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迴到柏林後,又會見了德國國防部長白龍培。4年前那次訪問時,孔祥熙曾和德國簽訂了一項合作協議,即中國向德出售鎢砂、銻砂等礦產,以換取德國的槍炮軍械。現在合同已到期,孔祥熙希望這份合同能續簽,白龍培表示同意。
孔祥熙對在德國的訪問是滿意的。他在給蔣介石的信中詳細匯報了訪德的情況,特別詳細匯報了和希特勒會談的情況。但蔣介石似乎對德國這位獨裁者了解得比孔祥熙透徹。他在孔祥熙迴國後對孔說,德國對中國的支持是最靠不住的,因為希特勒是個政治流氓,他公開說過在國際關係上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果然,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由於德意日軸心國的形成和德國對日本的支持,中德關係開始惡化,希特勒對孔祥熙所表白的不首先使用武力也成為歷史的笑柄。
在歐洲這段時間,孔祥熙為“國事”頻頻奔走於英法德之間,無暇外出觀光遊覽。宋藹齡帶著兒子閨女可嚐足了“公款旅遊”的好處。他們住最好的飯店,吃名貴的飯菜,遊遍了這幾個國家的名勝古蹟,嚐遍了這幾個國家的美味佳肴。6月16日當孔祥熙離開德國起身赴美時,孔令儀、孔令傑還戀戀不捨地說,“為什麽不能在德國多呆幾天,好多地方我們還沒去呢!”
4.轉來轉去還得美國
1937年6月16日,孔祥熙一行結束了對德國為期7天的訪問,乘英國的“瑪麗皇後號”前往美國繼續訪問。
孔祥熙對美國有著特殊感情。他幼時能人華美公學會讀書是因為美國人的幫助,後來他能到洛河學院讀中學也是因為有美國人幫助。再後來他能出國赴美留學,仍是因為美國人的幫助。可以說,是美國人和美國文化培養了孔祥熙,他也一直把美國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
孔祥熙進入政界後,和蔣介石、宋子文一樣,立即投入了美英的“懷抱”,主張親美排日。所以,孔祥熙把這次歐美之行的最後一站放在美國,就是希望能使這次訪問劃上一個完整的句號。
當月21日,孔祥熙一行橫渡大西洋後到達美國東部的大城市紐約。一到紐約,他就對新聞界發表講話,闡述訪美的目的。當然他說,他這次到美國來,一是向羅斯福總統、赫爾國務卿和摩根財政部長表示感謝,感謝他們對中國幣製改革的支持;二是為解決中國的外債問題;三是考察美國經濟及工業發展的經驗。
其實,孔祥熙所說的三個目的,一頭一尾是虛,借錢才是實的。到美國之前,就聽到美國一些人對中國的償還能力、外債用途等表示懷疑。所以孔祥熙就幹脆對新聞界交牌。他說,目前中國經濟正處在發展和上升時期,極有利於國外投資和償債。中國政府將以海關收入作擔保。當時中國每年的海關收入約為4.5億銀元,可以用其中的四分之一做為外債的擔保。
美國是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在19世紀,當歐洲列強拚命向外擴張時,美國總統門羅對他的夥伴英、法、德、意等妄圖插手美洲事務就發出警告。這位總統說,美國不插手歐洲事務,但也不允許歐洲插手美洲事務。這就是著名的門羅主義。
20世紀初,由於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除本國市場急外需向海外擴展,美國政府也就不能恪守門羅主義了。他們開始插手別國事務,特別是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美國處處表現出侵略和霸權。但門羅主義在美國有頗深的影響,所以,盡管羅斯福堅決反對法西斯主義,但由於不願觸怒日本和因此損害美國所謂“公正”、“中立”的形象,美國國會當時還通過了禁止向交戰國出售軍火的中立法案。
孔祥熙抵達美國7天時,在白宮會見了羅斯福總統。這和4年前他在美國的尷尬處境大不相同。
羅斯福總統是一位有戰略眼光的政治家。他看好中國,不僅是因為中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幅員遼闊;還因為日本咄咄逼人的態勢,使羅斯福隱隱感到了威脅。盡管日本在外交上對美國一直提倡親善友好。羅斯福覺得,中國在亞洲是一個重要的平衡力量,是最能遏製或牽製日本侵略的戰略力量。在反日及維護太平洋地區穩定上,是美國的盟友。所以,羅斯福對和孔祥熙會談也很有興趣。
孔祥熙雖極為精明,深謀遠慮,但在政治上特別是在口才上卻略遜一籌,特別是在羅斯福麵前,更顯得笨拙得要命。
當時,羅斯福總統說,“今年(193年)是世界走向和平還是走向戰爭的十字路口,世界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政策,都力爭在動盪的世界形勢中扮演主要角色。他希望中美兩個國家能從維護世界和平角度出發,攜起手來,為太平洋地區和亞洲的和平穩定做出貢獻。
孔祥熙聽後答道,中國目前在外交上最主要的困難是和日本的關係。日本不顧中國方麵的警告,一而再、再而三挑起事端。為了避免中日開戰,希望美國能從中多做工作,並盡可能地給中國提供援助以對日本實行有效的威懾。
為了使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完全倒向美國一邊,當時羅斯福對孔祥熙要求的援助盡力予以滿足。但因美國國會曾在不久前通過了中立法,規定不允許各大公司向交戰國提供武器彈藥及軍事裝備,所以羅斯福暗自授意有關方麵負表人辦理此事。
</br>
孔祥熙對在德國的訪問是滿意的。他在給蔣介石的信中詳細匯報了訪德的情況,特別詳細匯報了和希特勒會談的情況。但蔣介石似乎對德國這位獨裁者了解得比孔祥熙透徹。他在孔祥熙迴國後對孔說,德國對中國的支持是最靠不住的,因為希特勒是個政治流氓,他公開說過在國際關係上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果然,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由於德意日軸心國的形成和德國對日本的支持,中德關係開始惡化,希特勒對孔祥熙所表白的不首先使用武力也成為歷史的笑柄。
在歐洲這段時間,孔祥熙為“國事”頻頻奔走於英法德之間,無暇外出觀光遊覽。宋藹齡帶著兒子閨女可嚐足了“公款旅遊”的好處。他們住最好的飯店,吃名貴的飯菜,遊遍了這幾個國家的名勝古蹟,嚐遍了這幾個國家的美味佳肴。6月16日當孔祥熙離開德國起身赴美時,孔令儀、孔令傑還戀戀不捨地說,“為什麽不能在德國多呆幾天,好多地方我們還沒去呢!”
