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嵇康,互相看不順眼的傅嘏、何晏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爽不以為意的道:“今日為初伯、蘭石慶功便不要有平時那些適度的約束了,叔平要喝幾石便喝幾石,隻要他能喝得下去,便讓他喝罷。”
而有些人則不以飲酒出名,但是酒量也在石以上,如東漢末年的大文學家蔡邕,女才子蔡文姫的老爸,據說也能喝一石,隻不過經常喝醉,一醉就躺在路上,被稱為“醉龍”。
淳於髡是戰國時期的人,齊威王和他聊天,問他能喝多少酒,淳於髡說,我的酒量說不準,有時候喝一鬥就醉,有時喝一石也行,要看具體情況。
如果是朝廷賜酒,戰戰兢兢,一鬥就不勝酒力了;如果是正規宴席,賓客應酬,能喝二鬥;如果不拘禮節,男女同席,再加上堂上滅燈(比現在的黑燈舞會還暗),那麽,我就能痛飲一石。
這是位情緒型的酒徒,放鬆的環境,加上色的媒介,方能超常發揮。
一石的“石”,按以前的老秤計算,有160斤之巨,哪怕照漢代的度量衡計算,也有120斤之多。
如上所雲,古代的酒隻是類似酒釀的低度酒,但是,即便是酒精含量為2%~3%的低度酒,喝上120斤也相當於4、5斤烈性酒,古人何以有如此酒量?
有人認為,這是古今度量衡的不同。葉適《石林四筆》說,漢製的石,折合成宋秤,隻有19斤多一點。即便如此,一石米酒也相當於將近1斤白酒,更何況19斤液體裝進肚子,也不是鬧著玩的。
其實,古人“海量”之謎,在於概念的混淆。
古代的酒器有多種,其中常用的叫“爵”、“鬥”等。
爵是一種小酒杯;鬥,就是種較大的酒器而已,《詩經?大雅?行葦》有句雲:“附以大鬥”,鬥就是一大杯。
“鬥”又是一個度量單位,漢製為12斤,於是,基本概念產生混淆,一鬥(杯)酒成了12斤酒。
至於“石",原本和酒器毫不相於。
但是,既然量具10鬥等於一石,那麽,喝10杯(鬥)酒也被叫做喝一石了。
如此一算,便恍然大悟。所謂一石酒的量,也就是10大杯酒,而且是低度酒,至多也就是10來瓶啤酒,酒量好的漢子,不在話下,但這也隻是猜測,也有可能他們真的能喝這麽多。
可見,古人的酒量和今入也差不多,不見得高到哪兒去。
受邀赴宴坐於下首的參軍嵇康抱拳笑著道:“平叔啊,汝不是劉伶兄,更不是漢時的劉啟,能在醉酒後誤打誤撞創造出一個東漢出來。”
世人皆說,喝酒誤事,尤其是醉酒。
但誰能想得到,漢景帝劉啟的一次醉酒,不僅僅沒有誤事,還拯救了大漢王朝,在醉酒後的幾百年後誕生了一個偉大的帝王,避免了漢朝存在210年就滅亡的曆史。
漢景帝的妃嬪並不多,後宮佳麗遠遠沒有三千,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比兒子漢武帝好太多太多。
有一次,漢景帝去到了寵妃程姬的宮中,準備寵幸程姬。
誰知,程姬那天來了月事,不能侍寢。
但是,程姬並不願意放棄這個好機會,不願意讓漢景帝去到別的宮殿,去寵幸別的妃嬪。
於是,她靈機一動,想了一個辦法。
程姬看著漢景帝醉酒,又趁著是晚上,光線並不好,於是便來了一個偷天換日,讓自己的侍女唐姬假扮自己去侍寢。
醉酒的漢景帝什麽都不知道,他還以為自己寵幸的是程姬,但誰知不是程姬而是她的侍女唐姬。
這唐姬,也是一個運氣極好的人,就這麽一次侍寢,居然就懷孕了,有了漢景帝的孩子。
懷胎十月之後,唐姬生下一子,即劉發,也是日後的長沙王。
在曆史上,長沙王劉發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關於他的記載,隻有寥寥幾語,不出色,沒野心,無故事。
然而,誰能想得到,劉發的子孫卻非常有成器,也讓劉發這個原本在曆史上沒有任何名氣的人有了一絲絲名氣。
劉發這個有出息的子孫名為劉秀,東漢開國君主的劉秀,成功的又給大漢續命兩百多年,也算是誤打誤撞的幸運了。
何晏打了個酒嗝抱拳道:“丞相說的是,我今日高興方才喝這麽多的,喝多少石我心中都是有數的,傅蘭石汝在這瞎操什麽閑心!”
