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默默的看著朱厚照,看著自己的兒子,倍感欣慰!
當了十五年的皇帝了,弘治皇帝自己都還從來沒有像朱厚照這般硬氣,一直以來弘治皇帝都是唯唯諾諾的。
沒有當皇帝之前是生活在萬貴妃的陰影之下,當了皇帝之後則是生活在文官們的束縛之中,縱然是勤勤懇懇、勤儉節約,這大明朝依然沒有什麽改變,甚至於江河日下。
但自己的兒子朱厚照不一樣,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行動。
看看眼前的水泥公路,再看看這些海魚。
這就是最好的說明。
自己的兒子是能夠幹出一番經天緯地之大事的千古帝王,他一定不會重蹈自己的覆轍。
而自己要做的事情,那就是盡可能的為他掃清道路。
“這一次的山西、北直隸大饑荒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一定要多肅清一些人!”
弘治皇帝的眼中閃過了寒光。
一直以來他都是寬厚而仁慈,即便是對自己的敵人都可以寬恕,這也是讓朝中大臣們更加的肆無忌憚。
一個個都成了正直的直諫之臣,都恨不得吐弘治皇帝一臉口水,天天盯著自己的那點屁事不妨。
還想著繼續來限製太子,將自己的兒子也揉捏成他們所需要的樣子。
弘治皇帝的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殺意,隻是當皇帝多年,他也早已經喜怒不形於色,並沒有表現出來。
“殿下,這海外真的有能夠畝產十幾石,甚至於幾十石的高產作物?”
“還有這海外真的有金山、銀山嗎?”
侶鍾站出來稍微緩解下氣氛,問起高產農作物和海外金山、銀山的事情。
“有沒有並不是我說了就算的,而是要派遣艦隊去海外找一找、看一看。”
“在我看來,不管這海外是否真的有高產的農作物,我大明都理應派遣一支艦隊去試一試。”
“即便是沒有成功,對於我們大明來說也無關緊要,影響並不大,但是如果能夠從海外真的引種迴畝產十幾石、幾十石的高產農作物迴來。”
“這對於我們大明來說就意義非凡了。”
“這意味著我們大明的糧食產量將大幅的的提升,也意味著我們大明的百姓以後可以有更多的糧食吃,也意味著我們大明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
朱厚照再次看向群臣。
現在是弘治朝,這大明的文官集團雖然坐大,但還沒有到明末時的結黨營私的地步,朝著依然還是有很多正直的大臣,有很多真正憂心大明的大臣。
朱厚照相信自己的話肯定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要將利益和好處擺在眼前。
就比如眼前的這些海魚。
想要開海禁總歸是要拿出具有足夠說服力的理由出來,而還海洋捕撈,可以養活上千萬人口這個利益就足夠了。
以前大家是不相信,不相信海洋是一個大糧倉,自己將這一切給擺出來了,讓大家看到了海魚捕撈的產量和重要性。
單單是這一點就足夠了。
當然海魚也僅僅隻是為了給老百姓提供糧食,對於大明朝的這些權貴、官員們來說,他們是無關緊要的,他們不缺吃食。
所以還要有足夠他們心動的東西出來,能夠讓他們心動那就是巨大的海洋貿易利潤,是海外的金山銀山。
“嗯,殿下所言有理!”
“如果海外真的有十幾石、幾十石的高產作物,我們大明即便是傾盡所有也要想辦法派遣船隊去引種迴來,不為別的,就為了天下無饑民!”
馬文升非常鄭重的說道。
他的話也是讓群臣想到了剛剛在京城外所看到的的景象,看到的那些饑民,頓時一個個都沉默下來。
天下無饑民!
這是何等崇高的理想。
這可能實現嗎?
如果真的有畝產十幾石、幾十石的高層農作物,或許是有希望可以實現。
如果有大量的船可以去大海之中捕撈,至少滿足部分大明人的需求,可以減少饑民,看看眼前這些幾萬人的修路隊伍。
很難想象他們原先也和京城外麵的饑民一樣。
“再來說說海外的金山銀山。”
“這個世界很大,而我們大明很小!”
“我們大明往北是草原、漠北、北海、是遼東、是寒冷廣袤的努爾幹。”
“我們大明往西,是高原的烏斯藏、我是荒漠、雪山、草原的西域。”
“我們大明往南是十萬大山阻擋的緬甸、暹羅、交織,是島嶼眾多的南洋。”
“我們大明往東是朝鮮、是倭寇、是琉球,是廣袤無邊的大海。”
“或許我們還知道,越過南洋就可以進入西洋,抵達天竺,天竺過去就是波斯和大食,當年三寶太監最遠抵達的地方就是昆侖奴的故鄉木骨都束。”
“但你們知道北海以北是什麽地方、努爾幹以北又什麽地方?”
