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叔髦說著話,早抽出嵇昀腰間的長劍,弓步挑劍,右步跨出,拉開陣勢。
“昀兒,這招‘星流霆擊’,你瞧好了!”
說罷,提劍向鈺澄擊去,他雖然年老,劍法卻著實不弱。劍升如虹飛,劍落若星隕,來去似夾風禦電,左右能牆堵垣封,令對方隻能冥思招架之法,絕無閃退躲避之機。
嵇昀瞧師父出劍這般精妙,心裏欣喜不已,想到海昏十三式劍法,自己隻學得三招,今天難得有機會見到始祖李若弘技壓群雄的拿手劍招,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隻有目不轉睛地瞧著,生怕錯過一分一瞬的精彩場麵。
“前輩!請勿動手!”
太叔髦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顯是出乎鈺澄的意料,而這老人的劍法淩厲如斯,儼然不是一般江湖騙子所能及的。
鈺澄看太叔髦毫無手下留情的意思,危急之時隻好權變應對。
嵇昀雖然沒有盡數掌握海昏劍法的招數,但卻熟悉這套劍法是以迅疾剛猛見長。鈺澄與太叔髦相距不過丈餘,長劍既出,閃瞬即至。恰巧鈺澄剛剛的遲疑又錯失了不少時間機會,即便此時再想出手,恐也極難破解這近在咫尺的殺招。想到這裏,嵇昀不禁替他捏了一把汗。
“歸昧三相,無欲天罡。”
忽然,眼前一幕令嵇昀大驚失色。
隻見鈺澄瞑目凝氣,口中念念有詞,雙手十指互扣,結成一個“皆”字陽印。
“轟!”
伴著崩石斷鋼般的一聲巨響,鈺澄雙手大開,忽地向前探出,迎著劍鋒來路攀拿上去。
血肉之軀豈能敵過淬火精鋼?!何況太叔髦手中這把不是庸兵俗器,這劍喚名“青釭飛鸞”,原是海昏派始祖李若弘的神兵利器,傳說曾一劍將一座名為“鴞首峰”的山峰削平,使其改名為“平鴞崖”。嵇昀見鈺澄想要徒手奪劍,情急之下便失口喊了聲小心。
“當當當!”
飛鸞劍發出陣陣脆響,太叔髦隻覺得劍身戰栗不止,隨即虎口猛然大慟,忍不住長劍脫手而飛。再看時,竟然已被人托在兩手之上,奉到自己身前。
“前輩果然是劍道高人...鈺澄妄自揣測,怠慢失禮之處,還請見諒!”
太叔髦與嵇昀一樣,早被鈺澄方才施展的神功震驚到,眼皮連眨了數下,好不容易醒過神來,先把劍接於嵇昀收了,隨後朗聲大笑起來。
“小子,你確實有倆下子,甚至比我的徒弟要強啊。”
“哎——”嵇昀心道:“明明是連你都打不過人家,怎麽偏偏扯出我來。”剛要反駁,但想到在外人麵前辯駁起來非但無用,還更加惹人笑話,於是咽氣吞聲,狠狠地白了太叔髦一眼。
太叔髦指著鈺澄身邊的小童。
“當年我像他這般大的時候,和師公來過你們清玄觀,當時的掌教真人展示了一招‘緣木求魚’,令我大開眼界,鈺澄,你剛剛這招叫個什麽名堂?”
“無量天尊。”鈺澄雙手合十,答道:“乾元門弟子素以修行為百事之要,練氣修功也本為吸領自然之氣,運通百脈諸穴,以追求至上清淨、天人合一的境界。前輩所言‘緣木求魚’也好,方才我使用的無欲罡氣也好,都是真氣幻化而成,逃不出歸昧三相的範疇。”
太叔髦點頭感歎:“果真是歸昧三相功。你這後生,不但學會了莫能天師的神功,而且隨口便是道家法理,這番修養,怕是找不出幾個敵得上的,乾元門果然又出人才。”
“嗟——”嵇昀聽在耳中,蔑在心裏:“上山前說人家後繼無人的是你,如今敗下陣來吹捧個沒完的還是你。”想著想著,不禁輕嗤出聲。
鈺澄撫手謝道:“前輩謬讚了,門中尚有諸位師尊、師兄,道法都在鈺澄之上,尤其掌門師伯,道學精深,鈺澄望塵莫及。他老人家昨日剛剛結束閉關,前輩既然是海昏派故舊,容我叫人前去通稟。二位不介意,請移步俯天殿。”
“客隨主便。”
“請!”