傅嘏看向曹爽道:“丞相,您看這……”
曹爽一邊欣賞著舞姬的優美舞姿一邊對眾人道:“今日既是慶功宴,就讓他痛痛快快的喝吧,諸位也一樣,皆可暢飲!”
曹爽又打趣的道:“蘭石可是心疼吾府中的美酒?大可不必如此,汝可問問楊初伯,吾府中的藏酒可是有很多的,蘭石來吾這裏做事的時日尚短,不知道也是正常的,再說如今又沒有武帝時的禁酒令。”
何晏又斟滿了一爵起身道:“傅蘭石,你我共飲一爵如何?汝前些日子在朝會之時,拚死護衛丞相,當得起我這一敬,也不似以前那般讓人討厭了。”
傅嘏也不情不願的舉起酒爵與癮君子何晏飲了一爵道:“何駙馬請。”
何晏也一齊道:“傅主簿請。”待兩人共飲完一爵後,曹爽也舉起酒爵道:“來我等共飲一爵,為楊初伯、傅蘭石痊愈、晉升賀!”
廳中來赴宴的賓客皆是舉起酒爵一飲而盡,隨後又開始品嚐著麵前的菜肴,欣賞著歌舞,今日的宴會曹爽不僅請了魯芝等朝中官員,也請了幾位名士,嵇康、阮籍便在下首坐著飲酒,
嵇康其祖先本姓奚,住在會稽上虞(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其曾祖父後為躲避仇家,遷徙到譙國的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並改姓為嵇。
嵇康的父親嵇昭,官至治書侍禦史。嵇康的兄長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從軍,後曆任太仆、揚州刺史、宗正等職。
嵇康年幼喪父,由母親和兄長撫養成人。
他幼年聰穎,博覽群書,學習各種技藝。
成年後喜讀道家著作,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然不注重打扮。後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長樂亭主為妻,因而獲拜郎中,後任中散大夫,也算是曹室的宗親。
而有些人則不以飲酒出名,但是酒量也在石以上,如東漢末年的大文學家蔡邕,女才子蔡文姫的老爸,據說也能喝一石,隻不過經常喝醉,一醉就躺在路上,被稱為“醉龍”。
淳於髡是戰國時期的人,齊威王和他聊天,問他能喝多少酒,淳於髡說,我的酒量說不準,有時候喝一鬥就醉,有時喝一石也行,要看具體情況。
如果是朝廷賜酒,戰戰兢兢,一鬥就不勝酒力了;如果是正規宴席,賓客應酬,能喝二鬥;如果不拘禮節,男女同席,再加上堂上滅燈(比現在的黑燈舞會還暗),那麽,我就能痛飲一石。
這是位情緒型的酒徒,放鬆的環境,加上色的媒介,方能超常發揮。
一石的“石”,按以前的老秤計算,有160斤之巨,哪怕照漢代的度量衡計算,也有120斤之多。
如上所雲,古代的酒隻是類似酒釀的低度酒,但是,即便是酒精含量為2%~3%的低度酒,喝上120斤也相當於4、5斤烈性酒,古人何以有如此酒量?
