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昆侖封禪,打假歐洲,思想碰撞,民間百態(除夕快樂)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作者:蕭藍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華沙以東,是齊國。
以西則被德國一口吞下,德國為了順利吞並領土,喊出接收波蘭人的口號。
大批大批波蘭人湧入德國,德國得到北波蘭大麵積領土,也在華沙以西站穩了腳跟。
所以,波蘭人喊出建設新波蘭的口號,沒毛病啊。
我們波蘭人也不貪心,以原有德波疆域劃分就行。
德皇救了個白眼狼。
立陶宛也想獨立,問題是立陶宛沒有土著了。
一個和波蘭聯邦製大國,卻在幾個月之內,土著人口全部消失,做這事的真不是倭軍。
大商建製內倭軍很少,他們大規模招募哥薩克人。
哥薩克是吃人的野人。
給足好處,他們就會化身為殺戮機器,為大商屠光立陶宛人、波蘭人。
白俄最倒黴,以前他們被波蘭征做仆從軍,四處遠征。
大商來了,本以為能過好日子的。
但大商還把他們當奴隸用。
當奴隸,我們白俄也認了。
為什麽要滅絕我們,建立什麽魯國?我們也願意臣服,不行嗎?
可惜,商王不跟他們講道理。
大麵積征召哥薩克人,在境內展開一輪一輪肅反。
白俄人口在消失,路過正在建立。
波蘭人口在消失,齊國正在建立。
趙國也在往北擴大地盤,趙國要做波羅的海的霸主。
景泰五十六年八月,皇帝剛過完八十大壽,就傳來歐羅巴17國,組建歐聯體。
朱祁鈺詢問首輔劉健:“大明能征多少兵?”
“陛下,國內對支援天下藩國,頗有微詞。”
劉健小心翼翼道:“這些年,為了往藩國移民,移走了9億人,民間對朝廷又愛又恨。”
“而為了皇子繼藩,大明連年對外征戰,軍費支出年年高漲,就說去年,景泰五十五年,軍費支出3.2億。”
“大明得到多少?”
“滿打滿算,得到些寶物,價值在兩千萬上下。”
“軍費支出虧損高達3億。”
“陣亡人數居高不下,這幾年美洲戰爭,中亞戰爭,諸汗國戰爭,大明每年陣亡人數,高達10萬人。”
“陛下呀,這些都是藩國的家務事,既然分封出去了,就讓藩國自家管自家事吧。”
劉健這番話,得到了李東陽、謝遷、王鏊的讚同。
“軍費支出確實多,但卻是朕一力承擔的,出自內帑,民間有什麽可說的?”
“至於陣亡人數,戰士為家國而死,死得其所。”
“撫恤一分錢沒少發,有什麽好鬧的?當兵吃餉,就得做好為家國獻身的準備,這是光榮的事。”
朱祁鈺淡淡道:“確實,這幾年移民厲害一些。”
“但國內人口多少,你們心裏沒數嗎?”
“人口紅線的多少?丘濬算過了吧,大明如果人口超過30億,就會有人餓肚子。”
“現在的科技,支撐不了全球40億人吃飯。”
“像美洲、大洋洲人少地多,讓他們移民出去,是享福去了,緩解國內人口壓力,又讓藩國繁榮起來。”
朱祁鈺狡辯:“劉健,你想過沒有,17個歐洲國家組建歐聯體,意味著什麽?”
“若大明不相幫,楚國、陳國,乃至隋國、衛國都無法在歐羅巴立足,崩潰是必然的事,這些年大明的努力,可就付諸東流了。”
朱祁鈺也是為兒子著想。
李東陽迴應道:“陛下,既然封了藩國,就要做好獨立麵對風險的準備。”
“楚、陳、隋、衛等國,對內稱製,不給大明一分賦稅,還反過頭來吸取母國的血。”
“這是什麽道理?”
“享受了藩國國王的待遇,就要承擔對應的風險。”
“若什麽都需要母國出麵,當初為什麽大明不直接實控呢?非要分封出去幹什麽?”
李東陽這話,引起王鏊等人讚賞。
朱祁鈺不跟他辯,問道:“李東陽,朕問你,大明的蒸汽機發明成功,歐羅巴人出力多少,你清楚吧?”
“如果現在不遏製歐聯體,歐聯體會不會集中力量研發蒸汽機?”
“到時候,大明西陲出現一個龐大的強國,天天和大明對著幹,這樣好。”
“還是趁著他虛弱的時候,一棒子把他打死更好?”
朱祁鈺詭辯:“李東陽,你幫朕選。”
李東陽翻個白眼:“陛下您是狡辯呀。”
“朕哪裏狡辯了?”
朱祁鈺指著自己胡子:“朕胡子都白了,一把年紀了,和你個小孩狡辯?你小時候在宮裏尿急的樣子,朕記得清清楚楚。”
李東陽整張臉通紅!
他小時候就被皇帝詔進宮中問話,被皇帝欣賞,然後在國子監讀書,一直都被皇帝重點培養。
“你們幾個,哪個不是朕看著長大的?”
朱祁鈺撒潑:“現在進了內閣了,想踩著朕這個老皇帝上位嘍?朕對伱們有養育之恩、教導之恩,都忘了?”
“微臣等不敢呀。”劉健等人跪下。
“劉健,你歲數最大,你來說。”朱祁鈺還不信了,治不了這個內閣了呢。
現在的朝中重臣,基本都是皇帝近臣出身。
有很多都是皇帝看著長大的。
他們天然在皇帝麵前矮一截,他們尿褲子那點破事,皇帝一清二楚,太熟了啊。
劉健老臉一黑,苦笑道:“陛下,李閣老不是這個意思,隻是為母國抱不平罷了。”
“哼。”
朱祁鈺手插袖子,躺在禦座上:“朕不管,這個什麽歐聯體,朕聽著心煩,幹翻他們。”
然後,翻過身去,屁股對著臣子。
劉健等人無語。
皇帝是越老越玩賴,總充長輩架子,也是,他今年八十歲了,朝廷重臣,比他兒子歲數還小呢,確實是長輩。
偏偏這老皇帝極難糊弄。
朱英、項忠為皇帝清查吏治之後,朱英去世,項忠繼任首輔,沒過兩年,項忠病逝,韓雍繼任首輔。
景泰五十四年,韓雍病逝,大明將星隕落。
同年,範廣、王越病逝。
李秉繼任首輔,剛剛當首輔三個月就卒於任上,劉健繼任首輔。
朱祁鈺就從當年的少年皇帝,變成了老皇帝,朝中他資曆最老,把一眾老臣都給熬死了,朝堂上下,他歲數最大。
劉健和李東陽對視一眼,頗覺無奈。
這老頭是順毛驢,逆著他肯定摩挲不舒服,關鍵這老頭說著正事呢,就往人家小時候尿褲子的事上說,專插人肺管子。
現在朝野重臣小時候那點破事,都是皇帝傳出去的,天下人都知道。
民間百姓教子,都說,李東陽小時候還尿褲子呢,我兒子尿褲子怎麽了?
“陛下,僅此一次。”
李東陽苦笑:“就最後幫藩國打一場大仗,以後就全憑藩國自己本事,您看如何?”
朱祁鈺不吭聲。
“陛下呀,歐聯體不是小仗,征完之後,大明真的再無力西征了。”李東陽不肯鬆口。
王鏊出來圓場,說些藩國也該獨立麵對危險的話,皇帝一直幫下去,藩國反而長不大。
朱祁鈺才勉強順著台階下來。
旋即,內閣擬旨,向歐聯體宣戰。
“都起來,在養心殿沒那麽大規矩,你們小時候就在這殿裏玩耍,長大了怎麽這麽拘束呢?”
朱祁鈺走下禦座,臉上掛著笑容。
您能不能別說了?我們也要臉呢。
“昆侖山已經準備好了,朕要做第一個昆侖封禪的皇帝。”
朱祁鈺笑道:“可朕的身體,去不了那麽遠了,讓太子代朕去,把朕的重臣們牌位請出來,一並帶去。”
說到這裏,朱祁鈺語氣低落:“朕當年答應過他們,要帶著他們去封禪的。”
“五十年過去了。”
“朕終於能去昆侖山封禪了,可他們都不在了。”
朱祁鈺長歎:“但大明越來越好了,鐵路修到了昆侖山,讓朕逝去的重臣們,坐著火車看一看大明的萬裏河山!”