嵇昀和太叔髦隨請來到俯天殿。
“師父,你什麽時候來過這兒?”嵇昀小聲問道。
“噢...那可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我的師公,是師祖若弘公唯一的兒子。當年若弘公與莫能天師比鬥,二人約定以劍為賭注,結果若弘公輸了,依約將劍留在了乾元門。我師公來的目的,就是想向莫能天師討還那把劍。”
“啊?”嵇昀聞聽,將飛鸞劍橫在手裏,輕輕揩拭。
“我說的可不是你手上這把劍。”
嵇昀微驚:“不是這把劍?”
太叔髦饒有意味地答道:“那是數百年來,叫人趨之若鶩、求而不得的神兵至怪,叫做蛟麟神劍。”
“蛟麟神劍...”嵇昀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口中小聲地反複念叨。
“太師公把劍要迴來沒有?”
“沒有。”太叔髦眉頭微皺。“大老遠從桑丘過來,結果觸了楣頭。”
嵇昀心想願賭服輸,寶劍既以作了賭注,確是不該來索要的。
這時候,太叔髦湊到嵇昀的耳邊,小聲囑咐:“但是這迴咱倆無論如何也要把蛟麟劍給拿迴來。”
“啥?”嵇昀睜大了眼,想不到師父竟還在打蛟麟神劍的主意。
“請用茶。”
道童擺上茶盞,師徒謝過。嵇昀四下瞧望這方大殿,金柱輝煌,格外氣派。他見慣了草廬氈房,像這樣宏偉的磚瓦建築,還是生平頭一次見到。他眼珠溜溜轉轉,忽然,被西牆上掛著的三幅巨畫所吸引。
嵇昀走上前,朝著左首第一幅畫目不轉睛地看了起來。畫中有大小人物,多則一千,少說八百,個個栩栩如生;周圍鬆溪環繞,山高月下,不知在作何活動。
“這三幅畫,出自一人之筆。作者是貞觀年間鼎鼎大名的畫師——閻立本。”
鈺澄介紹說。
嵇昀道:“畫的就跟活的一樣...”
鈺澄道:“這幅畫名叫《秦王慶宴圖》,畫中人物,具是輔佐太宗皇帝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良相。”
傳聞太宗皇帝由於感念功臣,下令在宮中修建淩煙閣,並叫閻立本為二十四功臣作畫像,懸掛淩煙閣內供奉香火。當時國力昌盛,風化開明,文人雅士迭出,閻立本奉旨作像的時候,正值樂師為太宗進獻“秦王破陣樂”,閻立本受到啟發,逸興不減,在為功臣作像之餘,又創作了這幅《秦王慶宴圖》。
“原來是這樣...”
“畫中的慶功宴會,其實並非史實,乃是作者編撰臆想出來的。因為這裏的很多人是在太宗即位後才歸順的,比如犯言直諫的魏征、先效忠隱太子後為太宗抗擊突厥立下汗馬功勞的薛萬徹、馮力等。”
嵇昀點了點頭,又看向中間第二幅畫。
畫中是一名年輕的白袍戰將,半跪在岸邊,身後是茫茫大海。戰將身前,一位黃袍貴冕的老年皇帝,手持酒樽,遞給身前的那位白袍將軍。
“中間這幅畫名叫《金龍餉虎圖》。”
“奇怪,這畫裏既沒有龍,也沒有虎,怎麽叫‘金龍餉虎’?”
太叔髦饒是看不慣徒弟無知,伸長了脖子大聲道:“那個老皇帝是龍,將軍就是虎!”
鈺澄點點頭:“前輩所言無誤,皇帝自然是真龍天子,這畫中將軍,本是白虎兇星下凡,東征大海凱旋而歸,天子親迎犒賞,所以謂‘金龍餉虎’。”
嵇昀貌似恍然大悟,喜道:“我知道了,這不就是薛仁貴征東的故事嗎?!”
