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歸根到底最大的危險還是青雲山,如今幾位皇子已經被控製住。
如那些皇子們,就算他們的手下人有心謀反,可此刻卻沒了主心骨,任他們折騰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來。
隻要姬謙徹不是傻到主動伸出脖子讓人家砍,他便沒有危險。
目前姬謙徹手中有不少資本,姬存希臨終前已經將後事安排妥當,一直中立的越仲一帶著學院修士封鎖皇城。
同樣中立的天牢直官也傾巢而出斬殺逆賊,最重要的是連軍神都出麵了,不但鎮壓軍方,而且連青雲山也不能與之爭鋒。
如此三股勢力再加上二皇子本身就控製了帝都中許多部門,林默又吸引了大批對手的注意力。
若非如此,今天還指不定要發生如何慘烈的廝殺事件。
下一步穩固皇位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料想難度也不大,可青雲山如何應對?
大魏國已經與青雲山決裂,又殺死賞罰殿殿主,這是舊恨添新仇。
從青雲山的角度看,不論是利益還是名望都受到了極大的損失,這口氣他們忍不了。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青雲山太上大長老還未恢複。
若說姬謙徹如何得知這個消息,那就說來複雜了。
當初盤龍山脈之役後,青雲山太上大長老身受重傷昏迷不醒,青雲山一眾高手趕緊護送其返迴山門。
可在半路,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突然出現了一支刺客隊伍,那群人的目的就是要截殺太上大長老!
這天下間居然還有人敢動這個歪心思!
可是這群殺手的實力的確強悍,青雲山護送隊伍死傷大半才將那群刺客擊退,太上大長老差點就身死道消。
這一場變故很少有人知道,但姬謙徹知道,因為那場截殺就是姬存希安排的。
大魏與青雲山的決裂是遲早的事,作為青雲首腦人物的太上大長老身受重傷,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姬存希如何能錯過。
不過當時軍神不在大魏國境,讓姬存希很是遺憾。
若軍神在,截殺太上大長老便是毫無意外的事情,隻要青雲山沒了天下第一強者的支持,那大魏國憑借這幾十年來培養的學院修士和多年來暗中籠絡的與青雲山敵對的門派勢力,足以應對任何形式的大戰。
姬存希臨終時將帝國的隱秘記錄下來都交給了姬謙徹,這是作為帝國傳承的一部分,因此姬謙徹知道。
而今天,白武奇的到來令姬謙徹狂喜。
按理說青雲山要強力支持一位皇子登基那必然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
今日帝國首腦齊聚,青雲山竟然隻派出白武奇一人帶著幾百個賞罰殿的高手就來了,以此看來青雲山根本沒有決心控製這場皇位更迭。
本來依姬謙徹預料,青雲山至少要派出白武奇和大長老前來,手下最起碼也要有三百頂階修士和一千高階修士才算合理。
這股力量雖然不能說完全控製住場麵,但若與大皇子和四皇子聯合起來,他這個二皇子恐怕不容易坐穩皇位。
但來的隻有白武奇,這說明什麽?
說明青雲山沒有絕對控製皇位的打算,可是誰都看得出來,若這次皇位更迭青雲山不參與,便是縱容了大魏脫離青雲山控製,這種做法絕不符合青雲山的利益。
因此就得出一個答案,青雲山不是不想控製這場皇位更迭,而是目前沒有這個精力。
青雲山為何會沒有精力?唯一的答案就是那位太上大長老還沒有恢複,甚至是還沒有醒來。
青雲山最大的倚仗出現了危機,所以他們沒有太多心思管其他事情,即便是縱容這次皇位更迭也無所謂。
事實上正是如此,青雲掌門和大長老都沒有完全控製這次皇位更迭的想法,因為他們的心思全在太上大長老身上。
之所以派白武奇來帝都,一則是因為林默的戰書挑釁了青雲山,若不作迴應必然影響青雲山盛威。
二則皇位更迭中幾位皇子的實力其實相差不大,各有各的優勢。
如大皇子這般,若隻比拚手下擁有的籌碼,除開林默之外與二皇子便是半斤八兩的狀態。
若沒有姬存希臨終前的安排,和林默這段時間的殺戮,今天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還有一則是因為青雲山不相信或者不敢相信大魏會這樣明目張膽的與青雲山決裂,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斬殺白武奇!