劉健很是唏噓,他的老師薛瑄,很早就病逝了。
但更唏噓的是,皇帝是真能活啊。
過完生日,八十歲整。
忽必烈活到了80歲,趙構活到81歲,武則天活到82歲,梁武帝蕭衍活到86歲。
這是曆史上最長壽的幾位皇帝。
而看皇帝這架勢,八十歲了,一點毛病沒有,估計還會繼續苟著。
民間有相士算過皇帝的天命,認為皇帝天不假年,誰能想到,皇帝活到了80歲。
除了著急的太子外,朝野上下倒是覺得無妨,這老頭摩挲舒服了,是真的胸襟寬廣,什麽人都敢用,什麽人都會用。
太子朱見淇這幾年其實也不太著急了。
因為在景泰五十二年,皇帝封太子的嫡長子朱佑榶為太孫,太子之位算徹底穩定了。
主要是他爹折騰不動了,無法換太子了。
而朱祁鈺過於長壽,隻能敕封太孫,一旦兒子沒接上班死了,就讓孫子直接接班。
其實太子位已經穩固了的。
真沒人和朱見淇爭皇位,他爹太能活了。
像皇帝最喜歡的老四,朱見漭都是東歐大皇帝了,誰願意迴來和他爹熬啊,萬一把自己熬死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誰也沒法保證,自己能活過老爹。
現在宮中的皇子,隻有老四十一朱見涯。
最重要的是,好聖孫啊。
朱祁鈺對嫡長孫朱佑榶是比較滿意的,此子和他那個傻爹不一樣,倒有幾分像朱祁鈺的狡詐和狠辣,對帝王心術掌握得比他爹好。
還是個大詩人。
和他娘一樣,是個隱藏詩人,善於琴棋書畫,雕塑,化學,物理,建築設計等等。
是個全才。
但這樣的人,反而容易走入歧途,盡情山水,而荒廢朝政,曾經的宣宗皇帝就是這樣。
這幾年,太子爺倆秉政,朱見淇有些事還得聽他兒子的,這爹當的窩囊。
朱見淇這幾年精力放在造人上,生了五個兒子,夭折一個,現在也有八個兒子了。
對於東歐土地,他也是垂涎三尺的。
想讓兒子去分一杯羹。
奈何老四不肯,反而將好處都給了自己兒子,這讓朱見淇對他不滿,總跟兒子念叨,他四叔不恭順。
這要是都在國內,肯定要削藩的,然後就是靖難,重演太宗皇帝的人生軌跡。
而在皇帝麵前,是朱見淇是不敢表露分毫的。
皇帝老了,喜歡看合家歡這種戲碼,所以遠在世界的兒孫們,年年都會給他上表,表露孝心。
真假不知道,反正皇帝開心,會賞賜很多東西。
“老四十一的封國,諸君可有想法?”朱祁鈺又道。
世界好地方都分得差不多了,還占著的都是強國。
“陛下,您是想封去西歐?”李東陽一語中的。
陳國建藩後。
朱祁鈺發現西歐沒那麽厲害的。
軍事不強,政治一般,繪畫也很爛啊。
之前他以為歐洲油畫很厲害的,畫得跟拍攝出來似的,所以宮中有很多油畫畫師。
但王越給他揭開了油畫真麵目。
油畫的原理是小孔成像,用鏡子映射出畫麵,然後照著塗,所以畫得像,但左右會錯,因為小孔成像是倒著的原因。
很多宮廷畫師,因為王越的揭秘而失業。
油畫變成諸畫之末。
倒是油畫有很大的實用性,在民間還很受吹捧的,因為畫得像啊,百姓也不懂意境,花花綠綠的,看著好看就行。
甚至。
最近一艘尋寶艦隊,迴京稟報,說埃及金字塔規模並不雄偉,他們耗時四年,將金字塔一比一畫在紙上,送迴京師。
朱祁鈺發現,這是金字塔?咋這麽小呢!
沒錯。
畫裏的金字塔確實很大,但和朱祁鈺前世看到的完全不一樣,是等比例擴大的?
是誰幹的?
朱祁鈺有點懵,詔來所有考古隊成員,進行詳細詢問。
得知畫迴來的是真金字塔,不摻一滴水分。
就是說,後世看到的金字塔是假的!
誰等比例擴大出來的產物?
有金字塔,但沒有那麽大的,所以這不是什麽史前文明,而是人工製造出來的假東西。
還有從希臘挖掘迴來的寶物,剛開始引起了東北旅遊熱,但去過一次的人,全都失望而歸。
就這?
扭扭歪歪的獅子,沒臉的人像,光屁股騎馬的騎士,這都什麽鬼啊!
窮的穿不起衣服嗎?
這破玩意有什麽藝術價值?比屁股大會嗎?什麽垃圾啊!
大明考古界,對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提出了質疑。
從那之後,朱祁鈺徹底摘下來對西方的濾鏡,他一直以為,這個年代的西方,要比大明強大的。
確實,他得到了很多西方技術。
比如醫學、天文、機械、化學等等技術,確實比大明先進。
但是,醫學和天文是印度的好不好!
機械和化學也跟歐洲沒半分錢關係,那是全世界文明的整合版,歐洲隻是去蕪存菁,進一步發展了而已。
這幾個方麵,大明確實和他們有差距,但絕對不是巨大的、無法彌補的差距。
而這種比較,是大明單挑世界所有文明,才得出的結論。
比文學,世界上所有文學都渣渣。
比繪畫,中國畫才是最高明的東西。
比音樂,大明音樂、舞蹈都是扛把子。
比數學,大明的算經,單挑世界所有文明。
所以,大明的所有比較,都是大明在和世界比較,而不是大明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比較。
因為任何一個國家,全方麵評比的話,全方位比不過大明的。
考古界開始嚴重質疑埃及文明存在的曆史,甚至開始質疑,是否存在埃及文明。
至於巴比倫文明,已經直接被史學家給剔除了,表示世界上不存在這個文明,沒有任何遺跡,連書裏麵的記載,都是模棱兩可的,完全不可信。
想證明巴比倫文明的存在,需要拿出確切證據來,必須拿出考古遺跡,沒有實物證明,一切都是無效的。
而且,這個實物,必須證明是古巴比倫的產物。
就跟讓華夏證明夏朝存在是一樣的,必須出土一件東西,證明是夏朝人做的,如何確定,必須穿越時空四年前,還要全程直播,讓天下人看見,這東西是夏朝人在做的,然後去相應位置挖出來,才能證明。
否則,夏朝就是不存在的!
一樣,古巴比倫也不存在,但這個是真不存在!沒有一本完全確定的古籍,並具有絕對權威性,經得起考證、推敲的古書,上麵說過古巴比倫存在的證據。
沒有。
所有書籍,都經不起推敲,這就證明,古巴比倫文明,不存在。
至於文物出土,那是一件都沒有,一塊石頭都沒有,存在個屁啊。
希臘文明確實存在,但隻能對標夏朝,商朝你還不配。
所以,考古界有人提出,華夏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存在、並延續至今的古國。
希臘和印度文明也存在過,但他們都滅亡了。
埃及文明也許存在,也許不存在,存疑中。
那麽,歐洲人是來自華夏嗎?
民間學者王守仁提出人種起源論,認為天下人都是從大明起源。
言論一出,引起天下人討論。
這種說法得到了廣泛認同。
中樞是不認可這種說法的,因為明人和歐洲人長相是不一樣的,所以無法推測出起源論。
民間覺得,文化起源,可能源於大明,畢竟從張騫出使西域之後,漢文化向世界進行文化輸血,這是毋庸置疑的。
世界文化的起源,是不是漢文化,這個有待商榷,但民間普遍認為,文化起源恐怕沒有定論,文化發展更像是一起發展,融合、再發展這種節奏。
爾後,王守仁推出重磅炸彈,進化論。
人是從類人猿進化過來的,當人離開熟悉環境,到了新環境,就會根據環境進行進化,所以人和人長相不一樣,這種長相區分是和環境息息相關的。
進化論,補充了起源論,在大明惹起熱議。
這種說法,竟然傳到了歐洲,在歐洲很有市場。
教宗卻駁斥這種思想,認為人是上帝創造的,不容質疑。
人的來源,誰也說不好。
朝廷對人是怎麽來的,不敢興趣,但對王守仁這個人感興趣,他爹王華,如今在西域任督撫呢。
王守仁這家夥不好好科舉,搞什麽進化論,被他爹寫信罵個狗血淋頭。
皇帝讀了進化論,震驚於王守仁的驚才絕豔。
這家夥不研究心學了,研究人類起源了。
天才是在哪方麵都是絕頂天才。
達爾文也隻是因緣際會罷了,想成為絕頂人物,必須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世界上被埋沒的大才太多了。
科學發展,必須要有極度寬鬆的社會環境,和超級充裕的資金。
這也是文藝複興,對歐洲那麽重要的原因,沒有文藝複興,歐洲還被教宗統治呢,他們發明個屁啊。
朱祁鈺這些年,一直遏製自己的暴脾氣,就是想給民間創造寬鬆社會環境,皇家商行的錢,他全都投資出去,給民間預留充足資金,讓科學、發明井噴。
王守仁就從陽明心學,邁上了另一條軌跡上,直接開始格物致知。
“陛下,微臣看希臘就不錯。”謝遷開口。
王鏊反駁:“希臘是楚國的盤中餐,咱們插一腳進去,楚國未必會願意。”
“大明發兵40萬,未來會湊足150萬大軍,征伐奧斯曼。”
“奧斯曼滅國,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不如請四十一皇子,封去奧斯曼本土土耳其?”
