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宣讀了聖旨,大意是教李茂貞出兵,助高駢討伐河中。
李茂貞左右為難,便喚王行瑜商量:“王重榮派來聯絡的人,還在我這兒住著,我一直未敢答應。現在田令孜的差人又來了。要不是魏王生前提攜,我也不會有今天。他老人家剛去世,我就出兵攻打他的兒子,說出去豈不要惹人唾罵。”王行瑜道:“田晉公和楊魏王向來不和,以前是東風壓倒西風,現在看來,倒是西風要壓倒東風了。”
“你是說?”
王行瑜訕笑道:“田王相爭,你看皇帝是會偏向田呢,還是偏向王呢?”
“這還用說,自然是偏向......”李茂貞話音驟止。
王行瑜笑道:“那不得了,王重榮抗旨不遵,你李鳳翔奉詔討逆,有何不可?”
“話雖如此,可是這仗是賠本的買賣,打輸了損兵折將,打贏了河中歸了田令孜......”
王行瑜微微沉思,喜上心來:“咱們可以向朝廷談點條件,邠寧節度使任上,還有個空缺......”
李茂貞恍然大悟,點頭道:“我上奏皇帝,向田令孜討個兩鎮節度使的差事!”
“不行。”
“怎麽?”
王行瑜看李茂貞疑惑,乃皺起眉頭:“我的哥哥,這不明擺著麽,你和李克用都是一鎮節度使,他的功勞和軍力比你如何?”
“這......自然是比我強些......”
“他都沒有把幽州節度使的烏沙戴在自己頭上,你要是這樣做了,不但田令孜不高興,李克用、朱全忠之流也會視你為敵呀!”
李茂貞沉吟良久,探問道:“我舉薦你擔任邠寧節度使如何?”
“這......”王行瑜佯裝意外,口齒訥訥了半天,索性跪地抱拳答道:“真是這樣,敢不像劉仁恭侍奉李克用一樣,為哥哥赴湯蹈火、執鞭墜鐙!”
李茂貞欣慰不已,便應下出兵之事,同時田令孜為將其攏入麾下,批準了王行瑜任職的奏請,並教鳳翔、邠州兩鎮人馬東進,助力高駢征討王重榮。
洛陽城秋風正濃,兵士們驅趕著流民,忙著清理因戰亂而荒廢的田蕪。
“行軍作戰,拚的是糧草,現在趁著雙方休兵的間歇,安頓流民是必要的,教他們耕種糧食,以便來日征戰使用......”洛陽宮外的臨時住所內,薛秦正向朱全忠講授安民生息的陳詞建議。
朱全忠道:“秦宗權靠醃人肉充當軍糧,搞得山東流民一股腦地往西竄。正好,青壯編入軍中,老弱安排去種糧,待糧草準備充足,就可一舉剿滅秦賊。”
這時,張歸霸從外麵進來:“主公,王重榮的來使......”
“我這兒有機密要事,迴頭再稟報!”朱全忠不等張歸霸開口,便急忙勒令他住口。薛秦道:“王重榮派人來了洛陽嗎?”朱全忠假作不以為意,隨意答道:“是這樣,楊魏王出喪我派人代表你我吊謁,王重榮派人迴來答謝。”於是薛秦不疑。
待到薛秦離開,朱全忠差小廝喚來張歸霸,說道:“雖然我看待薛秦如手足,但是他原追隨曾元裕,對楊複光情誼很深。要是他知道王重榮有難,一定要出手相助的,所以這件事,需得瞞著他。”張歸霸道:“是,屬下明白了。我現在就去打發王重榮的使者滾出洛陽。”
“哎!糊塗!這樣豈不是和王重榮鬧翻臉?”