青雲山的所有人都高高在上好久了,久到讓他們失去了麵對危險的警惕心,也讓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有了錯誤的判斷。
“弱小並不是毀滅的原因,傲慢才是。”
過去以及現在的青雲山在麵對任何勢力時都可稱得上是實力碾壓。
可如今的大魏國呢?皇庭還像以前那樣弱小嗎?
就今天出現在帝都的頂尖高手中,實力與白武奇相當的就有好幾個。
帝師越仲一、兩位鎮國大元帥、黑衣禁衛首領、天牢直官,還有一個天下第二的軍神,皇庭的平均實力已經不弱於甚至隱隱勝過青雲山了。
大魏國所畏懼的無非是那位太上大長老,而現在姬謙徹也失去了絕對恐懼的心理,因為他手中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林默。
一個瀕死的太上大長老,相對於一個軍神和一個與軍神相當甚至超過之的林默,他姬謙徹還有何理由隱忍,還有什麽可以令他懼怕的?
“陛下,傳位詔書已昭告天下,正式登基大典定在二十七日後。”大太監高要恭敬道。
姬謙徹點點頭,命殿下群臣各行其事,一陣安排後已經到了晚上,新帝第一次朝會才算結束。
大部分朝臣餓得前胸貼後背,趕忙迴家吃飯去了,對於他們來說其實誰當皇帝都行,總比派別爭鬥你死我活要好。
當然原屬於二皇子一黨的官員此時正是趾高氣昂的好時候,其他皇子黨的官員或阿諛奉承趕緊討好,或擔驚受怕等待處理。
而在宮中,姬謙徹、帝師越仲一、丞相諸葛濤、兩位鎮國大元帥、天牢直官、兵部侍郎,這些人還沒有散會。
其實他們才剛開始商議,軍神因為無心政事便沒有留在這裏。
“朝廷風波初定,全賴諸位愛卿同心協力。如今我大魏麵臨與青雲山決裂,我們要做好準備。”
姬謙徹將他所知所想有關於青雲山的事情說予眾人聽,眾人聽說那位老人已昏迷不醒,現在估計也沒恢複,心中不自覺的歡喜,但接下來就是如何麵對青雲山了。
如那些皇子們,就算他們的手下人有心謀反,可此刻卻沒了主心骨,任他們折騰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來。
隻要姬謙徹不是傻到主動伸出脖子讓人家砍,他便沒有危險。
目前姬謙徹手中有不少資本,姬存希臨終前已經將後事安排妥當,一直中立的越仲一帶著學院修士封鎖皇城。
同樣中立的天牢直官也傾巢而出斬殺逆賊,最重要的是連軍神都出麵了,不但鎮壓軍方,而且連青雲山也不能與之爭鋒。
如此三股勢力再加上二皇子本身就控製了帝都中許多部門,林默又吸引了大批對手的注意力。
若非如此,今天還指不定要發生如何慘烈的廝殺事件。
下一步穩固皇位隻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料想難度也不大,可青雲山如何應對?
大魏國已經與青雲山決裂,又殺死賞罰殿殿主,這是舊恨添新仇。
從青雲山的角度看,不論是利益還是名望都受到了極大的損失,這口氣他們忍不了。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青雲山太上大長老還未恢複。
若說姬謙徹如何得知這個消息,那就說來複雜了。
當初盤龍山脈之役後,青雲山太上大長老身受重傷昏迷不醒,青雲山一眾高手趕緊護送其返迴山門。
可在半路,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突然出現了一支刺客隊伍,那群人的目的就是要截殺太上大長老!
這天下間居然還有人敢動這個歪心思!
