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洛陽、成都還是建業的太陽都已是升到了半空,但無論是在哪裏,人們所看到的都是一個太陽,就像人們所認知的天無二日一般,可是現在的天下卻是有三個天子,還鹿死誰手未知!


    天空中的朝陽充滿著希望,可司馬懿卻到了暮年,司馬懿道:“咳咳咳,昭兒、倫兒扶為父到院中走走,為父都有幾個月沒好好看看這太陽了。”


    司馬昭、司馬倫皆拱手道:“孩兒這就扶父親出去!”隨後兄弟二人便一齊扶起父親往屋外去,而屋中的丫鬟仆從也眼疾手快的拿上類的


    原本朝廷讓司馬懿便道往鎮關中。但當到達白屋時,有詔書召他火速迴京,三日之間,詔書五至。曹睿手書說:“間側息望到,到便直排閣入,視吾麵”。


    據世人傳言,他在襄平時,曾夢見曹睿枕在他膝上,說:“視吾麵。”他俯視,見曹睿麵有異色。如今一見詔書此語,大驚,乘追鋒車晝夜兼行,從白屋到京城,四百多裏,一夜而至。


    當然了,這個事情的內幕隻有他自己才清楚,以他的才智、在朝中也很有人脈,宮中也有人,


    說不得是他提前從某些不為人知的渠道,提前分析、得知了這一消息,便從襄平快馬一夜行四百裏趕迴,以表自己對正在彌留之際的大魏天子曹睿的忠心,


    畢竟在這個時候若是迴去得晚了些,說不定便連兩席輔政大臣其一的位置都沒有他的了,連湯都喝不上了,畢竟在這個敏感的時候,曹睿在彌留之際說不定會聽了小人的蠱惑,改變任命他為新朝的輔政大臣的決定,


    畢竟在此時,沒有什麽是不能發生的,像曹睿平時是一個那麽精明的一個人主,可以用帝王製衡之術彈壓住他以及朝中的一群老臣,這點可是連他爹文帝曹丕可都是比不上的,


    但是這人啊,一到了彌留之際,無論他是一個普通人還是一個高高在上權貴、人間帝王都有可能在這個時候耳根子一軟,意誌不堅定,便改了之前深思熟慮所做下的決定,導致之前為一個帝國建立的大好局勢就此崩潰,


    這樣的前車之鑒還是不少的,就說祖龍始皇帝彌留之際,他終於能夠靜下心來對後事做一切實的安排。


    他將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召來,令趙高代他寫信給公子扶蘇:“以兵屬蒙恬,與喪合鹹陽而葬。”就是命扶蘇把兵權交給蒙恬,迅速到鹹陽治辦喪事和安葬。


    信寫好後,蓋上玉璽,密封起來,馬上就要發送出去。隻是,此遺囑寫得太晚了,尚未發出,秦始皇即迅速死去。


    或許隻是幾分鍾、甚至幾秒鍾的時間,假如秦始皇死得稍微晚一點點,以他的絕對權威,隻要他活著,就沒有任何人膽敢扣留遺囑,那麽,遺囑會被發出,然後到達扶蘇手中,則整個王朝的命運將會沒有那麽多懸念。


    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在秦始皇真實的遺囑中。他令扶蘇返迴鹹陽,意思再清楚不過,就是讓扶蘇當他的接班人。


    這一安排應是秦始皇晚年最明智的舉措,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作為秦始皇的嫡長子,扶蘇在名義上是最合適的皇權接手人。以皇長子身份繼位,名正言順,可以極大地減少其他皇子對皇位的覬覦,有利於皇權平穩過渡;


    二、扶蘇是一個很有能力、文武雙全的人,即便擁護其他皇子的大臣(例如趙高)也不能不承認扶蘇的能力。秦始皇喜歡的皇位繼承人當然必須是有能力的;


    三、扶蘇有帝王氣魄。在其他人(包括秦始皇的其他兒子)都在秦始皇的威勢之下不敢直言時,隻有扶蘇數次直諫,表達出相對獨立的治國理念。


    盡管扶蘇的舉動曾使秦始皇很不高興,甚至把他趕出京城.,但秦始皇在冷靜時會想到:這才是自己的兒子呢。倘若隻是一個阿諛奉承的無能之輩,秦始皇怎能放心把國家社稷的重任交付給他;


    四、現在迴頭來看始皇帝的安排,即便秦始皇將扶蘇趕出京城的時候,他還是給自己的長子留了餘地。他派扶蘇去監管邊疆擁有三十多萬大軍且在朝廷及軍隊中最有威信的蒙恬。


    扶蘇跟蒙恬相處很好,蒙恬及其家族均忠於秦王朝,如此,秦始皇將皇權交給扶蘇後,扶蘇就會在蒙恬及強大軍事力量的支持下,穩穩地把握住局麵,從而避免出現秦始皇一死而混亂的局麵。


    為了整個王朝的命運,作為一個非凡的政治人物,秦始皇臨終前的安排實際上是他多年來觀察、比較、苦心安排的結果,是他所有的政治智慧最後的結晶。


    這本來是非常明智的,但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恐怕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剛剛死去,最有權威的遺囑便被篡改,夢想傳萬世的王朝也在瞬息間土崩瓦解。


    而李斯最後選擇為虎作倀卻是沒有什麽好下場,被閹人趙高用完之後,便被腰斬於鹹陽的菜市口,滿門抄斬,也是夠慘的。


    可見現在這個時刻還要做出正確的決定並傳遞給對的人旨意,並讓有能力的人掌控朝中大局還是挺難的,


    所以他這個時候是無論怎麽說也要盡快趕迴洛陽,在曹睿麵前在露一手這麽多年曆練出來的好“演技”,先穩住曹睿,


    把屬於自己的輔政大臣的位子拿到手,才是當務之急,要不然自己到了新帝登基後便很有可能被新上位的輔佐政大臣清算了,還有什麽司馬家的未來!


    於是他便一夜趕了四百裏的路,第二天也沒迴家便直接去了嘉福殿內禦床旁邊,滿眼流淚,指問疾病。可見他演技還是挺好的,畢竟這麽多年的大魏朝堂不是白呆的。


    曹睿拉著他的手,目視太子齊王,說:“以後事相托。死乃複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複恨矣。”(《三國誌·魏書·明帝紀》為“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


    當天,曹睿去世。時為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齊王曹芳繼位,年僅八歲,他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


    齊王即位,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精兵三千人,共執朝政。


    曹爽欲排擠司馬懿,想讓尚書奏事先通過自己,以便專權,向天子進言,改任司馬懿為大司馬。


    朝臣們認為以前大司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於是任命司馬懿為太傅,效仿西漢丞相蕭何那樣,入殿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


    以世子司馬師為散騎常侍,子弟三人為列侯,四人為騎都尉。司馬懿韜光養晦,大力拒絕不讓子弟為官,


    當然這不是他不想,而是形式不允許,畢竟還有一個比他權勢更大的曹魏宗室大將軍曹爽在旁邊盯著他呢………


    而蜀漢這邊,宮中、大將軍府都得知了司馬懿病勢逐漸好轉的消息,但是卻是有著各自不同的心思,打著不同的算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