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錡是晉國第一猛將魏犨之子,魏犨是晉文公時代的牛人,他是以後戰國時代的魏國祖宗。
與他父親一樣,魏錡也是一個火爆性子。他見三員楚將來晉營耀武揚威一番,而且全身而退,這絕對是晉軍的奇恥大辱。
魏錡立即求見荀林父,要求前去楚營挑戰。
人家是致師,自己是挑戰。致師與挑戰不一樣麽?
是的,有點不一樣。
致師是單車行動。哦對了,到了秦漢以後,隨著騎兵的舉起,戰車逐漸被淘汰,將軍們往往是騎馬作戰,所以我們在三國裏經常看到單挑的場景。
一方派一員戰將出來,單騎挑戰,對方就也出一員戰將接戰。
雙方大戰n個迴合,然後一方取勝,直接提升士氣。然後大軍掩殺,往往取得大勝。
當然,這樣的描述,小說意味太重。真正的戰爭,哪怕是秦漢以後,單挑取勝隻是起到一個提升己方士氣的作用。
如果在排兵布陣或者兵力相關懸殊的情況下,哪怕是單挑取勝也不見得整場戰役便會取得勝利。
否則,象呂布、關羽這樣的超級猛將,隻要一露臉,對方便敗了。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春秋時期的單挑,就是致師,單車挑戰,而一輛戰車標準配置是甲士三人(步卒不參加致師)。
那挑戰呢?
挑戰比致師的規模要大一點,是挑戰者率著自己的一支小分隊前去敵營挑戰。
當然,這支小分隊的組成人員那都是高手級別的,人人都是勇士,平時訓練有素,配合默契,相當於一個特種部隊性質的戰鬥小組。
魏錡要求去挑戰,就是準備帶著一支小分隊前去楚營。他咽不下楚軍致師得手這口氣,他要扳迴一局,規模要大一點。
“胡鬧!”荀林父怒了,自己作為中軍元帥,還沒下定最後的決心,主要領導都在研究到底是撤還是打的問題,好不容易楚軍願意講和,雙方基本確定了盟誓的時間了,你們這些家夥就搞事情了?
挑戰?挑戰那不就意味著向楚軍通告:來來來,我們打一場!
魏錡哪裏知道荀元帥此時還不想打這一仗。他隻知道,人家都欺負到自己軍營了,元帥你幾個意思?自己就這樣觸了一個黴頭算了?
當然不算,你荀氏沒種,咱魏氏可是有骨氣的。
“那,元帥,既然不與楚軍決戰,那末將就請示作為使者赴楚營,請求他們來早點盟誓如何?”魏錡對荀林父道。
“嗯,這還差不多。去吧,不要停留太久,隻要表達我們晉軍也不願意與楚軍開戰的意思即可。”荀林父囑咐道。
魏錡走了,既然不是去挑戰而去表達盟誓的,那就不帶人了,魏錡也就一乘戰車出發去楚營。
魏錡到了楚營,見到了楚莊王,大聲道:“要打,那就趁早,別在這裏磨嘰好不好?”
這叫請人家來盟誓啊?這直接就是送上口頭戰書了喂。
魏錡心裏頭對荀林父也是恨得牙癢癢的:
你個荀林父,想要帶著大家當逃兵,不可能!想要剝奪大家立功的機會,不可能!你想要撤,老子偏偏逼得你不得不與楚國人打一場!
魏錡,如同趙氏兄弟、趙旃、先縠一樣,他需要戰功!
因為他的魏氏家族,真的沒落已經很久了。
魏倚的父親魏犨本立下了大功,追隨晉文公重耳流亡江湖19年。好不容易迴國,作為晉文公手下“五傑”之一,本可以光宗耀祖,誰知在伐曹一役中觸犯軍法被免職,從此魏氏便淡出了晉國政壇。
到後來,自己的大哥魏壽餘獻上苦肉計,赴秦國將現在的上軍將士會給召了迴來,立下大功,也隻是得到了一個將魏邑置換去翟邑的賞賜。
現在大哥魏壽餘不在了,魏氏家族隻剩下自己與兄弟魏顆,其他的先氏、趙氏、荀氏、欒氏、郤氏等等一個個家族牛氣衝天的,魏氏家族至今還在晉國政壇的角落裏默默無聞。
這個態勢必須改變!
