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 作者:樊樹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久已厭倦政治的顧憲成,退出“江湖”,還是身不由己,不得不出麵為摯友李三才辨白。他寫信給內閣首輔葉向高、吏部尚書孫丕揚,說:“三才至廉至淡漠,勤學力行,為古淳儒,當行勘以服諸臣心”,希望葉向高、孫丕揚能夠查明真相,秉公處理,還李三才一個清白。這完全是一種私人行為,談不上“遙執朝政”。不料這些信件被刊登上邸報(政府公報),引起軒然大波。那些攻擊李三才“結黨”的官僚,以為抓住了把柄--東林書院“遙執朝政”。
這是顧憲成無論如何沒有料到的。他對李三才從相識到相知,對他的人品操守十分敬仰。萬曆三十七年他在信中對李三才說,現在時局千難萬難,隻有才幹卓識如你這樣的人,“方有旋轉之望”這是促使他寫信給閣部大僚的緣由。當然他也深知,由他這個在野的革職官員來議論此事,必然會遭到嫌疑。事後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談到,他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欽佩李三才每當“風波洶湧之時,毅然出而挺身擔荷”,“不肖獨何心而忍默默”!雖然他的言論必然會遭來麻煩,但他坦然得很,“聊以盡此一念而已”。
顧憲成這位桃花源中人實在是太書生氣了。以前在朝時他就特立獨行,如今在野了,依然對政治鬥爭的險惡估計過低。事態愈來愈擴大,對李三才和東林書院的攻擊也愈來愈厲害。這時他才意識到寫這些信是失策的,在給朋友的信中無可奈何的說:“去歲救李淮撫(指李三才)書,委是出位”,為此深深悔恨;又說:“獨弟血性未除,又於千古是非叢中添個話柄,豈非大癡!”
然而為時已晚。政治鬥爭的險惡難以逆料,不但李三才陷入了危機,而且顧憲成與東林書院也受到牽連,一些別有用心者,把李三才與顧憲成聯繫起來,一併誣稱為“東林黨”。始作俑者便是徐兆魁之流,他無中生有地說:“顧憲成講學東林,遙執朝政,結淮撫李三才,傾動一時”,是非混淆,黑白顛倒,以至於此。
萬曆四十年五月,顧憲成在一片誹謗聲中與世長辭。
顧憲成之死,觸發正直人士為他辯護洗刷的激情,戶部廣東司主事李樸大聲疾唿:“顧憲成也,久棲林壑,遊心性命,即一書出而議及時事,可從則從,不可從則止,有何長鞭足以製人?乃滿朝之人哄然四起,宛如敵國,不為‘遙製國是’,則為‘不肖淵藪’,且並講學而非芍之。”然而畢竟寡不敵眾,李樸被整得狼狽不堪,落得個“調閑散用”的處分。
此後對東林書院的攻擊愈演愈烈,汙衊它是“遙製國是”的“黨”。禦史田一甲甚至說,東林書院“以道學之名號召天下”,“門戶之威熾矣”,“以故李三才、王元翰等一入其黨,而貪可為廉;黃克贊、史繼偕等不入其黨,而賢可以為不肖”雲雲。不但視東林書院為“黨”,而且還扯上“入黨”、“不入黨”的組織關係,荒唐之極。顧憲成何時“建黨”?李三才等何時“入黨”?莫名其妙。
把以講學為宗旨的東林書院看作一個“黨”,無異於重現南宋時禁錮朱熹辦書院講學的“偽學逆黨”之禁。這是一個不祥之兆。南京工科給事中喻致知在奏疏中點明了這一點:“今為世道計,不患講學,患不講學;又不患不講學,患不真講學”:“且偽學之禁,盛世不聞,僅於宋季見之”。他憂心忡忡地指出:“偽學之禁網益密,宋之國祚亦不振”,提醒當權者深長思。
到了天啟年間,魏忠賢專政時期,對東林書院近的迫害變本加厲。魏忠賢的親信王紹徽仿照梁山泊一百零八將的座次與諢號,編了《東林點將錄》,公然把李三才列為“東林黨”的第一號人物--相當於梁山泊的晁蓋,其全稱是:“開山元帥托塔天王南京戶部尚書李三才”,開列了108人物的黑名單,把與東林書院有關的人,以及它的同情者,都網羅在內,一一予以鎮壓,上演了一幕幕慘絕人寰的悲劇。
