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裏草原的風還是有了幾絲刺骨的感覺,但好在草原上的部落多是皮毛衣物、靴子,還有鮮卑帽便能將大部分的寒風抵擋在衣物之外,


    馬蹄繼續毫無顧忌的踏在秋草之上,還不時驚起一些正在泥土中打洞休息的野兔、老鼠,但沒有人會有精力來在乎這些了...............


    阿古力帶著兩千騎兵先在王帳四周方圓百裏的草原、山林間搜索,當然從王庭通往拓跋部落彈汗山方向的道路自然更是阿古力所部搜索的重中之重,


    阿古力親率一千人追擊,一群人舉著火把在草原深處疾馳,“給我搜,一寸草皮也不要放過!一定要將可敦和胡阿狼泥大人的子嗣都帶迴王帳,大王已經下了死命令,要我等死活不論,務必要將可敦一行人找到!”


    拓跋婉兒一行已經往北方跑出去很遠,但拓跋義還是有些擔心,便勒住韁繩、翻身下馬,爬在地上仔細傾聽地麵的聲音,拓跋婉兒見此也讓眾人先停了下來,


    片刻之後拓跋義眉頭緊皺的起身道:“可敦,後方有大隊人馬正往這裏趕來,很可能是追兵!”


    拓跋婉兒決然的道:“要不我等分散開走,他們要的是我,隻要發現隊伍中沒有我,必不會為難你們的!”


    拓跋義不滿的道:“可敦,這怎麽可以!拓跋大人可是囑咐我等一定要護您周全,無論是在何種境地下,今日就算是末將死,也要將您安全的護送迴部落,這樣才能對拓跋大人有個交代啊!”


    拓跋義想了想對環視左右道:“可有勇士願意去將沙末汗的追兵引開?”


    赫連剛毅、赫連天宇兩兄弟決絕的大聲道:“我等願往,將軍隻要給我等二十人,給一身可敦的衣物便好!”


    拓跋義點頭道:“很好,拓跋大人會記住汝等的,汝等的家眷日後就由拓跋大人為汝等奉養了,安心去吧!”


    拓跋義隨即又點了二十名騎兵與兩人同去,赫連天宇不如赫連剛毅那麽魁梧,就換上了阿古娜遞過來的一套拓跋婉兒的衣物,用絲巾遮住麵龐,黑夜中倒是還真看不出雌雄真假來,


    赫連剛毅、赫連天宇向拓跋婉兒抱拳道:“可敦,末將告辭了!”隨後便頭也不迴的向眾人來時的方向折返迴去,


    拓跋義望著一行二十餘人消失在遠處的黑暗中,下令道:“加速前進!”說罷便調轉馬頭揮鞭繼續向彈汗山方向而去,此刻距離彈汗山還有五百裏,


    鮮卑王帳,沙末汗繼續開口道:“諸位,實不相瞞,本王在昨日便已經得到準確消息,東吳已經順利登陸遼東郡,並且將襄平城收入囊中,吳軍在遼東郡進展很是順利,勢如破竹,魏人根本就抵擋不住,隻能節節敗退了!”


    帳中諸部落的首領聽到這個消息,皆是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顯然有點不敢相信吳軍能在魏軍手上占上風。


    成律歸有些懷疑的道:“大王,這個消息是否屬實,真是有些難以置信啊,魏軍什麽時候變得如此虛弱了,連吳軍都打不過,若是真的,那這便是我大鮮卑再次強大的良機啊,屬下以為可以答應吳人的請求,出兵響應!”


    沙末汗笑著道:“此消息自然是真的,吳人的使者在昨日已經到了王庭,既然諸位不信,本王這便請吳使出來一見!”


    沙末汗不等眾人有所反應,又開口道:“來人,去請吳使出來與諸位大人一見!”


    一炷香的功夫後,一個與帳中諸位衣冠完全不同、身穿吳國官袍、士人摸樣的年輕男子右手持著以竹為杆,上綴以犛牛尾巴的節,昂首挺胸的走了進來,不卑不亢的道:“下官乃吳國持節使陸承誌,奉吳國皇帝陛下旨意出使鮮卑,恭喜大王終於奪迴屬於自己的東西,得報父仇!”


    “節”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外交禮器,一般持節的使臣,是代表著國家和皇帝的最高使者。


    為什麽要用“節”這種東西作重要的外交禮器,來代指皇帝的權威和國家的象征呢?


    這就要從中華民族最早的國家製度建立開始說起。眾所周知,發源於黃河流域的中華民族,是由農耕文明發展而來的。


    而農耕文明區別於遊牧文明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其對於經驗和規律的重視。


    因為最早的人類,受限於科技和探索世界的手段貧乏,難以麵對諸如洪水,地震,旱災等自然災害。而偏偏農耕文明之下,最重要的生存方式便是從“土裏刨食”。


    如此一來,什麽時候耕種,什麽時候除草,什麽時候收獲等等的生存經驗,就是一代一代人有序傳承的重要生存手段。


    以“二十四節氣”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曆法,正是這種經驗傳承的直接表現。而在一個社會之中,掌握經驗的人,往往是那些年紀比較大的人。


    年紀大了就腿腳不好,尤其是在古代生存資料比較欠缺的時候,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攙扶或者是依靠拐杖之類的東西。


    推而廣之,也就是說在中華民族最早的族群之中,掌握著社會地位和權利的,往往是那些拄著拐杖的老人。


    而所謂外交使者,其實就是掌權者派出去代表自己的人。


    可是怎麽樣才能讓別人知道使者是代表掌權者的呢?


    就必須要用到一種能讓人家理解的信物。


    這個時候,一直陪伴在掌權的老人身邊的拐杖,就是一個很好的信物。


    而在眾多做拐杖的材料之中,竹子以其自身蘊含的“謙虛”“正直”等擬人的屬性,成為“節”這種外交禮器的載體,至於犛牛尾巴,則是為了好看並加以區分。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製度的成熟,掌權者不一定都是老人了,但是這種代表最高統治者的信物卻流傳了下來,形成“節仗”這種禮器的存在。


    《周禮·地官·掌節》之中記載:


    “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


    這個時候的節仗實際上已經不單單隻竹節了,而是泛指國君的信物,但因為古老的習俗,“節”這種外交禮器的名字還是被傳承了下來。


    沙末汗上下仔細打量了一番陸承誌道:“既然盟約早已締結,本王自會按約定出兵的,隻是不知汝等是否已按約定攻下襄平城,如今與魏軍的戰況如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