“這如果跨越東邊廣袤無邊的大海又是什麽地方?”
“這西域以西的地方又什麽樣的地方嗎?”
朱厚照命劉瑾找來一塊黑板,這黑板也是造船廠、海事學院、機械學院這邊常用之物,非常方便教學。
朱厚照用粉筆在黑板上迅速的大致的勾勒出大明的堪輿圖來,然後標注上一個個地麵。
“這?”
弘治晃動和群臣看著黑板,再看看朱厚照,一個個都迅速的思索起來。
朱厚照的話顯然是讓大家無法迴答,即便是最飽學之士恐怕也無法迴答,因為即便是看過不少的地理數據,也恐怕是不知道的。
“這往東是廣袤無邊的大海,這個大海非常的廣闊,可能比幾十個大明都還要大,越過廣闊的大海就可以抵達黃金洲。”
“這個黃金洲就是遍地有著黃金、白銀,當地土著還將用金鑽、銀鑽來建神廟的地方,同時這個地方也是有著多種高產農作物的地方。”
“當然,更重要的是黃金洲非常的大,麵積是十幾個大明一般龐大,尤其是北黃金洲這裏有著萬裏沃野,可以耕地的麵積是我們大明耕地麵積的好幾倍,而且土地極其的肥沃,全是肥沃的黑土地。”
“而當地的土著又非常的少,非常的弱,占據著廣袤而肥沃的土地,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我們大明往南是南洋,再繼續往南的方向,這裏也有一塊和我們大明一樣大陸地澳洲,這個澳洲陸地雖然大部分的地方都是荒漠地區,但是在東南地區卻非常的適合定居,土地肥沃、水草美、氣候宜人。”
“當地的土著同樣非常的少,也是非常的落後,連蠻夷都算不上。”
朱厚照微微停頓一下子,看著大臣們一個個都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一臉不相信的樣子,自己也是笑了起來。
說實話,這確實是有些太過於天方夜譚了,實在是超出了這個時代人們的認知了。
“這海外的金山和銀山,不僅僅指的是黃金和白銀,更是指海外的萬裏沃野!”
“殿下,你是從哪裏知道這些的?”
劉健看看朱厚照,想了想問道。
“是啊,殿下,你是從哪裏知道這些的?”
謝遷也是跟著問道。
“我平時在宮中翻書,翻到了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的一些資料和書籍。”
“這書中就有記載了相關的一些事情,還記載了和極西之地佛郎機人的一些事情,從佛郎機人才知道了黃金洲、澳洲的存在,並且還知道了昆侖奴故鄉非洲。”
朱厚照也是立即說道。
幾乎想都沒有想的樣子,這樣也是讓人更容易信服,接著朱厚照對著劉瑾說道:“那本書你放哪裏去了?”
“啊?”
劉瑾一聽,頓時就微微傻眼,眼睛一轉立即說道:“殿下,我也忘記了,可能還在天津吧。”
朱厚照有沒有這本書,他劉瑾當然是不知道的,至於這些內容是從哪裏知道的,這貌似也不重要,現在也不過是找個借口也應付下大臣們。
迴頭的時候,到時候就說這本書不慎遺失了也沒有什麽關係,反正怎麽知道的並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些內容。
“三寶太監下西洋的資料和書籍?”
大家一聽,頓時就沉默下來。
朱厚照去天津的時候,大家就已經聽說了他幾乎將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的書籍和資料都給搬空了,都搬到天津造船廠這邊去了。
如果是三寶太監留下來的資料和書籍的話,倒是可以相信幾分的。
“陛下,不管殿下所說的是否是真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海洋是巨大的糧倉,如果可以開放海禁的話,我大明一年可以從海洋之中捕撈到數億斤的海魚上來,足以養活上千萬的人口。”
“臣請陛下為我大明百姓開海禁,以去海洋之糧,以果百姓之腹!”
馬文升站出來,非常認真的向弘治皇帝說道。
“陛下,馬公所言甚是,臣也支持開海禁!”
侶鍾也是站出來表示了支持。
“陛下,為天下百姓,請開海禁!”
