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孔祥熙3歲時,母親龐氏又給他生下一個妹妹。依據族譜,父親孔繁慈給這個妹妹起了一個名字叫孔祥貞。
盡管家中添了妹妹,但母親並未因此放鬆對孔祥熙的管教和培養。孔祥熙4歲起,母親龐氏便開始手把手地教他臨摹字帖習字,且開始誦讀《三字經》等啟蒙讀物。其後不久又開始學習《論語》。孔祥熙自幼就顯出天資聰明伶俐,記憶力又異乎尋常的強。他聽母親講述幾遍《三字經》後,就能“人之初勝本善”地即席背誦起來。聽著兒子那清脆悅耳的誦書聲,母親龐氏坐在一旁簡直喜得合不攏嘴了。
但幼時的孔祥熙畢竟是一個男孩,天性好動貪玩,所以練字時常常拴不住心猿意馬,一時難能坐下來專心致誌。由於書法不見長進,當年的小祥熙沒少受父親的訓斥和責打。後來長成之後孔祥熙的字依舊寫得一般,這恐怕也和他幼時習字基本功不夠紮實有著關聯。
有一迴孔祥熙又在院裏漫處地亂跑,一不小心,他跌了一個跟頭。當時,跌傷了額頭還流了不少的血。情急之中,家裏人便劈頭蓋臉地訓起平素負責照顧小祥熙的丫環來。那小丫環當年也隻是個小姑娘,比孔祥熙年長不了幾歲,她怎麽能看顧好竟日上竄下跳猴子一般頑皮的小祥熙呢。一時間那丫環有口難辨,隻好滿腹委屈地抹著眼淚,等待東家打發她迴家了。當時,孔夫人龐氏走了過來。她先是仔細地察看了一番兒子的傷勢,一見跌得並不算重,便勸家人消消氣,別再難為那個小丫環了。就這樣,一場小小的風波平息了。從此,孔夫人龐氏的仁慈之心也在孔府傭人中間留下了一個好名聲。
然而令人扼腕慨嘆的是,果真“好人沒長壽,賴人活個夠”。自孔家添了女兒之後,那龐氏身上的負擔更重了。她不僅要看顧嗷嗷待哺的女兒,又要督促心愛的兒子讀書習字,同時還有不少的家務要她照管。終日過度的操勞,最後竟累垮了龐氏的身體,她不幸染上了當時稱為癆症的肺病,身體日愈的虛弱下來。但為了夫君也為了孩子,龐氏依舊苦苦支撐著不肯躺下,以至終於有一天她病倒了,並且一病不起。當時孔繁慈雖然也竟日在外奔波著生計,但由於他已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惡習並且毒癮一度很重,導致家中境況一落千丈。待其妻龐氏病重躺倒時,孔家居然抬據得拿不出錢來為龐氏治病了。後來孔繁慈所以終身未再續娶,除了考慮兒女不受委屈之外,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也有當年對愛妻的負疚心理起著作用。
沒過多久,龐氏這位年輕賢惠的母親,便望著自己那一對可憐的小兒女,眼中噙著淚水,依依不捨地撒手去了。
母親去世那一年,孔祥熙隻有6歲,而妹妹孔祥貞則隻有3歲多一點。
童年本該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難忘的一段時光,因而也格外地惹人留戀。但是當童年生活展現在每一個兒童麵前時,卻並非都是充滿陽光的燦爛日子。童年生活對有些兒童來說,的確是充滿無窮樂趣的;而對另一些兒童來說卻是悲涼和黯淡的,以至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泯滅了童心的天真和活潑。
幼年失母同時又被困苦的生活所折磨,這段經歷對孔祥熙來說太難忘也太深刻了。本來小祥熙可以天天依偎在母親膝下盡享那無窮無盡的母愛,可轉眼之間他就要和窮人家的孩子一起去“撿爛炭”,這一切都像一幅圖畫一樣,深深印在了孔祥熙的腦海裏,簡直刻骨銘心一般。所以當他後來上了教會學校讀書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願歸返故裏,並且也不願別人提起孩提時代的光景,以免徒增感傷。
