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千人督滿臉不甘的又勸道:“大司馬,末將以為可日後再將這些魏國兵將好生安葬,現在可先借魏軍兵將的人頭先立一座京觀,


    以震懾四方強敵,也可借此樹立大司馬的威名,方便大司馬日後迴朝更進一步,末將等也可多分一些功勞,大司馬也可如當年的黃埔嵩一般,為我江東柱石!”


    全琮搖頭道:“本將覺得本將的功勞已經夠了,都是半截身子已經入土的人了,又何必如此殘忍呢?至於將士們的功勞到時本將定會在陛下麵前具實奏報,不會讓任何人貪墨汝等的軍功的。”


    另一位千人督更是執軍禮道:“大司馬馬可以三思啊,末將以為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立功良機,何不將這些魏軍降兵敗降都殺了,


    砍去他們的頭顱立京觀或是送去建業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樣也能多些軍功,這點糧食也能支撐更久。”


    董方見全琮手底下的兩位千人督如此建言便很是惶恐,擔心全琮真的為了戰功出爾反爾,


    雖然靠違背誓言成功的很少,但也不是沒有,若是司馬懿成功了還能多上一位,


    董方惶恐不安的道:“大司馬,萬萬不可如此啊,況且末將對您還是有些用處的。”


    全琮沉吟片刻道:“本將重誓已立,是決計不會違背誓言的,就算汝等沒有什麽用處,本將也會饒汝等一命的,不必擔心,本將比汝等更明白違背重誓的後果!”


    他與父親兩代都是江東的臣子,他很了解當初的江東先主孫文台便是因為違背自己所立的誓言,才他再渴望戰功,也不會如此去做的,


    國人信天信神,對於“誓言”非常重視,絕不輕易承諾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誓言的分量是很重的。


    一個人如果對別人有所承諾,天地可鍳,自然是一定要做到的。


    舉頭三尺有神靈,古人在誓約麵前相當敬畏與謙卑的,不能亂發誓,當然司馬懿這樣的是例外,


    相比今人有些人拿人格、名譽發誓,古人很多是以性命作籌碼發誓,當然違背誓言的後果也是很嚴重的,不敢像司馬懿這樣輕易違背,


    龐涓是戰國初期魏國名將,北伐邯鄲,圍剿定陽城,驍勇善戰,促使魏國崛起於諸侯國。


    龐涓出身貧寒,少有大誌,當時同他一起拜入鬼穀子麾下學藝的還有孫臏,也就是孫武的後人。


    二人不僅是同窗好友,而且是結拜弟兄,情同手足。一日聽聞魏國重金招賢納士,訪尋將相之才,龐涓心動,告別鬼穀先生下山前往魏國應聘。


    孫臏送他下山,龐涓發誓“某與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貴!此行倘有進身之階!必當舉薦吾兄!同立功業。弟若謬言!當死於萬箭之下!”


    意思是,小弟發達後,會接你去當官,違背誓言,萬箭而死。誰都沒有想到,若幹年之後兄弟分別時的毒誓變成為了現實。


    龐涓到魏國後,才能很快受到魏王的喜歡。龐涓帶領魏軍不斷征戰,建功立業,很快當了大將軍。


    龐涓誌得意滿,還沒想著去接孫臏,卻發現義兄出現在魏王麵前,原來是使臣推薦孫臏前來。


    龐涓表麵上在魏王麵前誇讚他的義兄,私底下指使手下偽造孫臏與家裏的書信,栽贓孫臏私通齊國。魏王怒不可遏,砍去了孫臏雙腳。


    孫臏被挖去膝蓋骨,裝瘋賣傻,在齊國大將軍田忌的幫助下逃到齊國,成了齊國軍師。


    自從孫臏迴到齊國之後,龐涓的屢戰屢勝的記錄從此被打破,圍魏救韓,增兵減灶,孫臏的策略讓龐涓根本無法應對。


    在馬陵之戰中擊敗了龐涓的軍隊,龐涓被萬箭射殺,當初的毒誓真的應驗了!


    而孫堅更是因傳國玉璽不惜發下重誓,最終被亂箭射殺,


    初平元年(190)關東十八路諸侯會盟共討董卓,孫堅為前部先鋒首破董卓軍於汜水關下。


    初平二年(191)孫堅軍再次大敗董卓軍。


    董卓不得不遷都於長安,避其鋒芒,同時大肆焚燒洛陽城宮殿民居。


    孫堅聯合諸路諸侯攻入洛陽皇宮後,


    但見夜星月交輝,於是按劍露天而坐,仰觀天文。


    隻見紫微垣中白氣漫漫,堅歎曰:“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


    言畢,不覺淚下。忽然殿南有五色毫光起於井中,叫軍士打撈,乃一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識得此璽是當年始皇帝陛下命能工巧匠用和氏璧雕琢而成的傳國玉璽!


    於是程普說到:“此傳國玉璽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宜速迴江東,別圖大事。”堅曰:“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當托疾辭歸。”商議已定,密諭軍士勿得泄漏。


    可是孫堅千算萬算卻是想不到孫堅營中有一個人與袁紹是老鄉,想向袁紹告密來獲得高官厚祿,袁紹因此知道了玉璽被孫堅私藏。


    孫堅在向盟主袁紹請假告退時,袁紹讓他交出玉璽。


    孫堅來辭別袁紹道:“堅抱小疾,欲歸長沙,特來別公。”


    袁紹笑著道:“吾知公疾乃害傳國璽耳。”


    孫堅大驚失色道:“此言何來?”


    袁紹說:“今興兵討賊,為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寶,公既獲得,當對眾留於盟主處,候誅了董卓,複歸朝廷。


    今匿之而去,意欲何為?”


    孫堅鎮定的道:“玉璽何由在吾處?”


    袁紹質問道:“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


    孫堅迴道:“吾本無之,何強相逼?”


    袁紹有些不悅的道:“作速取出,免自生禍。”


    孫堅為了讓大家都相信,便不惜指天為誓:“吾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刀箭之下!”將厚臉皮堅持到底,眾諸侯還是比較相信這毒誓的,出來當和事佬,孫堅乘機溜走。


    袁紹怒氣難消,寫信一封,差心腹人連夜趕往荊州送給刺史劉表,叫劉表在半路上截住孫堅搶奪玉璽。


    劉表出師攔截,要孫堅還出玉璽。


    孫堅又發毒誓:“吾若有此物,死於刀箭之下!”劉表沒那麽好忽悠,兩方人馬打了一場,孫堅最終折兵大半,才得以迴江東大本營。從此與劉表結怨。


    公元191年,袁術派孫堅討伐荊州劉表,劉表派大將黃祖迎戰,結果被孫堅擊敗,黃祖逃迴城中。


    孫堅趁勢包圍襄陽,劉表讓黃祖出城召集援軍,結果迴來還是被孫堅打的狼狽逃走。


    黃祖趁夜色跑進了峴山之中,孫堅追擊,中了埋伏,被亂箭射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