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望著懷中嬌弱的潘淑繼續道:“淑兒不必憂心,隻要有朕在,那些世家女子有的,淑兒沒有的,亦不會成為明年淑兒立後之時朝臣找麻煩的弱點的。”


    潘淑靠著孫權道:“可是妾身沒有其他夫人那般入宮就自帶琴棋書畫的才能,就算陛下堵住了群臣的悠悠眾口,妾身亦為此感到愧疚,自認為沒有多大的才能德行,恐難以服眾啊。”


    孫權鄭重的道:“就算是朕的淑兒沒有像蔡文姬、戚夫人那樣的才華,朕亦會全力支持淑兒坐上皇後之位、母儀天下的,


    畢竟淑兒能做一手令朕滿意的菜肴啊,這點就比很多人強了,不說其他的菜肴,就是這幾日淑兒親自下廚做的柴桑鴨便很令朕滿意,更別說蟠龍黃魚、鱸魚膾這樣的美味了。”


    俗話說,教育要從小抓起,古代為了女子能夠順從男子,以三從四德嚴格的要求女子。


    當然,在這樣的讀物下的熏陶下,也不至於所有的女子都成為這般順從,思想是無法被禁錮的,不然在曆史上又如何會出現李清照等奇女子。


    當然女子每日在閨房中呆的時間這麽長,自然不可能隻是學習書籍,還有琴棋書畫、女工刺繡也是世家閨閣小姐的需要學的技能。


    這些技能學之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女子的素雅之氣質,同時也是為了能夠有一個好名聲,在日後能嫁得好夫婿,趙氏的女工刺繡便是很好的,


    琴棋書畫,是古代中衡量才氣的最基本的要素,琴瑟、圍棋、書法、繪畫是古代有家世的子弟皆要學習的才能,在古代一名女子在這四種才藝的任何一種出眾都會受到讚賞,並且名聲也會傳揚出去。


    就像蔡文姬雖然被虜去過匈奴,但也不妨礙她以才女的身份揚名天下,


    文姬在博學多才父親蔡邕的熏陶下,從小就讀了許多書,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她聰明伶俐,所以,到七八歲時,不僅能詩善文,而且繪畫唱歌一應俱能,並且和她的父親一樣,尤喜琴瑟,當然書法也不差,深得其父真傳。


    蔡文姬在父親的精心指導下,勤學苦練,隻用了幾年的功夫,琴藝就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詩書棋畫也都有了很大進步。到十三歲那年,她已是很有名氣了。


    蔡文姬十六歲那年,父親把她嫁給了河東世家大族衛家的子弟衛仲道,算是門當戶對,一個名儒一個河東衛氏,


    公元192年,她的父親蔡邕被王允逮捕入獄,不久死在獄中。


    後來,母親和丈夫也相繼去世,她隻身迴到陳留。


    興平二年,匈奴把她掠走,嫁給了左賢王。她為左賢王生了兩個兒子。


    建安十三年,丞相曹操得知恩師蔡邕女兒的不幸遭遇後,多次派人與匈奴交涉,終於用黃金千兩、白璧一雙,使蔡文姬又迴到了闊別十二年的故鄉,當然也不僅僅是這個原因,也許蔡文姬也是曹操心底裏的白月光吧。


    就是在迴漢的途中,蔡文姬根據自己身居異鄉思念故國,迴到家鄉而又將骨肉分離的悲慘遭遇,寫出了不朽之作《胡笳十八拍》,流傳千古,使得才女之名更盛,


    而以圍棋受寵的則是戚夫人,沒錯就是那個最後被呂後做成人彘的戚夫人,想不到吧,這樣以美貌出名的人也是個才女。


    劉邦的寵姬戚夫人很得歡心,所生的兒子趙王劉如意也差點被立為太子。


    劉邦寵幸她原因很多,其中能懂自己心思最為關鍵。


    戚夫人是曆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女棋手,她比南北朝時代的婁逞早了六百多年,隻是戚夫人下圍棋是一種具有巫術作用的祈福消災的活動。


    每年的八月四日這天戚夫人在宮中主持圍棋對弈,向上天禱告,贏的就終年有福,輸的就終年疾病。


    如此的話誰都不想得病,隻能努力提高圍棋水平。


    對於減少後宮爭風吃醋,增加娛樂活動消遣時間,大有幫助,這樣就減少了劉邦很多處理後宮事務的煩惱。


    皇後製度對漢代,亦或是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自從劉邦立呂雉為皇後之後,代表著皇後製度的確立,漢代每位皇帝都冊封有皇後,自此之後便成為定製,


    皇後作為皇帝的嫡妻,再加上眾多的嬪妃和鳳子龍孫,以及一大批供帝王、後、妃役使的女官、宮女、宦官等人,一起組成後宮,也就是皇帝的家庭。


    後宮裏妃嬪、女官分成十幾個等級,與外朝官僚機構的爵位、等級、俸祿掛鉤,從而形成“家國一體”的政治體製。後宮的治理為治理天下發揮了表率功能,後宮秩序井然,皇帝的治國理政成為理所當然。


    董仲舒在幾百年前著的天人感應學說中運用陰陽二元論的觀點解釋夫婦關係,猶如陰和陽一樣,兩者缺一不可,但絕對是“夫為妻綱”。


    董仲舒進一步指出,皇帝和皇後的關係也是如此。


    首先,帝、後如一般夫婦一樣是同一體;


    其次,猶如陰、陽一樣不可或缺;


    再次,在皇帝和皇後之間,皇帝高於皇後,皇帝與皇後被比擬為天與地、陽與陰、日與月,皇後成為與皇帝相對的存在。


    皇帝需要皇後的輔助受陰陽觀念和皇後觀念的影響,漢武帝改革了郊祀製度。


    皇帝為天下之父、皇後為天下之母,皇後為天下女性樹立楷模,為眾多家庭昭示母儀,從而“助宣王化”,確立皇帝為天下君父的形象。


    孫權繼續安慰道:“淑兒不是還會種桑養蠶嘛,這也是皇後的德啊,再說淑兒也為朕誕下了皇子,身後又無什麽龐大的外戚家族,算是符合皇後的標準了。”


    漢代選立皇後的標準中強調“德”比如,馬貴人、鄧貴人得以立為皇後都是因為德冠後宮。


    選立皇後時特別強調“德”,也是因為皇後要母儀天下。


    皇後的很多職責是跟皇帝相協調的。


    例如皇帝要參加籍田禮儀,以示國家對農業的重視,相對應皇後則要參加先蠶儀式,就是祭祀蠶桑之神,以調動百姓種桑養蠶的積極性。


    延續漢室皇帝嬪妃眾多,一般會有多個子嗣,但是皇後之子是嫡子,身份最為尊貴,選立太子時會優先考慮皇後之子。自武帝之後的兩漢皇帝,隻要皇後生育有皇子,都是選立皇後之子為太子。


    漢宣帝時,大將軍霍光的夫人為了幫助自己的女兒登上皇後之位,勾結女醫,毒死許皇後。


    漢成帝時,趙飛燕誣陷許皇後“祝詛後宮”,致使許皇後被廢黜,自己登上皇後之位。生育子嗣是後妃們的安身晉位之階,皇後如果沒有生育就有被廢黜的危險,所以圍繞子嗣,皇後與嬪妃之間也有各種鬥爭。


    從兩漢的政治環境看,皇後製度的政治影響更在於助長了女主臨朝、外戚幹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