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建都於海德巴拉,改名為晉陽。


    景泰六十年,晉王朱見湛改孟買為邲棠市,建立集工業貿易於一體的港口城市。


    同時,改西海口岸城市阿沃尼格達為沚港,建設東方貿易中心。


    沚港本來是穀國的土地,穀國送疆土五十公裏給晉國,徐國也送晉國五十公裏,這就有了沚港。


    兩國也不再接壤。


    尤其是徐國,已經完全淪為晉國的附屬國。


    朱見湛是皇十四子,今年剛好五十歲。


    卻野心勃勃,他苦等親爹咽氣兒,好吞並穀國。


    統一印度,成為真正的霸主國,不止稱霸南亞,還要稱霸天下,這是他心心念念的事情。


    他對基建不感興趣,對於搞經濟賺錢也不感興趣,穀國那麽富,隻要吞並了穀國,工業基礎也就有了。


    寧國、許國是糧食出產國,隻要吞並了這兩國,晉國什麽沒有?


    晉國有五億人,最多能拉出來七千萬戰兵,人海戰術都能淹死穀國寧國,得到了兩國優勢,寧國那個建築皇帝,會是他的對手?


    朱佑榷在晉國的感受,就是軍事強大。


    國都道路破敗,無人管理。


    軍工廠卻有十一個,生產出來的槍械炮彈堆積如山。


    戰雲密布,是晉國最好的寫照。


    街上百姓沒什麽笑模樣,也沒有什麽娛樂活動,甚至玩樂的孩子們都在踢正步、走軍陣,朱佑槿最大的感觸,就是簡單精練。


    和許國的慢生活、寧國的樂天派截然不同,這裏充滿了肅殺之氣。


    在城外,一道道直衝雲霄的煙囪,冒著黑煙,一家家重工業工廠,就在城外,廢水排進河裏,造成魚蝦大量死亡。


    晉國最多的,就是這種重工廠,生產的全是軍工產品。


    據說晉國的大炮,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大炮。


    朱見湛還發明了先進的炮步戰術,炮兵和步兵結合。


    晉國的學堂裏,學生們不敢嬉笑,上課之前,要唱戰歌,從小受的就是軍事教育。


    孩子們主要學的也不是文化知識,更多的是軍事知識。


    在這裏,軍事風氣極重,民間以當兵為榮。


    躍居朝堂上的官員,也都是軍人,仿佛從上到下就是一個戰爭機器。


    晉國辦事效率出奇的高,卻沒有任何微笑服務,連普通女子都繃著臉。


    據老人說,清理土著的時候,女人都殺過人。


    晉國有一百萬,非漢人。


    這些都是立功的奴隸,什麽人種都有,他們被釋放後,自動變成晉人。


    至於其他人,沒了。


    奴隸們也不苟言笑,甚至比漢人還嚴肅,他們都是軍中的主力幹將。


    在晉國,上升通道隻有一條,就是當兵,打仗,戰爭!