自己這樣的勇士,隻有在戰場上,才是真正發光的時刻。
所以,魏錡理所當然也是主戰派。
正是因為晉營中有了先縠、趙括、趙同、魏錡、趙旃等等這樣的主戰派存在,使荀林父他們的決策雖然是有意撤軍,但仍舊是遲遲不敢撤的重要原因。
使荀林父不敢撤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楚莊王已經牢牢把握了局勢。
楚莊王不斷激怒晉軍主戰派,使主戰派的擁護力量越來越強。
如魏錡,本來地位較低,在軍中沒有什麽發言權,但此時也居然敢違逆中軍元帥的意思,自行一套,目的就是引發兩軍大戰!
魏錡在楚莊王麵前的表現,至少是無禮於楚王。他甚至連基本的禮數都沒有,到楚營直接就是大聲宣戰。
楚莊王是有修養的,他淡淡一笑,也未說話,隻是把手一揮,表示你魏錡可以走了。
魏錡走了,但楚莊王的左廣將軍潘黨不幹了!他怒上心頭:這小子是什麽東西?來,兄弟們,隨本將去將這小子給拿下。
潘黨率軍追了出來。
魏錡傻眼了,怎麽楚國佬來追了?快跑吧。
老天爺還是眷顧他的。魏錡居然也發現了幾頭麋鹿,他立即射殺了兩頭。
然後,魏琦將麋鹿獻給了潘黨。
有人要問了,怎麽這麽多麋鹿?
是的,那個年代,生態環境好,野生動物比人多。
史料甚至還記載了這樣的事,魯國曾經因為麋鹿成災導致向諸侯求援,開展大規模的滅殺麋鹿活動。
魏錡獻鹿的過程與樂伯他們獻給鮑癸的過程幾乎一樣,大家都是君子,都是大夫,都知道這個禮數。
潘黨傻眼了,本想捉個晉將迴去,結果人家卻學樂伯獻麋,自己總不能讓人家說潘黨這小子不講道理吧。
你們走吧。潘黨放過了魏錡。
魏錡撿迴一條命,但是潘黨放過了魏錡,還有其他楚將不想放過他。
於是,又有人追了出來,而且把魏錡迴晉營的路給堵死了。
魏錡隻好繞道而走,這樣一來,便耽擱了。
與他父親一樣,魏錡也是一個火爆性子。他見三員楚將來晉營耀武揚威一番,而且全身而退,這絕對是晉軍的奇恥大辱。
魏錡立即求見荀林父,要求前去楚營挑戰。
人家是致師,自己是挑戰。致師與挑戰不一樣麽?
是的,有點不一樣。
致師是單車行動。哦對了,到了秦漢以後,隨著騎兵的舉起,戰車逐漸被淘汰,將軍們往往是騎馬作戰,所以我們在三國裏經常看到單挑的場景。
一方派一員戰將出來,單騎挑戰,對方就也出一員戰將接戰。
雙方大戰n個迴合,然後一方取勝,直接提升士氣。然後大軍掩殺,往往取得大勝。
當然,這樣的描述,小說意味太重。真正的戰爭,哪怕是秦漢以後,單挑取勝隻是起到一個提升己方士氣的作用。
如果在排兵布陣或者兵力相關懸殊的情況下,哪怕是單挑取勝也不見得整場戰役便會取得勝利。
否則,象呂布、關羽這樣的超級猛將,隻要一露臉,對方便敗了。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春秋時期的單挑,就是致師,單車挑戰,而一輛戰車標準配置是甲士三人(步卒不參加致師)。
那挑戰呢?
挑戰比致師的規模要大一點,是挑戰者率著自己的一支小分隊前去敵營挑戰。
當然,這支小分隊的組成人員那都是高手級別的,人人都是勇士,平時訓練有素,配合默契,相當於一個特種部隊性質的戰鬥小組。
魏錡要求去挑戰,就是準備帶著一支小分隊前去楚營。他咽不下楚軍致師得手這口氣,他要扳迴一局,規模要大一點。
“胡鬧!”荀林父怒了,自己作為中軍元帥,還沒下定最後的決心,主要領導都在研究到底是撤還是打的問題,好不容易楚軍願意講和,雙方基本確定了盟誓的時間了,你們這些家夥就搞事情了?
挑戰?挑戰那不就意味著向楚軍通告:來來來,我們打一場!