謝遷哼了一聲:“奧斯曼煌煌大國,沒有幾十年,是無法徹底滅亡的,四十一皇子絕非驚才絕豔之輩,拿不下這塊沃土的。”
這話說得難聽,卻是實話。
朱見涯有沒有能力且不說,這個人很佛係,準確地講,他是個科研人員,很喜歡搞物理實驗。
他對政治不感興趣,更喜歡搞實驗。
送去土耳其,這是逼他死啊。
“謝遷說的對,老四十一擋不住奧斯曼反攻。”
朱祁鈺笑道:“你們覺得太子家的老二、老三怎麽樣?”
太子家的老二朱佑榷和老三朱佑槿,都是不安分的性子。
顯然,他們對在家做個藩王不感興趣,更想去闖一闖外麵的世界。
“微臣覺得兩位郡王皆好。”李東陽道。
皇孫都跟李東陽學習過,李東陽深知朱佑榷和朱佑槿的秉性,太子八個兒子中,就他們兩個想做太孫。
也就皇帝提前定好,不然以後也是一番奪嫡之亂。
大明皇帝無望,那麽就想外藩。
按照朱佑榶不容於人的性子,待他登基後,兩個弟弟怕是沒好日子過。
他們自己也提前打算,想出去繼藩。
“那就把奧斯曼帝國分成六份,楚、商、衛占一份,再封兩個藩王過去,剩下一份,再劃分出多個小藩國,這次出力的列國,都封一個兒子過去。”
奧斯曼太大了。
分成兩個藩國也吃不下。
關鍵奧斯曼不可能一次就打死的,未來戰爭可能在二三十年,才能徹底滅亡奧斯曼。
那就幹脆,封出很多藩國,各管一地就好。
“朕看愛爾蘭不錯,冰島也不錯,適合老四十一的性子,過幾天朕問問他的意思。”
把兒子封去冰島,多少有些對不起兒子。
他的兒子,都是大藩國。
冰島那地方,除了極光,什麽都沒有。
“陛下,卡馬爾聯盟那幾塊地方不錯。”謝遷笑道。
朱祁鈺微微頷首,但還在思考,小兒子該封去哪裏好呢。
聊了一會後,皇帝要吃飯了,留他們用膳後,才迴到府衙處置公務。
皇帝身體康健,大明一切有序運轉。
從景泰四十六年開始,鐵路鋪設了十年,幾乎通了大明54個省,從北麵的捕魚兒海到最南邊的馬六甲。
從最東的庫頁島,到最西邊的苦盞,全線通車。
西邊的鐵路還在繼續修。
要連通莫斯科到北京,以後要連通華沙,甚至柏林。
鐵路技術十年保護期到期,今年開始,各國都開始修建鐵路,大明負責幫扶。
景泰五十四年,人工發電成功。
景泰五十五年,第一個燈泡誕生。
今年,景泰五十六年,大明第一個電燈,試驗成功,標誌著從煤油燈時代,過渡到了電燈時代。
電氣革命,悄然出現萌芽。
大明第一座發電廠,在京畿建造,預計景泰五十九年,三年內,皇宮通電。
電燈的誕生,看似容易。
卻是皇帝長達十五年的漫長投資,背後是近百萬工程師的潛心研究,一次一次錯誤試驗,凝結出來的成果。
對於電,皇帝大手一揮,實行國企壟斷。
一方麵是投資巨大,資本未必願意投,另一方麵,則是電,不掌握在自己手裏,朱祁鈺不放心。
這就使得,電氣革命發展緩慢。
因為蒸汽革命的紅利還沒吃完呢。
工廠不願意折騰,現在錢賺得夠多的了,隻有等工廠進入兩難境地的時候,才會想辦法求變。
大明超級龐大的人口紅利市場,造成各行各業的繁榮。
景泰五十六年,大明人均月工資超過了1000塊!
這是人均啊,大明總人口27億。
最近幾年,人口增長緩慢,因為百姓生活好了,不願意生兒育女,畢竟過上小資生活了,不願意把精力投資到下一代,而是更想享受現在的美好生活。
還有一點,是婆婆家庭地位直線下降。
以前婆媳關係中,婆婆永遠占據主導地位,再加上孝道作用下,導致婆婆蠻橫無理。
而最近幾年,民間彩禮暴漲。
這個彩禮,可不是中樞控製的,而是在外藩賺到錢的人,迴來娶媳婦,帶動的彩禮暴漲。
明女在世界上都是第一等人。
沒有嫁不出去的姑娘。
外藩明人,玩慣了土著和白女,都覺得明女好,所以不惜重金,迴國娶媳婦。
政策也推動明女外嫁。
對於外嫁的明女,給予一定的政策補貼。
這就促成了,外嫁成為一種潮流。
本地男人找不到媳婦,隻能一味提高彩禮,玩命開卷,帶崩了生態。
彩禮價格連年瘋漲,買房買車是基操,現在又加上天價彩禮,導致社會上的女子身價暴漲。
生女兒比生兒子更合適!
直接打碎了民間重男輕女的世俗觀念!
人都是勢利的。
以前生兒子,因為兒子是勞動力,還能防老。
現在兒子是啃老啊。
一房兩車,兩台自行車便宜,但房子貴呀,大明房地產,每年都在穩步增長中。
貸款買一套房子,要掏空祖孫三代錢包。
然後娶媳婦了,忘了娘了。
要還貸,要養家養孩子,根本養不了父母呀,這就造成了親情的疏離,這在以前是萬萬不可能發生的。
養兒防老,沒人說出口,但所有人都在做。
不做的是異類,是犯罪的。
現在,做的反而是異類。
孝心的人越來越少,人性越來越冷漠。
以前,路人討口水喝,本家都會拿出好東西招待萍水相逢的客人。
現在,親戚見麵,除了攀比外,沒有一句真情話,至於拿好吃的給親戚吃,別做夢了,我兒子還不夠吃呢。
以前是爹媽當家,現在是兒女當家。
整個社會實行大顛倒,人心也徹底崩壞了。
哪怕皇帝連年下聖旨,要求民間苦讀經義,但誰讀那東西啊,裏麵說的更沒人信了,聖人之道都是傻子之道,什麽吃虧是占便宜,那都傻子,現在是商品社會了,醒醒吧……
大同社會那麽好,為什麽房價不掉價?
為什麽不漲工資,隻漲房價?
為什麽口袋裏沒錢,卻要處處花錢?
社會矛盾,階級矛盾,全都在激化。
所以呀,老百姓會算賬,立刻發現生女兒合適呀,女兒有彩禮,家裏不補貼嫁妝也沒問題。
一家女百家求,這是常態。
女兒長得醜,也能嫁得好。
長得漂亮,那就去給達官顯貴當小妾去,雞犬升天。
直接影響就是,民間生育率降低。
以前一家恨不得生20個孩子,因為免稅呀。
現在,恨不得就生一個,最好是女兒,千萬別生出兒子來,那個倒黴玩意……
還有一個直接原因,就是移民問題。
皇帝對多兒多女的家庭,進行強製移民,這就導致民間不敢生育,生了養大了,被移走了,倒黴死了。
女子地位直線提升。
兒子地位暴跌。
景泰四十五年,大明出現第一例,兒子不給父母養老的案例,兒子被判為移民捕魚兒海。
當時,全社會指責這個兒子。
現在,兒子不給父母養老,在民間竟變得屢見不鮮,指責的聲音越來越少了。
景泰五十年,皇帝下聖旨,子女都有給父母養老的義務,不給養老的子女,皆判徙刑。
以前這還用說?這是兩千年來約定俗成的禮法啊,還用下聖旨嗎?