    朱佑榷兄弟僅僅逗留三天,就實在待不下去了,轉道去穀國。


    穀國,封在東印,和寧國以恆河為劃分,和晉國國界線就比較模糊了,反正晉國往前,他們就往後撤。


    穀王朱見淅,性格軟弱,封在東印,就是因為毗鄰大明,大明能幫他說話。


    本來定都在東印中心,但晉國越來越兇悍,他便遷都到了大明國界線旁邊,西孟加拉的加爾各答。


    本來西孟加拉也是明土。


    穀王不斷上疏哭求,晉國不停侵吞穀國疆土,穀王想迴京,不想當外藩了。


    老皇帝沒辦法,就在西孟加拉劃出一塊來,送給穀王,讓他建造國都。


    按照法統說,這塊土地屬於大明。


    一旦晉國打這裏,就等於向大明宣戰。


    誰讓穀王貪生怕死呢。


    可千萬別以為,穀王真的貪生怕死。


    這幾年,他還不停撩撥晉國,遷都之後,跟晉國討要他送上去的國土,導致兩國越鬧越僵。


    朱佑榷對穀王朱見淅的評價,是沒腦子。


    封在東印,毗鄰大明,隻要謹小慎微,安全無憂。


    晉國看似磨刀霍霍,其實是不敢滅亡穀國的。


    隻要穀國利用好地緣優勢,大搞貿易,把老晉王給熬死,兩代之後,穀國反而能靠經濟,在印度稱霸,甚至反戈一擊,晉國也得吃虧。


    穀王該禍水東引,把晉國的視線挪到寧國去。


    寧國想改為秦國,恰恰有爭霸的野心。


    讓他倆狗咬狗去。


    奈何穀王這些都沒想到。


    穀王身高一米九七,是老皇帝諸子中最高的一個,也是腦子不靈光的一個,排行老十六,他母妃是秦妃,秦紘是他親舅舅。


    可這家夥誰也不像,秦妃聰敏,秦紘極具才能,他卻腦袋不靈光,和他親兄弟都不一樣。


    不過,穀國的貿易也算做得風生水起,畢竟靠近大明,大明漏出一點就夠他們吃喝了。


    但經濟發展極端不平衡。


    西孟加拉地區,經濟特別發達,南方領土卻很不發達,越往南越貧瘠。


    以前發展是均衡的。


    穀王發現晉王的野心後,就開始把經濟中心向北轉移,靠近大明、寧國的地區,都是穀國發達地區。


    人口也是,穀國總人口3.1億。


    主要集中在恆河流域和西孟加拉地區。


    按理說,穀國人口這麽多,不應該這麽弱啊。


    一方麵是晉國太強。


    另一方麵穀王實在不靠譜,這位腦子不靈光,政策是東一錘子西一棒子,秉政大臣也是阿諛奉承之徒。


    有名臣要上疏大明皇帝,結果被穀王逼死。


    導致群賢退避,國內人心離散。


    好好的大國之基,被穀王玩成了超級大弱雞。


    穀王還是個頑主,什麽都愛玩。


    朝政丟給太監、大臣去管,他就負責在宮裏瞎玩,國內建設都不太管,朝堂上貪腐嚴重,政局混亂。


    這也是晉王盯著他的原因。


    朱佑榷兄弟看見穀王,就看出他的虛弱,純粹是被酒瑟掏空了身子,今年四十九歲的他,看著沒兩年活頭了。


    也就新醫學發達,否則穀王早就玩死了。


    穀王哪方麵都不咋地,但能生啊。


    生了33個兒子,47個女兒,總數80個!


    老皇帝才生了41個兒子,27個女兒,才68個。


    穀王比老皇帝還能生。


    在這一方麵,穀王完勝所有藩王。


    而磨刀霍霍的晉王,在生兒子問題上,卻十分難產,他隻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可謂是藩王裏子嗣最艱難的一個。


    穀王則稀鬆平常,今年還有一個嬰兒誕生呢,就是能生,氣死你們。


    作為一個超級玩咖。


    上行下效,民間都以玩樂為主,層出不窮的娛樂項目,朱佑榷兄弟倆玩得不亦樂乎。


    戀戀不舍的離開了穀國。


    乘坐火車去印度第五國,徐國。


    火車從加爾各答(穀都)出發,沿途要經過不繁華的穀國南方,還要借道晉國,才能抵達徐國。


    離開繁華的北方,看到南方情景,兄弟倆大跌眼眶。


    “這是穀國?”


    車窗外,山道縱橫,百姓衣不蔽體,火辣辣的太陽把人的皮膚烤得黝黑,這裏的百姓都是老年人。


    道路也沒有瀝青路,全是土路,連熟土都不是,下起雨來就無法行走,路差屋破一窮二白,就是這裏的真實寫照。


    一個個老人步履蹣跚,當火車停靠後,腦袋探進來賣東西。


    經過了解才知道。


    這些都是空巢老人,年輕人都去北方打工了。


    這裏以前也是瀝青路,也是筆直板正的道路,以前也過著好生活。


    可隨著晉國磨刀霍霍,穀國就徹底放棄了南方,把瀝青路全都刨了,熟土路也都毀掉。


    還在兩國交界處,製造了五十公裏的無人區,製造無數個爛泥塘,裏麵全埋著炸彈。


    南方再能種地發展貿易,穀國也不要了。


    大不了丟掉全部南方,把晉國人口全都耗死在這裏。


    兩國早已交惡,隻是中央王朝不知道罷了。


    穀國早就堅壁清野,徹底放棄了南方,專心經營恆河口的土地,使得穀國南北差異巨大。


    穀國人口很少的原因,就是毀掉了南方,糧食無法養活太多人口,否則穀國人口還會翻一倍。


    整個印度,養活30億人口是沒問題的。


    專列短暫停靠後,再次鳴響汽笛,朝著南方駛去。


    越往南走越荒涼。


    除了鐵路線外,全是搞壞了的爛地,一旦晉穀兩國開戰,穀國會立刻切斷鐵路線,讓晉國陷入泥潭之間。


    火車駛出穀國國境,進入晉國。


    穿過一百公裏,才進入徐國國境。


    徐王,是皇十三子朱見漓,其母妃是白妃,曾外祖父是白圭。


    朱見漓在皇帝諸子中,可以說是最不出眾的那一撥,所以封在德幹高原上。


    封在此好處是有,因為土地貧瘠,糧食不多,又地處高原地形,少量兵力就能有效防守,而且礦產資源豐富,靠出口礦產就足夠自給自足。


    壞處同樣不小,這裏不具備爭霸的資本,也永遠不可能參與爭霸,又毗鄰野心勃勃的晉國,不伏低做小都不行。


    老皇帝如此封地,也是結合朱見漓的性格,朱見漓是不爭不搶的性格,又沒什麽才幹。


    給他一塊好地,就會引起覬覦,反而會丟掉封國。


    給他一塊壞地,他又不會治理。


    隻能給他一塊中不溜的封地,德幹高原,平均海拔高度為450—900米,西高東低,由於多雨原因形成多條河流,河流把德幹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樣東西丘陵山地,河穀平原和盆地。


