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秦國人對晉國失信之事貌似並不追究,秦穆公真這麽大度?


    不,秦穆公隻是明智而已。他知道,憑目前秦國的實力,哪能夠跟強大的晉國叫板?


    晉惠公的失信,是完全有底氣的。怎麽著?寡人就不給你秦伯河西五城,你難道還敢來搶?


    此外,秦穆公的夫人穆姬,也是一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晉國公主。作為申生的姐姐,晉獻公的女兒,穆姬很清楚自己在兩國關係上的重要作用,那便是傾力維持秦國與晉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在穆姬看來,既要維護秦國的利益,也要維護晉國的利益。如果因河西五城之爭,導致兩國刀兵相向,既破壞兩國關係,更可能因秦國戰敗而使秦國處於危機。


    目前情況下,秦國想要戰勝晉國,除非發生奇跡。其實,在整個春秋時期,秦國一直被晉國壓得死死的,逼得秦國最後隻能不斷往西發展,而無奈地止步於黃河。


    但奇跡也許是能發生的,隻是不在此時而已。


    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了嚴重饑荒,許多地方莊稼顆粒無收。偏偏這一年,秦國卻獲得了大豐收。


    看著自己的人民處於苦難之中,晉惠公坐不住了,向齊國求援?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啊。那,就向鄰居秦國尋求幫助吧,有姐姐穆姬在,或許可行。


    晉國使者到了秦國,秦國人一片嘩然:什麽?你們晉國佬前番答應割讓河西五城,答應了四年了,一寸土地都沒割讓,此時居然還有臉來求援?


    這種白眼狼,不要睬他。讓晉國佬自生自滅吧,最好是年年饑荒,餓死他們,誰讓他們背信棄義?


    秦國上下對晉國義憤填膺,但秦穆公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他絕對不是愣頭青。秦穆公認真分析了一下形勢,耐心對群臣道:“晉侯無道,但晉國百姓難道也要為他而付出代價嗎?


    百姓可憐呐,寡人作為國君,心中知道百姓的重要,晉國百姓也是百姓,寡人實不忍看著百姓受難。如果寡人因此而報複晉國,那豈不是與晉侯同樣無道?”


    於是,秦國的糧食援助計劃得以通過,然後是秦國的糧食整船整船運向晉國。


    史料記載,整條黃河河道擠滿了來自秦國的運糧船。秦穆公確實是很厚道的,他甚至將戰略儲備糧都拿出來了。


    晉國人那個感激啊,據說,在接收秦國糧食中,許多晉國大夫和百姓湧向埠頭,先是對著秦國糧船行跪拜之禮,再從糧船上搬卸那救晉國人民生命的糧食。


    有一個叫慶鄭的晉國大夫,他親眼目睹了這個感人場景,知道這樣的場景必定青史留名!


    是的,曆史記載了秦國的這次友好行動,史稱“泛舟之役”。這個役,可不是戰役,隻是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的場景,黃河岸邊兩國軍民一起運糧的感人場景。


    對秦穆公來講,盡管你晉侯無道,但寡人卻心係百姓,哪怕不是秦國的百姓,關心民生疾苦,是為君之道啊。


    秦穆公所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他這種善舉,令他聲名遠播,有誌之士紛紛來秦國發展,使秦國在短期內獲得了大量人才!


    可以說,正是在他的時期,秦國迅速得到發展,一躍而成為西陲霸主,成就了他春秋五霸之一的偉業。這些,我們在秦國故事裏詳細講述了。


    但老天卻貌似對秦國並不怎麽待見。因為轉眼到了第二年,即公元前646年,秦國卻發生了大災荒。


    奇怪的是,風水輪流轉,這一年,晉國卻是大豐收!


    秦國因為去年全力支持晉國,將戰略儲備糧都用光了,所以日子非常艱難。


    艱難困苦中的秦國想起了晉國,秦穆公立即向晉國求援。在秦穆公看來,晉國肯定會輸送糧食給秦國的。


    求援信還是穆姬親筆寫就的,她認為這一次自己的親兄弟晉侯會做出一件令她欣慰的事。畢竟,對這個弟弟,她曾經是失望過的。


    穆姬曾經在晉惠公來秦國尋求支持,希望秦國助他迴國即位時,要求這位弟弟團結眾兄弟,將流亡在國外的眾兄弟都召迴國,同時囑咐他關心自己的親嫂子賈氏。


    結果呢?五年了,非但一個兄弟都沒被招迴來,當上國君以後,晉惠公居然還把賈氏搞到了自己床上!


