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開學了。父親陪著女兒來到學校,辦妥了一切手續。當父親和她分手時,宋藹齡突然感到孤獨和陌生,上前緊緊摟住了父親的脖子,傷心地哭了。
這是藹齡記事以來第一次真正的流淚。是啊,上學之前她從來沒離開過父母一天。
由於學校沒有其他和她這麽大的孩子,也就自然沒有適合靄齡學習的班級。於是她由海倫·理查森小姐專門負責,單獨教了她兩年。
對於宋藹齡來講,學校的生活和家裏的生活相比真是太苦了。她不僅要過學習關,還要過生活關。兩年以後,藹齡能跟班學習了,但她仍是全班年齡最小的學生。上課時,宋藹齡坐在椅子上,雙腳離地懸在半空,一節課下來,腿腳都麻木了。小藹齡用極大的毅力忍受這個痛苦而終於堅持了下來。同樣,吃飯的時候同學們你爭我搶,可宋藹齡個子太矮且胳膊太短,夠不著飯桌中央的飯菜,吃的又慢,所以餓肚子是經常的事。特別是到了晚上熄燈後,屋子裏一片漆黑,她獨自一人躺在被窩裏難免感到孤獨和害怕,小時候聽過的鬼怪故事這時也都跑出來嚇唬她。小藹齡越是害怕就越睡不著,越睡不著反就越害怕。但她咬牙堅持,睜著雙眼靜候天亮。當海倫校長知道這些事後,情不自禁地稱讚說:“這樣有毅力的孩子,從沒見過。”因此她也更加喜歡宋藹齡了。
宋藹齡從不認為她上學是個錯誤決定,也從來未要求父母把她接迴家。她頑強地堅持下去,終於腿長長了可以夠得著地板,胳膊也長了可以夠到飯桌中央的飯菜。當藹齡的兩個妹妹--慶齡和美齡分別於1900年和1904年進入馬克諦耶女子學校讀書時,姐姐早已是“老資格”的學生了。
在學校學習期間由於經常和小朋友一起,還培養了藹齡後來那特有的幽默感。有段時間她正在換牙,兩顆門牙剛掉。有個大女孩逗她:“宋太太,你的牙怎麽啦?”“太太”,藹齡幽默地迴答:“前門被人偷走了。”
1903年,宋耀如決定將自己隻有14歲的女兒來藹齡送到美國留學。為此將她從馬克諦耶女校接迴來,在家由他親自教授有關課程,並自稱“家庭留美預備學校。”對於這件事當時很多親朋好友不理解,他們質問宋耀如:“你是不是瘋了?孩子還這麽小,她去美國怎樣生活?”
人們提的問題有一定的道理。為此,宋耀如去找自己的老朋友步惠廉徵求意見。步惠廉激動地對宋耀如說:“你真在女兒身上創造奇蹟了。”並答應願意幫助宋耀如。
宋藹齡也表示她願意去美國上學。藹齡很小的時候,宋耀如就多次給她講述美國的風土人情和人文地理,以及他自己在那裏的充滿神奇樂趣的生活,從而使宋藹齡每每如身臨其境一般。長期潛移默化的結果是小藹齡雖然沒去過美國,但對美國並不陌生而且非常嚮往。
步惠廉給喬治亞州梅肯市的衛斯理學院的賈·杜邦·格裏寫了封推薦信。衛斯理學院是美國第一所特許設立的女子學院,同範德比爾特大學、聖三一學院和埃墨裏學院一樣,也是南方衛理公會辦的一所學院。
衛斯理學院院長格裏是步惠廉的密友。步惠兼給他寫了一封長信,介紹宋查理的身世以及在範德比爾特成為衛理公會牧師的經歷還有他在中國取得的成就,同時還介紹了宋查理的家庭和幾個非凡的兒女特別是宋藹齡的情況。
1903年夏末,步惠廉收到了格裏的覆信。錄取一位中國牧師的女兒入學念書的前景打動了格裏的心。衛斯理學院過去錄取過幾名美國印第安姑娘,但從來沒有錄取過中國姑娘。格裏建議讓宋藹齡住在他家裏,等她適應環境(而且學院裏的姑娘們也適應她)之後再人學。當時人學的標準伸縮性很大,特別是那些專為富家子弟開辦的小型私立院校,格裏表示可以讓宋藹齡作為預科生人學。
