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率著秦軍進入晉境,兵鋒直指晉國重鎮令狐。見秦軍來攻,晉軍據城堅守,但由於軍力不濟,且士氣低落,令狐城很快被破。
秦軍繼續推進,兵鋒直指桑泉、臼衰等邑,在強大的秦軍麵前,兩邑守衛根本無力抵抗,幹脆直接投降。這是公元前636年2月初的事。
晉懷公這才得知重耳在秦國大兵護送下正向晉國推進,大驚失色,立即命呂省、郤芮率軍抵抗。晉軍在廬柳集結,按呂省、郤芮的意思,準備在廬柳與秦軍決一死戰。
但能決一死戰麽?令呂省、郤芮傷心的是,晉軍剛集結起來,便天天有開小差的。尤其是許多中下級軍官,居然帶著自己的部隊直接投奔敵軍而去!
眼看著晉軍兵力越來越弱,還能與重耳親率的秦軍交戰麽?
既然不能決戰,那便先撤退吧。呂省下令,晉軍撤退至郇地,重新組織防線。結果一個撤退令下來,晉軍又逃走不少。
可以說,此時的晉軍完全沒有了士氣!反而晉軍將士聽說重耳要迴國奪位,大家貌似都在盼望著晉國馬上改朝換代。
據說,許多將士經常收到家信,做父親的告訴自己的兒子,做妻子的告訴自己的丈夫:公子重耳才是真正的晉國之主,早在十幾年前他便應該是了。現在上天又眷顧了他,讓他迴到晉國,別逆了天意,這仗不能打,快迴來吧。
呂省、郤芮絕望了。晉軍的情況完全被重耳時刻掌握著,看起來是不需要打仗了,能不打當然不能打,因為對麵的晉軍說到底是今後自己的部隊。重耳與秦軍主將公子縶商議了一下,決定采取勸降之策。
勸降,是以秦國國君秦穆公的名義進行的,因為不管如何,是秦軍正在進攻晉國。公子縶派人送信給呂省和郤芮,大意是這樣的:
“寡人對於晉侯,可謂至誠,但誰會想到,如今的晉侯,以及晉國先君惠公,這父子兩人,一直以來對寡人一次次的背信棄義,一次次的恩將仇報,是可忍孰不可忍!公子圉隻要當著這個晉侯,那秦國與晉國便將永無寧日!
寡人實在沒有辦法了,隻好幫助公子重耳迴國。公子重耳,賢名播於諸侯,且身邊賢士眾多,周遊列國多年,如今上天眷顧公子重耳,寡人又怎麽敢違逆上天之意呢?
現在,寡人傾全國之兵,屯於黃河邊,分派一枝部隊由公子縶率領護送公子重耳迴國,無意與晉國交戰,隻求讓公子重耳順利到達絳城登上君位。
如今你們晉國,人心早已思變,人人都在盼望著公子重耳迴國繼位,連你們的軍隊,也毫無士氣,哪能與寡國相抗?
兩位都是識時務者,應該很清楚眼下的局勢。如果能夠舉兵而降,不作無謂犧牲,更保全士兵性命,其功莫大焉。
如若不然,大軍到時,生靈塗炭,兩位之罪可就是滅族之大罪。
所以寡人替兩位考慮了一下,對你們的這位未來國君,何不從舉兵來抗變舉兵相迎呢?迎立國君,那可是大功,有此大功,兩位以後的前程還用擔心嗎?”
郤芮、呂省兩人本就是聰明人,早知此時的形勢就是重耳盛名之下,晉國人心均向,再負隅頑抗,那自己將陷入萬古不複之境。
但是,全天下都知道,自己是先君惠公的人,正是自己為晉惠公出謀劃策,才導致邳鄭、裏克以及七輿大夫等人死於非命!
