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顧潭亦建言道:“太子殿下,仆則不認同騰駙馬靜觀其變的建言,若是到了危急關頭還是得主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才行,


    不能坐以待斃,哪怕做些合陛下心意之事,想必也能扭轉些什麽吧。”


    滕胤出言反駁道:“申生、扶蘇、劉榮等人便是越做越錯,到最後甚至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大好前程,太子殿下當引以為鑒啊!”


    孫和也是通曉史書之人,畢竟坐在東吳太子的位子上,這些事情他都還是在史書上看過的,仔細想了片刻道:“騰卿言之有理,吾還是盡量安分些吧,畢竟父皇年事已高,隻要熬幾年便會好的。”


    晉獻公的晚年昏庸史,是從他殺死太子申生開始的。


    晉獻公為什麽要殺太子申生呢?據說是因為晉獻公老年癡呆了。其實呢,隻要我們知道太子申生的背景資料,自然就會知道,晉獻公清洗太子申生,幾乎是必然的。


    太子申生在很早以前,就以大軍統帥的身份出現在晉國。


    事實上,在太子申生以這種身份出現的時候,有人就預感他的前途不妙。因為太子是國家的儲君,現在還是大軍統帥,你說老皇帝心中,能有安全感嗎?


    關鍵是,太子申生後來坐鎮的地方是曲沃。


    曲沃這個地方比較敏感,因為晉獻公的父親、祖父,就是以曲沃為基地,反殺晉國老大的,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的。


    太子申生坐鎮這種地方,你說敏感不?


    當然了,因為晉國經過多年的擴張,曲沃在晉國的比重,相對已弱了很多。但是這種地方,多少還是非常敏感的。


    更主要的是,太子申生的母親,那可不是普通人,因為太子申生的母親,是齊桓公的女兒。


    齊桓公有兩個姐姐,一個嫁給了魯國的老大,一個嫁給了衛國的老大。


    因為有強大的齊國為後盾,所以齊桓公這兩個姐姐的兒子,後來一個成了魯國老大,一個成了衛國老大。


    雖然說,魯國、衛國都不想讓這兩個孩子當老大,問題是這兩個孩子的舅舅(齊桓公的哥哥)如狼似虎,魯國、衛國不讓這兩個孩子當老大,能行嗎?


    齊桓公時代的齊國,顯然比齊襄公時代的齊國,更加強大了。


    關鍵是,太子申生雖然背靠強大的齊國,卻是有力使出不來。


    因為此時的晉國,已成為一個三五百斤的重量級選手,而且正處於欣欣向榮之際;而齊國呢,一心爭霸中原,和楚國爭得不亦樂乎,哪敢沒事再與晉國火並呢?


    在這種背景下,太子申生就悲劇了。


    麵對老爸的猜忌、甚至磨刀霍霍,重耳、夷吾敢對抗,申生不敢對抗。是因為申生的身份比較特殊。


    太子申生如果反抗老爸,有可能會把齊國拉下水的。


    如果齊桓公不願意淌這池子渾水,至少當時不願意淌這池子渾水,太子申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出路的。


    老爸是晉國老大,要殺他;外公是齊國老大,當時不願意不管他;他還能怎麽操作呢?在這種背景下,哪個小國敢淌這種渾水呢?


    而重耳、夷吾的操作,相對就比較簡單了。


    他們反抗晉獻公,能勝自然最好不過,不能勝,就可以選擇出逃,晉獻公也不可能窮追猛打,要把他們斬盡殺絕的。


    在這種背景下,自然有很多可以逃亡的地方。而太子申生,顯然沒有這種機會。


    晉獻公之所以可以輕鬆滅掉太子申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晉國日漸膨脹,勢力已與齊國對等了。


    否則,晉獻公敢往死弄太子申生,後果肯定很可怕。


    第一,晉獻公這是公然違背禮法啊。因為這是廢長立幼,廢嫡立庶啊。


    第二、這個嫡子,還是一心匡扶正義、維持社會綱常的齊桓公外甥。


    遙想當年,周幽王廢長立幼,惹惱了太子的外公,當時就悲劇了;現在晉獻公廢長立幼,惹惱子太子的外公齊桓公,那還了得?


    問題是,此時的晉國,已膨脹到了與齊國對等的地位。齊國自然不敢隨便淌這池子渾水。


    當然了,齊國隻是當時不願意淌這池子渾水,以後呢?誰也不敢保證,所以晉獻公必須得在自己掌控能力非常強大時,把這個定時炸彈排除了。


    如果這樣分析晉獻公與太子的矛盾,對君權的神聖性,多少是一種說不出的傷害,更主要的還是申生太有為了,威脅到了晉獻公的位子,


    秦始皇被後世稱作千古一帝,在位所做出的很多決策雖然“罪在當時”,卻都是“功在千秋”的,然而在他對接班人的選拔問題上,卻讓人唏噓不已。


    其中,讓人頗為不解的,是秦始皇平時並不怎麽待見自己的長子扶蘇,而更偏愛胡亥,卻在彌留之際,要將扶蘇從邊疆召迴來,甚至有意將皇位傳給扶蘇,才有了趙高李斯矯詔、賜死扶蘇的一出戲碼。


    那麽,秦始皇既然想傳位給扶蘇,為何平時又不待見他呢?


    史料記載,扶蘇剛毅果敢,為人“仁”,有政治遠見,經常一腔赤膽勸諫父親秦始皇,是一個正直的公子。


    在我們現在看來,扶蘇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繼承人,可是秦始皇卻並不這樣想。


    扶蘇崇尚儒家仁義,秦始皇則看重的是法家思想,為了實現大一統,他重用李斯,為了打造秦帝國,他采取的是雷霆手段。


    在思想和信仰上,扶蘇與秦始皇未能達成一致,必定會在平時朝政上產生各種分歧。


    於是就有了“扶蘇經常直言進諫秦始皇”的一幕幕場景。


    或許一次兩次,秦始皇隻是反感,扶蘇“忤逆”秦始皇的次數多了,直到量變達到質變,一引爆導火索,事就不一樣了。


    這個導火索,就是扶蘇勸諫秦始皇別再修仙,同時反對坑殺“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讓秦始皇暴怒,一怒之下把扶蘇“貶”得遠遠的,前往上郡,去協助蒙恬修築長城,這便是越做越錯了,將自己推得離帝位越來越遠,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扶蘇的生母是楚國人,他身上流淌著楚國的血脈。


    按理說,身為秦始皇長子的扶蘇很出名,他的生母“始皇後”也應當有記載才對,可是各種史料都沒有絲毫記載,更沒人提及,這有些不合常理。


    在當時情況下,秦國的兩大勢力,除了嬴政,就是以華陽太後為首的楚係,按照楚國的慣例,王後都是從太後的宗族中選的,這位“始皇後”應當是楚人無疑。


    末代楚王昌平君發生叛變,無論身為楚人的“始皇後”是否參與其中,都難辭其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