當時宋耀如擔心如何把藹齡送到喬治亞州去,正巧步惠廉打算偕家眷迴鄉度假,他表示願意攜藹齡同行。
宋藹齡開始計算日子。當嚴冬逝去大地迴春的時候,她已打點好行裝。步惠廉全家計劃在5月28日乘太平洋郵輪公司的高麗號輪船離開上海。宋耀如給藹齡也訂了高麗號的船票,然後到葡萄牙領事館繳了一筆“特別費”給藹齡買了一張葡萄牙護照。跟他自己自1895年以來,為了預防萬一而隨身攜帶的那張護照一模一樣。宋耀如自稱出生於澳門,所以父母的籍貫決定藹齡是這塊葡萄牙殖民地的公民。這樣弄虛作假的做法在當時屢見不鮮,隻要破費些錢即可。宋耀如希望至少能夠為宋藹齡提供這點有名無實的保護。
5月的一天,一位身材苗條的姑娘倚著“高麗”號輪船的欄杆,目不轉睛地盯著“維多利亞”號小船(宋家並沒有合家為宋藹齡送行,怕她傷心。隻是由父親宋耀如乘維多利亞號小船送女兒上高麗號輪船)。小船上載著她的父親,沿著黃浦江向上海碼頭航行。宋藹齡一動不動地站著,神情自若,直到小船淹沒在一片濃霧之中,她這才突然低頭哭了起來。然而隨即她自言自語道,沒有什麽可哭的,這畢竟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作為宋耀如的長女,她正開始實現最親愛的父親的理想--讓自己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美國受到教育。
</br>
這是藹齡記事以來第一次真正的流淚。是啊,上學之前她從來沒離開過父母一天。
由於學校沒有其他和她這麽大的孩子,也就自然沒有適合靄齡學習的班級。於是她由海倫·理查森小姐專門負責,單獨教了她兩年。
對於宋藹齡來講,學校的生活和家裏的生活相比真是太苦了。她不僅要過學習關,還要過生活關。兩年以後,藹齡能跟班學習了,但她仍是全班年齡最小的學生。上課時,宋藹齡坐在椅子上,雙腳離地懸在半空,一節課下來,腿腳都麻木了。小藹齡用極大的毅力忍受這個痛苦而終於堅持了下來。同樣,吃飯的時候同學們你爭我搶,可宋藹齡個子太矮且胳膊太短,夠不著飯桌中央的飯菜,吃的又慢,所以餓肚子是經常的事。特別是到了晚上熄燈後,屋子裏一片漆黑,她獨自一人躺在被窩裏難免感到孤獨和害怕,小時候聽過的鬼怪故事這時也都跑出來嚇唬她。小藹齡越是害怕就越睡不著,越睡不著反就越害怕。但她咬牙堅持,睜著雙眼靜候天亮。當海倫校長知道這些事後,情不自禁地稱讚說:“這樣有毅力的孩子,從沒見過。”因此她也更加喜歡宋藹齡了。
宋藹齡從不認為她上學是個錯誤決定,也從來未要求父母把她接迴家。她頑強地堅持下去,終於腿長長了可以夠得著地板,胳膊也長了可以夠到飯桌中央的飯菜。當藹齡的兩個妹妹--慶齡和美齡分別於1900年和1904年進入馬克諦耶女子學校讀書時,姐姐早已是“老資格”的學生了。
在學校學習期間由於經常和小朋友一起,還培養了藹齡後來那特有的幽默感。有段時間她正在換牙,兩顆門牙剛掉。有個大女孩逗她:“宋太太,你的牙怎麽啦?”“太太”,藹齡幽默地迴答:“前門被人偷走了。”
1903年,宋耀如決定將自己隻有14歲的女兒來藹齡送到美國留學。為此將她從馬克諦耶女校接迴來,在家由他親自教授有關課程,並自稱“家庭留美預備學校。”對於這件事當時很多親朋好友不理解,他們質問宋耀如:“你是不是瘋了?孩子還這麽小,她去美國怎樣生活?”
