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介石雖然對宋子文的書生氣和抗日情緒很反感,但這時孔祥熙出訪歐美未歸,蔣介石又覺得宋子文在上海金融界有較高威望,便再三挽留。結果,在來美齡的斡旋下,他們相互做了妥協。宋子文同意繼續擔任財政部長為蔣效力,蔣則許諾將來提宋為行政院長,封官許願。將還同意來用販賣鴉片的不義之財,來秘密填補因“圍剿”工農紅軍造成的財政赤字。
時過不久,宋子文發現他又被蔣介石耍了。他為了支持抗日而發行的公債受到蔣介石的阻撓,對熱河省的國民黨軍隊原準備抵抗日軍進攻,也被蔣一個命令撤了迴來。不久汪精衛從海外迴國,蔣介石為了拉攏汪,遂讓他登上了行政院長的寶座。
宦海沉浮,蔣介石心狠手辣,使宋子文心灰意懶。他決心辭去中央銀行總裁職務,借參加世界經濟會議的理由,到美國散散心。這正中蔣介石下懷,他當然不會阻攔,反而勸來去美國安心開會,南京的事不用操心。
於是,孔祥熙的主要競爭對手就這樣輕易地被蔣介石繳了械。所以,當孔祥熙得知宋子文要辭去中央銀行總裁之後,宋藹齡說:“這下你可如願了。”
的確,孔祥熙和宋子文有許多相同之處。他們都留洋受過美國教育,都是基督教徒,都和孫中山、蔣介石有姻親關係,都通過家族關係在政界發跡,在商界也都是出了名的大亨。自蔣宋聯姻之後,就有人說如今的中國是“蔣家天下陳家黨,宋氏姐妹孔家財”。但是,他們又有許多不同之處。如孔祥熙雖受的是西方教育,但卻熱衷於儒學,崇尚中庸,為人隨和,被認為是中國政界的老好人,對蔣介石從來是唯命是從。而宋子文雖有學子風度,注重禮儀但卻為人耿直,在官場不善於見風使舵,說話態度也直來直去,因此為政期間在南京樹敵較多。在一段時間內,他甚至對蔣介石都表現出一種傲慢的態度,認為蔣介石出身卑微,不過是一個政治投機家、一個在亂世中靠手腕混跡於政壇的暴發戶。他曾私下對好友說:“給蔣介石當財政部長,就跟當他一條狗差不多。”
正是在這種時候,蔣介石召見孔祥熙,向他透露了準備接班中央銀行總裁的信息,孔祥熙怎能不感恩涕零呢。
宋子文走後不久,孔祥熙便走馬上任。為報知遇之恩,孔祥熙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為蔣介石“圍剿”工農紅軍籌措經費。
當時,國內的經濟形勢極為嚴峻。由於國民黨的腐敗統治和帝國主義對中國資源的掠奪,加上蔣介石不顧人民死活又發動了一係列不得人心的內戰,使民族資產階級發展滯緩,廣大農民流離失所,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當時政府的財政赤字連年增長,到1933年孔祥熙上任時,每月的赤字就達1200萬元。
為籌齊對工農紅軍“圍剿”反需經費,孔祥照專程趕到江西,同正在那裏坐鎮指揮的蔣介石進行了討論。最後兩人商定,以關稅為擔保,向國內外發行1億元新公債。不過,發行的名義是支援國家建設。
孔祥熙從江西再到上海後,立即緊鑼密鼓地進行發行公債的準備。沒過幾天,上海的各大報紙上都在顯著位置上刊登了發行新公債的消息,還把這次購買公債說成是國民愛國的具體表現。
善良的人民當然不知道這是蔣介石和孔祥熙玩的把戲,於是1億元公債很快銷完。孔祥熙為此十分得意。隻是1億元公債一分一毫也未用於改善國計民生,而是全部被用於蔣介石購買軍火,進而去攻打江西的中國工農紅軍去了。
第一、二、三次“圍剿”失敗後,蔣介石惱羞成怒,又緊接著組織了第四次“圍剿”。當時他動用了四十萬軍隊,下決心要把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扼殺在搖籃中。為配合蔣介石,孔祥熙又發行了第二期“關稅庫券”,並通過越來越多的銀行借款透支來支持這些軍費開支。
孔祥熙的“錦囊妙計”,實際上是高利率奪走了本來應用於發展生產的資金。當時國家經濟困難,農村經濟蕭條,民族工業也因資金緊缺困難重重,銀根奇緊。在各行各業急需資金振興的時候,孔祥熙卻把資金都用來給蔣介石購買軍火以支持內戰,這對國計民生無疑是殺雞取卵。加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蕭條之風愈刮愈烈,日益影響到中國大陸。1933年美國為了緩和經濟危機對本國生產和金融業造成的打擊,決定放棄金本位,開始儲備白銀做為財政準備,並宣布銀價是每盎司50美分。這對上海的金融家極具吸引力。他們覺得,把白銀運到美國而不是去買孔祥熙發的債券,就能大賺一筆。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白銀大量流人國外,債券銷售一落千丈,蔣介石的內戰經費頻頻告急。於是銀行和貸款利率急劇上升,南京政府的財政麵臨破產的境地。
孔祥熙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為了防止白銀外流,他開始對白銀出口徵收10%的關稅。同時他又採取高壓手段,頒布了《儲蓄銀行法》,迫使私人銀行家必須購買國家公債,並強行規定每家銀行都必須以四分之一的資金購買國家公債或證券,將此做為中央銀行的總儲備金。
