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晉襄公很忙,人事問題不是小事,得從長計議。


    而且,晉襄公這個時候還在服喪中。


    前麵我們講過,晉文公薨後,晉襄公需要服27個月即三年之喪。


    三年之喪,又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第一年喪期,叫小祥;第二階段叫第二年喪期,叫大祥;第三階段即三年喪期滿,叫喪滿。


    在小祥期,如果不是為了自衛,一般國君是不能夠討伐他國的。


    但晉襄公在小祥期,便連續發動了崤之戰、箕之戰。當然,這兩次戰役,其實都是敵人進犯在先。


    崤之戰,秦軍不打招唿取道晉國,再是滅了晉國附庸國滑國,晉國當然可以反擊。


    箕之戰,白狄武裝先是進犯了齊國,再是搶劫到了晉國,晉國也可以反擊。


    晉國的主要敵人是楚國,此時的楚國正是楚成王晚年。


    楚國在城濮大戰敗於晉國後,失去了對中原諸侯列國的控製,也意味著楚國已經在中原爭霸中敗下陣來。


    但楚成王是一位文治武功的楚國國君,他當然不甘心就此認輸。


    楚成王,一直在等待著機會與晉國再幹一架,試圖扳迴一局,從而形成兩雄相爭的國際局麵。


    晉文公去世、先軫戰死的消息先後傳到楚國,楚成王大喜,而最新的消息又傳來:晉國聯合鄭國、陳國討伐了許國!


    許國本在城濮之戰後歸降了晉國,但許國離楚國實在太近了,可以說是被楚國牢牢控製著的!


    你許國想要投靠晉國?


    沒門!


    在楚國的利誘威逼之下,可憐的許國隻好繼續與楚國保持著一定的聯係。


    但這事被晉國知道了,你小樣的小小許國,居然敢私通楚國?


    晉襄公大怒,於是便組織了晉、鄭、陳三國聯軍討伐了許國。


    在楚成王看來,許國是目前楚國目前在中原唯一的小弟,怎麽可以隨便被你晉國欺負?


    既然你晉國來欺負咱大楚的小弟,那咱大楚就欺負一下你晉國的小弟。


    晉國的小弟很多,楚成王命令楚國令尹鬥勃率楚軍北上,先是討伐了陳國,然後討伐了蔡國。


    再是兵鋒北指,目標是鄭國。


    鄭國地處中原核心,是兵家必爭之地!


    楚國的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陳國、蔡國本就是楚國的傳統盟友,再說是因為打不過你楚國,而不是主動投靠你楚國。


    所以,陳國和蔡國立即宣布歸降楚國。


    鄭國也是楚國的傳統盟國,楚成王手裏還有一張王牌,那便是流亡在楚國多年的鄭國公子暇。


    現在的鄭國國君是鄭穆公,那是個親晉派,楚成王的目的就是狠狠打擊鄭國,逼迫鄭國國君鄭穆公下台或者幹脆殺了得了,扶持公子暇為鄭國國君,從而穩固鄭楚同盟關係。


    如果能夠實現以上願望,那楚國在中原的勢力範圍又擴大了不少。


    晉襄公能放任楚國人這麽幹麽?


    當然不能!於是,太傅陽處父受命率晉軍出征。


    這次晉襄公的用人非常令人不解,因為我們知道,晉國現在共有五軍,中軍、上軍、下軍、新上軍、新下軍,每軍都各自有帥佐(除上軍帥狐毛已經去世),陽處父根本不是五軍的帥佐,怎麽讓他領兵與楚軍作戰?