鈺澄微微含笑,搖頭不答。
嵇昀見他如此反應便生疑惑,可左思右想,卻不知錯在哪裏。
“錯不了,薛仁貴將軍是白虎星君轉世,他瞞天過海、神勇收遼東的故事,早在關外傳遍了,我打小聽他的事跡都聽得耳朵生繭子。”
鈺澄子仍隻是微笑,也不作辯駁,隻道:“你看看這幅畫的落款。”
嵇昀依話在畫的左麵找到了落款,前麵寫著“主爵郎中閻立本”,後麵緊接著有“作於貞觀八年秋”的字樣。
嵇昀眉睫輕顰,依然不明所以。
鈺澄又說:“可以再看一看前麵那幅畫的落款。”
嵇昀於是又轉看那副《秦王慶宴圖》,落款前麵部分還是一樣,隻是時間有些不同,這裏寫著“作於貞觀七年冬”。
“這兩幅畫差不多相隔一年時間。”嵇昀自顧道。
鈺澄道:“可薛仁貴征東是貞觀十九年的事了,太宗即位時二十有八,貞觀八年,時年方三十六,正值年富力強,但畫中的帝王已經是蒼髯白發...”
嵇昀也覺得蹊蹺,可是橫看豎看,總覺得這幅畫裏白袍方戟的形象與跨海作戰的場景,與薛仁貴征討遼東的典故太過契合。
“我看倒像是這落款造了假。”
鈺澄搖頭道:“非也。”隨後起身走到嵇昀跟前,望著畫說道:“也不僅是小兄弟你這麽想,來清玄觀的人多了,幾乎人人都覺得這畫要麽是作者誤書了年份,要麽是後人冒名偽作,其實不然。”
嵇昀疑惑地瞧向太叔髦,太叔髦衝嵇昀擠弄了幾下眼睛,示意他悉聽下去。
鈺澄神色貫注,語氣靜謐地繼續講道:“這裏畫的究竟是不是薛仁貴,或是或也不是,無從得知。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這畫確實作於貞觀八年,屬閻立本的真跡。”
嵇昀愈發迷惑不解。
“《秦王慶宴圖》完筆時,長安城裏來了一位高人,太宗聽說他善於相術,就派人把他請進宮裏來。這位高人剛一看到這幅慶宴圖,就說‘此畫雖好,卻有殘缺’,太宗一時不明,險些遷怒閻立本,可閻畫師向來對自己的畫作很有信心,於是當場追問高人殘損所在。高人道:‘白虎曝於郊野,雖辛苦未得犒賞’。太宗不解其意,追問之下高人方才解釋,大意是天將降下白虎星君,為太宗東征西討立下不少功勞,可是由於他出世的晚,錯過了這圖中的慶功宴會。太宗聽罷,既高興又擔憂,於是叫閻立本按照高人的推解,畫了這幅專門犒賞白虎星官的《金龍餉虎圖》。”
“這高人神了,竟然猜到十幾年之後會生出薛仁貴來!”
嵇昀瞪大了眼睛,驚詫不已。
“不是猜,是卜算。”
“卜算?”
太叔髦也聽得入迷,問道:“這個高人叫什麽名字”
“姓袁,名天綱。”
“袁天綱?”嵇昀默默念著這個名字,不知不覺踱步到了第三幅畫前。
太叔髦仍有疑問:“既然是皇帝教人在宮裏畫的畫,怎麽會掛到這裏?”
鈺澄道:“實不相瞞,我派始祖莫能天師與這位袁天師有莫大的淵源。”
“噢...”太叔髦眯起眼睛,恍惚地點了點頭。
“道長,這第三幅畫叫什麽名字?”嵇昀一邊注目瞧著畫,一邊問道。
“這幅畫嘛...尚未取名。”
“嗯?”
嵇昀見此畫的風格較之前兩幅大有不同,前者濃墨重彩,顏色斑斕,但這幅顯然隻用了較少筆墨,巨幅畫麵中留白占去了大部分,隻在中間畫有一棵冠大如麾蓋的老鬆,鬆樹下有兩個寬袍大氅的道人對麵盤坐。這些畫麵都隻是用粗筆演畫了輪廓,至於二人的五官麵貌,卻無細筆勾描。一樹二人,僅此而已,除外再無一物。
“昀兒,這招‘星流霆擊’,你瞧好了!”