    從地理環境來看,這裏遠遠趕不上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富足,但和國內比起來,也是一塊好地盤了。


    這裏的不富裕是和印度比的,可以看做是兩湖地形,其實也是不錯的。


    徐王確實不太會治理,但治下8000萬人口,依舊活得不錯。


    朱見漓屬於文不成武不就,就有一個優點,能聽進去勸諫,性格是人雲亦雲的性格。


    當不好一個霸主,卻能當好一個仁君。


    所以,徐國是所有封國中,最自由的一個國家,中樞幾乎不強製攙和百姓生活,百姓過得很自由很舒服。


    朱見漓還不是要強爭霸的性格,徐國緊跟晉國,甘心當一個小弟,所以百姓就有福氣了,沒有徭役不用參戰。


    他唯一的愛好,就是蛐蛐。


    這一點,他像他祖父宣宗皇帝,民間都戲稱朱見漓是蛐蛐皇帝。


    因為蛐蛐,朝野上下經常勸諫,他都是笑著答應實際上還是偷著養蛐蛐,一國皇帝能偷著養,已經是朝野上下的福氣了。


    有一次他急著出去鬥蛐蛐,但朝中官員來和他商量國事,他忍著不耐煩,愣是和大臣商量完畢,蛐蛐卻被悶死了,他在宮中哭了很久,事後也沒有責怪這位大臣。


    百姓都說徐王是仁君,像仁宗皇帝。


    可民間並不知道,仁宗皇帝的廟號是仁,其實和仁慈不沾邊的,他是狠辣暴戾的性格,可不是笑嗬嗬的大胖子。


    反而最不寬仁的朱祁鈺,才是真的仁慈。


    從太祖,到太宗、仁宗、宣宗四帝,都談不上仁慈,甚至說都有點殘忍。


    徐王今年也五十歲。


    他和晉王朱見湛同齡,他知道寧王正在尋求改封號,他也想接手寧王的封號。


    徐,是春秋諸侯王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反而寧,在前朝不起眼,在本朝是個很重要的封號。


    朱佑榷兄弟在徐國最大的感觸,是祥和。


    朝中寬和,民間祥和。


    政治環境非常寬鬆,自然就誕生了繁榮的娛樂業。


    大明的,在徐國非常受歡迎,徐國誕生了非常多的家,像推理、偵探、愛情、武俠等,在徐國形成個個流派,反向出口全世界。


    民間很多耳熟能詳的作家,全是徐國人。


    徐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支電影。


    用照片拚接而成的電影。


    民間娛樂業高度發達,就造就了娛樂從業者,在民間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徐國建都在班加羅爾,改名為徐都,也叫若木。


    若木是春秋時期徐國第一任國王。


    徐國這個封國,從夏朝開始得以分封,傳國一千六百年,在後世聲名不顯,其實是一個曆史悠久的諸侯國。


    這兩年,晉國爭霸的野心越來越大。


    徐國不像穀國那麽徹底。


    但在兩國交界線上,已經開始架設鐵絲網,修建界橋,並開始埋設地雷。


    上次為了讓晉國滿意,徐國在印度東海岸獻土五十公裏,給足了晉國的麵子。


    可晉王欺人太甚,竟想讓徐國幫助晉國,聯合出兵攻打穀國。


    徐王沒有爭霸的野心,他也不是爭霸的人。


    幹脆拒絕了。


    之後晉國就開始針對徐國。


    反正徐國也不怕,沿海地區,都有山脈做遮擋,大不了將海岸城市放棄,縮進大山裏,晉國也打不進來。


    再說了,徐國就是一個屎殼郎,吃進去惡心不說,還沒肉。


    印度五王中,徐國最窮了。


    雖然礦產多,卻沒有充足的糧食基地,無法供養足夠的人口,自然也就不具備稱霸的本錢。


    礦產再值錢也要人挖的,挖出來煉好了才是錢。


    徐國最大人口容量在1.5億左右。


    這還需要和寧國搞好關係,徐國需要寧國的糧食。


    所以,一旦聯合晉國攻打穀國,徐國的糧道就斷了。


    誰也不是傻子,穀國一定會聯合寧國的,寧國必然會切斷對晉徐糧食攻擊。


    別忘了,旁邊還有一個隱忍的許國呢。


    其實,印度還有一個毫無存在感的鄫國呢。


    徐國不爭霸也不參與爭霸。


    徐王是屬棉花的,踩到就忍下了。


    大不了就找宗主國伸張正義。


    大明對世界的掌控還沒衰落呢,你晉國再厲害,能和大明掰腕子嗎?