天啟五年(1625年),由政府出麵,搗毀了東林書院。
晚明史上轟動一時的東林書院,隻存在了短短的二十一年,毀於政權的暴力,令人唏噓不已。
“大刀手”楊璉
古代有這樣一句民諺: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封公侯。反映了兩種官僚的不同處世哲學所帶來的不同後果:剛直不阿,敢於直言極諫者,往往死得很慘;趨炎附勢,善於拍馬溜須者,往往飛黃騰達。於是乎那些精明的官僚,為了保住烏紗帽,不斷向上爬,學會了明哲保身,曲阿附世,不敢講真話,假話套話連綿不絕,身上瀰漫了鄉願氣息,官場風氣由此腐敗不堪。然而中國的士大夫中的精英分子一向把氣節看得高於一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視鄉願如仇讎。因此,“直如弦,死道邊”的官僚,代不乏人,成為歷史的亮色。
楊漣就是其中之一。
楊漣,字文孺,號大洪,湖廣應山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出任常熟知縣,被舉薦為“廉吏第一”,升戶科給事中,轉兵科給事中,官至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在泰昌、天啟兩朝以敢於直言極諫,抨擊惡勢力,而聞名於政壇,《明史》稱讚他“為人磊落,負奇節”。這七個字的評價,是當之無愧的,在泰昌、天啟兩朝的“紅丸案”和“移宮案”中,把個人功名利祿與身家性命置之度外,挺身站在風口浪尖,力挽狂瀾。他的最為彪炳於史冊的事跡,是上疏彈劾權勢顯赫的“九千九百歲”魏忠賢,結果遭到殺身之禍,並且被“閹黨”列入黑名單《東林點將錄》中,排在開山元帥托塔天王南京戶部尚書李三才、天魁星及時雨大學士葉向高、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書趙南星、天機星智多星左諭德繆昌期、天間星入雲龍左都禦史高攀龍等人之後,給他的名目是:天勇星大刀手左都禦史楊漣,在他後麵的是:天雄星豹子頭左僉都禦史左光鬥等。題目中“大刀手”三字的出典就在於此,顯現出“閹黨”心目中楊漣的厲害--似乎衝鋒陷陣所向披靡的“大刀手”,列位看官千萬別誤會,以為楊漣是一位武藝高強的入夥。
</br>
這是顧憲成無論如何沒有料到的。他對李三才從相識到相知,對他的人品操守十分敬仰。萬曆三十七年他在信中對李三才說,現在時局千難萬難,隻有才幹卓識如你這樣的人,“方有旋轉之望”這是促使他寫信給閣部大僚的緣由。當然他也深知,由他這個在野的革職官員來議論此事,必然會遭到嫌疑。事後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談到,他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欽佩李三才每當“風波洶湧之時,毅然出而挺身擔荷”,“不肖獨何心而忍默默”!雖然他的言論必然會遭來麻煩,但他坦然得很,“聊以盡此一念而已”。
顧憲成這位桃花源中人實在是太書生氣了。以前在朝時他就特立獨行,如今在野了,依然對政治鬥爭的險惡估計過低。事態愈來愈擴大,對李三才和東林書院的攻擊也愈來愈厲害。這時他才意識到寫這些信是失策的,在給朋友的信中無可奈何的說:“去歲救李淮撫(指李三才)書,委是出位”,為此深深悔恨;又說:“獨弟血性未除,又於千古是非叢中添個話柄,豈非大癡!”
