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襄公即位後的第一件事,當然是辦好父親晉文公的喪事,這是國之大事。


    首先得給晉文公定一個諡號,因為接下來的一切都要按諡號去進行,如靈牌、訃告、墓碑等都需要用到諡號。


    諡號是指一個人去世後,後人給予評價的字,這是對曆史人物的一種蓋棺定論。


    也就是說,諡號必須是去世後才有的。


    曾經讀到不少材料,如“報告桓公”、“宋襄公在上”、“報告大人,天子周平王剛頒布詔令”等等,甚至還有的到了銀幕上,這些都是明顯的錯誤。


    蓋棺定論,這個論,在春秋時期,往往隻用一個字來定。


    晉文公一生文治武功,創立了晉國霸業,“有經天緯地之才”,故曰“文”,這便是我們一直在講的晉文公。


    而晉文公生前,人們對他的稱謂一般是“主公”、“君上”、“國君”等,當他還沒當上晉國國君時,則被尊稱為“公子”。


    諡號定了,接下來便是向周天子報告,向天下諸侯發出通告,這便是訃告。


    根據禮製,對盟國,一國之君去世那可是大事,必須發出訃告。


    盟國則必須在接到訃告後派人前來吊唁、送葬、朝見新君等,這都是當時的禮儀。


    當然,根據禮製,得派出什麽樣資格的人參加是有規定的。不按規定隨便派個人過來,那是要攤上大事的。


    然後是殯,即停屍。


    當時禮製是天子七日殯,即停屍七日。諸侯五日,大夫三日,士一日。


    在這段時間裏,親朋好友均至。


    殯後是葬,即屍體入棺。


    當時禮製是天子七月而葬,即屍體入棺再放七個月。諸侯五個月,大夫三個月,士一個月。


    在這段時間裏,接受有關方麵的吊唁。


    晉文公下葬前,有整整五個月的時間接受同盟各國使者的吊唁,即“同盟至”。


    如果是某大夫卒了,則是三個月內,“同位至”,即接受相同級別的有關人士的吊唁。


    某個士則是一個月內,“外姻至”,即遠方的親朋好友來吊唁。


    接下來是下葬,即入土。


    這個過程,兒孫需要三年的時間去守喪。這個三年並不是指整三年,春秋時期的規製是27個月,這個也是有淵源的。


    當時普遍認為母親用母乳哺育孩子要27個月,所以父母去世得用27個月去守喪,這是一種報答父母之意,所以守喪也叫守孝。


    守喪期,必須呆在家裏,斷絕娛樂和交際,吃什麽、穿什麽、早晚做什麽都有規定,以示哀思,也稱“守孝”。


    之所以講這些繁瑣的東西,那是因為圍繞晉文公的去世,有故事好講。


    這些故事有戰爭,也有謀略,也有曆史文化習俗的形成。


    晉文公這一脈本來是晉國小宗,其根據地就在曲沃,是曲沃氏通過數代人的努力最後奪取了晉國政權,實現了小宗替代大宗的逆襲。


    所以當時晉文公的祖廟是在曲沃,晉文公的靈柩要運往曲沃下葬,並且將晉文公的牌位置於祖廟。


    就在靈柩運往曲沃的途中,晉文公棺材裏麵突然發出一陣聲響,史料記載“牛鳴般聲音”。


    這下把大家給嚇壞了!


    晉文公難道沒死?或者說,晉文公死而複生了?


    史料記載了“晉文公死而複生”這檔子事。負責祭祀的正是大卜郭偃,他就在靈柩旁邊,急忙湊上前去仔細聽聞。


    但郭偃聽了一會,貌似聽出些什麽,還頻頻點頭。


    除了郭偃,沒有誰再聽到過什麽聲音。


    郭偃卻聽得很認真。


    大家都不安地看著郭偃,過了好一會兒,郭偃直起身來,鄭重其事道:


    “先君文公顯靈了!文公說,將有來自西方的軍隊準備攻擊晉國,命令我們早作準備。”


    郭偃的話非常有份量,再加上又是先君的囑咐,晉襄公不敢怠慢。


    晉襄公一邊命令喪禮繼續進行,一邊召開十卿會議研究商量。


    有人要說,你這樣說太離譜了吧,把故事寫成了神話傳說?


    別急,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因為在晉文公五月而葬的過程中,周天子派人來吊唁了,齊、鄭、魯、衛、宋、曹、陳、蔡、莒等等當時能夠叫得出名字來的各中原諸侯,接到訃告後都派出外交團隊來晉國吊唁


    這可是中原霸主去世,誰敢不來吊唁?誰敢不來送葬?


    或者說,誰那麽愚蠢不來?


    但就有一個諸侯沒來!


    當然,不是楚國。


    楚國肯定是不會來的,那是敵對國家,城濮一戰決定了晉楚將進入長期的江湖爭雄的對抗,楚國不來是正常的。


    應該來卻沒來的,正是當時的盟國秦國!


    秦國國君秦穆公還是晉文公的嶽父大人,兩國在互相同盟並加上姻親關係的情況下,居然沒派出使者來吊唁,更沒派出使者來送葬!


    這裏麵有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是的,這確實是有問題的。


    但到底有多少人重視過了呢?


    晉襄公重視了,先軫重視了,狐偃等十卿班子成員有不少重視了。


    但晉國民眾呢?


    晉襄公剛即位,沒有任何值得讓晉國人信服的功績,他出個麵告誡一下全國人民?


    效果太差了。


    更重要的是,當時晉襄公的嫡母文贏正是秦國人!


    晉襄公的生母是逼姞,但文贏被確立為夫人。因為文贏無子,晉襄公作為晉國世子,被過繼給了文贏。


    另外一位晉襄公的庶母、晉文公其中之一的夫人懷贏也是秦國人!


    晉襄公剛即位,敢在兩位母後仍健在時,居然發出號令注意提防秦國人?


    但晉文公,不用說在晉國,在全天下那都是威望無雙的,誰都服晉文公!


    生前是,現在死了也是!


    所以,當時的中軍元帥先軫將有關情況向晉襄公作了報告,並拿出具體對策後,晉襄公立即同意采用先軫的措施。


    先軫的計策就是借晉文公之名,通過大卜郭偃,出演了一場晉文公告誡全晉國人民要提防秦國人的好戲。


    也就是說,中軍元帥先軫與太卜郭偃,兩人合作演了一出雙簧。


    出主意的是先軫,下命令的是晉襄公,演戲的是郭偃。


    演給誰看?


    全晉國人民,尤其是晉軍將士們!


    秦國人到底想做什麽?先軫為何如此重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晉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草人並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