    哪怕親爹不在了,太子也會幫助徐國的。


    因為徐國的礦產,都出口給了大明,大明百越之地的生產,都靠徐國的礦產活著呢。


    景泰六十二年,徐王萌生發展工業的想法。


    隨機就打消了。


    因為晉國要開戰的意思太明顯了,這個時候還是別當出頭鳥,徐國地爛人窮,如果人富了,估計晉國一定會第一個挑軟柿子捏的。


    徐國本想將金奈建設成經濟特區。


    項目都成立了,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因為金奈距離晉國太近了,又在海上,很容易被晉國的海軍摧毀的。


    有時候徐王覺得很憋屈。


    明明徐國能變得更好的,就這個晉國,非不讓別人變好。


    晉國窮兵黷武,像瘋子一樣打這個打那個的,要統一什麽印度,印度是你的嗎?你有統一的法統嗎?


    這是陛下封的封國,我們都是大明的藩國,憑什麽你要當什麽霸主國?


    陛下是你爹,不是我爹嗎?


    我還是你兄長呢!


    為什麽就不能安分下來,好好搞活經濟,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做一個安安穩穩的國君,難道不好嗎?


    非要戰爭!


    戰爭隻會給百姓帶來災難!


    難道你想讓印度進入魏晉南北朝的時代嗎?非得有無休止的戰爭,伱才滿意?


    圖什麽呢!


    朱見漓很討厭晉王,那個小老頭,個頭小心理變態,小蘿卜頭。


    小時候就因為被兄弟們恥笑,所以長大了你就想報複?


    如此霸道的晉王,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他就想統一印度,你被統一思想搞瘋了吧?這裏是印度,不是大明!沒有什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家都是一樣的封國,一樣的國君,憑什麽要當皇帝!


    你怎麽不動動腦子呢!


    就算你能統一大明,皇帝會同意嗎?大明會同意嗎?


    你難道有本事和大明掰腕子嗎?


    別傻了!


    看看大明,已經進入電氣革命了,人家都有電話了,撥動按鈕就能在千裏之外聽到聲音!


    什麽年代了,還拿刀槍斧鉞去打仗呢?


    徐王最討厭戰爭,也想遠離戰爭。


    他不止這樣告誡自己,也不停訓導自己的兒子們。


    他對自己的太子很滿意。


    他本來有九個兒子,卻隻有五個兒子活到了成年。


    正因為兒子死得多,他對兒子們的教育抓得特別緊,他自己不行,就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


    徐太子朱佑欒賢名有禮,做事張弛有度。


    近兩年,徐王正在放權,國家大事全都由徐太子朱佑欒來處置,他已經給朝廷上疏,要禪位給徐太子。


    和其他藩王家裏不一樣,徐王這一點特別像老皇帝,貪權卻不霸權,懂得放權,懂得擺正自己的位置。


    就像老皇帝,擔心自己人老昏聵,就將權柄逐漸過渡給太子、太孫,爺孫三代人共同主持朝政,堪稱一代佳話。


    甚至,他在國內時,也主持過朝政的。


    所有藩王,都處置過朝政的,甚至有很多都去當過地方督撫,如今遠在封地的藩王們,誰不記掛著老爹的好?