可現在,變成了義務,是必須要承擔的事情!
而這,反響寥寥。
民不舉官不究,世界上隻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爹娘,哪家爹娘舍得把兒女告上官府啊。
因為爹娘舍不得,導致這波風氣正在向全社會蔓延。
同年,大明設立第八部,司法部。
民間設法院,管民間案件。
可社會風氣,不是一道聖旨就能改變的。
就像當初裹腳,皇帝下了多少道聖旨,用途並不大的,最後是皇帝把裹腳的官小姐趕迴家,這才刹住了官場中的裹腳風波。
但是,至今,都有人在裹腳。
隻是裹腳的不是漢人而已,國外的女人,都要裹腳的,漢人到底有沒有,皇帝會知道嗎?
關於此事,皇帝不停下聖旨,每年都有聖旨,還是沒用。
這種畸形審美,無法理解。
也刹不住這股風潮,沒有買賣才沒有殺害。
還有溺殺女嬰,這些年一直都有。
但是,近幾年,生育率暴跌之後,確實少了,幾乎沒有了,因為女嬰值錢了。
送去養濟堂,讓皇帝幫養的女嬰也少了。
前幾波這些女嬰是到民間教書,過得都不錯。
再之後,則是受教育後,全部送去外藩。
民間百姓是會鑽空子的。
發現,去外藩了,肯定不願意把女兒送去京師,讓皇帝那個傻子幫著養了。
出生率暴跌。
死亡率也在暴跌!
從皇帝強行推行保險製度後,人均壽命一年比一年提高,從景泰四十六年的人均57歲,到景泰五十六年,變成了人均67歲。
整整推遲了十年。
就為了養老金!
55歲退休,退休後拿養老金生活,不賺迴本他們不舍得死呀。
老齡化,竟成為了未來發展趨勢。
所以,景泰五十五年,中樞下旨,鼓勵民間生育。
但效果很差。
景泰五十六年,中樞下旨,廢除強製移民,改為自願移民。
為了生育,中樞也是拚了。
這些年,每年以五千萬人口的速度外移。
主動外移人口,在千萬上下,這些都是技術型人口,去外藩賺的比本國多,所以願意去移民。
這種移民,是拖家帶口式的,也是理想移民狀態,能得到雙份補貼。
大明給一份,藩國給一份。
如今廢除強製移民,就意味著大明征服的腳步,可能要暫時停止了。
可聰明人就會發現,中樞在玩文字遊戲。
中樞完全可以用征兵的方式移民,女兵也征,這種事不是沒有過的,當年第一批移去魏國的,就是男兵、女兵。
資本家最清楚,他們現在這麽賺錢,吃的是人口紅利。
現在市場上,青壯勞動力,高達15億,這些人都是主力消費市場,市場極端繁榮,和大明青年勞動力多有直接關係。
官方財報說,大明若繼續降低生育率,會在未來三十年後,進入老齡社會。
想想老年人的消費市場,資本家不寒而栗。
大明資本家,是不允許鑽政策漏洞,更不許賺完錢就跑的。
大明支持做實業,做百年實業公司,做基本盤夯實的正規公司,對於那種投機取巧,賺黑心錢的企業,一律打擊。
這就是社會責任感。
當然了,誰不想賺巧錢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但皇帝把這個漏洞補上了。
強製企業擁有社會責任感。
你沒有,好呀,我教你,你教不會,那不好意思,你下地獄吧。
逼著資本家做實業,逼著他們捐款做慈善。
為了謹防他們轉移資產。
早就征收了富人稅。
所有人的家底兒,每年都查一遍,按照資產收稅,若埋在地下了,好呀,你永遠別見光,一旦見光,就能罰死你。
收稅官不是吃人的,也無權殺人,但他能給你開罰金單。
對富人,不要讓他們死,要讓他們看到錢沒了,那才是最殘酷的。
為了計算全國所有富商資產,財部擁有20萬個計相,就是會計,宮中也養著十幾萬個會計。
天天算,天天查。
交了富人稅,好處也有,每次慈善晚宴,都會邀請你,畢竟你是富人嘛。
想離境,沒門。
為了查稅,財部嚴防皮包公司,冒名法人等等。
甚至,為了順利收稅,中樞的股市計劃一直沒有推出。
股市,其實在景泰十二年的時候就誕生了,中樞是不支持的,因為這種民間募資情況,很容易誕生騙子。
皇帝一直將股市作為下一個蓄水池用。
但現在房地產穩步發展,皇帝也沒打算做大股市,而是維持現狀,中樞是不支持也不反對。
所以呀,資本被嚴控在大明境內。
那麽他們隻能支持民間生育。
畢竟人多,市場才大,他們才能持續賺錢。
想賺錢就跑,把一個行業禍禍沒了的人,得問問自己脖子硬不硬,九族同不同意。
反正在景泰年間,沒人敢跟皇帝對著幹。
萬壽節之後,皇帝下恩旨,實行五胎政策,鼓勵支持年輕男女生五個以上的孩子,對於第六胎,予以政策性獎勵。
並將地方富人稅,拿出來一部分,用作嬰幼兒基金,為嬰幼兒提供社會便捷服務,就是嬰幼兒免票、免稅、贈送小食品等好處。
這可讓富商叫苦連天。
皇帝肯定又要割他們的肉,補貼窮人了。
整個大明,沒有絕對窮人,景泰四十四年,中樞定下窮人線是家庭年收入低於500元。
以後這些年,從五百元起,每年向上調整。
做不到500元的家庭,地方官員了解情況後,進行非福利性幫扶,就是說幫他們找工作,不能給錢。
若因為慵懶等自身原因,造成的赤貧,一律徙邊。
若因為疾病、天災、不可抗力等外在因素,造成的赤貧,當地官員必須予以一對一幫扶。
這叫精準扶貧。
所以,在大明找不到一個流浪漢,找不到一個赤貧家庭。
皇帝每年都會派人下去走訪。
在大明,隻要不懶,一個家庭每年賺500塊是很輕鬆的事情,哪怕去工廠打工十天,都能賺到。
別小瞧殘疾人,殘疾人照樣自力更生,修表的、修皮鞋的殘疾人很多,人家照樣日子過得很好。
大明對於殘疾人,是予以政策照顧的。
每個月補貼一些米糧錢,錢不多,但肯定餓不死。
到景泰五十六年,赤貧線已經到了830元。
而現在,人均月收入達到1000元,一個人,一年是要賺1.2萬元的,一個家庭,年收入在3萬以上的。
這還沒算房產升值呢。
算家底的話,農民有地,土地是自己的,城裏的有房子,房子也是自己的。
都是升值型資產。
農民日子過得也不錯,隨著商業發展,大明對農補年年增加,景泰五十六年,每畝土地農補達到了200塊,一家有二十畝地,就是4000塊。
農民種糧,加上農補,收入比不上城裏工人,但也沒差多少。
景泰五十六年,農民人均月收入在760元左右。
工人平均月收入在1200元。
但農民沒有住房壓力,也沒有交通費。
住在城裏,住房壓力和交通壓力,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如果平均的話,農民和工人收入是差不多的。
但工人有上升空間。
基礎工1200塊,工程師月收入6000塊。
但農民,你種地水平再好,也是打這些糧食,也是賺這些錢,沒有上升空間。
好處是守家在地,不用出去闖蕩。
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很多,但他們不受待見,政策也不待見他們。
這是進城和城裏人搶飯碗,造成城裏失業率增加。
沒錯,農民也大批生兒子,兒子一堆,但沒有土地,他們在農村也沒地種,隻能進城和城裏人搶飯碗。
但他們可以移民啊,去新地,就有土地分啊。
大明本土沒有,外藩全是土地,就是缺人。
其實本土也有,北方大麵積凍土,種植糧食也能生活。
對於這種農民工,政策是一概不支持,甚至還會驅趕他們返鄉。
城裏工人更不待見他們了。
城裏壓力大,工會嚷嚷著漲工資,工人都想漲工資。
但農民工便宜呀。
資本家就用農民工跟工人壓價,而農民工技術含量不行,想學技術得有師父帶,城裏人壓根就不帶農民工當學徒。
這就造成了,農民工成為資本家壓價的手段,農民工和工人矛盾激化。
農民工當然便宜了,他們一沒技術,二家裏有地,沒有後顧之憂,出來打工是賺錢娶城裏媳婦。
在娶媳婦方麵,又把城裏人給氣壞了。
多少漂亮媳婦嫁去了農村。
因為農村人給得起彩禮呀,有的農村人有五個閨女,三個兒子,他們把閨女的彩禮扣下,全都給兒子結婚用,城裏人要多少彩禮,農村翻倍給,我們農民有錢。
城裏以前也這樣做。
但城裏女孩受過良好教育,有獨立思想,她們不停反抗,導致這股風狠狠地吹去了農村。
農村女孩也讀書,但聲音還小,無法反抗大家長,即便朝廷有政策,家長裏短的事,也沒法讓官員評斷。
城裏人娶不到媳婦,農村人能娶上媳婦,矛盾又來了。
但是,隨著農民一代代開枝散葉,家裏的土地,根本養活不了太多人口的,更別提娶媳婦了。
為了逼迫無地的農民移民,中樞對沒有土地的農村人,進行黑戶處理,在戶籍上填寫成黑戶。
要求沒有土地的農村人,要麽移民去新地,要麽在工廠裏掌握一項技術,成為熟練工,經過考核後,才能更改戶籍。
這直接造成,農村勞動力大麵積外流,移去外藩。
不移不行啊。
工廠裏的技術,是老師傅口耳相傳的,隻傳自己徒弟。
城裏人和農村人的矛盾,由來已久,這一代人是經吃過被農民工擠兌的苦的,所以他們敝掃自珍,絕對不把技術交給農村人。
這就造成了,近幾年,大批無地的農村人,被迫移民去外藩的移民潮。
在家真的吃不飽飯了。
比方說,一家二十畝地,景泰九年時候分的,當時計劃是三十年不變。
但現在已經是景泰五十六年了,四十七年過去了,剛分的時候,每家喜氣洋洋。
這幾年中樞又瘋狂鼓勵生育。
那麽就造成了,二十畝地,三代人,男女加在一起上百口,吃不上飯。
一家家愁眉苦臉,數著米粒兒過日子。
要麽移民,要麽去學技術。
女人好說,怎麽都嫁得出去,可家裏幾十個男丁怎麽辦啊?他們還得娶媳婦呢!