雖然自己等人反對國君派人刺殺當時還在翟國的重耳,但畢竟逃脫不了幹係!此時貿然投降重耳,萬一重耳發難,分分鍾可以要了自己等人的命。
不降,肯定是死路一條;降了,可能是死路一條。兩人商議良久,最終決定有條件投降。
呂省、郤芮提出的條件就是保全身家、各不相害,也就是說隻要放過他倆,他倆便投降。
秦國主帥公子縶見兩人迴信後大喜,與重耳商議了一番,親自與狐偃一道前往晉營,與郤芮、呂省會麵。會麵做什麽?盟誓。
盟誓是當時大家達成一致意見最通用的方式,是以天帝或其他神靈為見證人、大家通過簽訂協議來確定某種意見的一致。
如兩國解除戰爭狀態,從此和平相處,盟誓。國君要滿足大臣什麽要求,大臣要效忠國君,盟誓。召開國際會議,會議通過某項或幾項決議要求各諸侯國共同遵守,盟誓,不過這個可以叫會盟。
盟誓可不單單是國家大事層麵或者國君層麵,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互相盟誓。如帥哥張三愛上了美女李四,除了三證六書這類規定動作外,最主要的便是“對天發誓,婚後張三將對李四如何如何好”之類的。
直到現在,我們還可以人與人之間這樣的話“我對天發誓......”,這就是一種盟誓。
盟誓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比如正式的重要的國家層麵上的,往往是要設專門的盟誓台,需要犧牲,如牛、羊、豬,以犧牲之血來歃血。
如國際會盟,除要在盟書上簽字外,與會者還要用手指蘸犧牲的牛血塗在嘴唇或者喝了牛血以表示信守。
而且,這個血必須是來自割牛左耳處的那血,這便需要一個人端著盛著牛耳朵的盤子,讓大家取血。這個人便叫執牛耳,執牛耳者便是會議主持者。
然後盟書的正本往往是要交給天帝或神靈的,如燒給上天,或投於黃河等,大家手頭的都是副本。當條件有限,盟誓不能按全部程序執行時,那也可以簡易版,比如兩個人互相盟誓,指著天“我對天發誓......”這樣的形式也是盟誓。
重耳這一路過來,可以說是對盟誓這一套相當熟悉,因為運用太多。比如與楚國他便搞了一個盟誓:他日若與楚軍戰場相遇,定當退避三舍。
沒有史料記載他對楚成王講這話時的具體情況,但可以想象,重耳當時肯定是神情嚴肅,態度恭敬,而且也一定是讓老天來作過證的。
就在前幾天,他與狐偃等人還搞了一個盟誓,那就是在黃河邊上,重耳對天發誓要好好對待大家,同時還將一個玉璧敬拋到黃河,這便意味著獻給了黃河大神,也就是說,重耳的話拿出了上天和黃河大神作保,大家放心。
如果經過盟誓,卻不做到,那便意味著將會得到老天的懲罰。從這個意義上講,雙方哪怕是簽訂了合約,但此合約未經過盟誓,其約束力是低下的。
人們可以違反合約規定,但不能違反盟過誓的盟書精神,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當時的人們把天地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意義。
所以呂省、郤芮提出的條件便是與重耳盟誓,隻要重耳答應不追究他們曾死心塌地效忠晉惠公,那他們便立即投降。
重耳大喜,立即派出了狐偃代表自己與呂、郤兩人盟誓。對呂、郤兩人來講,這個盟誓的意義是重大的,因為這相當於自己拿到了免死鐵券:你重耳不能殺我,上天為證,還有秦國人也作了保。
就這樣,晉軍悉數歸降重耳。重耳的迴國即位便成了一道流水線:公元前636年2月10日,呂省、郤芮與狐偃、公子縶在郇地盟誓。
盟誓完畢後的第二天,即公元前636年2月11日,呂省、郤芮派人跟著狐偃、贏縶至重耳駐軍的臼衰,將重耳迎接到郇城,交割軍權。
接下來,重耳發號施令,率領晉軍以及秦縶的秦軍繼續推進,公元前636年2月15日,重耳的部隊進駐了晉國重邑曲沃。2月16日,重耳進入晉國都城絳都!