在這一係列高壓政策下,原來許多不準備購買公債的企業家銀行家們不得不參與購買公債,但他們對孔祥熙的這種做法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br>
時過不久,宋子文發現他又被蔣介石耍了。他為了支持抗日而發行的公債受到蔣介石的阻撓,對熱河省的國民黨軍隊原準備抵抗日軍進攻,也被蔣一個命令撤了迴來。不久汪精衛從海外迴國,蔣介石為了拉攏汪,遂讓他登上了行政院長的寶座。
宦海沉浮,蔣介石心狠手辣,使宋子文心灰意懶。他決心辭去中央銀行總裁職務,借參加世界經濟會議的理由,到美國散散心。這正中蔣介石下懷,他當然不會阻攔,反而勸來去美國安心開會,南京的事不用操心。
於是,孔祥熙的主要競爭對手就這樣輕易地被蔣介石繳了械。所以,當孔祥熙得知宋子文要辭去中央銀行總裁之後,宋藹齡說:“這下你可如願了。”
的確,孔祥熙和宋子文有許多相同之處。他們都留洋受過美國教育,都是基督教徒,都和孫中山、蔣介石有姻親關係,都通過家族關係在政界發跡,在商界也都是出了名的大亨。自蔣宋聯姻之後,就有人說如今的中國是“蔣家天下陳家黨,宋氏姐妹孔家財”。但是,他們又有許多不同之處。如孔祥熙雖受的是西方教育,但卻熱衷於儒學,崇尚中庸,為人隨和,被認為是中國政界的老好人,對蔣介石從來是唯命是從。而宋子文雖有學子風度,注重禮儀但卻為人耿直,在官場不善於見風使舵,說話態度也直來直去,因此為政期間在南京樹敵較多。在一段時間內,他甚至對蔣介石都表現出一種傲慢的態度,認為蔣介石出身卑微,不過是一個政治投機家、一個在亂世中靠手腕混跡於政壇的暴發戶。他曾私下對好友說:“給蔣介石當財政部長,就跟當他一條狗差不多。”
正是在這種時候,蔣介石召見孔祥熙,向他透露了準備接班中央銀行總裁的信息,孔祥熙怎能不感恩涕零呢。
宋子文走後不久,孔祥熙便走馬上任。為報知遇之恩,孔祥熙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為蔣介石“圍剿”工農紅軍籌措經費。
當時,國內的經濟形勢極為嚴峻。由於國民黨的腐敗統治和帝國主義對中國資源的掠奪,加上蔣介石不顧人民死活又發動了一係列不得人心的內戰,使民族資產階級發展滯緩,廣大農民流離失所,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當時政府的財政赤字連年增長,到1933年孔祥熙上任時,每月的赤字就達1200萬元。
為籌齊對工農紅軍“圍剿”反需經費,孔祥照專程趕到江西,同正在那裏坐鎮指揮的蔣介石進行了討論。最後兩人商定,以關稅為擔保,向國內外發行1億元新公債。不過,發行的名義是支援國家建設。
孔祥熙從江西再到上海後,立即緊鑼密鼓地進行發行公債的準備。沒過幾天,上海的各大報紙上都在顯著位置上刊登了發行新公債的消息,還把這次購買公債說成是國民愛國的具體表現。
善良的人民當然不知道這是蔣介石和孔祥熙玩的把戲,於是1億元公債很快銷完。孔祥熙為此十分得意。隻是1億元公債一分一毫也未用於改善國計民生,而是全部被用於蔣介石購買軍火,進而去攻打江西的中國工農紅軍去了。
第一、二、三次“圍剿”失敗後,蔣介石惱羞成怒,又緊接著組織了第四次“圍剿”。當時他動用了四十萬軍隊,下決心要把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扼殺在搖籃中。為配合蔣介石,孔祥熙又發行了第二期“關稅庫券”,並通過越來越多的銀行借款透支來支持這些軍費開支。
孔祥熙的“錦囊妙計”,實際上是高利率奪走了本來應用於發展生產的資金。當時國家經濟困難,農村經濟蕭條,民族工業也因資金緊缺困難重重,銀根奇緊。在各行各業急需資金振興的時候,孔祥熙卻把資金都用來給蔣介石購買軍火以支持內戰,這對國計民生無疑是殺雞取卵。加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蕭條之風愈刮愈烈,日益影響到中國大陸。1933年美國為了緩和經濟危機對本國生產和金融業造成的打擊,決定放棄金本位,開始儲備白銀做為財政準備,並宣布銀價是每盎司50美分。這對上海的金融家極具吸引力。他們覺得,把白銀運到美國而不是去買孔祥熙發的債券,就能大賺一筆。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白銀大量流人國外,債券銷售一落千丈,蔣介石的內戰經費頻頻告急。於是銀行和貸款利率急劇上升,南京政府的財政麵臨破產的境地。
孔祥熙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為了防止白銀外流,他開始對白銀出口徵收10%的關稅。同時他又採取高壓手段,頒布了《儲蓄銀行法》,迫使私人銀行家必須購買國家公債,並強行規定每家銀行都必須以四分之一的資金購買國家公債或證券,將此做為中央銀行的總儲備金。
在這一係列高壓政策下,原來許多不準備購買公債的企業家銀行家們不得不參與購買公債,但他們對孔祥熙的這種做法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