魏錡哪裏知道荀元帥此時還不想打這一仗。他隻知道,人家都欺負到自己軍營了,元帥你幾個意思?自己就這樣觸了一個黴頭算了?
當然不算,你荀氏沒種,咱魏氏可是有骨氣的。
“那,元帥,既然不與楚軍決戰,那末將就請示作為使者赴楚營,請求他們來早點盟誓如何?”魏錡對荀林父道。
“嗯,這還差不多。去吧,不要停留太久,隻要表達我們晉軍也不願意與楚軍開戰的意思即可。”荀林父囑咐道。
魏錡走了,既然不是去挑戰而去表達盟誓的,那就不帶人了,魏錡也就一乘戰車出發去楚營。
魏錡到了楚營,見到了楚莊王,大聲道:“要打,那就趁早,別在這裏磨嘰好不好?”
這叫請人家來盟誓啊?這直接就是送上口頭戰書了喂。
魏錡心裏頭對荀林父也是恨得牙癢癢的:
你個荀林父,想要帶著大家當逃兵,不可能!想要剝奪大家立功的機會,不可能!你想要撤,老子偏偏逼得你不得不與楚國人打一場!
魏錡,如同趙氏兄弟、趙旃、先縠一樣,他需要戰功!
因為他的魏氏家族,真的沒落已經很久了。
魏倚的父親魏犨本立下了大功,追隨晉文公重耳流亡江湖19年。好不容易迴國,作為晉文公手下“五傑”之一,本可以光宗耀祖,誰知在伐曹一役中觸犯軍法被免職,從此魏氏便淡出了晉國政壇。
到後來,自己的大哥魏壽餘獻上苦肉計,赴秦國將現在的上軍將士會給召了迴來,立下大功,也隻是得到了一個將魏邑置換去翟邑的賞賜。
現在大哥魏壽餘不在了,魏氏家族隻剩下自己與兄弟魏顆,其他的先氏、趙氏、荀氏、欒氏、郤氏等等一個個家族牛氣衝天的,魏氏家族至今還在晉國政壇的角落裏默默無聞。
這個態勢必須改變!
自己這樣的勇士,隻有在戰場上,才是真正發光的時刻。
所以,魏錡理所當然也是主戰派。
正是因為晉營中有了先縠、趙括、趙同、魏錡、趙旃等等這樣的主戰派存在,使荀林父他們的決策雖然是有意撤軍,但仍舊是遲遲不敢撤的重要原因。
使荀林父不敢撤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楚莊王已經牢牢把握了局勢。
楚莊王不斷激怒晉軍主戰派,使主戰派的擁護力量越來越強。
如魏錡,本來地位較低,在軍中沒有什麽發言權,但此時也居然敢違逆中軍元帥的意思,自行一套,目的就是引發兩軍大戰!
魏錡在楚莊王麵前的表現,至少是無禮於楚王。他甚至連基本的禮數都沒有,到楚營直接就是大聲宣戰。
楚莊王是有修養的,他淡淡一笑,也未說話,隻是把手一揮,表示你魏錡可以走了。
魏錡走了,但楚莊王的左廣將軍潘黨不幹了!他怒上心頭:這小子是什麽東西?來,兄弟們,隨本將去將這小子給拿下。
潘黨率軍追了出來。
魏錡傻眼了,怎麽楚國佬來追了?快跑吧。
老天爺還是眷顧他的。魏錡居然也發現了幾頭麋鹿,他立即射殺了兩頭。
然後,魏琦將麋鹿獻給了潘黨。
有人要問了,怎麽這麽多麋鹿?
是的,那個年代,生態環境好,野生動物比人多。
史料甚至還記載了這樣的事,魯國曾經因為麋鹿成災導致向諸侯求援,開展大規模的滅殺麋鹿活動。
魏錡獻鹿的過程與樂伯他們獻給鮑癸的過程幾乎一樣,大家都是君子,都是大夫,都知道這個禮數。
潘黨傻眼了,本想捉個晉將迴去,結果人家卻學樂伯獻麋,自己總不能讓人家說潘黨這小子不講道理吧。
你們走吧。潘黨放過了魏錡。
魏錡撿迴一條命,但是潘黨放過了魏錡,還有其他楚將不想放過他。
於是,又有人追了出來,而且把魏錡迴晉營的路給堵死了。
魏錡隻好繞道而走,這樣一來,便耽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