    可能全世界的人們都不理解,但陽處父卻非常理解。這個陽處父也算是晉國一大牛人了,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陽處父。


    陽處父原為晉國大夫,公族人士,陽氏,名處。因其封邑在陽邑,即今山西省太穀縣陽邑村,故以陽為氏。


    前麵我們講過,古人往往有姓名最後加一個“父”字,是後輩人對其的一種尊稱。


    但在當時,如果不是陽處父的後人,人們稱唿他當然是陽處,即他的名,或者陽大夫、陽太傅這樣帶官職的。


    陽處父在史料記載的事跡不少,其中有一個成語“華而不實”便是因陽處父而誕生的。


    據說,有一次陽處父出使衛國,迴來時路過寧邑,便在寧邑的驛館過宿。


    驛館的館長叫寧贏,見陽處父風度翩翩,談吐不俗,再加上又是諸侯之長晉國的太傅,當下便認定陽處父是一位極具德行的人。


    於是,寧贏與妻子商議後,決定追隨陽處父,希望能夠走上一條光明的仕途。


    陽處父很高興地收了他,帶著他往晉國走。


    但到了溫邑後,寧贏便告辭了陽處父,迴到了在寧邑的家。


    寧贏的妻子很奇怪,問他:“夫君怎麽迴家了?你不是跟著陽大夫了嗎?難道他不肯收留你了?”


    寧贏歎了一口氣道:“別說了。我以為陽處這個人德行一定很高尚。但這幾天接觸下來,我發現陽處這人太過於高調。


    其實,有德行的人高調一點也沒關係,但需要配合溫和的性格才行。


    可陽處不但為人高調,性格也極其剛強,說話過於直率,與他風度翩翩的外表一點也不相符,是一個華而不實的人。


    我擔心跟著他以後可能被惹禍上身,還是早點離開他為妙。”


    成語“華而不實”便是典故於此。


    陽處父後來被晉文公指定為晉襄公的老師,擔任太傅一職,可以說位高權重。


    但陽處父性格較為剛烈,所以得罪了不少人。


    不過,晉襄公卻很賞識他,畢竟陽處父是一位極具智謀的人,所以,晉襄公總想創造機會讓陽處父立功。


    這一次,晉襄公讓陽處父領兵出征,本意並非是讓陽處父與楚軍決戰,而是擺出一個樣子:作為諸侯之長,晉國的小弟被你楚國欺負了,晉國是不會就此算了的。


    晉襄公的判斷是楚軍絕對不敢與晉軍直接交戰,畢竟兩軍已經在城濮打了一戰,晉軍取得了大勝。


    既然你楚軍不敢與晉軍開戰,那晉軍此次出征無非就是一個形式而已。


    所以,晉襄公派陽處父出征,目標:蔡國!


    之所以目標定為蔡國,那是因為蔡國剛剛宣布歸順了楚國。


    打擊蔡國,陽處父根本不要擔心,蔡國很快會投降。


    如意算盤打得很好,但晉襄公卻疏忽了一點:無論與楚軍真正交手還是隻是過過場,陽處父都不應該是領兵的最佳人選。


    畢竟晉軍目前還有九名帥佐,哪一位不可以領兵?


    打個小小的蔡國,擺明了是給陽處父一份功勞。


    這樣的功勞,誰不想要?


    為何偏偏給了你陽處父?


    晉國內部的權力鬥爭,也許現在還因為國君強有力的領導而掩蓋著,到後來,那可是全世界激烈等級為頂級的權力鬥爭。


    陽處父呢?


    他完全可以因自己並非軍中帥佐為由而推辭,建議其他人領這次兵。


    但陽處父沒有去考慮其中存在的隱患,當仁不讓領了軍令。


    陽處父所不知道的是,如此一來搶了人家五軍帥佐的風頭,總有人對他是心生忌憚的。


    陽處父領兵出發了。令陽處父萬萬沒有料到的是,晉軍一進入蔡國領地,楚國立即便有所反應。


    楚國令尹鬥勃受楚成王指派,率楚軍救援蔡國。


    楚軍行動很迅速,很快推進到了蔡國,與晉軍隔著泜水駐紮。


    難道春秋舞台又要上演一場晉、楚兩強麵對麵的激烈戰鬥嗎?


    楚國人當然是很想,因為令尹鬥勃從來便沒有咽下城濮之戰楚軍失敗這口氣。


    但陽處父不想,他一開始便沒想著要與楚軍決戰。


    陽處父率軍前來本就是來江湖走一走而已,哪裏敢與楚軍交手?