說罷,提劍向鈺澄擊去,他雖然年老,劍法卻著實不弱。劍升如虹飛,劍落若星隕,來去似夾風禦電,左右能牆堵垣封,令對方隻能冥思招架之法,絕無閃退躲避之機。
嵇昀瞧師父出劍這般精妙,心裏欣喜不已,想到海昏十三式劍法,自己隻學得三招,今天難得有機會見到始祖李若弘技壓群雄的拿手劍招,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隻有目不轉睛地瞧著,生怕錯過一分一瞬的精彩場麵。
“前輩!請勿動手!”
太叔髦一言不合大打出手,顯是出乎鈺澄的意料,而這老人的劍法淩厲如斯,儼然不是一般江湖騙子所能及的。
鈺澄看太叔髦毫無手下留情的意思,危急之時隻好權變應對。
嵇昀雖然沒有盡數掌握海昏劍法的招數,但卻熟悉這套劍法是以迅疾剛猛見長。鈺澄與太叔髦相距不過丈餘,長劍既出,閃瞬即至。恰巧鈺澄剛剛的遲疑又錯失了不少時間機會,即便此時再想出手,恐也極難破解這近在咫尺的殺招。想到這裏,嵇昀不禁替他捏了一把汗。
“歸昧三相,無欲天罡。”
忽然,眼前一幕令嵇昀大驚失色。
隻見鈺澄瞑目凝氣,口中念念有詞,雙手十指互扣,結成一個“皆”字陽印。
“轟!”
伴著崩石斷鋼般的一聲巨響,鈺澄雙手大開,忽地向前探出,迎著劍鋒來路攀拿上去。
血肉之軀豈能敵過淬火精鋼?!何況太叔髦手中這把不是庸兵俗器,這劍喚名“青釭飛鸞”,原是海昏派始祖李若弘的神兵利器,傳說曾一劍將一座名為“鴞首峰”的山峰削平,使其改名為“平鴞崖”。嵇昀見鈺澄想要徒手奪劍,情急之下便失口喊了聲小心。
“當當當!”
飛鸞劍發出陣陣脆響,太叔髦隻覺得劍身戰栗不止,隨即虎口猛然大慟,忍不住長劍脫手而飛。再看時,竟然已被人托在兩手之上,奉到自己身前。
“前輩果然是劍道高人...鈺澄妄自揣測,怠慢失禮之處,還請見諒!”
太叔髦與嵇昀一樣,早被鈺澄方才施展的神功震驚到,眼皮連眨了數下,好不容易醒過神來,先把劍接於嵇昀收了,隨後朗聲大笑起來。
“小子,你確實有倆下子,甚至比我的徒弟要強啊。”
“哎——”嵇昀心道:“明明是連你都打不過人家,怎麽偏偏扯出我來。”剛要反駁,但想到在外人麵前辯駁起來非但無用,還更加惹人笑話,於是咽氣吞聲,狠狠地白了太叔髦一眼。
太叔髦指著鈺澄身邊的小童。
“當年我像他這般大的時候,和師公來過你們清玄觀,當時的掌教真人展示了一招‘緣木求魚’,令我大開眼界,鈺澄,你剛剛這招叫個什麽名堂?”
“無量天尊。”鈺澄雙手合十,答道:“乾元門弟子素以修行為百事之要,練氣修功也本為吸領自然之氣,運通百脈諸穴,以追求至上清淨、天人合一的境界。前輩所言‘緣木求魚’也好,方才我使用的無欲罡氣也好,都是真氣幻化而成,逃不出歸昧三相的範疇。”
太叔髦點頭感歎:“果真是歸昧三相功。你這後生,不但學會了莫能天師的神功,而且隨口便是道家法理,這番修養,怕是找不出幾個敵得上的,乾元門果然又出人才。”
“嗟——”嵇昀聽在耳中,蔑在心裏:“上山前說人家後繼無人的是你,如今敗下陣來吹捧個沒完的還是你。”想著想著,不禁輕嗤出聲。
鈺澄撫手謝道:“前輩謬讚了,門中尚有諸位師尊、師兄,道法都在鈺澄之上,尤其掌門師伯,道學精深,鈺澄望塵莫及。他老人家昨日剛剛結束閉關,前輩既然是海昏派故舊,容我叫人前去通稟。二位不介意,請移步俯天殿。”
“客隨主便。”
“請!”
