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綜頓了頓又開口道:“前朝西漢孝武皇帝之時的確發行過金、銀錢幣,但沒幾年就又被廢棄了,在先秦之時的楚國也有使用銀幣、甚至是虞夏之時便有金、銀幣流通,但這樣的金、銀幣都流通的時間不長,丞相若是要重新鋪開金、銀幣,那還是得慎重、再慎重啊!”


    曹爽思索片刻道:“初伯啊,卿說的這些吾都知道,但推行金、銀幣流通是勢在必行的,這樣吧,就先從朝廷大小官員的俸祿發放和我大魏將士們日常的俸祿發放開始吧,上行下效,想必也能少一些阻力。”


    古代的銀子作為貨幣主要有三種形式,一種是銀布幣,這算是中國最早的銀幣了,形狀像一把鏟子。


    一種是銀幣,類似於現在的硬幣,與古代的銅錢相似,一般是圓形的,有時候中間有孔,有時候中間沒有孔。另一種是銀錠,其形狀像馬蹄,也像元寶,也叫馬蹄銀和銀元寶。


    《史記平準書》:虞夏之幣,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或錢,或布,或刀,或龜貝。及至秦,中一國之幣為等,黃金以溢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這話的意思是說:虞、夏時期的貨幣,金有三種,或者黃(金)、或者白(銀)、或者赤(銅);此外或者用錢,或者用布,或者用刀,或者用龜貝。到秦朝時,一國貨幣分為二等:黃金以溢為單位,是上等貨幣;銅錢上的文識為“半兩”,重量與文識相同,是下等貨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類隻作為器物的裝飾、作為寶藏,不作貨幣使用。


    司馬遷的這段話說明了華夏人很早就開始使用金、銀、銅等金屬材料,但是夏朝時期並沒有用白銀作為貨幣,隻是作為裝飾品,中國古代最早的銀幣應該出現在春秋時期,這是一種特殊的銀幣,被稱為銀布幣,使用時間在春秋中期到晚期,是楚國使用的貨幣。


    銀布幣也叫鏟幣,是一種長方鏟形的貨幣,其形狀類似於古代一種叫布的家具,布幣的名稱也因此而來,春秋時期,有刀幣、布幣、蟻鼻錢等貨幣,一般用銅質材料居多,用銀作為貨幣材料比較少,況且各國的貨幣都不相同,即使流通也是小範圍地流通,並不為人所熟知,也無法知道這些銀布幣的價值。


    秦國統一天下後,也對貨幣進行了統一,秦朝的上等貨幣是金幣,下等貨幣是銅幣,一般不用銀幣,這也同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一樣,由於金幣過於昂貴,民間流通一般是用銅幣,在秦朝時被稱為秦半兩,是一種圓形銅幣,中間有一方孔,這種銅幣的形狀也一直為後世朝代流傳。


    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為了統一全國的貨幣製度,明確規定不能將白銀作為流通貨幣。到了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武帝采納了酷吏張湯鑄造白金幣的建議,使用銀錫合金鑄造而成一批白金幣,史稱“白金三品”。在《史記·平淮書》、《漢書·食貨誌》均有關於“白金三品”的記載:“於是天子與公卿議......是時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銀錫”、“又造銀錫為白金。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可見所謂的白金三品指的是三種分別印有龍紋、馬紋和龜紋的白金幣。


    銀幣作為第一次作為國家的法定流通貨幣是在漢朝,漢武帝時期,打通了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與國外的通商貿易越來越頻繁,除了以物換物之外,也迫切需要一種幣值更大的貨幣,漢朝的貨幣延續了秦朝的貨幣,也是金幣與銅幣,還增加了一種五銖錢銅幣,為了對外通商方便,漢武帝時期發行了三種銀幣,分別是:圓形龍幣、方形馬幣、橢圓形龜幣。


    圓形龍幣又叫“白選”或者“白饌”,其形狀是圓形的,但中間沒有孔,銀幣上麵雕刻有龍紋,重量一般是八兩,換算成五銖錢值三千文,漢朝的糧食價格是30~80文錢一石,取其平均數好了,就算55文錢一石,漢朝的一石是27斤,相當於2文錢一斤糧食。


    一枚圓形龍幣值3000文,可以買1500斤糧食,現在的糧食就算3元一斤吧,差不多是中等偏下的米價,以購買力來計算的話,漢朝的一枚圓形銀龍幣值4500元人民幣。


    方形馬幣是一種正方形的貨幣,中間無孔,幣上刻有馬的圖案,重六兩,價值五百文錢,以上麵的計算方法,一枚方形銀馬幣可以購買250斤糧食,以購買力來計算的話,漢朝的一枚方型馬幣值750元人民幣。


    橢圓形龜幣,形狀是橢圓形的,中間無孔,幣上刻有烏龜的形狀,重四兩,每枚橢圓形銀龜幣值三百文錢,以上述計算方法,一枚橢圓形龜幣可以購買150斤糧食,以購買力計算,漢朝的一枚橢圓形銀龜幣值450元人民幣。


    貨幣的價值並非不變的,如果遇到戰爭與災難,糧食價格飆漲,最貴的時候,糧食價格漲到了200~500文錢一石,所以這裏衡量糧食價格時隻以和平時期為基準。


    然而,因為白金幣幣值過高,雖然武帝下令“盜鑄諸金錢罪皆死”,但社會上盜鑄現象泛濫“吏民之犯者不可勝數”。於是,白金幣鑄造發行一年後便被廢除。由此觀之,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嚐試使用白銀作為貨幣的嚐試宣告失敗。


    西漢晚期,王莽篡漢建新,隨後便實行幣製改革,發行了兩種銀幣,一種是普通銀銀幣,每枚價值1000文錢,另一種是朱提銀銀幣,每枚價值1580文錢,但是,王莽時期的糧食價格漲到了60~120文錢一石,取其平均數90文錢一石,相當於3.33文錢一斤。


    王莽時期,一枚普通銀銀幣隻能購買300斤糧食,以購買力來計算,普通銀銀幣值900元人民幣,一枚朱提銀銀幣隻能購買474斤,以購買力計算,朱提銀銀幣值1422元。


    從漢朝一直到隋朝時期,銀幣雖然陸續有用過,但並非社會主流貨幣,主流貨幣還是金幣和銅幣,一個是上流社會在用,一個是民間在用,到了唐朝時期,銀幣開始用得多一些,並且形狀也開始多了起來,從唐朝開始出現了銀錠,有長條形的,有像如今的香皂形狀的,有重邊二十兩的,也有重達五十兩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