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座工廠一個月竟然能夠紡織出上百萬匹布來?”
有大臣聽到朱厚照的話,眼睛都微微亮起來。
這一個月紡織上百萬匹布,這可是非常賺錢的買賣了。
難怪最近有很多的大臣都在一起辦什麽紡織廠,看來是早就知道這個紡織廠非常的賺錢了,也就難怪有人盯上了太子的工廠了。
一個個大臣心裏麵也是在思索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去搞這個紡織廠,既然太子可以做,自己為什麽就不能做?
“殿下,你這是狡辯。”
“殿下您是大明的儲君,應該一心讀書,好好學習為君治國之道,豈能去做這些事情。”
“這有失儲君的體統和威嚴。”
魯永想了半天也是繼續說道。
“我正因為是大明的太子、是儲君,故而才時刻憂慮這大明的江山社稷,憂慮這大明的百姓。”
“我想讓這大明的百姓都有足夠的衣服穿、都有房子住,都能夠吃得飽飯,甚至於在將來我們大明的孩童都可以上得起學。”
“所以我才會辦工廠,為更多的百姓提供工作,讓他們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去養活自己,我才會專研紡織機,發明更高效的紡織機,能夠紡織出更多的布匹來,讓老百姓可以用上更加廉價的布匹,穿的更暖。”
“我這難道不是憂國憂民?”
“不是在實實在在的為這大明百姓做好事,做實事?”
朱厚照看看這個魯永,然後對著群臣說道。
“殿下所言有理,殿下確實是在為百姓做好事。”
英國公張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也是連忙站出來說道。
“我也覺得殿下是在為民做好事,這是在為天下萬民謀福祉。”
成國公朱輔也是站出來說道。
他們這些武將勳貴一向都是眼觀鼻、鼻觀心的,對於朝堂之上的事情那是一言不發的,很多時候甚至於早朝都不來的。
沒想到今天來了,來了還在這朝堂上發言力挺太子,這也是讓眾人很是吃驚。
“李東陽,你怎麽看呢?”
弘治皇帝微微點頭,看向李東陽問道。
“臣覺得太子確實是在做一些好事、實事,畢竟給很多人提供了可以養家糊口的工作,也生產出更多、更廉價、質量更好的布匹。”
李東陽想了想也是開口說道。
他是湖廣人,雖然說文官,但是世代卻是行伍出身,祖上是京城衛戍軍的,屬於金吾左衛籍,和江南地區出身的文官們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與大商人、大地主、大家族的聯係很少。
“嗯!”
弘治皇帝很是滿意的點點頭,然後看向劉健說道:“劉愛卿,你怎麽看此事?”
“太子雖然年幼,但能夠一心為國,為民著想,做實事、做好事,臣以為實屬難得,這是我大明之福,江山社稷之福!”
劉健現在是已經讀懂了弘治皇帝的意思了。
別的事情可能還好說一些,這關係到太子的事情,這人都有護犢之情,弘治皇帝這是保定了自己的兒子了。
而且這一向溫和的弘治皇帝還性情大變,這就是典型的護犢子了。
在這個時候可不能和弘治皇帝硬剛,否則是絕對沒有什麽好下場的。
“謝遷,你覺得呢?”
弘治皇帝點點頭,又看向謝遷。
“太子有一顆為國為民之心,實在是我大明江山社稷之福!”
“不過太子還年幼,臣擔心他會受小人蠱惑而舍本逐末,故臣以為可以將太子殿下的工廠移交給戶部管理,所得之錢以充國庫。”
謝遷想了想諫言道。
聽到謝遷的話,弘治皇帝和朱厚照互相對視一眼,立即知道了這背後肯定是謝遷在搞鬼了。
什麽移交戶部管理,所得之錢以充國庫。
信不信讓戶部的這些官吏們去管,不需要幾天的時候,這幾個廠子就會徹底的歇火,戶部這些官員,什麽不會,搞壞事情是最拿手的。
而且這琉璃廠的技術,戶部一管,天下人都知道了,到時候還賺什麽錢,最終不過就是便宜了大臣、商人。
到時候戶部管理的工廠日漸倒閉,管理不善、經營不下去,而私人的工廠卻是生意紅紅火火,銀子猶如流水一般進來。
“謝公,這是本太子辛辛苦苦創辦的產業,豈能你一張嘴就直接歸了戶部?”
朱厚照冷冷的看著謝遷。
這個謝遷曆史上就多次強烈的反對弘治皇帝開征商稅,可以算是江南士紳集團在朝中的代表了,任何違背江南士紳集團利益的事情都會遭到他的強烈反對。
“殿下錯了!”