尤其外藩藩王說,到新地分媳婦,頓時吸引了幾千萬人外流。
也多虧了皇帝這幾年在民間大肆征兵,並不斷補貼農民,不然民間早就造反了。
從景泰四十年開始,朝廷在民間征兵數字超過了2個億。
這才緩解了農村人地矛盾。
再加上農補,和精準扶貧。
民間再苦再難也能吃一口飯,家庭再苦也得供孩子讀書。
截止到景泰五十六年,民間識字率達到了95%。
而完成三年教育的人口,達到了13億。
完成六年教育的,人口在7億上下。
九年教育,在2億左右。
十二年教育的,隻有4千萬人。
也因為教育,百姓多少懂點文化,知道前麵有明路,去了新地,就不用忍受人地矛盾了,有大片的土地,也有媳婦了,什麽都有了,唯獨沒有老家了。
可這年代,老家還那麽重要嗎?
隻要農民有活路,他們就不會造反,這也是皇帝對基層掌控牢固的原因,換做以前士紳掌控基層的時候,造反早就不斷了。
從景泰五十年到景泰五十六年,這六年間,大明沒有一個造反案例。
因為全民都能吃飽飯,不說全部過上好日子了,但大半人都能過上好日子,隻要肯努力肯吃苦的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本章完)
以西則被德國一口吞下,德國為了順利吞並領土,喊出接收波蘭人的口號。
大批大批波蘭人湧入德國,德國得到北波蘭大麵積領土,也在華沙以西站穩了腳跟。
所以,波蘭人喊出建設新波蘭的口號,沒毛病啊。
我們波蘭人也不貪心,以原有德波疆域劃分就行。
德皇救了個白眼狼。
立陶宛也想獨立,問題是立陶宛沒有土著了。
一個和波蘭聯邦製大國,卻在幾個月之內,土著人口全部消失,做這事的真不是倭軍。
大商建製內倭軍很少,他們大規模招募哥薩克人。
哥薩克是吃人的野人。
給足好處,他們就會化身為殺戮機器,為大商屠光立陶宛人、波蘭人。
白俄最倒黴,以前他們被波蘭征做仆從軍,四處遠征。
大商來了,本以為能過好日子的。
但大商還把他們當奴隸用。
當奴隸,我們白俄也認了。
為什麽要滅絕我們,建立什麽魯國?我們也願意臣服,不行嗎?
可惜,商王不跟他們講道理。
大麵積征召哥薩克人,在境內展開一輪一輪肅反。
白俄人口在消失,路過正在建立。
波蘭人口在消失,齊國正在建立。
趙國也在往北擴大地盤,趙國要做波羅的海的霸主。
景泰五十六年八月,皇帝剛過完八十大壽,就傳來歐羅巴17國,組建歐聯體。
朱祁鈺詢問首輔劉健:“大明能征多少兵?”
“陛下,國內對支援天下藩國,頗有微詞。”
劉健小心翼翼道:“這些年,為了往藩國移民,移走了9億人,民間對朝廷又愛又恨。”
“而為了皇子繼藩,大明連年對外征戰,軍費支出年年高漲,就說去年,景泰五十五年,軍費支出3.2億。”
“大明得到多少?”
“滿打滿算,得到些寶物,價值在兩千萬上下。”
“軍費支出虧損高達3億。”
“陣亡人數居高不下,這幾年美洲戰爭,中亞戰爭,諸汗國戰爭,大明每年陣亡人數,高達10萬人。”
“陛下呀,這些都是藩國的家務事,既然分封出去了,就讓藩國自家管自家事吧。”
劉健這番話,得到了李東陽、謝遷、王鏊的讚同。
“軍費支出確實多,但卻是朕一力承擔的,出自內帑,民間有什麽可說的?”
“至於陣亡人數,戰士為家國而死,死得其所。”
“撫恤一分錢沒少發,有什麽好鬧的?當兵吃餉,就得做好為家國獻身的準備,這是光榮的事。”
朱祁鈺淡淡道:“確實,這幾年移民厲害一些。”
“但國內人口多少,你們心裏沒數嗎?”
“人口紅線的多少?丘濬算過了吧,大明如果人口超過30億,就會有人餓肚子。”
“現在的科技,支撐不了全球40億人吃飯。”
“像美洲、大洋洲人少地多,讓他們移民出去,是享福去了,緩解國內人口壓力,又讓藩國繁榮起來。”
朱祁鈺狡辯:“劉健,你想過沒有,17個歐洲國家組建歐聯體,意味著什麽?”
“若大明不相幫,楚國、陳國,乃至隋國、衛國都無法在歐羅巴立足,崩潰是必然的事,這些年大明的努力,可就付諸東流了。”
朱祁鈺也是為兒子著想。
李東陽迴應道:“陛下,既然封了藩國,就要做好獨立麵對風險的準備。”
“楚、陳、隋、衛等國,對內稱製,不給大明一分賦稅,還反過頭來吸取母國的血。”
“這是什麽道理?”
“享受了藩國國王的待遇,就要承擔對應的風險。”
“若什麽都需要母國出麵,當初為什麽大明不直接實控呢?非要分封出去幹什麽?”
李東陽這話,引起王鏊等人讚賞。
朱祁鈺不跟他辯,問道:“李東陽,朕問你,大明的蒸汽機發明成功,歐羅巴人出力多少,你清楚吧?”
“如果現在不遏製歐聯體,歐聯體會不會集中力量研發蒸汽機?”
“到時候,大明西陲出現一個龐大的強國,天天和大明對著幹,這樣好。”
“還是趁著他虛弱的時候,一棒子把他打死更好?”
朱祁鈺詭辯:“李東陽,你幫朕選。”
李東陽翻個白眼:“陛下您是狡辯呀。”
“朕哪裏狡辯了?”
朱祁鈺指著自己胡子:“朕胡子都白了,一把年紀了,和你個小孩狡辯?你小時候在宮裏尿急的樣子,朕記得清清楚楚。”
李東陽整張臉通紅!
他小時候就被皇帝詔進宮中問話,被皇帝欣賞,然後在國子監讀書,一直都被皇帝重點培養。
“你們幾個,哪個不是朕看著長大的?”
朱祁鈺撒潑:“現在進了內閣了,想踩著朕這個老皇帝上位嘍?朕對伱們有養育之恩、教導之恩,都忘了?”