    大明能有今天這般繁榮盛世,和老皇帝有直接關係。


    所以天下百姓把老皇帝捧上神壇。


    所以天下百姓不同意老皇帝禪讓。


    這樣神一樣的皇帝,若他駕崩,哭聲會綿延萬裏。


    徐王知道自己最沒用,所以認真教育自己的兒子,希望兒子給自己長臉,把徐國治理好,得到父皇的誇讚。


    這是他最大的心願。


    所以,他一直在學自己的父皇,把兒子教育好,就開始放權。


    朱佑榷對朱佑欒的第一印象是帥。


    朱佑欒說話讓人很舒服,看似油滑,卻又很真誠,和他呆久了,會生出士為知己者死的心思。


    連朱佑榷都願意和朱佑欒親近。


    他暗暗思考,等徐太子繼位,印度局勢怕是會再次變化。


    晉國行霸道,徐國行仁道,許國用忍道,寧國走王道,穀國則在致富路上狂奔。


    沒有一個是白給的。


    而五國太子,都是不好相與的,其中最厲害的就是徐國太子。


    之前他還以為,晉太子最厲害,因為晉太子一身殺伐之氣,說話粗莽,像個將軍,作戰身先士卒,勇猛非常,是一代霸王。


    可見識到徐太子之後才知道,晉太子不過莽夫罷了,徐太子算把人心琢磨透了。


    兩個人一個像項羽,一個像劉邦。


    未來印度就是一波楚漢之爭。


    再看看讓許國、寧國苦惱的問題。


    在徐國沒有。


    徐國人口八千萬,漢人口達到7800萬,外族人口200萬。


    信印教的人也不多。


    因為徐國給晉國當狗,晉國幫忙清理的,又將一些願意順服的土人,漢化成了漢人。


    徐王做事潤物細無聲,看似什麽都沒做,悄無聲息的卻都做完了。


    龍生九子各有所好。


    但,隻要是龍的兒子,就都是真神。


    鄫國,是印度中最容易忽視的一個王。


    這是朱佑榷兄弟在印度的最後一站。


    鄫國,在陸地上也有一塊領土。


    保克海峽,上的弧形領土,全歸屬鄫國。


    但鄫國在印度存在感極低。


    連老皇帝都會忽略他的存在。


    整個斯裏蘭卡島,都屬於鄫國,之所以封鄫王在此,因為鄫王身體不好,是最早封出來的諸王。


    鄫王拖拖拉拉的活到了現在。


    他是皇六子,母妃是毛妃,毛勝是他曾外公,娶的是項忠孫女。


    今年五十四歲了。


    已經纏綿病榻三年了。


    來到鄫國才是朱佑榷兄弟倆的真實目的,就是代老皇帝看一看,朱見潮的身體情況。


    老皇帝在京師,擔心六兒子的健康問題,所以派兩個孫子來看看。


    可兄弟倆看到的情況十分不樂觀。


    據鄫太子朱佑梈說,鄫王已經三天不進米糧了,也就這幾天了。


    聞訊,朱佑榷兄弟心情黯然。


    堂堂龍子聖孫,也逃不過這一天的。


    就在朱佑榷盤旋第三天,鄫王薨逝了。


    老皇帝給鄫王的親筆信,沒人敢拆,隻能隨鄫王而去了。


    鄫國要向上國報喪的。


    可朱佑榷卻攔住了鄫太子,因為老皇帝歲數太大了,怕是經不起喪子之痛,先承奏疏到內閣,讓內閣看著情況報喪吧。


    朱佑梈哭成個淚人:“父親在世時,就常念叨要去京師見一見皇祖父,卻俗事纏身,無法去盡孝。”


    “皇祖母薨逝的消息傳來時,父親把自己關在房間裏足足七天,再打開房間時,已經白了頭發。”


    “他總說,自己沒在皇祖母膝下盡孝,所以皇祖母早夭。”


    “父親彌留之際,還在唿喚著祖父和祖母……”


    朱佑梈已經四十四歲了,卻哭個不停。


    其實毛妃也活到了六十歲,算是壽終正寢。


    她是得了急病,需要開刀手術的,但她不肯被醫生看身體,堅持不肯手術,最後耽擱了病死的。


    這事成為鄫王心中最大的痛。


    鄫王總說,如果他學醫的話該多好,他就可以為母親手術了。


    朱佑梈自幼是在宮中長大的。


    和宮裏是有感情的,看看鄫國紫禁城的一草一木,完全複原紫禁城,複原的不是蒯祥建的,而是朱祁鈺改過的紫禁城。


    像晉國的紫禁城,就融合了獨特的軍事建築風格。


    穀王的紫禁城,就融合了印度當地的建築風格。


    唯獨鄫國的紫禁城,一比一完美複刻。


    鄫王是年長皇子,本該做印度六王中的霸主,畢竟他是最大的兄長,可他性子偏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來。


    所以,在得知徐國送土給晉國,他認為自己是兄長,有督促弟弟的責任,但他又說不了晉王。


    幹脆將自己在陸地上的疆土,送給徐國,彌補徐國的損失。


    就像馬爾代夫,本來也是鄫國的領土。


    但因為晉國霸道。


    他將馬爾代夫當做禮物,送給晉國,消弭晉國和其他諸國的仇恨。


    他做好兄長該做的責任。


    但他還時時自責,覺得他這個兄長沒做好,每年他都會給中樞上疏,庇護印度五王,為晉國開脫,為諸國開解矛盾。


    即便晉王很霸道,對鄫王,也得發自肺腑的叫一聲六哥。


    朱見潮確實沒本事。


    但他有長者風範,他能有效處置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每次他都吃虧,補貼自己的弟弟們。


    像穀國吃了大虧,朱見潮送五百斤黃金,補償穀國。


    穀王沉溺於玩樂,他則不停派使臣去督促穀王,教化穀王向善。


    像許王愛搞基建,他就會搜羅各種建築圖紙,給許王送去。


    寧王和許王有矛盾,每次他都會調節矛盾,讓諸王恢複舊好。


    別看鄫國存在感最低。


    但鄫王卻是印度五王心裏最敬愛的兄長,他的話,有時候比太子還管用。


    鄫國很弱,隻有斯裏蘭卡一塊地盤,國民3000萬。


    軍政經實力都不強。


    不是鄫國沒有,而是鄫王送給了諸王,鄫王內帑空空如也,所有資產,都送給了弟弟們。


    像斯裏蘭卡的清理,和晉國一樣徹底。


    因為第一遍是大明清理的,第二遍是晉國清理的,三千萬國民,全是漢人。


    那次清理,是晉王主動派兵來清理的,可見兄弟感情。


    鄫王病逝的消息,傳到整個印度。


    五王不約而同起身,放下所有事情,來鄫國送葬。


    就這份聲勢,足見鄫王在印度的號召力。


    而送去大明中樞的奏疏,都隻是提及鄫王病逝的消息,沒有人直接告訴老皇帝。


    五王心裏都有他親爹的。


    親爹年紀太大了,怕是經不起這份打擊。


    朱佑榷兄弟倆,在治喪後,也要乘坐寶船,前往土耳其繼藩。


    五王會麵的情景,他們很想看。


    但時間都是計算好的。


    如果不按照時間走,奏報送到中樞去,會引起老皇帝警覺,所以他們的行程是不能更改的。


    朱佑榷兄弟對著靈柩磕頭後,便離開了鄫國。


    在鄫國港口。


    他們看見鄫國百姓,臉上幸福而自由,這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國家,就如他們的王一樣,承擔著沉重的兄長責任,做好一個兄長,維係好一個家庭,才能維係好一個國家。


    朱佑榷兄弟乘坐寶船,要穿過浩瀚的大唐洋,進入他們的藩國。


    在登船前一刻,他們朝著大明紫禁城方向跪伏在地。


    別了,故鄉,再也見不到了!