“這不是歸戶部,而是歸了朝廷,歸了天下之人。”
“殿下還年幼,很容易受人蠱惑,又哪裏知道經營管理之事,還是交給戶部這邊管理比較合適。”
“殿下還是主要以學業為重,多多學習為君治國之道,將來方可成一代明君。”
謝遷麵不改色心不跳的淡淡說道。
“謝公,你這就錯了。”
“這公是公,私是私,天子尚且還有內帑和國庫之分,朝廷豈能覬覦太子殿下的這點工廠。”
壽寧侯張鶴齡站出來替自己的外甥說話,雖然說外甥坑了自己不少的銀子,但是自己確實是靠紡織廠賺錢了,更何況自己是舅舅,哪裏又不替外甥說話的。
“是啊,壽寧侯所言有理。”
“太子雖然是年幼了一些,但拳拳愛國之心、為國為民,實在是大明之福,焉能如此寒了太子之心。”
英國公張懋也是跟著說道。
“陛下,臣以為謝公所言有理,太子還是太過年幼了,雖然有心為國,但畢竟還是太小了,這幾個工廠規模很大,又牽扯著大量錢財的往來,太子可能管理不過來,還是交給戶部管理為好。”
有大臣也是站出來支持謝遷。
“正因為太子小,缺乏經驗,那就更應該讓太子去管理,這樣可以鍛煉太子的能力,將來也能夠更好的治理國家。”
東宮太子府的官員也是站出來支持朱厚照。
這東宮的官員以後就是太子最重要的班底了,在這個時候還是要分清楚,站對隊來,不然以後太子登基的話,那就沒什麽好果子吃了。
“好了!”
弘治皇帝看看群臣,厲聲的說道。
群臣頓時就紛紛的安靜下來。
現在弘治皇帝算是看得清清楚楚了,果真是和太子所說的一樣。
這些大臣們總是會想方設法的從各個方麵來限製皇權。
太子僅僅隻是辦幾個工廠,賺了點銀子而已,這些大臣們就已經在想辦法謀奪太子的產業,同時也是要將太子給限製起來。
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借口罷了。
他們最喜歡的當然是太子在宮裏麵接受文官們的洗腦,相信他們的那一套什麽垂拱而治、以仁義道德服人的鬼東西。
這太子長期在宮中,自然看不到百姓疾苦,也不會有什麽執政管理的經驗,等到太子登基的時候,那就和當初自己差不多。
純純的小白一個,什麽都不懂,也是什麽都不會,隻能夠靠自己所學的那儒家東西以及依靠朝中的這些大臣來治理國家。
這自然而然一切也都陷入了他們的條條框框之中,永遠都別想有什麽作為,也就隻能夠眼睜睜的看著這大明朝滑坡下去,看著他們這些文官集團不斷地坐大。
“太子有心為國為民做好事,這是江山社稷之福!”
“他雖然年幼,缺乏經驗,但也正好可以鍛煉下自己,先管理下幾個小工廠,鍛煉、鍛煉。”
“當然學業也不能荒廢,以後還是要多多跟老師們好好學習為君治國之道。”
弘治皇帝的話給這件事情定了性,等於說是公開支持太子去外麵搞副業了,而且還是以鍛煉能力的名義。
當然也不忘叮囑朱厚照要好好的學習,不能荒廢了學業什麽的。
“是,父皇!”
朱厚照自然是認認真真的迴道。
僅僅隻是這件事情就讓朱厚照充分的認識到這朝野上文官集團的強大了。
弘治皇帝對文官們太過信任了,他當皇帝的這十幾年,真的是讓文官集團坐大了,要是再這樣持續下去的話,這大明朝就真的無可救藥了。
這些朝中大臣都已經可以到明目張膽的搶奪自己這個太子產業的地步了,還真心是沒有什麽事情是他們不敢做的。
不過好在弘治皇帝現在也是認識到了這一點,他還有時間,想必也是會替自己做一些事情,適當的掃平一些障礙的。
很快,早朝就散去了,大臣們一個個都陰沉著臉走出太和殿,每個人都仿佛感覺到這大明的局勢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以前對他們這些文官言聽計從的弘治皇帝,現在性情大變,變化非常大,再加上太子朱厚照,雖然還很年幼,但卻是非常的能折騰。
還有自己的想法,還知道自己搞錢,似乎對他們這些文官也不是很喜歡的樣子。
這樣下去的話,這朝野的局勢可是會大變的,一改弘治朝一直以來的君臣和睦、天下太平、弘治中興的局麵。
想到這裏,很多大臣的臉色都無比陰沉。
有大臣聽到朱厚照的話,眼睛都微微亮起來。
這一個月紡織上百萬匹布,這可是非常賺錢的買賣了。
難怪最近有很多的大臣都在一起辦什麽紡織廠,看來是早就知道這個紡織廠非常的賺錢了,也就難怪有人盯上了太子的工廠了。
一個個大臣心裏麵也是在思索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去搞這個紡織廠,既然太子可以做,自己為什麽就不能做?