張歸霸會意:“主公的意思是,既不答應王重榮聯合,也不夥同高駢征討河中,就此兩不相幫。可是,這樣的話,我擔心會把兩方都給得罪了。”
朱全忠哼哧道:“當然不能得罪。我早和你們說過,朱家軍是投降來的,隨時隨地得夾起尾巴做人。他們這些功臣重臣不是愛鬥嘛,叫他們去鬥就是了。咱們隻要盡心盡力為朝廷剿滅山東匪患,擴充咱的地盤和軍事,就不怕站不穩腳跟。眼下,對待田王雙方,不能說不幫,而是兩個都要幫......”
張歸霸疑惑:“兩個都幫?怎麽幫?”
朱全忠麵色露出三分狡黠,在張歸霸耳旁小聲吩咐下去...
另一邊,河中府取下魏王匾額,高掛起“弘農王府”的牌子。王建等陪同王重榮,晝夜等候各路信使的迴報。
晉暉憂心道:“高駢的神策軍想來也有五萬餘眾,外加李茂貞、王行瑜的鳳翔、邠州人馬,人數足足超過我們三倍。如果李克用和朱溫拒絕聯合,那情況可就糟了。”李師泰憤然道:“李茂貞就是條黑心爛肺的豺狼,父王在世時,他裝得比我們兄弟都還恭敬孝順,轉頭來就幫著田令孜與忠武為敵。我倒是希望他趕緊來送死,讓我一槍挑了他的黃膽!”
張造道:“現在不是逞匹夫之勇的時候,對方兵力遠勝過我,想父王創軍不易,總不能被我們給拚光了。”韓建反問道:“你這話什麽意思?”張造沉吟道:“我考慮了很久,田令孜調大哥為隴右節度使的目的到底是什麽?”龐叢道:“目的無非有二,一是看中了河中府的鹽池,想收為己有,從中牟利。二是把忠武軍調離原駐地,削弱我們的力量以便後圖之。”鹿晏弘道:“我們需得考慮清楚,要不要為了一人之利害,陷整個忠武軍於絕境。”王建道:“二哥,你這話怪模怪樣,怎麽個意思?”鹿晏弘哼道:“大哥不願意舍棄河中節度使的官位,搞得忠武軍背負抗旨不遵的罪名,父親一生忠義,他在天有靈,定會感歎我等不肖。”李師泰情緒激動地說道:“二哥,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父王在天有靈的話,應該保佑我們殺敗高駢,追進長安城,活捉田令孜,給天下除一大害才是。”
王重榮遲遲不說話,見兄弟們愈發爭吵起來,才道:“倘若能保全忠武名節和各位兄弟安全,我王重榮就是死了也無妨。”繼而走到鹿晏弘跟前,雙目直勾勾地凝視著他,鹿晏弘見他眼神灼然犀利,不敢與之對視。
王重榮繼續道:“有朱溫的消息麽?”王建道:“有,朱溫派了蕭雲海、滕子羅二將前來助陣。眼下已經到了弘農。”王重榮略感欣慰,說道:“到頭來,最仗義的卻是這個賊寇。”王建道:“當年打華州,他妻弟死在大哥手下,沒想到,朱溫竟能不計前嫌,顧全大義。”“是啊。”弟兄幾人皆是讚歎。
卻說蕭雲海與滕子羅二人引兵數千,屯紮弘農(虢州)。滕子羅道:“忠武軍中那個姓鹿的,好是目中無人,當年我奉命去武功報捷,被他欺侮一番,現如今又要帶兵就給他解圍,想想就冒火。”蕭雲海道:“放心,主公隻叫咱們駐紮在弘農,遠遠地看著他們打鬥便是,咱們隻當前來看戲了。”
河中府外,五十裏處,塵煙大起。
三路人馬聚合在此,高駢率靜海軍,李茂貞率鳳翔軍,王行瑜率邠州軍,合計五十五萬餘眾。
王重榮登高眺望,見大軍潮水般湧來,心緒複雜難解,與王建道:“李茂貞背信棄義,朱全忠作壁上觀,李克用又無消息傳來,看來大事將敗。”王建道:“眾人皆重利益,父親在時,大家情好如同兄弟,父親去世,卻作鳥獸散。”
王重榮道:“我意上表請罪,讓出河中之地......”
