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沈“大方”的請客在一樓櫃台處結完帳,大步帶頭出了酒肆望著頭頂漸漸西陲的太陽笑著道:“我等今日靠陛下賞賜蜀錦得來的這些錢財,可以在成都繁華一些的地段買一“區”好一些、新一些、寬敞一些的宅子了。”


    陳廣欽笑著道:“忽然想起來一件事兒,孝先倒是不用像我等一般著急著買下一座府邸,畢竟他現在已位列左將軍,早已脫離了尋常武將的範疇,陛下多半會賞賜他一座將軍府,


    興許現在還在準備,今日便沒有提出來罷了,改日我等若是有機會再見黃狗兒,便可向他詢問此事,之後孝先再決定是否購置宅子也不遲啊!”


    郭修點頭道:“即便是我今日不購置宅子,也可陪同諸位一起去看看。”


    說到漢末的房產,其實比起現代的商品房,真的區別不大,漢代的房論“區”,一區也就是一套,房價的高低,和今天的房產交易市場一樣,跟房子的新舊、優劣、大小,有直接關係,


    貴的房子,那種“中亭後樓”,或“呂子近樓”結構的園林豪宅,價值動輒成百萬,乃至上千萬五銖錢,而便宜的房子,售價很低,甚至有的隻要幾千錢,當然,便宜沒好貨,這種房子,往往多是位置偏僻的普通民居,或極為破落的樓舍。


    以糧食作為一般等價物,漢末三國時期的糧價,每千克大米,價格大約折合2.5錢(既非災荒,又不是大豐收導致糧價大跌的一般年份),而同樣以糧價作為參照標準,對比東漢的五銖錢和人民幣的價格比,漢錢的1錢,約等於今天1.5元人民幣的結論,


    漢末的多數人,都是以農業生產,作為謀生之本,諸葛亮,關羽,許褚等人,都曾是農夫出身,


    按《漢書.食貨誌》的記載,兩漢農耕大量使用鐵器農具,生產力水平比春秋戰國時,提升了很多,每畝地一年的收成,至少應該在三石左右,一石糧食的重量,大約為60千克,也就是說,漢末的平均畝產,在180千克上下,180千克x每千克2.5錢x1.5的五銖錢和人民幣的比值,計算所得,每畝地的年收入是675元人民幣,扣除十分之一左右的田畝人頭稅,實際的淨收入隻有大約600元,


    以兩漢時代,每戶人家5到7人的人口規模,和大約占地10到20畝的土地擁有數量計算,每個農業人口的月平均收入,隻有區區的200元,這麽低微的收入,肯定隻能維係最低水平的溫飽,很難在像洛陽、成都這樣的都城買得起好的房子,


    在漢末時代,非農業人口大致有兩種,一種是高居廟堂的官員,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紹家族,另一種就是以商業、小手工業和傭工的身份,生活在郡縣城鎮的大量平民,


    劉備發跡前,按照他所售賣的商品(草席、草鞋與草編),完全是自產自銷這個特征,他應該歸屬於小手工業從業人員之列,屠戶出身的張飛,和棄農經商、從河東往涿郡販賣大棗等特產的關羽,都是以賺取商品差價為目的,所以屬於商界人士,


    而更多的普通人,則通過出賣勞力生活,也就是雇工。漢末的雇工,大多在包飲食的同時,實行月薪製度,部分文獻曾詳實的記錄了,包括河西邊郡在內的,各地官方傭工的薪酬標準,如“平賈一月,得錢二千。”


    所謂平賈,就是政府征召有營造手藝的匠人,給出的法定薪酬,也就是說,當時一個符合官府征用標準的手藝人,每個月能得到2000錢的高薪,月收入赫然是諸葛亮的10倍!但諸葛丞相的祖父輩都是做官的,在出仕之前也不全是靠種地來養活一家老小,


    當然,這隻是最高的薪資,就平均水平而言,一般政府帶有徭役性質的雇工,如從事公共設施建設,像是治河、修路等等,一般隻有450到500錢不等的報酬,總之,無論是官府征用,還是私人雇傭,具體的酬勞,都與時間、地區、工種,以及傭工的年齡、手藝有很直接的關係,說白了,你有多大能耐,就拿多少錢。


    從這個價格來看,以普通雇工每月平均500錢的收入為準,發跡之前的劉備他們,隻要咬牙拿出一年多的收入,就能順利的買下一套質量較為一般的房子,在城鎮裏紮根立足,而放到當今,這無疑就是癡人說夢了。


    各朝各代經濟、政策、人口密度的不同,房價也參差不齊。


    據《禮記·王製》記載“田裏不鬻(yu)”,意思是說,土地不能隨意轉讓和買賣,全國的土地隻能由國王來分封、賞賜、授予或收迴,這便是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


    但在周懿王3年(公元前897)三月,一個叫裘衛的人,用兩塊美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條帶花的圍裙,分兩次從一個叫矩伯的奴隸主那換了一千三百多畝地。而裘衛所用的這些物品,在當時價值也就等於100串貝殼。


    並且,這次交易得到了執政大臣的認可,還進行了授田儀式,從而確認了轉移土地歸屬的合法手續。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一宗不動產交易。


    至此,潘多拉魔盒被打開,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行業誕生了——房地產,而他的兄弟“房價”在江湖上掀起一陣陣腥風血雨,一直持續到兩千多年後的現在!


    雖說西周已經開始出現土地買賣,但還僅限於土地,跟房產還是有一定區別。


    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有“宅基地”的說法。在先秦,對打仗獲勝了的人,君王除了會獎勵良田,還會額外賜予五畝的宅基地,秦國也靠著這一措施激發士兵賣命,一統六國。


    不過秦朝在曆史上僅持續了短短14年。


    到了漢朝,出現了我國史上第一個和諧盛世,各方麵經濟蓬勃發展,房產買賣也隨之出現。那麽漢代的房價到底怎麽樣呢?從漢代的竹簡中可以找到不少房屋交易的記錄,跟現在一樣,不同的房產,價格有很大的差別。


    以東漢時期最為繁華的漢中為例,當時,漢中的房子是一口價交易(就是按幢賣,不按平方)。便宜的隻要一萬錢就能買到一幢(也稱一區)房產。而地段好戶型好的房子要賣2萬~7萬錢,這種房子在當時應該是豪宅級別的了。


    需要說明的是,漢代的貧富差距比今天要大得多。普通小農家庭的身家大概是一萬多錢,也就是普通農戶如果想買房,拿出全部身家也是能買一套最便宜的房子的。


    如果是想存錢買房,也不是難事。比如《後漢書·百官誌》中說,等級最低的基層公務員,一年工資是96斛米,當時1斛米相當於100錢,折合成貨幣是9600錢。


    太守(相當於現在地級市市長)的一年工資是2000石米,1斛其實相當於1石,2000石米折算成貨幣20萬錢,王沈原先是能輕輕鬆鬆拿出幾十萬錢來的,


    但是變為蜀漢的階下囚之後他便身無分文了,到今日方才又有了一些積蓄(蜀錦換來的),甚至比之前還多一些。


    按這樣的薪酬計算,基層公務員除去吃喝,安心攢兩三年,就可以在一線市中心買一幢房子,而且是全款付清,不用還貸,但越到後麵朝代的官吏、百姓卻是沒有這麽幸運了,隨著天下的安定、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宅子的價格也開始了上升,買宅子也沒這時容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