“殿下,你這是狡辯。”
“殿下您是大明的儲君,應該一心讀書,好好學習為君治國之道,豈能去做這些事情。”
“這有失儲君的體統和威嚴。”
魯永想了半天也是繼續說道。
“我正因為是大明的太子、是儲君,故而才時刻憂慮這大明的江山社稷,憂慮這大明的百姓。”
“我想讓這大明的百姓都有足夠的衣服穿、都有房子住,都能夠吃得飽飯,甚至於在將來我們大明的孩童都可以上得起學。”
“所以我才會辦工廠,為更多的百姓提供工作,讓他們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去養活自己,我才會專研紡織機,發明更高效的紡織機,能夠紡織出更多的布匹來,讓老百姓可以用上更加廉價的布匹,穿的更暖。”
“我這難道不是憂國憂民?”
“不是在實實在在的為這大明百姓做好事,做實事?”
朱厚照看看這個魯永,然後對著群臣說道。
“殿下所言有理,殿下確實是在為百姓做好事。”
英國公張懋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也是連忙站出來說道。
“我也覺得殿下是在為民做好事,這是在為天下萬民謀福祉。”
成國公朱輔也是站出來說道。
他們這些武將勳貴一向都是眼觀鼻、鼻觀心的,對於朝堂之上的事情那是一言不發的,很多時候甚至於早朝都不來的。
沒想到今天來了,來了還在這朝堂上發言力挺太子,這也是讓眾人很是吃驚。
“李東陽,你怎麽看呢?”
弘治皇帝微微點頭,看向李東陽問道。
“臣覺得太子確實是在做一些好事、實事,畢竟給很多人提供了可以養家糊口的工作,也生產出更多、更廉價、質量更好的布匹。”
李東陽想了想也是開口說道。
他是湖廣人,雖然說文官,但是世代卻是行伍出身,祖上是京城衛戍軍的,屬於金吾左衛籍,和江南地區出身的文官們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與大商人、大地主、大家族的聯係很少。
“嗯!”
弘治皇帝很是滿意的點點頭,然後看向劉健說道:“劉愛卿,你怎麽看此事?”
“太子雖然年幼,但能夠一心為國,為民著想,做實事、做好事,臣以為實屬難得,這是我大明之福,江山社稷之福!”
劉健現在是已經讀懂了弘治皇帝的意思了。
別的事情可能還好說一些,這關係到太子的事情,這人都有護犢之情,弘治皇帝這是保定了自己的兒子了。
而且這一向溫和的弘治皇帝還性情大變,這就是典型的護犢子了。
在這個時候可不能和弘治皇帝硬剛,否則是絕對沒有什麽好下場的。
“謝遷,你覺得呢?”
弘治皇帝點點頭,又看向謝遷。
“太子有一顆為國為民之心,實在是我大明江山社稷之福!”
“不過太子還年幼,臣擔心他會受小人蠱惑而舍本逐末,故臣以為可以將太子殿下的工廠移交給戶部管理,所得之錢以充國庫。”
謝遷想了想諫言道。
聽到謝遷的話,弘治皇帝和朱厚照互相對視一眼,立即知道了這背後肯定是謝遷在搞鬼了。
什麽移交戶部管理,所得之錢以充國庫。
信不信讓戶部的這些官吏們去管,不需要幾天的時候,這幾個廠子就會徹底的歇火,戶部這些官員,什麽不會,搞壞事情是最拿手的。
而且這琉璃廠的技術,戶部一管,天下人都知道了,到時候還賺什麽錢,最終不過就是便宜了大臣、商人。
到時候戶部管理的工廠日漸倒閉,管理不善、經營不下去,而私人的工廠卻是生意紅紅火火,銀子猶如流水一般進來。
“謝公,這是本太子辛辛苦苦創辦的產業,豈能你一張嘴就直接歸了戶部?”
朱厚照冷冷的看著謝遷。
這個謝遷曆史上就多次強烈的反對弘治皇帝開征商稅,可以算是江南士紳集團在朝中的代表了,任何違背江南士紳集團利益的事情都會遭到他的強烈反對。
“殿下錯了!”