    他們就如鄫王一樣,離開宮中後,就再也不可能返迴故鄉了,土耳其,就是他們的新家園。


    而在宮中。


    朱見淇心情真的不太好,兩個時常相伴的兒子,出去繼藩了。


    雖然家人還在宮中,但用不了幾年,也要去土耳其了,再也見不到了。


    就像他那些弟弟們。


    小時候,他還會擔心弟弟們威脅他的皇位。


    可當弟弟們走了,再也沒迴來的時候,他隻剩下想念。


    人老了,才會懷念曾經。


    朱見淇剛過完五十六大壽,不知道還能不能活過六十歲。


    大明人均壽命正在增加,朝中老臣活到九十歲的很多,就連皇帝今年都八十六歲了。


    但壽命是天注定的,誰也不敢說,自己也能活到九十歲。


    朱見淇覺得能活到六十歲就知足了。


    他兩個兒子每到一地,都會有奏報送到中樞來,兒行千裏母擔憂,他這個當爹的是關心兒子的。


    此時將心比心,他爹四十個兒子,全都出去繼藩了。


    他爹的心思是什麽樣子的?


    他不敢想象,換做是他,一定會病死的。


    “算算日子,那倆混小子應該離開鄫國去繼藩了,唉。”朱見淇歎了口氣。


    按理說,他秉政應該在文華殿。


    可在前些年,老皇帝就把文華殿變成了皇子皇孫讀書的地方。


    多位皇子秉政時,都在養心殿裏。


    後來養心殿實在太擁擠了,就搬去元輝殿,隨著皇子們都去繼藩了,他又搬去了養心殿秉政。


    但是,後來老皇帝什麽都不管了。


    他在養心殿就不合適了,而元輝殿已經改做檔案館了,要是拆除了又太麻煩。


    老皇帝體恤他年紀大了,就將東宮裏的奉宸宮當做他的辦公場所,他也不用來迴出東宮奔波了,在東宮裏就什麽事都做了。


    這幾年,老皇帝愈發不管事了,太孫搬去了宮外,他就把東宮裏的承華宮也開辟出來,做太子秉政的地方。


    可是太子的妃嬪都住在後宮裏的,成年兒子和外臣都要來迴出入後宮,實在不方便。


    景泰五十九年,老皇帝就讓太子的妃嬪住進東西六宮了。


    談妃搬去仁壽宮。


    老皇帝一度想把乾清宮倒出來,可把朱見淇嚇尿了,他還沒登基呢,哪裏敢住乾清宮啊。


    這也不合禮製啊。


    他的妃嬪,住進東西六宮也不合禮製。


    但老皇帝覺得無妨,六宮閑置多年,再不讓太子後宮嬪妃進六宮住一住,怕是到死都住不進去了。


    這就變成了,太子的妃嬪住進了六宮。


    太子的辦公場所,從東宮變成了乾清宮。


    太子妃也搬進了承乾宮,畢竟這裏曾經是唐皇後住過的地方,足夠彰顯她的身份。


    而在老皇帝禪讓失敗後,幹脆就讓太子住進乾清宮了,太子妃也從承乾宮搬去了坤寧宮。


    除了稱唿沒變外,太子其實就是皇帝了。


    他擁有皇帝的一切了。


    甚至皇帝十二璽,他都可以隨便使用了。


    不對,老皇帝有十三璽,另一個璽是放在外麵的,拿來給書畫蓋印用的。


    交泰殿,是皇帝放璽的地方。


    朱見淇正在乾清宮裏處置政務的時候,一個太監匆匆送來一份奏疏。


    正常是轎子抬來的奏疏,很少是一本一本送過來的。


    現在又接通了電話。


    小事打電話就可以了,乾清宮裏有十七個接電話的太監,內閣八部六寺都察院監察司,一共十七個部門,十七個太監負責接電話。


    像這種單獨送奏疏來的,肯定是大事。


    朱見淇打開一看,猛地站起來:“六弟他?”


    “太子爺,內閣收到幾封報喪奏疏,不能是假的,沒人敢拿鄫王爺的生命開玩笑的。”送奏疏的太監跪在地上道。


    “六弟怎麽這麽突然啊。”


    朱見淇慢慢坐在椅子上,內心裏十分難受。


    他們兄弟間是有很深厚感情的。


    除了老四外,他對其他弟弟們都不錯,都有感情。


    “倒也不突然,鄫王爺已經纏綿病榻幾年了。”


    “那也不能去了呀!”