有大量的大臣也是跟著紛紛說道,今天大家是嚐了饑餓的滋味,也嚐到了海魚的味道,更是看到了海洋的富饒,這開海也是必然的事情。
當了十五年的皇帝了,弘治皇帝自己都還從來沒有像朱厚照這般硬氣,一直以來弘治皇帝都是唯唯諾諾的。
沒有當皇帝之前是生活在萬貴妃的陰影之下,當了皇帝之後則是生活在文官們的束縛之中,縱然是勤勤懇懇、勤儉節約,這大明朝依然沒有什麽改變,甚至於江河日下。
但自己的兒子朱厚照不一樣,他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行動。
看看眼前的水泥公路,再看看這些海魚。
這就是最好的說明。
自己的兒子是能夠幹出一番經天緯地之大事的千古帝王,他一定不會重蹈自己的覆轍。
而自己要做的事情,那就是盡可能的為他掃清道路。
“這一次的山西、北直隸大饑荒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一定要多肅清一些人!”
弘治皇帝的眼中閃過了寒光。
一直以來他都是寬厚而仁慈,即便是對自己的敵人都可以寬恕,這也是讓朝中大臣們更加的肆無忌憚。
一個個都成了正直的直諫之臣,都恨不得吐弘治皇帝一臉口水,天天盯著自己的那點屁事不妨。
還想著繼續來限製太子,將自己的兒子也揉捏成他們所需要的樣子。
弘治皇帝的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殺意,隻是當皇帝多年,他也早已經喜怒不形於色,並沒有表現出來。
“殿下,這海外真的有能夠畝產十幾石,甚至於幾十石的高產作物?”
“還有這海外真的有金山、銀山嗎?”
侶鍾站出來稍微緩解下氣氛,問起高產農作物和海外金山、銀山的事情。
“有沒有並不是我說了就算的,而是要派遣艦隊去海外找一找、看一看。”
“在我看來,不管這海外是否真的有高產的農作物,我大明都理應派遣一支艦隊去試一試。”
“即便是沒有成功,對於我們大明來說也無關緊要,影響並不大,但是如果能夠從海外真的引種迴畝產十幾石、幾十石的高產農作物迴來。”
“這對於我們大明來說就意義非凡了。”
“這意味著我們大明的糧食產量將大幅的的提升,也意味著我們大明的百姓以後可以有更多的糧食吃,也意味著我們大明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
朱厚照再次看向群臣。
現在是弘治朝,這大明的文官集團雖然坐大,但還沒有到明末時的結黨營私的地步,朝著依然還是有很多正直的大臣,有很多真正憂心大明的大臣。
朱厚照相信自己的話肯定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要將利益和好處擺在眼前。
就比如眼前的這些海魚。
想要開海禁總歸是要拿出具有足夠說服力的理由出來,而還海洋捕撈,可以養活上千萬人口這個利益就足夠了。
以前大家是不相信,不相信海洋是一個大糧倉,自己將這一切給擺出來了,讓大家看到了海魚捕撈的產量和重要性。
單單是這一點就足夠了。
當然海魚也僅僅隻是為了給老百姓提供糧食,對於大明朝的這些權貴、官員們來說,他們是無關緊要的,他們不缺吃食。
所以還要有足夠他們心動的東西出來,能夠讓他們心動那就是巨大的海洋貿易利潤,是海外的金山銀山。
“嗯,殿下所言有理!”
“如果海外真的有十幾石、幾十石的高產作物,我們大明即便是傾盡所有也要想辦法派遣船隊去引種迴來,不為別的,就為了天下無饑民!”
馬文升非常鄭重的說道。
他的話也是讓群臣想到了剛剛在京城外所看到的的景象,看到的那些饑民,頓時一個個都沉默下來。
天下無饑民!
這是何等崇高的理想。
這可能實現嗎?
如果真的有畝產十幾石、幾十石的高層農作物,或許是有希望可以實現。
如果有大量的船可以去大海之中捕撈,至少滿足部分大明人的需求,可以減少饑民,看看眼前這些幾萬人的修路隊伍。
很難想象他們原先也和京城外麵的饑民一樣。
“再來說說海外的金山銀山。”
“這個世界很大,而我們大明很小!”
“我們大明往北是草原、漠北、北海、是遼東、是寒冷廣袤的努爾幹。”
“我們大明往西,是高原的烏斯藏、我是荒漠、雪山、草原的西域。”
“我們大明往南是十萬大山阻擋的緬甸、暹羅、交織,是島嶼眾多的南洋。”
“我們大明往東是朝鮮、是倭寇、是琉球,是廣袤無邊的大海。”
“或許我們還知道,越過南洋就可以進入西洋,抵達天竺,天竺過去就是波斯和大食,當年三寶太監最遠抵達的地方就是昆侖奴的故鄉木骨都束。”
“但你們知道北海以北是什麽地方、努爾幹以北又什麽地方?”