“這不是歸戶部,而是歸了朝廷,歸了天下之人。”
“殿下還年幼,很容易受人蠱惑,又哪裏知道經營管理之事,還是交給戶部這邊管理比較合適。”
“殿下還是主要以學業為重,多多學習為君治國之道,將來方可成一代明君。”
謝遷麵不改色心不跳的淡淡說道。
“謝公,你這就錯了。”
“這公是公,私是私,天子尚且還有內帑和國庫之分,朝廷豈能覬覦太子殿下的這點工廠。”
壽寧侯張鶴齡站出來替自己的外甥說話,雖然說外甥坑了自己不少的銀子,但是自己確實是靠紡織廠賺錢了,更何況自己是舅舅,哪裏又不替外甥說話的。
“是啊,壽寧侯所言有理。”
“太子雖然是年幼了一些,但拳拳愛國之心、為國為民,實在是大明之福,焉能如此寒了太子之心。”
英國公張懋也是跟著說道。
“陛下,臣以為謝公所言有理,太子還是太過年幼了,雖然有心為國,但畢竟還是太小了,這幾個工廠規模很大,又牽扯著大量錢財的往來,太子可能管理不過來,還是交給戶部管理為好。”
有大臣也是站出來支持謝遷。
“正因為太子小,缺乏經驗,那就更應該讓太子去管理,這樣可以鍛煉太子的能力,將來也能夠更好的治理國家。”
東宮太子府的官員也是站出來支持朱厚照。
這東宮的官員以後就是太子最重要的班底了,在這個時候還是要分清楚,站對隊來,不然以後太子登基的話,那就沒什麽好果子吃了。
“好了!”
弘治皇帝看看群臣,厲聲的說道。
群臣頓時就紛紛的安靜下來。
現在弘治皇帝算是看得清清楚楚了,果真是和太子所說的一樣。
這些大臣們總是會想方設法的從各個方麵來限製皇權。
太子僅僅隻是辦幾個工廠,賺了點銀子而已,這些大臣們就已經在想辦法謀奪太子的產業,同時也是要將太子給限製起來。
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借口罷了。
他們最喜歡的當然是太子在宮裏麵接受文官們的洗腦,相信他們的那一套什麽垂拱而治、以仁義道德服人的鬼東西。
這太子長期在宮中,自然看不到百姓疾苦,也不會有什麽執政管理的經驗,等到太子登基的時候,那就和當初自己差不多。
純純的小白一個,什麽都不懂,也是什麽都不會,隻能夠靠自己所學的那儒家東西以及依靠朝中的這些大臣來治理國家。
這自然而然一切也都陷入了他們的條條框框之中,永遠都別想有什麽作為,也就隻能夠眼睜睜的看著這大明朝滑坡下去,看著他們這些文官集團不斷地坐大。
“太子有心為國為民做好事,這是江山社稷之福!”
“他雖然年幼,缺乏經驗,但也正好可以鍛煉下自己,先管理下幾個小工廠,鍛煉、鍛煉。”
“當然學業也不能荒廢,以後還是要多多跟老師們好好學習為君治國之道。”
弘治皇帝的話給這件事情定了性,等於說是公開支持太子去外麵搞副業了,而且還是以鍛煉能力的名義。
當然也不忘叮囑朱厚照要好好的學習,不能荒廢了學業什麽的。
“是,父皇!”
朱厚照自然是認認真真的迴道。
僅僅隻是這件事情就讓朱厚照充分的認識到這朝野上文官集團的強大了。
弘治皇帝對文官們太過信任了,他當皇帝的這十幾年,真的是讓文官集團坐大了,要是再這樣持續下去的話,這大明朝就真的無可救藥了。
這些朝中大臣都已經可以到明目張膽的搶奪自己這個太子產業的地步了,還真心是沒有什麽事情是他們不敢做的。
不過好在弘治皇帝現在也是認識到了這一點,他還有時間,想必也是會替自己做一些事情,適當的掃平一些障礙的。
很快,早朝就散去了,大臣們一個個都陰沉著臉走出太和殿,每個人都仿佛感覺到這大明的局勢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以前對他們這些文官言聽計從的弘治皇帝,現在性情大變,變化非常大,再加上太子朱厚照,雖然還很年幼,但卻是非常的能折騰。
還有自己的想法,還知道自己搞錢,似乎對他們這些文官也不是很喜歡的樣子。
這樣下去的話,這朝野的局勢可是會大變的,一改弘治朝一直以來的君臣和睦、天下太平、弘治中興的局麵。
想到這裏,很多大臣的臉色都無比陰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