    朱見淇最驚恐的是,鄫王比他年紀還小,卻死了,他能熬過六十歲嗎?能熬死他爹嗎?


    “太子爺,內閣那邊等著迴信呢,告不告訴皇爺呀?”太監催促。


    過了好半天,朱見淇才吐出一口濁氣:“不能告訴,白發人送黑發人,是這世間最殘酷的事情。”


    “那此事……”


    “瞞著陛下,讓內閣擬旨,孤蓋印,冊封鄫太子朱佑梈為鄫王便是,再讓內閣擬定諡號,六弟最是寬厚,擬定一個上諡吧,廟號的話……”


    畢竟作為鄫國的開國皇帝,擬定中諡都是侮辱。


    但不能不能用文、孝這樣先人用過的。


    鄫王畢竟是朱祁鈺的兒子,用了文,太宗皇帝會不會跳出棺材幹死這個不孝兒孫?


    如果真有地下,嘉靖肯定會被太宗霍霍死。


    雖然是開國封王,但全世界通用大明景泰年號,哪怕有藩王登基稱帝,也不許用第二個年號。


    年號是世界唯一的,統一用大明皇帝的年號紀年,這是景泰帝立下的規矩。


    “用什麽廟號合適呢?”


    正常來說,內封藩王沒有廟號,隻有皇帝才有廟號。


    但畢竟外封了,也是一國皇帝,該有廟號的。


    這是老皇帝之前就定好的。


    可不能做太祖、高祖、太宗這樣的,更不能用仁、宣兩個字,這都是祖宗用過的,甚至連給老皇帝準備的廟號,也不能用。


    天子七廟,諸侯五廟。


    這是太祖時規定的祖製。


    在諸侯五廟中,第一代就是太祖皇帝,接著是太宗皇帝、仁宗皇帝、宣宗皇帝和景泰帝。


    也就是說,天下各路諸侯,等景泰帝駕崩後,都要入天下諸侯的諸侯廟。


    第一代諸侯就要開啟第二個殿了。


    按理說,想立第二個殿,要找出一個祖宗來做祖,比如把太宗皇帝改成成祖,就能單立一廟祭祀了。


    像鄫王是沒資格單挑一廟的。


    隻能挑一個祖宗入廟,挑太宗是最合適的,他有本事又距離當代諸侯王比較遙遠。


    要是敢挑朱祁鈺出去,朱祁鈺就敢下旨滅了他的國。


    他朱祁鈺可不是亂臣賊子!