“這如果跨越東邊廣袤無邊的大海又是什麽地方?”
“這西域以西的地方又什麽樣的地方嗎?”
朱厚照命劉瑾找來一塊黑板,這黑板也是造船廠、海事學院、機械學院這邊常用之物,非常方便教學。
朱厚照用粉筆在黑板上迅速的大致的勾勒出大明的堪輿圖來,然後標注上一個個地麵。
“這?”
弘治晃動和群臣看著黑板,再看看朱厚照,一個個都迅速的思索起來。
朱厚照的話顯然是讓大家無法迴答,即便是最飽學之士恐怕也無法迴答,因為即便是看過不少的地理數據,也恐怕是不知道的。
“這往東是廣袤無邊的大海,這個大海非常的廣闊,可能比幾十個大明都還要大,越過廣闊的大海就可以抵達黃金洲。”
“這個黃金洲就是遍地有著黃金、白銀,當地土著還將用金鑽、銀鑽來建神廟的地方,同時這個地方也是有著多種高產農作物的地方。”
“當然,更重要的是黃金洲非常的大,麵積是十幾個大明一般龐大,尤其是北黃金洲這裏有著萬裏沃野,可以耕地的麵積是我們大明耕地麵積的好幾倍,而且土地極其的肥沃,全是肥沃的黑土地。”
“而當地的土著又非常的少,非常的弱,占據著廣袤而肥沃的土地,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我們大明往南是南洋,再繼續往南的方向,這裏也有一塊和我們大明一樣大陸地澳洲,這個澳洲陸地雖然大部分的地方都是荒漠地區,但是在東南地區卻非常的適合定居,土地肥沃、水草美、氣候宜人。”
“當地的土著同樣非常的少,也是非常的落後,連蠻夷都算不上。”
朱厚照微微停頓一下子,看著大臣們一個個都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一臉不相信的樣子,自己也是笑了起來。
說實話,這確實是有些太過於天方夜譚了,實在是超出了這個時代人們的認知了。
“這海外的金山和銀山,不僅僅指的是黃金和白銀,更是指海外的萬裏沃野!”
“殿下,你是從哪裏知道這些的?”
劉健看看朱厚照,想了想問道。
“是啊,殿下,你是從哪裏知道這些的?”
謝遷也是跟著問道。
“我平時在宮中翻書,翻到了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的一些資料和書籍。”
“這書中就有記載了相關的一些事情,還記載了和極西之地佛郎機人的一些事情,從佛郎機人才知道了黃金洲、澳洲的存在,並且還知道了昆侖奴故鄉非洲。”
朱厚照也是立即說道。
幾乎想都沒有想的樣子,這樣也是讓人更容易信服,接著朱厚照對著劉瑾說道:“那本書你放哪裏去了?”
“啊?”
劉瑾一聽,頓時就微微傻眼,眼睛一轉立即說道:“殿下,我也忘記了,可能還在天津吧。”
朱厚照有沒有這本書,他劉瑾當然是不知道的,至於這些內容是從哪裏知道的,這貌似也不重要,現在也不過是找個借口也應付下大臣們。
迴頭的時候,到時候就說這本書不慎遺失了也沒有什麽關係,反正怎麽知道的並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些內容。
“三寶太監下西洋的資料和書籍?”
大家一聽,頓時就沉默下來。
朱厚照去天津的時候,大家就已經聽說了他幾乎將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的書籍和資料都給搬空了,都搬到天津造船廠這邊去了。
如果是三寶太監留下來的資料和書籍的話,倒是可以相信幾分的。
“陛下,不管殿下所說的是否是真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海洋是巨大的糧倉,如果可以開放海禁的話,我大明一年可以從海洋之中捕撈到數億斤的海魚上來,足以養活上千萬的人口。”
“臣請陛下為我大明百姓開海禁,以去海洋之糧,以果百姓之腹!”
馬文升站出來,非常認真的向弘治皇帝說道。
“陛下,馬公所言甚是,臣也支持開海禁!”
侶鍾也是站出來表示了支持。
“陛下,為天下百姓,請開海禁!”
有大量的大臣也是跟著紛紛說道,今天大家是嚐了饑餓的滋味,也嚐到了海魚的味道,更是看到了海洋的富饒,這開海也是必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