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的孩子們,都怕母親,不怕父親,以至影響到家裏的傭人也是如此。


    如果說孔祥熙在生活習慣上受美國的影響很深,那麽在學業上還算是為中國人爭氣的。孔祥熙人耶魯大學之初,每天都是平平和和、溫溫吞吞的樣子。本來東方學生就少,美國人就更瞧不起這個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青年了,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裏。孔祥熙心裏清楚,表麵上裝得滿不在乎,暗裏卻刻苦努力。不久,孔祥熙便以優秀的成績,征服了大家。人們終於發現,這個不動聲色的矮胖子,是個思維極為嚴密、做事極為認真的人。沒有人看不起他了,接近他的同學越來越多,大家都願意和孔祥熙做朋友。


    正是因為孔祥熙為人謙和,學習成績突出,所以孔祥熙留學6年,交了很多美國朋友。其中和孔祥熙稱得上最為知己的要算是歐柏林大學的保羅·考賓。


    保羅·考賓是孔祥熙在歐柏林大學讀書時的密友,二人友誼深厚,無話不談。在孔祥熙的影響下,保羅非常嚮往中國這塊神秘的東方大地。為此,孔祥熙還給他起了個中國名字:康保羅,字樂三。


    孔祥熙曾不止一次地向康樂三講述當初山西教案的情況,並且每每難過地說:


    “迴憶庚子殉難的那些教士,在太穀設醫院與學校,傳布福音,使太穀一城百姓獲益無窮,他們辛辛苦苦所建立的基礎,被庚子事變摧毀無遺,好不容易皈依基督的一些信徒,經過庚子那樣大事殺戮,虎口餘生,心摧膽裂,再也不敢上教堂的門。而西洋教士為了自身的安全,更無不視中國為畏途,殉難先賢的事業,竟不知道要到什麽時候才可以恢復。


    康樂三聽得非常激動不禁地動情地說:


    “聽你所說的,你的故鄉太穀,竟比歐柏林先生盡瘁一生的史特拉斯堡環境更加惡劣,造福人群必須有冒險犯難的決心,基督精神原本是信、望與愛。孔君,如果你學成歸國還願意本著歐柏林先生的精神迴到你的家鄉去繼續先賢未竟的事業,那麽我們不妨邀幾位誌同道合、不避艱危的朋友,大家一齊到太穀去!”


    “好極了!”孔祥熙高興道:“我決心放棄祖傳的許多事業,不做官,也不接受任何人的邀請,我願迴到故鄉,將殉難先賢的作為發揚光大”。


    孔祥熙後來真的迴到老家太穀,繼承了先賢的事業,但所謂不做官的諾言,卻很快給證明是假的了。


    一次推心至腹的談話,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康樂三先於孔祥熙畢業於歐柏林大學,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帶著夫人一同來到中國,主動地到太穀主持教會,他的夫人做為助手,也在教會裏擔任一些工作。後來孔祥熙迴國,在老家太穀創辦銘賢學校,康樂三夫婦給了他很大的支持。康樂三本人還應邀在銘賢學校擔任教員,支持孔祥熙的歐柏林精神。對此,孔祥熙曾這樣說過:


    “銘賢草創之初,其困頓艱苦,祥熙固力任而不辭。惟熙每有一得之見,輒若不為時有所驚,而君(康樂三)不獨諒之,且更助之成之,世言知己之交,熙與君有焉!”


    1905年,孔祥熙剛剛考人耶魯大學研究院不久。一天,孔祥熙聽說孫中山先生旅美正經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這消息使孔祥熙萬分激動。他決心再不放過這次機會,1901年,孔祥熙在日本橫濱已曾錯過了和孫中山見麵的機會,當時他覺得非常遺憾,甚至有幾分失落感。孔祥熙是帶著遺憾與失望,從橫濱啟程去美國的,以至他一路上都悶悶不樂。後來在美國他又錯過了兩次與孫中山見麵的機會。這次孔祥熙下定決心,不管發生什麽事情,也要見上孫中山一麵,當麵向這位革命的先驅請教。


    放下每天要聽的課程,放下手中研究的課題,孔祥熙坐上火車,從康狄納克州趕往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去與孫中山先生進行歷史性的會麵。


    克利夫蘭是一座位於美國中北部的重要工業城市,1796年以城市的籌建者--克利夫蘭將軍的名字命名。


    這一次孔祥熙在別人的指點下,很快找到了孫中山先生寄寓的地方。站在門前,孔祥熙的心“咚咚”直跳,按門鈴的手停在半空有些顫抖。他想像不出孫中山--這位革命的領袖,肯不肯見他這個20歲出頭的“楞小子”。如果不見自己該怎麽辦呢?如果見又該是怎樣的一種會麵呢?孔祥熙猶豫著。但隨即孔祥熙想到,會晤孫中山先生不是自己長期的夙願嗎?有什麽可難為情的呢?強烈的願望促使他鼓足勇氣,使勁按響了門鈴。


    門開了,站在孔祥熙麵前的是位身材中等、留著兩撒鬍子且雙目炯炯有神的中年人。他熱情地向孔祥熙作了自我介紹,然後把孔祥熙讓進屋裏。此刻種種疑慮和擔心轉眼之間全消失了,孔祥熙迫不及待地聲音有些激動地向孫中山先生述說了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經歷,談了自己對中國時局的看法和對中國未來前途的種種憂慮,表達了自己願意追隨孫中山從事反清革命的強烈願望。


    孫中山先生耐心地傾聽著孔祥熙的述說,深深地被眼前這位出身於中國傳統世家而又接受西方新式教育長大現在又留學海外的遊子的經歷所感動了。孫中山想到中國多一些這樣懷有一顆赤子之心的青年人該多好啊!這樣的年輕人多起來,中國的革命就有希望、華夏民族就有希望啊。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孔氏家族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建平/李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建平/李安並收藏孔氏家族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