秦軍繼續推進,兵鋒直指桑泉、臼衰等邑,在強大的秦軍麵前,兩邑守衛根本無力抵抗,幹脆直接投降。這是公元前636年2月初的事。
晉懷公這才得知重耳在秦國大兵護送下正向晉國推進,大驚失色,立即命呂省、郤芮率軍抵抗。晉軍在廬柳集結,按呂省、郤芮的意思,準備在廬柳與秦軍決一死戰。
但能決一死戰麽?令呂省、郤芮傷心的是,晉軍剛集結起來,便天天有開小差的。尤其是許多中下級軍官,居然帶著自己的部隊直接投奔敵軍而去!
眼看著晉軍兵力越來越弱,還能與重耳親率的秦軍交戰麽?
既然不能決戰,那便先撤退吧。呂省下令,晉軍撤退至郇地,重新組織防線。結果一個撤退令下來,晉軍又逃走不少。
可以說,此時的晉軍完全沒有了士氣!反而晉軍將士聽說重耳要迴國奪位,大家貌似都在盼望著晉國馬上改朝換代。
據說,許多將士經常收到家信,做父親的告訴自己的兒子,做妻子的告訴自己的丈夫:公子重耳才是真正的晉國之主,早在十幾年前他便應該是了。現在上天又眷顧了他,讓他迴到晉國,別逆了天意,這仗不能打,快迴來吧。
呂省、郤芮絕望了。晉軍的情況完全被重耳時刻掌握著,看起來是不需要打仗了,能不打當然不能打,因為對麵的晉軍說到底是今後自己的部隊。重耳與秦軍主將公子縶商議了一下,決定采取勸降之策。
勸降,是以秦國國君秦穆公的名義進行的,因為不管如何,是秦軍正在進攻晉國。公子縶派人送信給呂省和郤芮,大意是這樣的:
“寡人對於晉侯,可謂至誠,但誰會想到,如今的晉侯,以及晉國先君惠公,這父子兩人,一直以來對寡人一次次的背信棄義,一次次的恩將仇報,是可忍孰不可忍!公子圉隻要當著這個晉侯,那秦國與晉國便將永無寧日!
寡人實在沒有辦法了,隻好幫助公子重耳迴國。公子重耳,賢名播於諸侯,且身邊賢士眾多,周遊列國多年,如今上天眷顧公子重耳,寡人又怎麽敢違逆上天之意呢?
現在,寡人傾全國之兵,屯於黃河邊,分派一枝部隊由公子縶率領護送公子重耳迴國,無意與晉國交戰,隻求讓公子重耳順利到達絳城登上君位。
如今你們晉國,人心早已思變,人人都在盼望著公子重耳迴國繼位,連你們的軍隊,也毫無士氣,哪能與寡國相抗?
兩位都是識時務者,應該很清楚眼下的局勢。如果能夠舉兵而降,不作無謂犧牲,更保全士兵性命,其功莫大焉。
如若不然,大軍到時,生靈塗炭,兩位之罪可就是滅族之大罪。
所以寡人替兩位考慮了一下,對你們的這位未來國君,何不從舉兵來抗變舉兵相迎呢?迎立國君,那可是大功,有此大功,兩位以後的前程還用擔心嗎?”
郤芮、呂省兩人本就是聰明人,早知此時的形勢就是重耳盛名之下,晉國人心均向,再負隅頑抗,那自己將陷入萬古不複之境。
但是,全天下都知道,自己是先君惠公的人,正是自己為晉惠公出謀劃策,才導致邳鄭、裏克以及七輿大夫等人死於非命!