“微臣等不敢呀。”劉健等人跪下。
“劉健,你歲數最大,你來說。”朱祁鈺還不信了,治不了這個內閣了呢。
現在的朝中重臣,基本都是皇帝近臣出身。
有很多都是皇帝看著長大的。
他們天然在皇帝麵前矮一截,他們尿褲子那點破事,皇帝一清二楚,太熟了啊。
劉健老臉一黑,苦笑道:“陛下,李閣老不是這個意思,隻是為母國抱不平罷了。”
“哼。”
朱祁鈺手插袖子,躺在禦座上:“朕不管,這個什麽歐聯體,朕聽著心煩,幹翻他們。”
然後,翻過身去,屁股對著臣子。
劉健等人無語。
皇帝是越老越玩賴,總充長輩架子,也是,他今年八十歲了,朝廷重臣,比他兒子歲數還小呢,確實是長輩。
偏偏這老皇帝極難糊弄。
朱英、項忠為皇帝清查吏治之後,朱英去世,項忠繼任首輔,沒過兩年,項忠病逝,韓雍繼任首輔。
景泰五十四年,韓雍病逝,大明將星隕落。
同年,範廣、王越病逝。
李秉繼任首輔,剛剛當首輔三個月就卒於任上,劉健繼任首輔。
朱祁鈺就從當年的少年皇帝,變成了老皇帝,朝中他資曆最老,把一眾老臣都給熬死了,朝堂上下,他歲數最大。
劉健和李東陽對視一眼,頗覺無奈。
這老頭是順毛驢,逆著他肯定摩挲不舒服,關鍵這老頭說著正事呢,就往人家小時候尿褲子的事上說,專插人肺管子。
現在朝野重臣小時候那點破事,都是皇帝傳出去的,天下人都知道。
民間百姓教子,都說,李東陽小時候還尿褲子呢,我兒子尿褲子怎麽了?
“陛下,僅此一次。”
李東陽苦笑:“就最後幫藩國打一場大仗,以後就全憑藩國自己本事,您看如何?”
朱祁鈺不吭聲。
“陛下呀,歐聯體不是小仗,征完之後,大明真的再無力西征了。”李東陽不肯鬆口。
王鏊出來圓場,說些藩國也該獨立麵對危險的話,皇帝一直幫下去,藩國反而長不大。
朱祁鈺才勉強順著台階下來。
旋即,內閣擬旨,向歐聯體宣戰。
“都起來,在養心殿沒那麽大規矩,你們小時候就在這殿裏玩耍,長大了怎麽這麽拘束呢?”
朱祁鈺走下禦座,臉上掛著笑容。
您能不能別說了?我們也要臉呢。
“昆侖山已經準備好了,朕要做第一個昆侖封禪的皇帝。”
朱祁鈺笑道:“可朕的身體,去不了那麽遠了,讓太子代朕去,把朕的重臣們牌位請出來,一並帶去。”
說到這裏,朱祁鈺語氣低落:“朕當年答應過他們,要帶著他們去封禪的。”
“五十年過去了。”
“朕終於能去昆侖山封禪了,可他們都不在了。”
朱祁鈺長歎:“但大明越來越好了,鐵路修到了昆侖山,讓朕逝去的重臣們,坐著火車看一看大明的萬裏河山!”
劉健很是唏噓,他的老師薛瑄,很早就病逝了。
但更唏噓的是,皇帝是真能活啊。
過完生日,八十歲整。
忽必烈活到了80歲,趙構活到81歲,武則天活到82歲,梁武帝蕭衍活到86歲。
這是曆史上最長壽的幾位皇帝。
而看皇帝這架勢,八十歲了,一點毛病沒有,估計還會繼續苟著。
民間有相士算過皇帝的天命,認為皇帝天不假年,誰能想到,皇帝活到了80歲。
除了著急的太子外,朝野上下倒是覺得無妨,這老頭摩挲舒服了,是真的胸襟寬廣,什麽人都敢用,什麽人都會用。
太子朱見淇這幾年其實也不太著急了。
因為在景泰五十二年,皇帝封太子的嫡長子朱佑榶為太孫,太子之位算徹底穩定了。
主要是他爹折騰不動了,無法換太子了。
而朱祁鈺過於長壽,隻能敕封太孫,一旦兒子沒接上班死了,就讓孫子直接接班。
其實太子位已經穩固了的。
真沒人和朱見淇爭皇位,他爹太能活了。
像皇帝最喜歡的老四,朱見漭都是東歐大皇帝了,誰願意迴來和他爹熬啊,萬一把自己熬死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誰也沒法保證,自己能活過老爹。
現在宮中的皇子,隻有老四十一朱見涯。
最重要的是,好聖孫啊。
朱祁鈺對嫡長孫朱佑榶是比較滿意的,此子和他那個傻爹不一樣,倒有幾分像朱祁鈺的狡詐和狠辣,對帝王心術掌握得比他爹好。
還是個大詩人。
和他娘一樣,是個隱藏詩人,善於琴棋書畫,雕塑,化學,物理,建築設計等等。
是個全才。
但這樣的人,反而容易走入歧途,盡情山水,而荒廢朝政,曾經的宣宗皇帝就是這樣。
這幾年,太子爺倆秉政,朱見淇有些事還得聽他兒子的,這爹當的窩囊。
朱見淇這幾年精力放在造人上,生了五個兒子,夭折一個,現在也有八個兒子了。
對於東歐土地,他也是垂涎三尺的。
想讓兒子去分一杯羹。
奈何老四不肯,反而將好處都給了自己兒子,這讓朱見淇對他不滿,總跟兒子念叨,他四叔不恭順。
這要是都在國內,肯定要削藩的,然後就是靖難,重演太宗皇帝的人生軌跡。
而在皇帝麵前,是朱見淇是不敢表露分毫的。
皇帝老了,喜歡看合家歡這種戲碼,所以遠在世界的兒孫們,年年都會給他上表,表露孝心。
真假不知道,反正皇帝開心,會賞賜很多東西。
“老四十一的封國,諸君可有想法?”朱祁鈺又道。
世界好地方都分得差不多了,還占著的都是強國。
“陛下,您是想封去西歐?”李東陽一語中的。
陳國建藩後。
朱祁鈺發現西歐沒那麽厲害的。
軍事不強,政治一般,繪畫也很爛啊。
之前他以為歐洲油畫很厲害的,畫得跟拍攝出來似的,所以宮中有很多油畫畫師。
但王越給他揭開了油畫真麵目。
油畫的原理是小孔成像,用鏡子映射出畫麵,然後照著塗,所以畫得像,但左右會錯,因為小孔成像是倒著的原因。
很多宮廷畫師,因為王越的揭秘而失業。
油畫變成諸畫之末。
倒是油畫有很大的實用性,在民間還很受吹捧的,因為畫得像啊,百姓也不懂意境,花花綠綠的,看著好看就行。
甚至。
最近一艘尋寶艦隊,迴京稟報,說埃及金字塔規模並不雄偉,他們耗時四年,將金字塔一比一畫在紙上,送迴京師。
朱祁鈺發現,這是金字塔?咋這麽小呢!
沒錯。
畫裏的金字塔確實很大,但和朱祁鈺前世看到的完全不一樣,是等比例擴大的?
是誰幹的?
朱祁鈺有點懵,詔來所有考古隊成員,進行詳細詢問。
得知畫迴來的是真金字塔,不摻一滴水分。
就是說,後世看到的金字塔是假的!
誰等比例擴大出來的產物?
有金字塔,但沒有那麽大的,所以這不是什麽史前文明,而是人工製造出來的假東西。
還有從希臘挖掘迴來的寶物,剛開始引起了東北旅遊熱,但去過一次的人,全都失望而歸。
就這?
扭扭歪歪的獅子,沒臉的人像,光屁股騎馬的騎士,這都什麽鬼啊!
窮的穿不起衣服嗎?
這破玩意有什麽藝術價值?比屁股大會嗎?什麽垃圾啊!
大明考古界,對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提出了質疑。
從那之後,朱祁鈺徹底摘下來對西方的濾鏡,他一直以為,這個年代的西方,要比大明強大的。
確實,他得到了很多西方技術。
比如醫學、天文、機械、化學等等技術,確實比大明先進。
但是,醫學和天文是印度的好不好!