有人認為,這是古今度量衡的不同。葉適《石林四筆》說,漢製的石,折合成宋秤,隻有19斤多一點。即便如此,一石米酒也相當於將近1斤白酒,更何況19斤液體裝進肚子,也不是鬧著玩的。
其實,古人“海量”之謎,在於概念的混淆。
古代的酒器有多種,其中常用的叫“爵”、“鬥”等。
爵是一種小酒杯;鬥,就是種較大的酒器而已,《詩經?大雅?行葦》有句雲:“附以大鬥”,鬥就是一大杯。
“鬥”又是一個度量單位,漢製為12斤,於是,基本概念產生混淆,一鬥(杯)酒成了12斤酒。
至於“石",原本和酒器毫不相於。
但是,既然量具10鬥等於一石,那麽,喝10杯(鬥)酒也被叫做喝一石了。
如此一算,便恍然大悟。所謂一石酒的量,也就是10大杯酒,而且是低度酒,至多也就是10來瓶啤酒,酒量好的漢子,不在話下,但這也隻是猜測,也有可能他們真的能喝這麽多。
可見,古人的酒量和今入也差不多,不見得高到哪兒去。
受邀赴宴坐於下首的參軍嵇康抱拳笑著道:“平叔啊,汝不是劉伶兄,更不是漢時的劉啟,能在醉酒後誤打誤撞創造出一個東漢出來。”
世人皆說,喝酒誤事,尤其是醉酒。
但誰能想得到,漢景帝劉啟的一次醉酒,不僅僅沒有誤事,還拯救了大漢王朝,在醉酒後的幾百年後誕生了一個偉大的帝王,避免了漢朝存在210年就滅亡的曆史。
漢景帝的妃嬪並不多,後宮佳麗遠遠沒有三千,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比兒子漢武帝好太多太多。
有一次,漢景帝去到了寵妃程姬的宮中,準備寵幸程姬。
誰知,程姬那天來了月事,不能侍寢。
但是,程姬並不願意放棄這個好機會,不願意讓漢景帝去到別的宮殿,去寵幸別的妃嬪。
於是,她靈機一動,想了一個辦法。
程姬看著漢景帝醉酒,又趁著是晚上,光線並不好,於是便來了一個偷天換日,讓自己的侍女唐姬假扮自己去侍寢。
醉酒的漢景帝什麽都不知道,他還以為自己寵幸的是程姬,但誰知不是程姬而是她的侍女唐姬。
這唐姬,也是一個運氣極好的人,就這麽一次侍寢,居然就懷孕了,有了漢景帝的孩子。
懷胎十月之後,唐姬生下一子,即劉發,也是日後的長沙王。
在曆史上,長沙王劉發並不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關於他的記載,隻有寥寥幾語,不出色,沒野心,無故事。
然而,誰能想得到,劉發的子孫卻非常有成器,也讓劉發這個原本在曆史上沒有任何名氣的人有了一絲絲名氣。
劉發這個有出息的子孫名為劉秀,東漢開國君主的劉秀,成功的又給大漢續命兩百多年,也算是誤打誤撞的幸運了。
何晏打了個酒嗝抱拳道:“丞相說的是,我今日高興方才喝這麽多的,喝多少石我心中都是有數的,傅蘭石汝在這瞎操什麽閑心!”
傅嘏看向曹爽道:“丞相,您看這……”
曹爽一邊欣賞著舞姬的優美舞姿一邊對眾人道:“今日既是慶功宴,就讓他痛痛快快的喝吧,諸位也一樣,皆可暢飲!”
曹爽又打趣的道:“蘭石可是心疼吾府中的美酒?大可不必如此,汝可問問楊初伯,吾府中的藏酒可是有很多的,蘭石來吾這裏做事的時日尚短,不知道也是正常的,再說如今又沒有武帝時的禁酒令。”
何晏又斟滿了一爵起身道:“傅蘭石,你我共飲一爵如何?汝前些日子在朝會之時,拚死護衛丞相,當得起我這一敬,也不似以前那般讓人討厭了。”
傅嘏也不情不願的舉起酒爵與癮君子何晏飲了一爵道:“何駙馬請。”
何晏也一齊道:“傅主簿請。”待兩人共飲完一爵後,曹爽也舉起酒爵道:“來我等共飲一爵,為楊初伯、傅蘭石痊愈、晉升賀!”
廳中來赴宴的賓客皆是舉起酒爵一飲而盡,隨後又開始品嚐著麵前的菜肴,欣賞著歌舞,今日的宴會曹爽不僅請了魯芝等朝中官員,也請了幾位名士,嵇康、阮籍便在下首坐著飲酒,
嵇康其祖先本姓奚,住在會稽上虞(今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其曾祖父後為躲避仇家,遷徙到譙國的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並改姓為嵇。
嵇康的父親嵇昭,官至治書侍禦史。嵇康的兄長嵇喜,早年即以秀才身份從軍,後曆任太仆、揚州刺史、宗正等職。
嵇康年幼喪父,由母親和兄長撫養成人。
他幼年聰穎,博覽群書,學習各種技藝。
成年後喜讀道家著作,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然不注重打扮。後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長樂亭主為妻,因而獲拜郎中,後任中散大夫,也算是曹室的宗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