    穆姬非常生氣,但終歸是無可奈何。這一次,她相信這個弟弟應該會做一件令她欣慰的事了。


    收到姐姐穆姬親筆信的晉惠公,立即作出了決定:援助秦國。


    但他的命令還沒出宮,有一個叫虢射的大夫便表示了反對意見:主公,不妥!


    不但虢射表示反對,郤芮這樣的上卿也表示了反對。晉惠公無奈,隻好召開朝會,大家共同討論是否要援助秦國。


    一開始,許多大臣都認為,去年這個時候,正是秦國給了晉國無私的援助,使晉國人民渡過了難關。現在正是需要晉國迴報秦國的時候,這還有什麽可以商議的?


    尤其是大夫慶鄭,他是親眼見過去年秦國無私援助晉國的泛舟之役。此時在朝堂上,慶鄭發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言論:


    “主公,去年我國饑荒,正是秦國的援助,使我國渡過了難關。如今秦國饑荒,正是向秦國報恩的時候啊。”


    大夫慶鄭看來也是一個口才一流的人才,他繼續道:“如果我們眼看著秦國受災而無動於衷,那叫不仁;不援助秦國,這叫無德;因此而激怒秦國,這叫不智。我們怎麽可以做不仁、不智、無德之事呢?”


    晉惠公聽著便很不開心,見大嘴巴慶鄭還要繼續說,大夫虢射出班發言了。


    他看著慶鄭冷冷道:“仁義道德,講在嘴上誰都會,但這真的是在為晉國考慮嗎?大夫可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中華成語庫一個大家熟悉的成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就是典故於此。


    原來,古人也是經常穿皮衣的,而且是真皮製作的。當然,不是誰都穿得起的,不是誰都有資格穿皮衣。必須是有錢且有地位的人,才穿得起皮衣,才有資格穿皮衣。當然,這個皮衣是直接用獸皮加工而成的。


    怎麽穿呢?正常的的人當然是正穿,即將有毛的一邊露在外邊。由於毛經常露在外麵,所以往往容易損壞。


    據說,有一個人為了保護皮衣的毛,便將皮衣反穿。這種穿法顯然很另類,於是有人問他:你神經病啊,皮毛怎麽是這樣穿的啊?


    那人一本正經解釋道:“這樣穿,才可以保護皮毛啊。”


    結果人家哈哈笑道:“那你這樣穿,豈不是容易將皮給損壞了啊?如果皮壞了,那毛豈不是也脫落了啊。”


    這便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典故。


    虢射接著道:“河西五城之事相比皮,糧食援助相比毛。大家都知道,主公為長遠計,已經不願割讓河西五城給秦國,因此已經背負了失信之名。


    既然主公甘願在割讓河西五城這樣的大事失信於秦國,現在又何必再去計較區區糧食援助這樣的小事呢?


    秦國會因為主公給予糧食援助,而對主公曾經失信於河西五城之事不予以計較了嗎?”


    慶鄭還想著爭辯,誰料這個虢射卻是一個口才超一流的大夫,他根本不等慶鄭開口,繼續道:


    “顯然,主公此時援助秦國以糧食,根本不能減輕秦人對主公的怨恨。


    現在兩國關係已經不友好了,我們要做的是為此而作好準備,而不是靠施以小恩小惠幻想秦人對主公友好。


    既然不友好了,那便是敵對,既然是敵對了,那便要想方設法消弱他們,打擊他們!


    現在老天懲罰他們,主公何不抓住機會,趁秦國受災,出兵教訓他們,讓秦人對晉國產生畏懼之心呢?”


    慶鄭還想說,晉惠公一拍桌子道:“此事就這樣定了,誰敢再提援助秦國一事,嚴懲不怠!”


    這就是會議的最終決議麽?不,這隻是決議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便是將出兵教訓秦國的時間確定下來。


    史料記載,晉國非但沒有給予秦國糧食援助,反而趁秦國鬧饑荒,舉重兵突襲秦國。


    可憐的秦國真是倒了血黴,在天災和人禍的雙重打擊下,損失慘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晉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草人並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