“大哥,這話如何說?”王建驚得雙眼瞪圓。
王重榮長舒一口氣,道:“我不能讓父親一手創立的忠武軍毀在我手裏。抗旨之罪我一人擔下,你和眾兄弟以後,隻得各奔前程了。”
“不行!”
眾兄弟聽聞王重榮主意,個個前來勸阻。王重榮心意已決,力排眾議:“我相信皇上會念我功勞,從輕發落。你們不用再勸,我思來想去,這是最好的辦法,忠武軍不能再白白流血了。”轉而與晉暉、龐叢等一一吩咐,“如能平安度過此劫,眾兄弟早晚有再聚首之時。”
王重榮上表請罪的奏折送至長安一月有餘,終於傳來迴信。壽王李曄受欽命來到軍前,專為解決王重榮抗旨一事。王重榮聽聞來的是壽王,得以放寬心,“壽王賢德,有他主持公道,一切都好辦了。”
“報!壽王派人傳命,請主公明日出城相會。”
聽聞壽王邀約,王建思慮再三,道:“大哥不宜親去,還是讓我先去探探壽王爺的口風......”
王重榮道:“壽王為解我兄弟之困,專程從長安到此,我若不赴約,倒叫王爺難做。你們留在城裏,管好手下兵卒,如遇大事皆由晏弘決斷。”
“大哥放心,小事有我,大事等你迴來再拿主意。”鹿晏弘當即表態,王建雖仍有疑慮,但也不便再提。
翌日午時,王重榮身穿皂服,隻待了兩個駕馬的隨從,驅車來到城外營中。
李茂貞、王行瑜早守在轅門外,嬉笑迎接。
“自從兄長治河中,弟去鳳翔,足足有兩年多沒見了。”李茂貞當前引路,邊走邊說。
李茂貞左右為難,便喚王行瑜商量:“王重榮派來聯絡的人,還在我這兒住著,我一直未敢答應。現在田令孜的差人又來了。要不是魏王生前提攜,我也不會有今天。他老人家剛去世,我就出兵攻打他的兒子,說出去豈不要惹人唾罵。”王行瑜道:“田晉公和楊魏王向來不和,以前是東風壓倒西風,現在看來,倒是西風要壓倒東風了。”
“你是說?”
王行瑜訕笑道:“田王相爭,你看皇帝是會偏向田呢,還是偏向王呢?”
“這還用說,自然是偏向......”李茂貞話音驟止。
王行瑜笑道:“那不得了,王重榮抗旨不遵,你李鳳翔奉詔討逆,有何不可?”
“話雖如此,可是這仗是賠本的買賣,打輸了損兵折將,打贏了河中歸了田令孜......”
王行瑜微微沉思,喜上心來:“咱們可以向朝廷談點條件,邠寧節度使任上,還有個空缺......”
李茂貞恍然大悟,點頭道:“我上奏皇帝,向田令孜討個兩鎮節度使的差事!”
“不行。”
“怎麽?”
王行瑜看李茂貞疑惑,乃皺起眉頭:“我的哥哥,這不明擺著麽,你和李克用都是一鎮節度使,他的功勞和軍力比你如何?”
“這......自然是比我強些......”
“他都沒有把幽州節度使的烏沙戴在自己頭上,你要是這樣做了,不但田令孜不高興,李克用、朱全忠之流也會視你為敵呀!”
李茂貞沉吟良久,探問道:“我舉薦你擔任邠寧節度使如何?”
“這......”王行瑜佯裝意外,口齒訥訥了半天,索性跪地抱拳答道:“真是這樣,敢不像劉仁恭侍奉李克用一樣,為哥哥赴湯蹈火、執鞭墜鐙!”
