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恰巧李鴻章的興致很好,於是便海闊天空地跟孔祥熙抒發一番感慨,其中不外是吹噓自我如何如何等。當然,對眼前孔祥熙這個年輕人,李鴻章也以過來人的身份和口吻,著實地嘉獎和勉勵一番。
最後,李鴻章答應了孔祥熙出國留學,並送給孔祥熙一包銀子以作學費。為了減少孔祥熙辦理出國護照的麻煩,李鴻章又予孔為“全權議和大臣一等肅毅伯”隨員的名義。後來,李鴻章還致電駐美公使伍秋庸,請他對孔多加照顧。
李鴻章想的是把孔祥熙培養成自己的親信,將來學成歸國為大清朝賣命效力。可沒料到,李鴻章再也見不到大洋彼岸的學子歸來了--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病死在寓所。而10年後,他們極力挽救的大清王朝也在革命黨人的隆隆炮聲中覆滅。
有了李鴻章做靠山,孔祥熙心裏踏實了許多,整天高高興興,有說有笑。他不想別的,一心隻想著參加畢業考試拿到畢業文憑後,立即遠走高飛去美國。
“運來鐵也成金”,畢業考試成績大出孔祥熙的意料,他居然高中頭名,得了“狀元”,和“榜眼”費起鶴一道被學校保送到美國歐柏林大學留學,轉眼之間他又成了公派留學生。
真是喜從天降,孔祥熙如今又是官費、又是公派,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了雙重身份,留學費用自然雄厚無比。此刻他既有李鴻章的贈銀,又有學校的贊助,孔祥熙算是吃了一顆真正的定心丸。
孔祥熙和費起鶴的出國手續,由麥美德代表潞河書院找清政府進行交涉。1901年夏秋之際,孔祥熙在等待出國手續期間,特地告假一月。他要迴山西太穀老家,與父親,與族人,與鄉親辭行。在孔祥熙看來,他這次還鄉,雖談不上“衣錦”,也算是給家裏一個驚喜。
孔祥熙途經榆次時,少不了要看望一下他的五叔孔繁杏。一來對五叔在他“落難”之時將他救出“虎口”表示答謝之情,二來也想和五叔討教討教今後處世為人的良方妙策。孔繁杏是個守舊之人,又上了年紀,當然說不出順乎潮流的一些深刻道理,隻是勉勵愛侄幾句“刻苦努力”之類的話。於是孔祥熙告別五叔,啟程迴太穀了。
孔祥熙迴家後,見到父親身體還算硬朗,隻是白髮又陡增不少,心中不免幾分激動。孔繁慈見到愛子無恙如初,出落成一個翩翩美男子了。現在已是學業有成、出國在即,老人的心中快慰不已。父親還詢問了兒子逃出太穀迴京以後情況,兒子把自己迴京以後的所作所為一一向父親做了說明。聽著孔祥熙繪聲繪色的描述,孔繁慈真不忍孔祥熙再離他遠去。但見兒子決心已定,想到將來可以出人頭地,也就像從前一樣,不加阻擋了。
過了幾天,孔祥熙向族中前輩和親朋好友-一辭行。自然又是一片反對聲、惋惜聲、責備聲和挽留聲不絕於耳。可是孔祥熙已從一個偏居太穀一隅的不懂事的毛頭小孩,變成一位接受過新式教育且有自己主見的新時代青年了。他對眾人的說詞隻是成熟地一笑了之。待假期一滿,孔祥熙便告別了父親,離開故裏返迴北京的潞河學院。
啟程的日子終於來到了。
1901年秋天,孔祥熙和他的同學費起鶴,作為潞河學院保送到美國的留學生,在美籍教師麥美德女士的陪同下,從天津塘沽啟程、乘海船經上海、日本,然後徑赴美國。
有生以來第一次告別父母、告別家鄉和祖國而漂洋過海的孔祥熙,此時站在巨輪的甲板上,凝視著滾滾奔湧的海浪,他想了很多很多,一種酸甜苦辣混合而成的說也說不清楚的滋味,直湧心頭。
想著自己幼年時期飄泊不定的生活,想著自己和小夥伴們一起背誦著“人之初、性本善”的情景,想著人教會學校時的艱難,想著自己在潞河書院一幕幕的“壯舉”,想著自己的祖國現在正處生死存亡的緊迫關頭,而他這個“匹夫”又如何呢?做為一個炎黃子孫、熱血男兒,他不但束手無策,反而要投身異邦,這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用”嗎?