嵇昀和太叔髦隨請來到俯天殿。
“師父,你什麽時候來過這兒?”嵇昀小聲問道。
“噢...那可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我的師公,是師祖若弘公唯一的兒子。當年若弘公與莫能天師比鬥,二人約定以劍為賭注,結果若弘公輸了,依約將劍留在了乾元門。我師公來的目的,就是想向莫能天師討還那把劍。”
“啊?”嵇昀聞聽,將飛鸞劍橫在手裏,輕輕揩拭。
“我說的可不是你手上這把劍。”
嵇昀微驚:“不是這把劍?”
太叔髦饒有意味地答道:“那是數百年來,叫人趨之若鶩、求而不得的神兵至怪,叫做蛟麟神劍。”
“蛟麟神劍...”嵇昀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口中小聲地反複念叨。
“太師公把劍要迴來沒有?”
“沒有。”太叔髦眉頭微皺。“大老遠從桑丘過來,結果觸了楣頭。”
嵇昀心想願賭服輸,寶劍既以作了賭注,確是不該來索要的。
這時候,太叔髦湊到嵇昀的耳邊,小聲囑咐:“但是這迴咱倆無論如何也要把蛟麟劍給拿迴來。”
“啥?”嵇昀睜大了眼,想不到師父竟還在打蛟麟神劍的主意。
“請用茶。”
道童擺上茶盞,師徒謝過。嵇昀四下瞧望這方大殿,金柱輝煌,格外氣派。他見慣了草廬氈房,像這樣宏偉的磚瓦建築,還是生平頭一次見到。他眼珠溜溜轉轉,忽然,被西牆上掛著的三幅巨畫所吸引。
嵇昀走上前,朝著左首第一幅畫目不轉睛地看了起來。畫中有大小人物,多則一千,少說八百,個個栩栩如生;周圍鬆溪環繞,山高月下,不知在作何活動。
“這三幅畫,出自一人之筆。作者是貞觀年間鼎鼎大名的畫師——閻立本。”
鈺澄介紹說。
嵇昀道:“畫的就跟活的一樣...”
鈺澄道:“這幅畫名叫《秦王慶宴圖》,畫中人物,具是輔佐太宗皇帝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良相。”
傳聞太宗皇帝由於感念功臣,下令在宮中修建淩煙閣,並叫閻立本為二十四功臣作畫像,懸掛淩煙閣內供奉香火。當時國力昌盛,風化開明,文人雅士迭出,閻立本奉旨作像的時候,正值樂師為太宗進獻“秦王破陣樂”,閻立本受到啟發,逸興不減,在為功臣作像之餘,又創作了這幅《秦王慶宴圖》。
“原來是這樣...”
“畫中的慶功宴會,其實並非史實,乃是作者編撰臆想出來的。因為這裏的很多人是在太宗即位後才歸順的,比如犯言直諫的魏征、先效忠隱太子後為太宗抗擊突厥立下汗馬功勞的薛萬徹、馮力等。”
嵇昀點了點頭,又看向中間第二幅畫。
畫中是一名年輕的白袍戰將,半跪在岸邊,身後是茫茫大海。戰將身前,一位黃袍貴冕的老年皇帝,手持酒樽,遞給身前的那位白袍將軍。
“中間這幅畫名叫《金龍餉虎圖》。”
“奇怪,這畫裏既沒有龍,也沒有虎,怎麽叫‘金龍餉虎’?”
太叔髦饒是看不慣徒弟無知,伸長了脖子大聲道:“那個老皇帝是龍,將軍就是虎!”
鈺澄點點頭:“前輩所言無誤,皇帝自然是真龍天子,這畫中將軍,本是白虎兇星下凡,東征大海凱旋而歸,天子親迎犒賞,所以謂‘金龍餉虎’。”
嵇昀貌似恍然大悟,喜道:“我知道了,這不就是薛仁貴征東的故事嗎?!”