李茂貞欣慰不已,便應下出兵之事,同時田令孜為將其攏入麾下,批準了王行瑜任職的奏請,並教鳳翔、邠州兩鎮人馬東進,助力高駢征討王重榮。
洛陽城秋風正濃,兵士們驅趕著流民,忙著清理因戰亂而荒廢的田蕪。
“行軍作戰,拚的是糧草,現在趁著雙方休兵的間歇,安頓流民是必要的,教他們耕種糧食,以便來日征戰使用......”洛陽宮外的臨時住所內,薛秦正向朱全忠講授安民生息的陳詞建議。
朱全忠道:“秦宗權靠醃人肉充當軍糧,搞得山東流民一股腦地往西竄。正好,青壯編入軍中,老弱安排去種糧,待糧草準備充足,就可一舉剿滅秦賊。”
這時,張歸霸從外麵進來:“主公,王重榮的來使......”
“我這兒有機密要事,迴頭再稟報!”朱全忠不等張歸霸開口,便急忙勒令他住口。薛秦道:“王重榮派人來了洛陽嗎?”朱全忠假作不以為意,隨意答道:“是這樣,楊魏王出喪我派人代表你我吊謁,王重榮派人迴來答謝。”於是薛秦不疑。
待到薛秦離開,朱全忠差小廝喚來張歸霸,說道:“雖然我看待薛秦如手足,但是他原追隨曾元裕,對楊複光情誼很深。要是他知道王重榮有難,一定要出手相助的,所以這件事,需得瞞著他。”張歸霸道:“是,屬下明白了。我現在就去打發王重榮的使者滾出洛陽。”
“哎!糊塗!這樣豈不是和王重榮鬧翻臉?”
張歸霸會意:“主公的意思是,既不答應王重榮聯合,也不夥同高駢征討河中,就此兩不相幫。可是,這樣的話,我擔心會把兩方都給得罪了。”
朱全忠哼哧道:“當然不能得罪。我早和你們說過,朱家軍是投降來的,隨時隨地得夾起尾巴做人。他們這些功臣重臣不是愛鬥嘛,叫他們去鬥就是了。咱們隻要盡心盡力為朝廷剿滅山東匪患,擴充咱的地盤和軍事,就不怕站不穩腳跟。眼下,對待田王雙方,不能說不幫,而是兩個都要幫......”
張歸霸疑惑:“兩個都幫?怎麽幫?”
朱全忠麵色露出三分狡黠,在張歸霸耳旁小聲吩咐下去...
另一邊,河中府取下魏王匾額,高掛起“弘農王府”的牌子。王建等陪同王重榮,晝夜等候各路信使的迴報。
晉暉憂心道:“高駢的神策軍想來也有五萬餘眾,外加李茂貞、王行瑜的鳳翔、邠州人馬,人數足足超過我們三倍。如果李克用和朱溫拒絕聯合,那情況可就糟了。”李師泰憤然道:“李茂貞就是條黑心爛肺的豺狼,父王在世時,他裝得比我們兄弟都還恭敬孝順,轉頭來就幫著田令孜與忠武為敵。我倒是希望他趕緊來送死,讓我一槍挑了他的黃膽!”