而中年喪妻對孔繁慈來說,其精神打擊就更大了。過往日子裏夫妻感情甚篤,盡管生計後來有些艱難,相互間卻始終恩愛體貼,享盡天倫之樂。而今隻一夜之間,孔繁慈卻要獨守孤燈,形影相弔。尤其是老宅屋內遍布愛妻舊物;睹物思人,孔繁慈不免更加心灰意冷,為伊憔悴。
當時也曾有好心人苦勸孔繁慈再續娶一門親事。一來因為難忘愛妻,二來孩子都還太小,搞得不好恐遭繼母的拳頭。孔繁慈考慮再三最後還是婉言謝絕了眾人的好意。他決心要父代母職,既當嚴父又做慈母。這在當年,男子三妻四妾習以為常的舊中國封建社會,孔繁慈為把孩子撫養成人而一生未再續取,應該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但孔繁慈畢竟也忍受不了整日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折磨,思來想去他決定離鄉出外謀生。於是料理完妻子的喪事後,孔繁慈帶上一對小兒女,鎖起程家莊孔氏老宅的大門,投奔距縣城15裏的南張村嶽父那裏去了。
隻是,孔繁慈的嶽父龐寶恆此時也已家道中落,僅僅經營了一個小商鋪,賣些本小利微的雜貨勉強維持,因此也無力資助孔氏父子了。
最後沒辦法,孔繁慈隻好設了一間私塾,當起了教書先生。最初來人學的兒童並不多,隻有八九名,孔繁慈對他們進行最初級的啟蒙教育,並以其微薄的收人,領著孔祥熙和孔祥貞艱難度日。直到後來,人學的孩子逐漸多了起來,一來因為孔家乃方圓數十裏內最有名的書香世家,開館設塾亦算家傳;二來孔家幾代人的人品名聲俱佳,鄉親們覺得把孩子交給孔繁慈心裏放心。再到後來,路遠一點的甚至要托人說情方可人學,最後人學的兒童陸續增加到30多名。孔祥照也做了一名父親私塾裏的學生,而且是一名年齡最小的學生。
</br>
盡管家中添了妹妹,但母親並未因此放鬆對孔祥熙的管教和培養。孔祥熙4歲起,母親龐氏便開始手把手地教他臨摹字帖習字,且開始誦讀《三字經》等啟蒙讀物。其後不久又開始學習《論語》。孔祥熙自幼就顯出天資聰明伶俐,記憶力又異乎尋常的強。他聽母親講述幾遍《三字經》後,就能“人之初勝本善”地即席背誦起來。聽著兒子那清脆悅耳的誦書聲,母親龐氏坐在一旁簡直喜得合不攏嘴了。
但幼時的孔祥熙畢竟是一個男孩,天性好動貪玩,所以練字時常常拴不住心猿意馬,一時難能坐下來專心致誌。由於書法不見長進,當年的小祥熙沒少受父親的訓斥和責打。後來長成之後孔祥熙的字依舊寫得一般,這恐怕也和他幼時習字基本功不夠紮實有著關聯。
有一迴孔祥熙又在院裏漫處地亂跑,一不小心,他跌了一個跟頭。當時,跌傷了額頭還流了不少的血。情急之中,家裏人便劈頭蓋臉地訓起平素負責照顧小祥熙的丫環來。那小丫環當年也隻是個小姑娘,比孔祥熙年長不了幾歲,她怎麽能看顧好竟日上竄下跳猴子一般頑皮的小祥熙呢。一時間那丫環有口難辨,隻好滿腹委屈地抹著眼淚,等待東家打發她迴家了。當時,孔夫人龐氏走了過來。她先是仔細地察看了一番兒子的傷勢,一見跌得並不算重,便勸家人消消氣,別再難為那個小丫環了。就這樣,一場小小的風波平息了。從此,孔夫人龐氏的仁慈之心也在孔府傭人中間留下了一個好名聲。