    早知道弄成這樣,自己當初就該建議讓其他人帶兵出來。


    陽處父很懊悔,現在自己真正到了騎虎難下的地步了。


    開打,晉軍是否打得過楚軍那真的不好說,至少自己並非是統軍的料。


    如果打敗了,那群臣議論,國君震怒,自己的腦袋肯定得搬家。


    不開打,直接撤退?


    那就意味著率領晉軍逃跑,陽處父就成了陽跑跑了。迴到晉國,肯定被人參上一本,腦袋也有可能搬家!


    陽處父頭大如麻,無奈隻好先將軍隊駐紮下來,吩咐士兵嚴陣以待,謹防楚軍渡河進擊。


    楚軍統帥鬥勃早就想進軍了,但他也擔心晉軍來個半渡而擊,晉國人,從來是不講戰爭禮儀的,楚國已經吃過大虧了。


    鬥勃得考慮如何率楚軍渡過泜水,與晉軍決戰。


    就這樣,兩軍相持了好幾天。


    這些天裏,陽處父挺著一個比平時大不少倍的腦袋苦苦在想著對策。


    突然,他眼前一亮,思得一妙計!


    第二天,他派出使者對楚軍統帥鬥勃道:“我聽說,文不歁理,武不避敵。我們這個鳥樣,已經很多天了吧,我看是大家都在耗費糧草,實在沒有意思。


    怎麽樣?大家就堂堂正正打一仗吧!


    這樣好了,要麽我們退後三十裏,空出戰場來,讓你們渡過河來。


    要麽,你們退後三十裏,空出戰場來,讓我們渡過河去。


    誰也不許耍陰謀詭計!不許半渡而擊,兩軍擺好陣勢,直接衝鋒,一個迴合解決問題,一戰而決定到底是你們楚軍厲害,還是我們晉軍厲害,如何?”


    鬥勃大喜,正想說“你們後撤三十裏,我們楚軍渡河來戰”,猛然想起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正是晉軍搞了個什麽退避三舍,結果害主帥成得臣緊追不舍,最終掉入晉軍圈套,導致城濮大戰楚軍敗績。


    哼,晉國人從來都不光明正大,隻會耍奸使滑,老子才不信你們不會趁我們渡河時半渡而擊呢。


    “好,那我們後撤三十裏,在那裏劃出地來,等著決戰吧。”鬥勃迴複晉軍使者道。


    然後,鬥勃下令,全軍後撤三十裏。


    於是,楚軍有序撤退。


    陽處父一看就樂了,他率領將士們站在河邊,指著後撤的楚軍笑道:“看看,楚軍害怕咱大晉,居然逃跑了。


    咱出征也有一段時間了,大家都想著老婆孩子了吧?既然楚軍跑了,那咱也就迴去吧。”


    鬥勃率領楚軍等啊等,就是不見晉軍渡過河來。派出細作一探,晉軍居然撤了!


    鬥勃氣得直跳腳,他是多麽希望與晉軍決戰以雪城濮之恥啊,可是,自己卻上當受騙,讓晉軍跑了。


    鬥勃沮喪地率軍迴師,陽處父一路鼓吹著得勝迴朝。


    令陽處父沒料到的是,自己為躲避與楚軍一戰而耍出的這一詭計,居然把堂堂楚國令尹鬥勃給害死了!


    原來,楚國太子商臣與鬥勃不和,想著法兒都在算計鬥勃。


    商臣見鬥勃無功而返,於是在楚成王麵前參了一本。


    商臣對楚成王說,鬥勃肯定是收受了晉國的賄賂,所以放跑了晉軍。


    結果,楚成王大怒,以通敵罪將鬥勃處死!


    整個春秋江湖都對晉國低下了頭!在強大的楚國麵前,晉國總共出手了三次:


    第一次是跟著秦國去侵犯了楚國的附庸國鄀國,結果在商密晉秦聯軍戰勝了楚軍,還俘虜了楚國大夫鬥克、屈禦寇等人。


    第二次與楚軍城濮一戰,大敗楚軍,使楚國令尹成得臣自殺謝罪。


    第三次便是這次泜水相持,兩軍並未交戰,但最終使楚國令尹鬥勃身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晉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草人並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