長安當真變故,您輕身離開,也可迴東郡教學,不是嗎?”


    長安的情況,蔡邕自然是心知肚明,他很清楚邊讓對於局勢的判斷是正確的,固然現在的董卓沒有什麽雄心壯誌,但民怨卻是真實存在的。


    況且!


    朝中的反董勢力也在蓬勃發展,王允、楊彪等人已經集結了一批仁人誌士,即便現在的董卓窩在郿縣,但隻怕也難逃一劫。


    而自己......


    一念至此,蔡邕眉頭緊攢,似是陷入了激烈的思考:“文禮,你說得有道理,但請給我一點思考的時間。”


    邊讓頷首點頭,當即欠身拱手道:“茲事體大,蔡大家的確需要好生考量,我相信您一定會做出正確的判斷。”


    正在這時,馬車緩緩停下,車廂外響起個聲音:


    “二位客官,驛館已經到了。”


    “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忽悠許褚當小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恆安德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恆安德佩並收藏三國從忽悠許褚當小弟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