機械和化學也跟歐洲沒半分錢關係,那是全世界文明的整合版,歐洲隻是去蕪存菁,進一步發展了而已。
這幾個方麵,大明確實和他們有差距,但絕對不是巨大的、無法彌補的差距。
而這種比較,是大明單挑世界所有文明,才得出的結論。
比文學,世界上所有文學都渣渣。
比繪畫,中國畫才是最高明的東西。
比音樂,大明音樂、舞蹈都是扛把子。
比數學,大明的算經,單挑世界所有文明。
所以,大明的所有比較,都是大明在和世界比較,而不是大明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比較。
因為任何一個國家,全方麵評比的話,全方位比不過大明的。
考古界開始嚴重質疑埃及文明存在的曆史,甚至開始質疑,是否存在埃及文明。
至於巴比倫文明,已經直接被史學家給剔除了,表示世界上不存在這個文明,沒有任何遺跡,連書裏麵的記載,都是模棱兩可的,完全不可信。
想證明巴比倫文明的存在,需要拿出確切證據來,必須拿出考古遺跡,沒有實物證明,一切都是無效的。
而且,這個實物,必須證明是古巴比倫的產物。
就跟讓華夏證明夏朝存在是一樣的,必須出土一件東西,證明是夏朝人做的,如何確定,必須穿越時空四年前,還要全程直播,讓天下人看見,這東西是夏朝人在做的,然後去相應位置挖出來,才能證明。
否則,夏朝就是不存在的!
一樣,古巴比倫也不存在,但這個是真不存在!沒有一本完全確定的古籍,並具有絕對權威性,經得起考證、推敲的古書,上麵說過古巴比倫存在的證據。
沒有。
所有書籍,都經不起推敲,這就證明,古巴比倫文明,不存在。
至於文物出土,那是一件都沒有,一塊石頭都沒有,存在個屁啊。
希臘文明確實存在,但隻能對標夏朝,商朝你還不配。
所以,考古界有人提出,華夏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存在、並延續至今的古國。
希臘和印度文明也存在過,但他們都滅亡了。
埃及文明也許存在,也許不存在,存疑中。
那麽,歐洲人是來自華夏嗎?
民間學者王守仁提出人種起源論,認為天下人都是從大明起源。
言論一出,引起天下人討論。
這種說法得到了廣泛認同。
中樞是不認可這種說法的,因為明人和歐洲人長相是不一樣的,所以無法推測出起源論。
民間覺得,文化起源,可能源於大明,畢竟從張騫出使西域之後,漢文化向世界進行文化輸血,這是毋庸置疑的。
世界文化的起源,是不是漢文化,這個有待商榷,但民間普遍認為,文化起源恐怕沒有定論,文化發展更像是一起發展,融合、再發展這種節奏。
爾後,王守仁推出重磅炸彈,進化論。
人是從類人猿進化過來的,當人離開熟悉環境,到了新環境,就會根據環境進行進化,所以人和人長相不一樣,這種長相區分是和環境息息相關的。
進化論,補充了起源論,在大明惹起熱議。
這種說法,竟然傳到了歐洲,在歐洲很有市場。
教宗卻駁斥這種思想,認為人是上帝創造的,不容質疑。
人的來源,誰也說不好。
朝廷對人是怎麽來的,不敢興趣,但對王守仁這個人感興趣,他爹王華,如今在西域任督撫呢。
王守仁這家夥不好好科舉,搞什麽進化論,被他爹寫信罵個狗血淋頭。
皇帝讀了進化論,震驚於王守仁的驚才絕豔。
這家夥不研究心學了,研究人類起源了。
天才是在哪方麵都是絕頂天才。
達爾文也隻是因緣際會罷了,想成為絕頂人物,必須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世界上被埋沒的大才太多了。
科學發展,必須要有極度寬鬆的社會環境,和超級充裕的資金。
這也是文藝複興,對歐洲那麽重要的原因,沒有文藝複興,歐洲還被教宗統治呢,他們發明個屁啊。
朱祁鈺這些年,一直遏製自己的暴脾氣,就是想給民間創造寬鬆社會環境,皇家商行的錢,他全都投資出去,給民間預留充足資金,讓科學、發明井噴。
王守仁就從陽明心學,邁上了另一條軌跡上,直接開始格物致知。
“陛下,微臣看希臘就不錯。”謝遷開口。
王鏊反駁:“希臘是楚國的盤中餐,咱們插一腳進去,楚國未必會願意。”
“大明發兵40萬,未來會湊足150萬大軍,征伐奧斯曼。”
“奧斯曼滅國,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不如請四十一皇子,封去奧斯曼本土土耳其?”
謝遷哼了一聲:“奧斯曼煌煌大國,沒有幾十年,是無法徹底滅亡的,四十一皇子絕非驚才絕豔之輩,拿不下這塊沃土的。”
這話說得難聽,卻是實話。
朱見涯有沒有能力且不說,這個人很佛係,準確地講,他是個科研人員,很喜歡搞物理實驗。
他對政治不感興趣,更喜歡搞實驗。
送去土耳其,這是逼他死啊。
“謝遷說的對,老四十一擋不住奧斯曼反攻。”
朱祁鈺笑道:“你們覺得太子家的老二、老三怎麽樣?”
太子家的老二朱佑榷和老三朱佑槿,都是不安分的性子。
顯然,他們對在家做個藩王不感興趣,更想去闖一闖外麵的世界。
“微臣覺得兩位郡王皆好。”李東陽道。
皇孫都跟李東陽學習過,李東陽深知朱佑榷和朱佑槿的秉性,太子八個兒子中,就他們兩個想做太孫。
也就皇帝提前定好,不然以後也是一番奪嫡之亂。
大明皇帝無望,那麽就想外藩。
按照朱佑榶不容於人的性子,待他登基後,兩個弟弟怕是沒好日子過。
他們自己也提前打算,想出去繼藩。
“那就把奧斯曼帝國分成六份,楚、商、衛占一份,再封兩個藩王過去,剩下一份,再劃分出多個小藩國,這次出力的列國,都封一個兒子過去。”
奧斯曼太大了。
分成兩個藩國也吃不下。
關鍵奧斯曼不可能一次就打死的,未來戰爭可能在二三十年,才能徹底滅亡奧斯曼。
那就幹脆,封出很多藩國,各管一地就好。
“朕看愛爾蘭不錯,冰島也不錯,適合老四十一的性子,過幾天朕問問他的意思。”
把兒子封去冰島,多少有些對不起兒子。
他的兒子,都是大藩國。
冰島那地方,除了極光,什麽都沒有。
“陛下,卡馬爾聯盟那幾塊地方不錯。”謝遷笑道。
朱祁鈺微微頷首,但還在思考,小兒子該封去哪裏好呢。
聊了一會後,皇帝要吃飯了,留他們用膳後,才迴到府衙處置公務。
皇帝身體康健,大明一切有序運轉。
從景泰四十六年開始,鐵路鋪設了十年,幾乎通了大明54個省,從北麵的捕魚兒海到最南邊的馬六甲。
從最東的庫頁島,到最西邊的苦盞,全線通車。
西邊的鐵路還在繼續修。
要連通莫斯科到北京,以後要連通華沙,甚至柏林。
鐵路技術十年保護期到期,今年開始,各國都開始修建鐵路,大明負責幫扶。
景泰五十四年,人工發電成功。
景泰五十五年,第一個燈泡誕生。
今年,景泰五十六年,大明第一個電燈,試驗成功,標誌著從煤油燈時代,過渡到了電燈時代。
電氣革命,悄然出現萌芽。
大明第一座發電廠,在京畿建造,預計景泰五十九年,三年內,皇宮通電。
電燈的誕生,看似容易。
卻是皇帝長達十五年的漫長投資,背後是近百萬工程師的潛心研究,一次一次錯誤試驗,凝結出來的成果。
對於電,皇帝大手一揮,實行國企壟斷。
一方麵是投資巨大,資本未必願意投,另一方麵,則是電,不掌握在自己手裏,朱祁鈺不放心。
這就使得,電氣革命發展緩慢。
因為蒸汽革命的紅利還沒吃完呢。
工廠不願意折騰,現在錢賺得夠多的了,隻有等工廠進入兩難境地的時候,才會想辦法求變。
大明超級龐大的人口紅利市場,造成各行各業的繁榮。
景泰五十六年,大明人均月工資超過了1000塊!
這是人均啊,大明總人口27億。
最近幾年,人口增長緩慢,因為百姓生活好了,不願意生兒育女,畢竟過上小資生活了,不願意把精力投資到下一代,而是更想享受現在的美好生活。
還有一點,是婆婆家庭地位直線下降。
以前婆媳關係中,婆婆永遠占據主導地位,再加上孝道作用下,導致婆婆蠻橫無理。
而最近幾年,民間彩禮暴漲。
這個彩禮,可不是中樞控製的,而是在外藩賺到錢的人,迴來娶媳婦,帶動的彩禮暴漲。
明女在世界上都是第一等人。
沒有嫁不出去的姑娘。
外藩明人,玩慣了土著和白女,都覺得明女好,所以不惜重金,迴國娶媳婦。
政策也推動明女外嫁。
對於外嫁的明女,給予一定的政策補貼。
這就促成了,外嫁成為一種潮流。
本地男人找不到媳婦,隻能一味提高彩禮,玩命開卷,帶崩了生態。
彩禮價格連年瘋漲,買房買車是基操,現在又加上天價彩禮,導致社會上的女子身價暴漲。
生女兒比生兒子更合適!