雖然自己等人反對國君派人刺殺當時還在翟國的重耳,但畢竟逃脫不了幹係!此時貿然投降重耳,萬一重耳發難,分分鍾可以要了自己等人的命。
不降,肯定是死路一條;降了,可能是死路一條。兩人商議良久,最終決定有條件投降。
呂省、郤芮提出的條件就是保全身家、各不相害,也就是說隻要放過他倆,他倆便投降。
秦國主帥公子縶見兩人迴信後大喜,與重耳商議了一番,親自與狐偃一道前往晉營,與郤芮、呂省會麵。會麵做什麽?盟誓。
盟誓是當時大家達成一致意見最通用的方式,是以天帝或其他神靈為見證人、大家通過簽訂協議來確定某種意見的一致。
如兩國解除戰爭狀態,從此和平相處,盟誓。國君要滿足大臣什麽要求,大臣要效忠國君,盟誓。召開國際會議,會議通過某項或幾項決議要求各諸侯國共同遵守,盟誓,不過這個可以叫會盟。
盟誓可不單單是國家大事層麵或者國君層麵,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互相盟誓。如帥哥張三愛上了美女李四,除了三證六書這類規定動作外,最主要的便是“對天發誓,婚後張三將對李四如何如何好”之類的。
直到現在,我們還可以人與人之間這樣的話“我對天發誓......”,這就是一種盟誓。
盟誓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比如正式的重要的國家層麵上的,往往是要設專門的盟誓台,需要犧牲,如牛、羊、豬,以犧牲之血來歃血。
如國際會盟,除要在盟書上簽字外,與會者還要用手指蘸犧牲的牛血塗在嘴唇或者喝了牛血以表示信守。
而且,這個血必須是來自割牛左耳處的那血,這便需要一個人端著盛著牛耳朵的盤子,讓大家取血。這個人便叫執牛耳,執牛耳者便是會議主持者。
然後盟書的正本往往是要交給天帝或神靈的,如燒給上天,或投於黃河等,大家手頭的都是副本。當條件有限,盟誓不能按全部程序執行時,那也可以簡易版,比如兩個人互相盟誓,指著天“我對天發誓......”這樣的形式也是盟誓。
重耳這一路過來,可以說是對盟誓這一套相當熟悉,因為運用太多。比如與楚國他便搞了一個盟誓:他日若與楚軍戰場相遇,定當退避三舍。
沒有史料記載他對楚成王講這話時的具體情況,但可以想象,重耳當時肯定是神情嚴肅,態度恭敬,而且也一定是讓老天來作過證的。
就在前幾天,他與狐偃等人還搞了一個盟誓,那就是在黃河邊上,重耳對天發誓要好好對待大家,同時還將一個玉璧敬拋到黃河,這便意味著獻給了黃河大神,也就是說,重耳的話拿出了上天和黃河大神作保,大家放心。
如果經過盟誓,卻不做到,那便意味著將會得到老天的懲罰。從這個意義上講,雙方哪怕是簽訂了合約,但此合約未經過盟誓,其約束力是低下的。
人們可以違反合約規定,但不能違反盟過誓的盟書精神,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當時的人們把天地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意義。
所以呂省、郤芮提出的條件便是與重耳盟誓,隻要重耳答應不追究他們曾死心塌地效忠晉惠公,那他們便立即投降。
重耳大喜,立即派出了狐偃代表自己與呂、郤兩人盟誓。對呂、郤兩人來講,這個盟誓的意義是重大的,因為這相當於自己拿到了免死鐵券:你重耳不能殺我,上天為證,還有秦國人也作了保。
就這樣,晉軍悉數歸降重耳。重耳的迴國即位便成了一道流水線:公元前636年2月10日,呂省、郤芮與狐偃、公子縶在郇地盟誓。
盟誓完畢後的第二天,即公元前636年2月11日,呂省、郤芮派人跟著狐偃、贏縶至重耳駐軍的臼衰,將重耳迎接到郇城,交割軍權。
接下來,重耳發號施令,率領晉軍以及秦縶的秦軍繼續推進,公元前636年2月15日,重耳的部隊進駐了晉國重邑曲沃。2月16日,重耳進入晉國都城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