張造道:“現在不是逞匹夫之勇的時候,對方兵力遠勝過我,想父王創軍不易,總不能被我們給拚光了。”韓建反問道:“你這話什麽意思?”張造沉吟道:“我考慮了很久,田令孜調大哥為隴右節度使的目的到底是什麽?”龐叢道:“目的無非有二,一是看中了河中府的鹽池,想收為己有,從中牟利。二是把忠武軍調離原駐地,削弱我們的力量以便後圖之。”鹿晏弘道:“我們需得考慮清楚,要不要為了一人之利害,陷整個忠武軍於絕境。”王建道:“二哥,你這話怪模怪樣,怎麽個意思?”鹿晏弘哼道:“大哥不願意舍棄河中節度使的官位,搞得忠武軍背負抗旨不遵的罪名,父親一生忠義,他在天有靈,定會感歎我等不肖。”李師泰情緒激動地說道:“二哥,我不同意你的看法,父王在天有靈的話,應該保佑我們殺敗高駢,追進長安城,活捉田令孜,給天下除一大害才是。”
王重榮遲遲不說話,見兄弟們愈發爭吵起來,才道:“倘若能保全忠武名節和各位兄弟安全,我王重榮就是死了也無妨。”繼而走到鹿晏弘跟前,雙目直勾勾地凝視著他,鹿晏弘見他眼神灼然犀利,不敢與之對視。
王重榮繼續道:“有朱溫的消息麽?”王建道:“有,朱溫派了蕭雲海、滕子羅二將前來助陣。眼下已經到了弘農。”王重榮略感欣慰,說道:“到頭來,最仗義的卻是這個賊寇。”王建道:“當年打華州,他妻弟死在大哥手下,沒想到,朱溫竟能不計前嫌,顧全大義。”“是啊。”弟兄幾人皆是讚歎。
卻說蕭雲海與滕子羅二人引兵數千,屯紮弘農(虢州)。滕子羅道:“忠武軍中那個姓鹿的,好是目中無人,當年我奉命去武功報捷,被他欺侮一番,現如今又要帶兵就給他解圍,想想就冒火。”蕭雲海道:“放心,主公隻叫咱們駐紮在弘農,遠遠地看著他們打鬥便是,咱們隻當前來看戲了。”
河中府外,五十裏處,塵煙大起。
三路人馬聚合在此,高駢率靜海軍,李茂貞率鳳翔軍,王行瑜率邠州軍,合計五十五萬餘眾。
王重榮登高眺望,見大軍潮水般湧來,心緒複雜難解,與王建道:“李茂貞背信棄義,朱全忠作壁上觀,李克用又無消息傳來,看來大事將敗。”王建道:“眾人皆重利益,父親在時,大家情好如同兄弟,父親去世,卻作鳥獸散。”
王重榮道:“我意上表請罪,讓出河中之地......”
“大哥,這話如何說?”王建驚得雙眼瞪圓。
王重榮長舒一口氣,道:“我不能讓父親一手創立的忠武軍毀在我手裏。抗旨之罪我一人擔下,你和眾兄弟以後,隻得各奔前程了。”
“不行!”
眾兄弟聽聞王重榮主意,個個前來勸阻。王重榮心意已決,力排眾議:“我相信皇上會念我功勞,從輕發落。你們不用再勸,我思來想去,這是最好的辦法,忠武軍不能再白白流血了。”轉而與晉暉、龐叢等一一吩咐,“如能平安度過此劫,眾兄弟早晚有再聚首之時。”
王重榮上表請罪的奏折送至長安一月有餘,終於傳來迴信。壽王李曄受欽命來到軍前,專為解決王重榮抗旨一事。王重榮聽聞來的是壽王,得以放寬心,“壽王賢德,有他主持公道,一切都好辦了。”
“報!壽王派人傳命,請主公明日出城相會。”
聽聞壽王邀約,王建思慮再三,道:“大哥不宜親去,還是讓我先去探探壽王爺的口風......”
王重榮道:“壽王為解我兄弟之困,專程從長安到此,我若不赴約,倒叫王爺難做。你們留在城裏,管好手下兵卒,如遇大事皆由晏弘決斷。”
“大哥放心,小事有我,大事等你迴來再拿主意。”鹿晏弘當即表態,王建雖仍有疑慮,但也不便再提。
翌日午時,王重榮身穿皂服,隻待了兩個駕馬的隨從,驅車來到城外營中。
李茂貞、王行瑜早守在轅門外,嬉笑迎接。
“自從兄長治河中,弟去鳳翔,足足有兩年多沒見了。”李茂貞當前引路,邊走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