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商會會長帶著禮物,慕名親往銘賢學校欲以重金禮聘孔祥熙擔任商團教官,代為訓練並指揮商團。孔祥熙對此邀請很感興趣,也正中他的下懷。他想藉此機會掌握一支地方武裝力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商團的名義,堂而皇之地購買真槍真炮。


    其後孔祥熙訓練商團也頗有成效,於是太穀警察局也前來約聘孔祥熙,請他出任顧問,每月到警察局去一次,對警察進行訓話。在警察局,孔祥熙主要是宣傳一些美國的治安管理方法,同時灌輸自己的一套東西。


    這樣,孔祥熙很快便掌握了太穀一帶的全部武裝力量,他就像地方大員一樣,常常身穿西裝,腰佩指揮刀,挺胸昂首,威風凜凜地走在縣城的大街上巡視。而街上的警察、商團團員和銘賢學校的學生及其他學校的學生,見到孔祥熙都要立正向他敬禮。


    如果說孔祥熙讓銘賢學生操練體操,是把西洋先進的東西介紹給中國人的話,那麽他對中國傳統的國學也是注意加以改進的。


    孔祥熙身為一校之長,遇有教師因故臨時請假不能到校上課時,所缺之課都由孔祥熙替代。特別是在替別人上國文課時,孔祥熙常常結合時事,擬出作文題目讓學生去做。不過,有一次他這樣做卻碰了“釘子”了。


    那天,孔祥熙又臨時替別人代課,並且偏巧又是作文課。他給學生出的題目是《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孔祥熙剛把題講解完,國文教師趙昌變氣沖沖地走了進來。趙昌變是清朝拔貢,以書法灑脫揚名三晉,是一位眾人景仰的老先生。孔祥熙與他過從甚密並且也對他相當敬重。


    可今天趙昌變是衝著孔祥熙來的。當即他責問孔祥熙道:


    “你一代作文課,作文題目都和武事有關。孔校長你辦銘賢學校,性質是文呢還是武?你出這些作文題目,總不是讓學生畢業後都去當兵吧?”


    孔祥熙聽完急忙解釋:“哈,趙老夫子,我是有這麽一個念頭,銘賢的學生畢了業,雖然不必全去當兵,可當兵的觀念和準備卻必須有。”


    接著,孔祥熙便滔滔不絕地講起了清政府如何腐敗和國外各國徵兵製的區別及優劣,講一個公民應該有保家衛國的能力和意識。這一通說教,使憤然前來質問的趙昌變緘默不語了。他心裏不得不佩服孔校長確實要比其他人站得高,看得遠。


    在和趙昌變討論之後不久,孔祥熙作了一條正式規定:今後凡寫作文不必非引經據典,隻要能言之有理,即使方言俗語人文也可評為上佳之作。


    胡適等人提倡白話文,是在新文化運動時,白話文當時被普天下的道學家視為不成體統、不倫不類的“洪水猛獸”。因此,胡適被尊為白話文的倡導人。其實孔祥熙早在清朝末年,就已在自己辦的銘賢學校提倡白話文了,此真可謂敢為天下先。


    孔祥熙不僅敢提倡白話文,而且還敢對學生進行“性教育”,這在當時,在中國傳統社會裏需要多大的膽量啊!


    既然孔祥熙從小就敢背叛自己的老祖宗,而去接受教會的教育,既然孔祥熙是一個喝過洋墨水的留學生,那麽他就能在當時比較落後的自己的家鄉去開風氣之先,揭造化之奇。他就敢於公開與傳統的禮教相違背,做一個實施“新風”的表率。當時孔祥熙在銘賢學校開設了“性教育”課程,他每季兩次或者三次,把那些已發育成熟、即將從銘賢學校畢業的學生,集中於一室並親自講解“性的衛生”、“性的道德”、“性的神聖”和“兩性結合”等問題。


    這些題目的講解,在當時來說實屬“大膽”而“先進”的不凡舉動,對中國傳統的封建道學是一個極為有力的衝擊。孔祥熙對“性”的講解,把當地那既沒有真本事、又道貌岸然,並且常常說三道四的偽道學們搞得暈頭轉向,目瞪口呆。


    當然,孔祥熙對性問題的理解和講解,主要是從積極的方麵去引導學生,使之對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全麵揭開人生的秘密,消除年輕人對此的神秘感。用今天的話說,純屬正麵教育。


    孔祥熙在每次給學生進行“性教育”時,總是對那些好奇心切的學生們說:“老先生們製止性慾,有如鯨之治水,築堤防、防外溢,不知浚疏河道,隻曉增強堤壩。這個方法最危險,因為水不暴發猶可,一旦暴發堤決壩潰,必將無法收拾。所以我們製止年輕人的性慾奔放,應該用大禹治水的法子,疏浚淪排,順著水性逐步導人正軌。”


    當時,孔祥熙還明確地告誡學生:“手淫最能殘害身體,初期為神經衰弱,浸漸便成不易治療的重症。你們切切不可玩忽,萬萬不許任性妄為,要知道你們將來能否成功立業,能否為聖為賢,幾乎完全以可否克製性慾而為斷。”


    為了使銘賢學校的學生都能身心健康地發展,孔祥熙採取了一些積極的辦法。他特別注意學生們的起居生活,言行舉動,嚴禁學生看課外的那些有害於身心健康的不良讀物;並大量準備體育用器,讓他們積極鍛鍊身體,白天認真學習並加強身體的鍛鍊,這樣晚間就能按時人睡,永遠有一種飽滿旺盛的精力。


    正是孔祥熙對學生們進行的這些有意的新式教育,在當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1915年4月,華北第一次運動會在太原舉行。銘賢學生共取得6個主要項目的第一名,一時威震華北各省。當時許多人麵麵相覷,不知山西怎麽突然冒出這樣一支勁旅。從此,銘賢的聲譽不勝而走。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孔氏家族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建平/李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建平/李安並收藏孔氏家族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