然而令人扼腕慨嘆的是,果真“好人沒長壽,賴人活個夠”。自孔家添了女兒之後,那龐氏身上的負擔更重了。她不僅要看顧嗷嗷待哺的女兒,又要督促心愛的兒子讀書習字,同時還有不少的家務要她照管。終日過度的操勞,最後竟累垮了龐氏的身體,她不幸染上了當時稱為癆症的肺病,身體日愈的虛弱下來。但為了夫君也為了孩子,龐氏依舊苦苦支撐著不肯躺下,以至終於有一天她病倒了,並且一病不起。當時孔繁慈雖然也竟日在外奔波著生計,但由於他已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惡習並且毒癮一度很重,導致家中境況一落千丈。待其妻龐氏病重躺倒時,孔家居然抬據得拿不出錢來為龐氏治病了。後來孔繁慈所以終身未再續娶,除了考慮兒女不受委屈之外,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也有當年對愛妻的負疚心理起著作用。
沒過多久,龐氏這位年輕賢惠的母親,便望著自己那一對可憐的小兒女,眼中噙著淚水,依依不捨地撒手去了。
母親去世那一年,孔祥熙隻有6歲,而妹妹孔祥貞則隻有3歲多一點。
童年本該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難忘的一段時光,因而也格外地惹人留戀。但是當童年生活展現在每一個兒童麵前時,卻並非都是充滿陽光的燦爛日子。童年生活對有些兒童來說,的確是充滿無窮樂趣的;而對另一些兒童來說卻是悲涼和黯淡的,以至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泯滅了童心的天真和活潑。
幼年失母同時又被困苦的生活所折磨,這段經歷對孔祥熙來說太難忘也太深刻了。本來小祥熙可以天天依偎在母親膝下盡享那無窮無盡的母愛,可轉眼之間他就要和窮人家的孩子一起去“撿爛炭”,這一切都像一幅圖畫一樣,深深印在了孔祥熙的腦海裏,簡直刻骨銘心一般。所以當他後來上了教會學校讀書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願歸返故裏,並且也不願別人提起孩提時代的光景,以免徒增感傷。
而中年喪妻對孔繁慈來說,其精神打擊就更大了。過往日子裏夫妻感情甚篤,盡管生計後來有些艱難,相互間卻始終恩愛體貼,享盡天倫之樂。而今隻一夜之間,孔繁慈卻要獨守孤燈,形影相弔。尤其是老宅屋內遍布愛妻舊物;睹物思人,孔繁慈不免更加心灰意冷,為伊憔悴。
當時也曾有好心人苦勸孔繁慈再續娶一門親事。一來因為難忘愛妻,二來孩子都還太小,搞得不好恐遭繼母的拳頭。孔繁慈考慮再三最後還是婉言謝絕了眾人的好意。他決心要父代母職,既當嚴父又做慈母。這在當年,男子三妻四妾習以為常的舊中國封建社會,孔繁慈為把孩子撫養成人而一生未再續取,應該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但孔繁慈畢竟也忍受不了整日觸景生情、睹物思人的折磨,思來想去他決定離鄉出外謀生。於是料理完妻子的喪事後,孔繁慈帶上一對小兒女,鎖起程家莊孔氏老宅的大門,投奔距縣城15裏的南張村嶽父那裏去了。
隻是,孔繁慈的嶽父龐寶恆此時也已家道中落,僅僅經營了一個小商鋪,賣些本小利微的雜貨勉強維持,因此也無力資助孔氏父子了。
最後沒辦法,孔繁慈隻好設了一間私塾,當起了教書先生。最初來人學的兒童並不多,隻有八九名,孔繁慈對他們進行最初級的啟蒙教育,並以其微薄的收人,領著孔祥熙和孔祥貞艱難度日。直到後來,人學的孩子逐漸多了起來,一來因為孔家乃方圓數十裏內最有名的書香世家,開館設塾亦算家傳;二來孔家幾代人的人品名聲俱佳,鄉親們覺得把孩子交給孔繁慈心裏放心。再到後來,路遠一點的甚至要托人說情方可人學,最後人學的兒童陸續增加到30多名。孔祥照也做了一名父親私塾裏的學生,而且是一名年齡最小的學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