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迴道:“陛下寵愛幼子亦是人之常情,沒什麽大不了的,妾也曾聽人說起過開創四百年大漢基業的漢高祖亦是很喜歡幼子劉如意呢。”


    照理說,皇帝是人,百姓也是人,皇帝對待兒女的情感,與百姓是一樣的。


    皇帝有財產,百姓也有財產,雖然財產多少不一樣,但在處理財產問題及方式上,應該也是相同的。


    可為什麽,皇帝偏偏愛長子,百姓偏偏愛幺兒呢?但恰恰是在財產繼承和情感方式上,皇帝和老百姓不一樣。


    先說財產繼承問題,皇帝的財產多嗎?不用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的財產多得我們都不敢想象。


    照理說,財產這麽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恰恰相反,在皇帝那裏,是一件煩惱的事情。


    我們聽說過一句話:“手心手背都是肉。”意思是對子女要講公平公正。但是,在皇帝那裏,對子女絕對不能講公平公正。


    如果講公平公正,把財產平分,那就意味著國家分裂,戰亂四起。因此,財產隻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是皇位繼承人,就是太子。


    那麽,皇帝該選哪個來當皇位繼承人呢?照一般的理解,應該是最賢能的人。但是,這個問題會很麻煩。因為誰最賢能?標準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


    還有,一些皇子又會偽裝,更難分辨。若是讓他們輪流實習一下吧,也不敢。萬一讓皇子一實習,這個皇子想提前當皇帝,可能就失控了。


    因此就需要定一個規矩。就是嫡長子繼承製的規矩。


    為什麽要選擇嫡長子繼承製呢?一是有個先後順序,先娶的妻子叫正妻,先生的兒子叫長子。


    排排坐吃果果,先到為君後到為寇,這是從古至今,大家約定俗成的規矩。


    二是長子,或者說嫡長子因為生得早可以著力培養。太子是皇權國家的根本,隻有盡早立太子,皇權國家才能穩固下來。因而,出生得早的,培養的時間就多。


    百姓的財產則少多了,甚至很可能沒有財產。在這種情況下,百姓自然要追求公平。本來財產就少,還不公平,那不是找事麽?


    再說了,百姓的兒子們,不可能像皇帝的太子那樣,身後有軍隊背景的,其他皇子也不敢反抗。老百姓要不公平,他兒子們能不反抗麽?


    如果老百姓本身就沒有財產,那樣的話,他還得考慮將來養老的問題。


    他要是不公平,將來哪個兒子會養他呢?同時,在中國的傳統中,長子很早出去另立門戶了,養老的任務,主要由最後的幺兒來完成。所以百姓愛幺兒。


    再說說情感方式。皇帝和他的兒子們,其實是很少有父子情感的。為什麽這麽說呢?


    一是皇帝的兒女們多,他和他們接觸又少,所以很難建立起情感。


    二是皇帝和他的兒子們有政治矛盾,他們互相猜忌,誰也不相信誰。曆史上皇帝和兒子們互相殺伐火並的情況太多了,根本原因還就在於他們之間沒有正常的情感和信任。


    皇帝既然和他的兒子們少有情感,因此在繼位問題上,更多的是一種政治考量,很少有自己的喜好。


    百姓則不一樣。百姓和他們的兒女之間的情感,才是正常人的情感。


    在長子和幺兒之間,長子一般生活在百姓創業期,因為物質條件各方麵都不夠豐富,雙方產生的矛盾也大。


    而幺兒一般出現在百姓的輝煌期,物質條件要好得多,相互的矛盾也都少得多。


    另外,前麵我們也說了,因為幺兒與父母生活的時間最久,而百姓最終還需要幺兒來撫養。因此百姓對幺兒的感情,比對長子的感情要深厚許多,


    如果是出身在帝王之家的天子多半便是如此,但曹孟德和他則算是開國的君主吧,出身也不怎麽高,有些百姓一般的喜愛幺兒的心思便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之前泗水亭亭長出身的漢高祖劉邦也有立幼子的心思,隻是礙於呂後的勢力太大沒有做成罷了。


    劉邦想廢劉盈是一個典型的廢長立幼的失敗例子,他是漢朝第一位有想要廢立太子的想法的皇帝。


    劉邦本立了嫡長子劉盈為太子,但是後來寵愛的女人戚夫人也有了兒子,便想廢掉劉盈,但是其實我們都知道劉邦廢立太子一事是以失敗告終的,


    劉邦一向不喜歡劉盈,覺得劉盈太過於仁慈軟弱,所以尋思著找機會廢了他,讓戚夫人的兒子來當太子,這個想法在朝堂眾臣的勸說下都沒有改變,但是卻在“商山四皓”這四個人出現以後立馬改變了想法。


    在漢高祖十二年的時候,劉邦在外征戰不慎中箭,但是劉邦又不願意去看大夫,在床上睡了很多天,戚夫人還有她的兒子陪伴在他的身邊。


    有一天劉邦覺得精神不錯,就叫劉盈過來和他說說話。


    劉盈看到父親的病好了很多,心裏也寬慰不少,在劉邦傳召的時候立馬就去見他了。


    隨劉盈一同進入的還有四個鶴發童顏的高人,劉邦初看到他們的時候很是吃驚,做了簡單介紹以後,劉邦知道了他們的身份,分別是東園公、角裏先生、綺裏季、夏黃公。


    劉邦感到很驚訝,自己尋找了他們很久,他們都不願意幫助自己,但是現在卻選擇跟隨自己的兒子。四個高人的出現讓本來想要更換太子人選的劉邦動搖了。


    這其中牽扯到了利益方以及朝中大臣,劉邦廢長立幼,長是劉盈,幼是劉如意,劉盈是呂後所生,劉如意是戚夫人所生,從這裏看出來劉邦對兩位的寵愛程度有別。


    劉邦對戚夫人寵愛到至始至終都站在戚夫人這邊,一直是打著廢立太子的念頭的,不重視呂後,也不重視大臣的意向,可見他對戚夫人母子的寵愛程度,如果不是最後出了一個讓劉邦倍感壓力的事情,他恐怕也不會就此放棄廢立太子之路。


    這四位老者帶來的不僅僅是四位老者對太子的認可,更甚的是天下的民意就是要太子劉盈來治理天下,這樣就表明太子已得民心,而治理國家最難得的就是民心,劉邦妥協了,最後以一首《鴻鵠歌》表達了太子羽翼豐滿,橫跨海洋,自己已經阻止不了了,


    當然他也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皇後在後麵做局,但他已經阻止不了這一切了,但好在今時不同往日,在廢立太子之事上他便比那一統天下的劉邦幸運許多,孫權想到這些便感慨道:“朕雖然沒有能力一統這亂世,但是在立太子一事上朕還是比漢高祖幸運得多啊!”


    而後他便隨口吟起了鴻鵠歌:


    “鴻鵠高飛,一舉千裏。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