人們提的問題有一定的道理。為此,宋耀如去找自己的老朋友步惠廉徵求意見。步惠廉激動地對宋耀如說:“你真在女兒身上創造奇蹟了。”並答應願意幫助宋耀如。
宋藹齡也表示她願意去美國上學。藹齡很小的時候,宋耀如就多次給她講述美國的風土人情和人文地理,以及他自己在那裏的充滿神奇樂趣的生活,從而使宋藹齡每每如身臨其境一般。長期潛移默化的結果是小藹齡雖然沒去過美國,但對美國並不陌生而且非常嚮往。
步惠廉給喬治亞州梅肯市的衛斯理學院的賈·杜邦·格裏寫了封推薦信。衛斯理學院是美國第一所特許設立的女子學院,同範德比爾特大學、聖三一學院和埃墨裏學院一樣,也是南方衛理公會辦的一所學院。
衛斯理學院院長格裏是步惠廉的密友。步惠兼給他寫了一封長信,介紹宋查理的身世以及在範德比爾特成為衛理公會牧師的經歷還有他在中國取得的成就,同時還介紹了宋查理的家庭和幾個非凡的兒女特別是宋藹齡的情況。
1903年夏末,步惠廉收到了格裏的覆信。錄取一位中國牧師的女兒入學念書的前景打動了格裏的心。衛斯理學院過去錄取過幾名美國印第安姑娘,但從來沒有錄取過中國姑娘。格裏建議讓宋藹齡住在他家裏,等她適應環境(而且學院裏的姑娘們也適應她)之後再人學。當時人學的標準伸縮性很大,特別是那些專為富家子弟開辦的小型私立院校,格裏表示可以讓宋藹齡作為預科生人學。
當時宋耀如擔心如何把藹齡送到喬治亞州去,正巧步惠廉打算偕家眷迴鄉度假,他表示願意攜藹齡同行。
宋藹齡開始計算日子。當嚴冬逝去大地迴春的時候,她已打點好行裝。步惠廉全家計劃在5月28日乘太平洋郵輪公司的高麗號輪船離開上海。宋耀如給藹齡也訂了高麗號的船票,然後到葡萄牙領事館繳了一筆“特別費”給藹齡買了一張葡萄牙護照。跟他自己自1895年以來,為了預防萬一而隨身攜帶的那張護照一模一樣。宋耀如自稱出生於澳門,所以父母的籍貫決定藹齡是這塊葡萄牙殖民地的公民。這樣弄虛作假的做法在當時屢見不鮮,隻要破費些錢即可。宋耀如希望至少能夠為宋藹齡提供這點有名無實的保護。
5月的一天,一位身材苗條的姑娘倚著“高麗”號輪船的欄杆,目不轉睛地盯著“維多利亞”號小船(宋家並沒有合家為宋藹齡送行,怕她傷心。隻是由父親宋耀如乘維多利亞號小船送女兒上高麗號輪船)。小船上載著她的父親,沿著黃浦江向上海碼頭航行。宋藹齡一動不動地站著,神情自若,直到小船淹沒在一片濃霧之中,她這才突然低頭哭了起來。然而隨即她自言自語道,沒有什麽可哭的,這畢竟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作為宋耀如的長女,她正開始實現最親愛的父親的理想--讓自己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美國受到教育。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