鈺澄微微含笑,搖頭不答。
嵇昀見他如此反應便生疑惑,可左思右想,卻不知錯在哪裏。
“錯不了,薛仁貴將軍是白虎星君轉世,他瞞天過海、神勇收遼東的故事,早在關外傳遍了,我打小聽他的事跡都聽得耳朵生繭子。”
鈺澄子仍隻是微笑,也不作辯駁,隻道:“你看看這幅畫的落款。”
嵇昀依話在畫的左麵找到了落款,前麵寫著“主爵郎中閻立本”,後麵緊接著有“作於貞觀八年秋”的字樣。
嵇昀眉睫輕顰,依然不明所以。
鈺澄又說:“可以再看一看前麵那幅畫的落款。”
嵇昀於是又轉看那副《秦王慶宴圖》,落款前麵部分還是一樣,隻是時間有些不同,這裏寫著“作於貞觀七年冬”。
“這兩幅畫差不多相隔一年時間。”嵇昀自顧道。
鈺澄道:“可薛仁貴征東是貞觀十九年的事了,太宗即位時二十有八,貞觀八年,時年方三十六,正值年富力強,但畫中的帝王已經是蒼髯白發...”
嵇昀也覺得蹊蹺,可是橫看豎看,總覺得這幅畫裏白袍方戟的形象與跨海作戰的場景,與薛仁貴征討遼東的典故太過契合。
“我看倒像是這落款造了假。”
鈺澄搖頭道:“非也。”隨後起身走到嵇昀跟前,望著畫說道:“也不僅是小兄弟你這麽想,來清玄觀的人多了,幾乎人人都覺得這畫要麽是作者誤書了年份,要麽是後人冒名偽作,其實不然。”
嵇昀疑惑地瞧向太叔髦,太叔髦衝嵇昀擠弄了幾下眼睛,示意他悉聽下去。
鈺澄神色貫注,語氣靜謐地繼續講道:“這裏畫的究竟是不是薛仁貴,或是或也不是,無從得知。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這畫確實作於貞觀八年,屬閻立本的真跡。”
嵇昀愈發迷惑不解。
“《秦王慶宴圖》完筆時,長安城裏來了一位高人,太宗聽說他善於相術,就派人把他請進宮裏來。這位高人剛一看到這幅慶宴圖,就說‘此畫雖好,卻有殘缺’,太宗一時不明,險些遷怒閻立本,可閻畫師向來對自己的畫作很有信心,於是當場追問高人殘損所在。高人道:‘白虎曝於郊野,雖辛苦未得犒賞’。太宗不解其意,追問之下高人方才解釋,大意是天將降下白虎星君,為太宗東征西討立下不少功勞,可是由於他出世的晚,錯過了這圖中的慶功宴會。太宗聽罷,既高興又擔憂,於是叫閻立本按照高人的推解,畫了這幅專門犒賞白虎星官的《金龍餉虎圖》。”
“這高人神了,竟然猜到十幾年之後會生出薛仁貴來!”
嵇昀瞪大了眼睛,驚詫不已。
“不是猜,是卜算。”
“卜算?”
太叔髦也聽得入迷,問道:“這個高人叫什麽名字”
“姓袁,名天綱。”
“袁天綱?”嵇昀默默念著這個名字,不知不覺踱步到了第三幅畫前。
太叔髦仍有疑問:“既然是皇帝教人在宮裏畫的畫,怎麽會掛到這裏?”
鈺澄道:“實不相瞞,我派始祖莫能天師與這位袁天師有莫大的淵源。”
“噢...”太叔髦眯起眼睛,恍惚地點了點頭。
“道長,這第三幅畫叫什麽名字?”嵇昀一邊注目瞧著畫,一邊問道。
“這幅畫嘛...尚未取名。”
“嗯?”
嵇昀見此畫的風格較之前兩幅大有不同,前者濃墨重彩,顏色斑斕,但這幅顯然隻用了較少筆墨,巨幅畫麵中留白占去了大部分,隻在中間畫有一棵冠大如麾蓋的老鬆,鬆樹下有兩個寬袍大氅的道人對麵盤坐。這些畫麵都隻是用粗筆演畫了輪廓,至於二人的五官麵貌,卻無細筆勾描。一樹二人,僅此而已,除外再無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