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忠兵盯著楊宜祖冷笑道:“汝的好意吾心領了,來人,給我將城門洞裏的黎兵首級都割下來,之後裝進麻袋好好保存,


    待此島上的全部戰事結束之後,將其運迴建業,等輪到我部論功行賞之時再拿出來用,切記要好生保管,萬不可讓別部將其偷了去,竊取了我等的功勞。”


    為了方便戰後驗證首級論功行賞,一般都會有專人將首級收集,然後放幹血,再用石灰和鹽或酒精醃製,戰場上一般是視具體條件而定,完成這些步驟後,進行風幹,然後後插在木杆上或者串在麻繩上,或是裝在比較透氣的麻袋裏來運輸。


    蒙忠兵吩咐完後方便立刻有人出列執軍禮道:“諾,仆等這去將這些首級收起來。”


    蒙忠兵的部下中迅速的出來十餘人,開始如切菜般的砍下頭顱,很是幹淨利落,城門口雖然隻有約七八十具黎兵的屍體橫七豎八的躺著,但也夠這十餘名吳兵一陣忙活兒的了,


    剛剛幾個的頭顱倒是很是容易的便砍了下來,到了後麵幾個那些吳兵的手臂已是有些發酸,手心和額頭上都已有了一層細密的汗珠,但他們還是沒有停下來歇一歇的意思,還在繼續雙手持刀“哢哢哢”砍著,


    這些刀手後麵還跟著十餘人,每個人手中皆是拿著一個透氣的麻袋,另外一隻手上也沒閑著,都提著一些石灰和粗鹽的混合物,隻待那頭顱脖頸的切口處血流幹淨了,


    便迅速上前去將那些頭顱抹上石灰和鹽,仔細的醃製好,以防止頭顱迅速腐爛,整個流程很是行雲流水,沒有絲毫的生疏感,


    顯然這些動作他們已重複過好多遍了,而那些刀手則是累並興奮著,這些都是他們部的軍功啊,如何不讓他們興奮,


    若是在軍中連這些打掃戰場、收集軍功都不會,那豈不是要被同袍們給笑死,還不如早早的迴江東家中去耕田種稻養蠶,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算了,


    楊宜祖用布滿老繭、粗糙有力的大手隨意抹了抹臉上那究竟是血水還是汗水,亦或是血汗混合物幹笑著道:“咳,我怎麽會覬覦忠兵兄弟手中的這些首級呢,


    隻是想與忠兵兄弟說說其他獲得軍功的方法而已,想在軍中越混越好可是不能隻靠著這些“首級”啊,還要再多幾個路子才是,不能將自己隻局限在一條路上。”


    蒙忠兵抱拳道:“多謝宜祖兄提醒,不過吾就喜歡這在戰場上用刀砍出來的紮紮實實的軍功,不喜取巧,便不勞煩宜祖兄費心了!”


    楊宜祖在剛才便吩咐手下將城牆上所部用命掙出來的軍功也一一收了起來,畢竟雖不可殺俘、殺良冒功,喪盡天良,但來路很正的軍功也要光明正大的收下才是,


    這時一名楊宜祖手下的一名隊率下城稟報道:“都尉,咱們的首級已經清點裝袋完畢,共計五十餘個,其餘的黎軍傷兵降卒共計五百餘人,城牆上的黎兵已全部肅清。”


    楊宜祖點頭道:“戰果不錯,派些人看住這些黎兵,受傷的弟兄也要請隨軍的醫官去幫他們瞧瞧,


    對了,不能讓那黎兵中傷勢嚴重的死了,這些黎族青壯對於大將軍和陛下來說都是很寶貴的財富啊!”


    那名隊率又道:“都尉請放心,仆已讓人去請了隨軍的金瘡醫、折傷醫給弟兄們和那些受傷的黎兵治傷了。”


    在中國,“軍醫”這個名詞,曆史上最早出現在五代時期。但軍醫這一角色,自古就存在。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繁,軍隊人數大增,戰爭方式由之前的車陣作戰改變為步、騎兵的野戰和包圍戰,這種作戰方式使傷亡與疾病人數增多,在那時,由巫師與方士充當軍醫。


    提及先秦時代的軍醫,其本質則是巫師、方士兼任。“巫師”在古代其實是一種職業的代名詞,分為巫師、巫樂和巫醫等三種類別。


    《墨子·迎敵桐》中也曾記載“舉巫醫,卜有所,長具藥,宮養之,及有方技者,若工第之。”意在證明當時軍中已存在巫醫和方技。不過那時的巫醫都是“臨時客串”,有戰事就是軍醫,沒戰事就是民醫。


    到了戰國末期,隨著戰事頻繁,“巫”和“醫”逐漸分開、軍醫的配備及管理製度也有了初步的設定。


    據《六韜》記載,“方士二人,立百藥。以治金瘡,以痊萬病”。這裏的方士便是主持軍中醫藥的人員,而後也逐步出現“庵廬”等機構作為臨時的“傷病醫院”。


    從巫醫配備、設立方士到征用房屋,種種措施,不難看出,當時上至諸侯下至將領對軍事醫療的逐步重視。


    由於戰爭頻繁,傷兵不少,為了督促軍醫的醫療進度,諸將會每三日巡視傷員一次,並製定了對瀆職醫護人員處罰的相關軍令:醫治不及時,即罰鞭刑。


    隨著戰事的升級,軍醫也由原先的“兼職”轉而為“專職”,數量也逐步增加;軍醫製度也在君王及將領們的重視之下逐步形成。


    到了秦、漢、三國時期,軍醫已在軍中非常常見了。


    《漢書》中曾記載在灌夫平定“七國之亂”的戰爭中,“身中大創十餘,適有萬金良藥,故得無死。”由此可見當時軍醫對傷員病情的可控狀態,已具備了一定的醫療規模。


    秦漢三國時期,軍醫逐步從巫醫和方士中分離並獨立出來,成為了專職的的軍醫,


    出現了太醫司馬、太醫校尉等官職,皆為武官,是服務部隊的軍醫。


    疾病對於人類生命的威脅,往往超過戰爭的殺傷力。戰爭中遠行征伐,風餐露宿,容易發生各種疾病,是古代軍事家早已重視的事情,因此大軍出征在外,沒有醫生跟隨多半是不行的。


    三國時赤壁之戰,戰爭還未開始,孫權主將周瑜就已斷言:曹操“驅中國(指中原地區)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果然,曹軍到江漢水網地區後,尚未接戰,軍眾已有疾病。


    據記載:“公(曹操)至赤壁,與(劉)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用引軍還”。這裏更把“大疫”作為曹軍敗還的第一位原因,


    赤壁大戰之後半年,曹操在第一項軍令中說:“自頃以來,軍數征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同上),諸葛恪此番便是帶了些醫生前來,以隨時備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