4.轉來轉去還得美國
1937年6月16日,孔祥熙一行結束了對德國為期7天的訪問,乘英國的“瑪麗皇後號”前往美國繼續訪問。
孔祥熙對美國有著特殊感情。他幼時能人華美公學會讀書是因為美國人的幫助,後來他能到洛河學院讀中學也是因為有美國人幫助。再後來他能出國赴美留學,仍是因為美國人的幫助。可以說,是美國人和美國文化培養了孔祥熙,他也一直把美國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
孔祥熙進入政界後,和蔣介石、宋子文一樣,立即投入了美英的“懷抱”,主張親美排日。所以,孔祥熙把這次歐美之行的最後一站放在美國,就是希望能使這次訪問劃上一個完整的句號。
當月21日,孔祥熙一行橫渡大西洋後到達美國東部的大城市紐約。一到紐約,他就對新聞界發表講話,闡述訪美的目的。當然他說,他這次到美國來,一是向羅斯福總統、赫爾國務卿和摩根財政部長表示感謝,感謝他們對中國幣製改革的支持;二是為解決中國的外債問題;三是考察美國經濟及工業發展的經驗。
其實,孔祥熙所說的三個目的,一頭一尾是虛,借錢才是實的。到美國之前,就聽到美國一些人對中國的償還能力、外債用途等表示懷疑。所以孔祥熙就幹脆對新聞界交牌。他說,目前中國經濟正處在發展和上升時期,極有利於國外投資和償債。中國政府將以海關收入作擔保。當時中國每年的海關收入約為4.5億銀元,可以用其中的四分之一做為外債的擔保。
美國是一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在19世紀,當歐洲列強拚命向外擴張時,美國總統門羅對他的夥伴英、法、德、意等妄圖插手美洲事務就發出警告。這位總統說,美國不插手歐洲事務,但也不允許歐洲插手美洲事務。這就是著名的門羅主義。
20世紀初,由於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除本國市場急外需向海外擴展,美國政府也就不能恪守門羅主義了。他們開始插手別國事務,特別是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美國處處表現出侵略和霸權。但門羅主義在美國有頗深的影響,所以,盡管羅斯福堅決反對法西斯主義,但由於不願觸怒日本和因此損害美國所謂“公正”、“中立”的形象,美國國會當時還通過了禁止向交戰國出售軍火的中立法案。
孔祥熙抵達美國7天時,在白宮會見了羅斯福總統。這和4年前他在美國的尷尬處境大不相同。
羅斯福總統是一位有戰略眼光的政治家。他看好中國,不僅是因為中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幅員遼闊;還因為日本咄咄逼人的態勢,使羅斯福隱隱感到了威脅。盡管日本在外交上對美國一直提倡親善友好。羅斯福覺得,中國在亞洲是一個重要的平衡力量,是最能遏製或牽製日本侵略的戰略力量。在反日及維護太平洋地區穩定上,是美國的盟友。所以,羅斯福對和孔祥熙會談也很有興趣。
孔祥熙雖極為精明,深謀遠慮,但在政治上特別是在口才上卻略遜一籌,特別是在羅斯福麵前,更顯得笨拙得要命。
當時,羅斯福總統說,“今年(193年)是世界走向和平還是走向戰爭的十字路口,世界各國為了自身的利益都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政策,都力爭在動盪的世界形勢中扮演主要角色。他希望中美兩個國家能從維護世界和平角度出發,攜起手來,為太平洋地區和亞洲的和平穩定做出貢獻。
孔祥熙聽後答道,中國目前在外交上最主要的困難是和日本的關係。日本不顧中國方麵的警告,一而再、再而三挑起事端。為了避免中日開戰,希望美國能從中多做工作,並盡可能地給中國提供援助以對日本實行有效的威懾。
為了使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完全倒向美國一邊,當時羅斯福對孔祥熙要求的援助盡力予以滿足。但因美國國會曾在不久前通過了中立法,規定不允許各大公司向交戰國提供武器彈藥及軍事裝備,所以羅斯福暗自授意有關方麵負表人辦理此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