    像朱見深的諸侯廟裏,就悄悄添了一個,他親爹朱祁鎮。


    朱佑樘繼位後,又把朱祁鎮給請出去了,不放在諸侯廟裏祭祀。


    因為沒地方放了。


    他爹也沒資格單挑一廟,得找個有資格的,怎麽看都是太宗皇帝。


    朱佑樘是不承認朱祁鎮存在的,他是朱祁鈺的親孫,因為朱見深是過繼給了朱祁鈺,法統上來說,朱見深就是朱祁鈺的兒子。


    最關鍵的是,他是朱祁鈺養大的,對朱祁鎮毫無印象,在他心裏,朱祁鈺就是他親爺爺。


    關鍵是朱祁鈺從來沒將他區別對待過,同一代當中也沒人將他視為異類。


    所以,他直接把朱祁鎮請出諸侯廟。


    為了讓他爹正式入諸侯廟,他就把太宗請出去了,暗戳戳的封了成祖,單獨立廟。


    楚國的諸侯廟,就變成了,太祖、仁宗、宣宗、景泰帝、朱見深,他未來則進入第二個廟,成祖廟。


    隻有崇國的諸侯廟,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


    他的諸侯廟。


    則是太祖、太宗、仁宗、宣宗、朱祁鎮。


    沒有景泰帝的牌位。


    因為他的法統,來自於朱祁鎮,而不是朱祁鈺,哪怕這個封國是朱祁鈺賜的,但法統就是法統。


    這一點崇王沒做錯。


    像宗室裏的諸侯王,諸侯廟也沒有朱祁鈺。


    隻有朱祁鈺的兒子們的諸侯廟,才有朱祁鈺。


    所以有了楚國珠玉在前,諸多藩王,估計都會把太宗皇帝請出來,變成成祖,單獨祭祀。


    老皇帝還聽戲的時候,卻不知道朝中已經給鄫王議論廟號呢。


    廟號這東西,本該由鄫國臣子來上的。


    但中樞文臣卻抓著這權力不肯放過。


    當然了,也是花花轎子人抬人,不能起個差的,不然會引起諸侯國不快,但也要根據政績來認真評判的。


    可不能隨便給人上,要言之有物。


    朝野上下提出三個,哲宗,取自知人則哲、濬哲文明、經德秉哲、世有哲王。


    睿宗,取自睿智聖明、惟睿作聖。


    真宗,取自惟治也本乎至道,惟德也所以稱宗。


    都是良諡。


    鄫王友愛兄弟、治理國家小心翼翼,勤勉非常。


    隻是國家沒有良好的政績,也沒有特別向上的功績可以吹捧,那麽就隻能從本人睿智、友愛兄弟入手了。


    朱見淇覺得哲宗,最符合鄫王。


    經德秉哲。


    朱見淇隻是參與討論,拍板權還在文官手中,最終還是聽取了太子的意見,上廟號哲宗。


    諡號就非常長了,主要字,是德,勤恤民隱曰德、睿智日新曰德、尊賢親親曰德、仁而有化曰德。


    鄫徳王,哲宗。


    朱見淇立刻派人,按照大禮儀冊封朱佑梈為第二代鄫王,並送去中樞的賀禮。


    忙乎完畢,他偷偷詢問司禮監,確定沒人給老皇帝透風,他才放心。


    然後去養心殿裏拜見。


    老皇帝心情不錯,似乎真不知道這件事。


    “太子來了?”


    朱祁鈺說道:“朕夢見了老六,他跪在朕膝下哭了好久,說沒給朕好好盡孝,一覺醒來,朕心裏不太舒服。”


    “你派人去鄫國看看,老六這幾年纏綿病榻,是不是要熬不下去了,跑到夢中跟朕哭訴來了?”


    “他是個什麽事不會說出口的性子,什麽事都藏在心裏,一個悶葫蘆。”


    “這些年,他主持印度諸王的公道,雖然沒人向中樞上疏,但朕知道得一清二楚。”


    “他能做好哥哥的角色,弟弟們也願意聽他的,這就是一個藩王該做的事。”


    聽完這番話,朱見淇心裏咯噔一下:“兒臣這就打發去問,從太醫院多派些醫生過去。”


    “嗯,鄫國醫療製度不太好,給老六配個醫療團隊,把他身體治好,他今年才多大呀,朕五十多歲的時候尚能獵虎,他這身體實在太差了。”


    朱祁鈺又吹牛了。


    人迴憶去年輕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戴上濾鏡,一些壞的事都變成好的了,說出來洋洋得意的。


    “兒臣這就去辦。”朱見淇應了一聲。


    “有事瞞著朕?”朱祁鈺目光如炬。


    朱見淇嚇了一哆嗦:“是、是有一件事瞞著您。”


    “說。”朱祁鈺一副了然的樣子。


    “兒子想讓榶兒搬迴宮中來,他在宮外太野了,聽說和什麽樂團搞一起去了,他堂堂太孫,怎麽能去唱歌?”


    朱見淇岔開話題:“如果是唱戲也就罷了,居然是唱什麽流行歌曲?那是什麽東西啊!”


    “管他幹甚,隻要不耽誤正事,由著他去吧。”


    朱祁鈺道:“別讓他迴宮,他那太孫妃,不在宮中還見天來煩朕呢,迴了宮裏她非搬進養心殿伺候,朕還想多活幾年呢。”


    朱見淇忍俊不禁,他那兒媳婦可不著調,他也煩著呢。


    “謝遷生出這麽個閨女,朕真是看走了眼,頭疼啊。”朱祁鈺很無語。


    “爹,下次您就打發兒臣那去,兒臣對付她。”


    朱祁鈺翻個白眼:“朕怕她把朕養心殿的房蓋給掀了,你說朕這輩子怕哪個女人啊?”


    “你娘,皇貴妃,朕宮中三十多個妃嬪,朕都不怕。”


    “你那幾個媳婦見著朕都跟耗子見了貓似的。”


    “就這個小娘皮,見天的煩朕,嘴上說來伺候朕,其實是折磨朕的。”


    “謝遷一個君子,教出這麽個不著調的玩意兒。”


    “朕還真怕她了。”


    朱見淇剛要說話,門外傳來一道嬌滴滴的聲音:“皇爺爺,孫兒來侍奉您了。”


    “滾!”朱祁鈺大吼,中氣十足。


    可謝雪怡笑盈盈的進來,跪在地上請安,沒等老皇帝答應,便站起來,樂嗬嗬過來:“皇爺爺,氣大傷身。”


    朱見淇輕咳一聲。


    謝雪怡猛地一縮腦袋,和太孫一模一樣,趕緊跪下給太子請安,然後老老實實跪著,裝得像個乖乖女。


    “你嚇唬她幹嘛?”


    誰能想到,老皇帝幫謝雪怡說話了。


    朱見淇都懵了。


    不是您嫌她煩嘛?我這幫您出頭呢,您迴頭罵我幹嘛呀?


    “滾滾滾。”朱祁鈺讓他快滾。


    朱見淇算明白了,感情我是外人唄?


    這老爺子嘴上煩她,其實樂在其中。


    “謝謝皇爺爺。”謝雪怡瞧見朱見淇走了,笑嘻嘻爬過來,給老皇帝敲腿。


    朱祁鈺覺得很舒服,忽然一抬頭:“你頭發呢?”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蕭藍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蕭藍衣並收藏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