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琮擺手道:“無妨,吾等都是軍伍之人,這點海風還是受得住的。”


    一旁的校尉全端也抱拳勸道:“大司馬,您就去歇著吧,有您在,我軍此番必能得勝迴朝,又何須憂慮?”


    全緒又道:“大司馬,全端說的是啊,這遼東連司馬懿、甚至是毋丘儉這樣的將領都能平定遼東,您身經百戰,此番隻是來此掠奪些人口必然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全琮也道:“汝等可知,吾倒不是憂心曹魏遼東兵馬異動,阻我大計,而是那遼東夏秋多雨的季節啊!”


    全寄抱拳道:“大司馬無需如此憂心,吾等此番前來隻為遼東的人,並不需與魏軍大規模鏖戰糾纏,隻需搶了人口之後撤退便是,多半不會長陷於此地,戰果也不會比他們去夷洲、澶州的差多少的。”


    全寄,揚州會稽郡錢唐(浙江杭州市西靈隱山麓)人,東吳右大司馬全琮次子。


    全寄為人邪僻不正,與吳安、孫奇、楊竺等暗中同為孫霸賓客,圖危太子孫和。全寄和太子陣營的顧譚有很深的矛盾,後借機陷害他至流放,陸遜亦要求全琮為大局著想處死兒子,不過被全琮拒絕了。


    全琮著胡須望著那天上璀璨的星鬥道:“但願此番登陸之後能夠順利一些吧,能讓吾等早日迴去向陛下複命才,也能讓汝等三兄弟的官職皆往上升上些,吾日後下去也好麵對全氏先祖和夫人了。”


    全姓主要出自彭姓,出自西周時期官職泉府官。


    顓頊帝高陽氏之裔孫陸終,陸終之第三子日籛,為彭姓,封於大彭,故地在今江蘇銅山。


    彭祖之裔孫孚,為周泉府上士,周泉府為《周禮》中地官之屬。泉,也作錢,因官命氏有錢、泉等姓。其泉氏之後有以同音字全為氏者。


    全姓氏族的血液一直比較純一,曆史上很少有其他民族的血液流入。


    全寄又道:“父親放心,我等兄弟三人一定會爭氣的,日後的功業一定會超過張休、顧承替全氏爭光的!”


    赤烏三年(240年),全琮時為大都督,與魏將王淩戰於芍陂,形勢不利,魏兵乘勝陷沒五營將秦晃軍,顧譚弟顧承與張休本俱北征壽春,見魏軍陷陣,便奮力攻擊。


    顧承與張休遂遏止住魏師,當時全琮諸子全緒、全端亦並為將,見敵軍停下,便進而追擊,王淩軍遂退。


    論功行賞,朝廷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於是張休、顧承並為雜號將軍,而全緒、全端等人隻為偏裨而已。全琮、全寄父子很是憤恨,全寄便將此事一直記掛到今日,即便是張休、顧承已經被全琮扳倒,


    當時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奪嫡之爭正激烈,顧譚一族為太子孫和一黨,而全琮一族屬於魯王孫霸一黨,與顧氏關係親密的張休自然也難逃全氏的攻擊。


    於是全琮父子借著這次“芍陂論功”事件,趁機向孫權進讒言,稱張休、顧承與典軍陳恂有私下的往來,因此得到了更多的獎賞。


    赤烏八年,張休、顧承、顧譚一起也因此被發配交州,這便是全琮少為人知的陰暗麵了,


    中書令孫弘為人陰險狡詐,張休向來很討厭他,此時孫弘見張休被處罰,便趁機再進讒言落井下石,張休遂被賜死,時年四十一歲,


    孫權也絲毫沒有顧忌張休是重臣張昭的次子,多半是因為張休不知死活的參與到太子之爭中來,觸到了孫權的逆鱗方才如此沒有給故人之後留絲毫餘地的吧。


    東漢末年,張昭為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


    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


    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托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孫權代理車騎將軍時,任命張昭為軍師。


    孫權被封為吳王後,拜其為綏遠將軍,封由拳侯,此後曾參與撰定朝儀。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改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


    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八十一歲才去世,到如今也已經有十五年了,


    全琮走到全寄身旁拍著他的肩膀道:“為父相信汝等一定能做的的!”說完便迴到船艙中躺下,第二天一大早,全琮便醒了,醒得很早,到了他這個年紀的人睡眠是很少的,


    他在桌案上拿起一卷兵法,便出了船艙,在甲板之上迎著晨風、朝日開始琢磨了起來,


    不一會兒全寄也端著一碗粥走到全琮麵前道:“父親,喝碗粥吧,這是剛剛熬好的,還熱乎著呢,味道不錯,您嚐嚐罷。”


    全琮遂將竹簡交給左右,接過冒著熱氣的漆碗,緩緩將粥吹涼之後開始喝將起來道:“這粥不錯,甜度適中,喝下去,胃裏暖暖的,真舒服,頗適合像老夫這樣的老朽食用。”


    蜀國譙周所著的《古史考》中曾言“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黃帝始蒸穀為飯,烹穀為粥。”


    《說文解字》也把這一功績記在了黃帝身上,說“黃帝初教作糜。”


    山珍海味何其多,但在國人心裏,總有一個溫暖的位置留給粥。


    這種可能在新石器時代就已誕生的食物,是屬於華人世界精神家園共通的符號。


    繈褓之中,除母乳以外接觸到的第一口食物,大多來自一碗長輩們精心熬製的米粥;


    而人生曆程將盡,牙齒脫落,躺在床側被兒孫們一口口喂下的,也還是那碗粥。猶如畫了一個圈,粥將人生的起點和終點相連。


    全寄道:“禮記令月中曾有言仲秋之月……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因此兒子才讓他們做了些甜粥給父親。”


    除了祭拜祖先等禮儀活動外,自古也有供粥給長者以示尊敬的習俗。以粥作為供養老人的主要食物,這樣的傳統起源於先秦時期。


    從《漢書·武帝紀》裏“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粥法”的描述來看,到了漢朝時,供粥給長者已從約定俗成成了國家律法。


    不難理解為什麽粥會成為中國人敬老的食物——人到年老時牙齒鬆動脫落、腸胃消化功能減弱,供以細軟、好吸收的粥再合適不過。


    “食粥養老”的觀念就是這樣代代相傳,深入人心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