可是這群殺手的實力的確強悍,青雲山護送隊伍死傷大半才將那群刺客擊退,太上大長老差點就身死道消。
這一場變故很少有人知道,但姬謙徹知道,因為那場截殺就是姬存希安排的。
大魏與青雲山的決裂是遲早的事,作為青雲首腦人物的太上大長老身受重傷,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姬存希如何能錯過。
不過當時軍神不在大魏國境,讓姬存希很是遺憾。
若軍神在,截殺太上大長老便是毫無意外的事情,隻要青雲山沒了天下第一強者的支持,那大魏國憑借這幾十年來培養的學院修士和多年來暗中籠絡的與青雲山敵對的門派勢力,足以應對任何形式的大戰。
姬存希臨終時將帝國的隱秘記錄下來都交給了姬謙徹,這是作為帝國傳承的一部分,因此姬謙徹知道。
而今天,白武奇的到來令姬謙徹狂喜。
按理說青雲山要強力支持一位皇子登基那必然要付出相當大的努力。
今日帝國首腦齊聚,青雲山竟然隻派出白武奇一人帶著幾百個賞罰殿的高手就來了,以此看來青雲山根本沒有決心控製這場皇位更迭。
本來依姬謙徹預料,青雲山至少要派出白武奇和大長老前來,手下最起碼也要有三百頂階修士和一千高階修士才算合理。
這股力量雖然不能說完全控製住場麵,但若與大皇子和四皇子聯合起來,他這個二皇子恐怕不容易坐穩皇位。
但來的隻有白武奇,這說明什麽?
說明青雲山沒有絕對控製皇位的打算,可是誰都看得出來,若這次皇位更迭青雲山不參與,便是縱容了大魏脫離青雲山控製,這種做法絕不符合青雲山的利益。
因此就得出一個答案,青雲山不是不想控製這場皇位更迭,而是目前沒有這個精力。
青雲山為何會沒有精力?唯一的答案就是那位太上大長老還沒有恢複,甚至是還沒有醒來。
青雲山最大的倚仗出現了危機,所以他們沒有太多心思管其他事情,即便是縱容這次皇位更迭也無所謂。
事實上正是如此,青雲掌門和大長老都沒有完全控製這次皇位更迭的想法,因為他們的心思全在太上大長老身上。
之所以派白武奇來帝都,一則是因為林默的戰書挑釁了青雲山,若不作迴應必然影響青雲山盛威。
二則皇位更迭中幾位皇子的實力其實相差不大,各有各的優勢。
如大皇子這般,若隻比拚手下擁有的籌碼,除開林默之外與二皇子便是半斤八兩的狀態。
若沒有姬存希臨終前的安排,和林默這段時間的殺戮,今天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還有一則是因為青雲山不相信或者不敢相信大魏會這樣明目張膽的與青雲山決裂,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斬殺白武奇!
青雲山的所有人都高高在上好久了,久到讓他們失去了麵對危險的警惕心,也讓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有了錯誤的判斷。
“弱小並不是毀滅的原因,傲慢才是。”
過去以及現在的青雲山在麵對任何勢力時都可稱得上是實力碾壓。
可如今的大魏國呢?皇庭還像以前那樣弱小嗎?
就今天出現在帝都的頂尖高手中,實力與白武奇相當的就有好幾個。
帝師越仲一、兩位鎮國大元帥、黑衣禁衛首領、天牢直官,還有一個天下第二的軍神,皇庭的平均實力已經不弱於甚至隱隱勝過青雲山了。
大魏國所畏懼的無非是那位太上大長老,而現在姬謙徹也失去了絕對恐懼的心理,因為他手中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林默。
一個瀕死的太上大長老,相對於一個軍神和一個與軍神相當甚至超過之的林默,他姬謙徹還有何理由隱忍,還有什麽可以令他懼怕的?
“陛下,傳位詔書已昭告天下,正式登基大典定在二十七日後。”大太監高要恭敬道。
姬謙徹點點頭,命殿下群臣各行其事,一陣安排後已經到了晚上,新帝第一次朝會才算結束。
大部分朝臣餓得前胸貼後背,趕忙迴家吃飯去了,對於他們來說其實誰當皇帝都行,總比派別爭鬥你死我活要好。
當然原屬於二皇子一黨的官員此時正是趾高氣昂的好時候,其他皇子黨的官員或阿諛奉承趕緊討好,或擔驚受怕等待處理。
而在宮中,姬謙徹、帝師越仲一、丞相諸葛濤、兩位鎮國大元帥、天牢直官、兵部侍郎,這些人還沒有散會。
其實他們才剛開始商議,軍神因為無心政事便沒有留在這裏。
“朝廷風波初定,全賴諸位愛卿同心協力。如今我大魏麵臨與青雲山決裂,我們要做好準備。”
姬謙徹將他所知所想有關於青雲山的事情說予眾人聽,眾人聽說那位老人已昏迷不醒,現在估計也沒恢複,心中不自覺的歡喜,但接下來就是如何麵對青雲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