孔祥熙心裏內疚了。當即他暗下決心:祖國啊,原諒你這不肖的子孫吧。待遊子歸來,我一定要報答你--偉大而軟弱、富饒而貧窮的母親。
為了消磨時光和解除旅途勞頓,孔祥熙和同船青年談天說地聊起來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無意中孔祥熙聽說孫中山先生正在日本的橫濱聯絡誌士,擴大革命組織。想到自己當年在潞河書院組織“文友會”時,曾稱是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的分會,並且從那時起,孔祥熙就一直非常想見到孫中山,向他探討救國救民的真理。這時,孔祥熙暗下決心:等船靠橫濱,自己要悄悄上岸,請朋友引見一晤孫中山。
橫濱在東京灣以西,離東京很近,屬於東京的外港。它幾十年前還是個小小的漁村,自從美國的炮艦打開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後,這裏很快成了自由貿易港。1889年建市以來,橫濱迅速繁榮起來,現已成為一座近代化的日本大都市。
海輪穩穩地停靠在橫濱大碼頭,要等呂小時以後才能重新啟航。孔祥熙懷著熱切的心情,趕緊離開了輪船。孔祥熙沒有去欣賞橫濱的街市,也沒有光顧商店看一看琳琅滿目的商品,而是爭分奪秒地從一號街一直穿過七號街,趕到了孫中山先生寓所所在地--“中華街”。
</br>
最後,李鴻章答應了孔祥熙出國留學,並送給孔祥熙一包銀子以作學費。為了減少孔祥熙辦理出國護照的麻煩,李鴻章又予孔為“全權議和大臣一等肅毅伯”隨員的名義。後來,李鴻章還致電駐美公使伍秋庸,請他對孔多加照顧。
李鴻章想的是把孔祥熙培養成自己的親信,將來學成歸國為大清朝賣命效力。可沒料到,李鴻章再也見不到大洋彼岸的學子歸來了--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病死在寓所。而10年後,他們極力挽救的大清王朝也在革命黨人的隆隆炮聲中覆滅。
有了李鴻章做靠山,孔祥熙心裏踏實了許多,整天高高興興,有說有笑。他不想別的,一心隻想著參加畢業考試拿到畢業文憑後,立即遠走高飛去美國。
“運來鐵也成金”,畢業考試成績大出孔祥熙的意料,他居然高中頭名,得了“狀元”,和“榜眼”費起鶴一道被學校保送到美國歐柏林大學留學,轉眼之間他又成了公派留學生。
真是喜從天降,孔祥熙如今又是官費、又是公派,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了雙重身份,留學費用自然雄厚無比。此刻他既有李鴻章的贈銀,又有學校的贊助,孔祥熙算是吃了一顆真正的定心丸。
孔祥熙和費起鶴的出國手續,由麥美德代表潞河書院找清政府進行交涉。1901年夏秋之際,孔祥熙在等待出國手續期間,特地告假一月。他要迴山西太穀老家,與父親,與族人,與鄉親辭行。在孔祥熙看來,他這次還鄉,雖談不上“衣錦”,也算是給家裏一個驚喜。
孔祥熙途經榆次時,少不了要看望一下他的五叔孔繁杏。一來對五叔在他“落難”之時將他救出“虎口”表示答謝之情,二來也想和五叔討教討教今後處世為人的良方妙策。孔繁杏是個守舊之人,又上了年紀,當然說不出順乎潮流的一些深刻道理,隻是勉勵愛侄幾句“刻苦努力”之類的話。於是孔祥熙告別五叔,啟程迴太穀了。
孔祥熙迴家後,見到父親身體還算硬朗,隻是白髮又陡增不少,心中不免幾分激動。孔繁慈見到愛子無恙如初,出落成一個翩翩美男子了。現在已是學業有成、出國在即,老人的心中快慰不已。父親還詢問了兒子逃出太穀迴京以後情況,兒子把自己迴京以後的所作所為一一向父親做了說明。聽著孔祥熙繪聲繪色的描述,孔繁慈真不忍孔祥熙再離他遠去。但見兒子決心已定,想到將來可以出人頭地,也就像從前一樣,不加阻擋了。
過了幾天,孔祥熙向族中前輩和親朋好友-一辭行。自然又是一片反對聲、惋惜聲、責備聲和挽留聲不絕於耳。可是孔祥熙已從一個偏居太穀一隅的不懂事的毛頭小孩,變成一位接受過新式教育且有自己主見的新時代青年了。他對眾人的說詞隻是成熟地一笑了之。待假期一滿,孔祥熙便告別了父親,離開故裏返迴北京的潞河學院。
啟程的日子終於來到了。
1901年秋天,孔祥熙和他的同學費起鶴,作為潞河學院保送到美國的留學生,在美籍教師麥美德女士的陪同下,從天津塘沽啟程、乘海船經上海、日本,然後徑赴美國。
有生以來第一次告別父母、告別家鄉和祖國而漂洋過海的孔祥熙,此時站在巨輪的甲板上,凝視著滾滾奔湧的海浪,他想了很多很多,一種酸甜苦辣混合而成的說也說不清楚的滋味,直湧心頭。
想著自己幼年時期飄泊不定的生活,想著自己和小夥伴們一起背誦著“人之初、性本善”的情景,想著人教會學校時的艱難,想著自己在潞河書院一幕幕的“壯舉”,想著自己的祖國現在正處生死存亡的緊迫關頭,而他這個“匹夫”又如何呢?做為一個炎黃子孫、熱血男兒,他不但束手無策,反而要投身異邦,這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用”嗎?
孔祥熙心裏內疚了。當即他暗下決心:祖國啊,原諒你這不肖的子孫吧。待遊子歸來,我一定要報答你--偉大而軟弱、富饒而貧窮的母親。
為了消磨時光和解除旅途勞頓,孔祥熙和同船青年談天說地聊起來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無意中孔祥熙聽說孫中山先生正在日本的橫濱聯絡誌士,擴大革命組織。想到自己當年在潞河書院組織“文友會”時,曾稱是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的分會,並且從那時起,孔祥熙就一直非常想見到孫中山,向他探討救國救民的真理。這時,孔祥熙暗下決心:等船靠橫濱,自己要悄悄上岸,請朋友引見一晤孫中山。
橫濱在東京灣以西,離東京很近,屬於東京的外港。它幾十年前還是個小小的漁村,自從美國的炮艦打開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後,這裏很快成了自由貿易港。1889年建市以來,橫濱迅速繁榮起來,現已成為一座近代化的日本大都市。
海輪穩穩地停靠在橫濱大碼頭,要等呂小時以後才能重新啟航。孔祥熙懷著熱切的心情,趕緊離開了輪船。孔祥熙沒有去欣賞橫濱的街市,也沒有光顧商店看一看琳琅滿目的商品,而是爭分奪秒地從一號街一直穿過七號街,趕到了孫中山先生寓所所在地--“中華街”。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