然而為時已晚。政治鬥爭的險惡難以逆料,不但李三才陷入了危機,而且顧憲成與東林書院也受到牽連,一些別有用心者,把李三才與顧憲成聯繫起來,一併誣稱為“東林黨”。始作俑者便是徐兆魁之流,他無中生有地說:“顧憲成講學東林,遙執朝政,結淮撫李三才,傾動一時”,是非混淆,黑白顛倒,以至於此。
萬曆四十年五月,顧憲成在一片誹謗聲中與世長辭。
顧憲成之死,觸發正直人士為他辯護洗刷的激情,戶部廣東司主事李樸大聲疾唿:“顧憲成也,久棲林壑,遊心性命,即一書出而議及時事,可從則從,不可從則止,有何長鞭足以製人?乃滿朝之人哄然四起,宛如敵國,不為‘遙製國是’,則為‘不肖淵藪’,且並講學而非芍之。”然而畢竟寡不敵眾,李樸被整得狼狽不堪,落得個“調閑散用”的處分。
此後對東林書院的攻擊愈演愈烈,汙衊它是“遙製國是”的“黨”。禦史田一甲甚至說,東林書院“以道學之名號召天下”,“門戶之威熾矣”,“以故李三才、王元翰等一入其黨,而貪可為廉;黃克贊、史繼偕等不入其黨,而賢可以為不肖”雲雲。不但視東林書院為“黨”,而且還扯上“入黨”、“不入黨”的組織關係,荒唐之極。顧憲成何時“建黨”?李三才等何時“入黨”?莫名其妙。
把以講學為宗旨的東林書院看作一個“黨”,無異於重現南宋時禁錮朱熹辦書院講學的“偽學逆黨”之禁。這是一個不祥之兆。南京工科給事中喻致知在奏疏中點明了這一點:“今為世道計,不患講學,患不講學;又不患不講學,患不真講學”:“且偽學之禁,盛世不聞,僅於宋季見之”。他憂心忡忡地指出:“偽學之禁網益密,宋之國祚亦不振”,提醒當權者深長思。
到了天啟年間,魏忠賢專政時期,對東林書院近的迫害變本加厲。魏忠賢的親信王紹徽仿照梁山泊一百零八將的座次與諢號,編了《東林點將錄》,公然把李三才列為“東林黨”的第一號人物--相當於梁山泊的晁蓋,其全稱是:“開山元帥托塔天王南京戶部尚書李三才”,開列了108人物的黑名單,把與東林書院有關的人,以及它的同情者,都網羅在內,一一予以鎮壓,上演了一幕幕慘絕人寰的悲劇。
天啟五年(1625年),由政府出麵,搗毀了東林書院。
晚明史上轟動一時的東林書院,隻存在了短短的二十一年,毀於政權的暴力,令人唏噓不已。
“大刀手”楊璉
古代有這樣一句民諺: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封公侯。反映了兩種官僚的不同處世哲學所帶來的不同後果:剛直不阿,敢於直言極諫者,往往死得很慘;趨炎附勢,善於拍馬溜須者,往往飛黃騰達。於是乎那些精明的官僚,為了保住烏紗帽,不斷向上爬,學會了明哲保身,曲阿附世,不敢講真話,假話套話連綿不絕,身上瀰漫了鄉願氣息,官場風氣由此腐敗不堪。然而中國的士大夫中的精英分子一向把氣節看得高於一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視鄉願如仇讎。因此,“直如弦,死道邊”的官僚,代不乏人,成為歷史的亮色。
楊漣就是其中之一。
楊漣,字文孺,號大洪,湖廣應山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出任常熟知縣,被舉薦為“廉吏第一”,升戶科給事中,轉兵科給事中,官至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在泰昌、天啟兩朝以敢於直言極諫,抨擊惡勢力,而聞名於政壇,《明史》稱讚他“為人磊落,負奇節”。這七個字的評價,是當之無愧的,在泰昌、天啟兩朝的“紅丸案”和“移宮案”中,把個人功名利祿與身家性命置之度外,挺身站在風口浪尖,力挽狂瀾。他的最為彪炳於史冊的事跡,是上疏彈劾權勢顯赫的“九千九百歲”魏忠賢,結果遭到殺身之禍,並且被“閹黨”列入黑名單《東林點將錄》中,排在開山元帥托塔天王南京戶部尚書李三才、天魁星及時雨大學士葉向高、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書趙南星、天機星智多星左諭德繆昌期、天間星入雲龍左都禦史高攀龍等人之後,給他的名目是:天勇星大刀手左都禦史楊漣,在他後麵的是:天雄星豹子頭左僉都禦史左光鬥等。題目中“大刀手”三字的出典就在於此,顯現出“閹黨”心目中楊漣的厲害--似乎衝鋒陷陣所向披靡的“大刀手”,列位看官千萬別誤會,以為楊漣是一位武藝高強的入夥。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