直接打碎了民間重男輕女的世俗觀念!
人都是勢利的。
以前生兒子,因為兒子是勞動力,還能防老。
現在兒子是啃老啊。
一房兩車,兩台自行車便宜,但房子貴呀,大明房地產,每年都在穩步增長中。
貸款買一套房子,要掏空祖孫三代錢包。
然後娶媳婦了,忘了娘了。
要還貸,要養家養孩子,根本養不了父母呀,這就造成了親情的疏離,這在以前是萬萬不可能發生的。
養兒防老,沒人說出口,但所有人都在做。
不做的是異類,是犯罪的。
現在,做的反而是異類。
孝心的人越來越少,人性越來越冷漠。
以前,路人討口水喝,本家都會拿出好東西招待萍水相逢的客人。
現在,親戚見麵,除了攀比外,沒有一句真情話,至於拿好吃的給親戚吃,別做夢了,我兒子還不夠吃呢。
以前是爹媽當家,現在是兒女當家。
整個社會實行大顛倒,人心也徹底崩壞了。
哪怕皇帝連年下聖旨,要求民間苦讀經義,但誰讀那東西啊,裏麵說的更沒人信了,聖人之道都是傻子之道,什麽吃虧是占便宜,那都傻子,現在是商品社會了,醒醒吧……
大同社會那麽好,為什麽房價不掉價?
為什麽不漲工資,隻漲房價?
為什麽口袋裏沒錢,卻要處處花錢?
社會矛盾,階級矛盾,全都在激化。
所以呀,老百姓會算賬,立刻發現生女兒合適呀,女兒有彩禮,家裏不補貼嫁妝也沒問題。
一家女百家求,這是常態。
女兒長得醜,也能嫁得好。
長得漂亮,那就去給達官顯貴當小妾去,雞犬升天。
直接影響就是,民間生育率降低。
以前一家恨不得生20個孩子,因為免稅呀。
現在,恨不得就生一個,最好是女兒,千萬別生出兒子來,那個倒黴玩意……
還有一個直接原因,就是移民問題。
皇帝對多兒多女的家庭,進行強製移民,這就導致民間不敢生育,生了養大了,被移走了,倒黴死了。
女子地位直線提升。
兒子地位暴跌。
景泰四十五年,大明出現第一例,兒子不給父母養老的案例,兒子被判為移民捕魚兒海。
當時,全社會指責這個兒子。
現在,兒子不給父母養老,在民間竟變得屢見不鮮,指責的聲音越來越少了。
景泰五十年,皇帝下聖旨,子女都有給父母養老的義務,不給養老的子女,皆判徙刑。
以前這還用說?這是兩千年來約定俗成的禮法啊,還用下聖旨嗎?
可現在,變成了義務,是必須要承擔的事情!
而這,反響寥寥。
民不舉官不究,世界上隻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爹娘,哪家爹娘舍得把兒女告上官府啊。
因為爹娘舍不得,導致這波風氣正在向全社會蔓延。
同年,大明設立第八部,司法部。
民間設法院,管民間案件。
可社會風氣,不是一道聖旨就能改變的。
就像當初裹腳,皇帝下了多少道聖旨,用途並不大的,最後是皇帝把裹腳的官小姐趕迴家,這才刹住了官場中的裹腳風波。
但是,至今,都有人在裹腳。
隻是裹腳的不是漢人而已,國外的女人,都要裹腳的,漢人到底有沒有,皇帝會知道嗎?
關於此事,皇帝不停下聖旨,每年都有聖旨,還是沒用。
這種畸形審美,無法理解。
也刹不住這股風潮,沒有買賣才沒有殺害。
還有溺殺女嬰,這些年一直都有。
但是,近幾年,生育率暴跌之後,確實少了,幾乎沒有了,因為女嬰值錢了。
送去養濟堂,讓皇帝幫養的女嬰也少了。
前幾波這些女嬰是到民間教書,過得都不錯。
再之後,則是受教育後,全部送去外藩。
民間百姓是會鑽空子的。
發現,去外藩了,肯定不願意把女兒送去京師,讓皇帝那個傻子幫著養了。
出生率暴跌。
死亡率也在暴跌!
從皇帝強行推行保險製度後,人均壽命一年比一年提高,從景泰四十六年的人均57歲,到景泰五十六年,變成了人均67歲。
整整推遲了十年。
就為了養老金!
55歲退休,退休後拿養老金生活,不賺迴本他們不舍得死呀。
老齡化,竟成為了未來發展趨勢。
所以,景泰五十五年,中樞下旨,鼓勵民間生育。
但效果很差。
景泰五十六年,中樞下旨,廢除強製移民,改為自願移民。
為了生育,中樞也是拚了。
這些年,每年以五千萬人口的速度外移。
主動外移人口,在千萬上下,這些都是技術型人口,去外藩賺的比本國多,所以願意去移民。
這種移民,是拖家帶口式的,也是理想移民狀態,能得到雙份補貼。
大明給一份,藩國給一份。
如今廢除強製移民,就意味著大明征服的腳步,可能要暫時停止了。
可聰明人就會發現,中樞在玩文字遊戲。
中樞完全可以用征兵的方式移民,女兵也征,這種事不是沒有過的,當年第一批移去魏國的,就是男兵、女兵。
資本家最清楚,他們現在這麽賺錢,吃的是人口紅利。
現在市場上,青壯勞動力,高達15億,這些人都是主力消費市場,市場極端繁榮,和大明青年勞動力多有直接關係。
官方財報說,大明若繼續降低生育率,會在未來三十年後,進入老齡社會。
想想老年人的消費市場,資本家不寒而栗。
大明資本家,是不允許鑽政策漏洞,更不許賺完錢就跑的。
大明支持做實業,做百年實業公司,做基本盤夯實的正規公司,對於那種投機取巧,賺黑心錢的企業,一律打擊。
這就是社會責任感。
當然了,誰不想賺巧錢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但皇帝把這個漏洞補上了。
強製企業擁有社會責任感。
你沒有,好呀,我教你,你教不會,那不好意思,你下地獄吧。
逼著資本家做實業,逼著他們捐款做慈善。
為了謹防他們轉移資產。
早就征收了富人稅。
所有人的家底兒,每年都查一遍,按照資產收稅,若埋在地下了,好呀,你永遠別見光,一旦見光,就能罰死你。
收稅官不是吃人的,也無權殺人,但他能給你開罰金單。
對富人,不要讓他們死,要讓他們看到錢沒了,那才是最殘酷的。
為了計算全國所有富商資產,財部擁有20萬個計相,就是會計,宮中也養著十幾萬個會計。
天天算,天天查。
交了富人稅,好處也有,每次慈善晚宴,都會邀請你,畢竟你是富人嘛。
想離境,沒門。
為了查稅,財部嚴防皮包公司,冒名法人等等。
甚至,為了順利收稅,中樞的股市計劃一直沒有推出。
股市,其實在景泰十二年的時候就誕生了,中樞是不支持的,因為這種民間募資情況,很容易誕生騙子。
皇帝一直將股市作為下一個蓄水池用。
但現在房地產穩步發展,皇帝也沒打算做大股市,而是維持現狀,中樞是不支持也不反對。
所以呀,資本被嚴控在大明境內。
那麽他們隻能支持民間生育。
畢竟人多,市場才大,他們才能持續賺錢。
想賺錢就跑,把一個行業禍禍沒了的人,得問問自己脖子硬不硬,九族同不同意。
反正在景泰年間,沒人敢跟皇帝對著幹。
萬壽節之後,皇帝下恩旨,實行五胎政策,鼓勵支持年輕男女生五個以上的孩子,對於第六胎,予以政策性獎勵。
並將地方富人稅,拿出來一部分,用作嬰幼兒基金,為嬰幼兒提供社會便捷服務,就是嬰幼兒免票、免稅、贈送小食品等好處。
這可讓富商叫苦連天。
皇帝肯定又要割他們的肉,補貼窮人了。
整個大明,沒有絕對窮人,景泰四十四年,中樞定下窮人線是家庭年收入低於500元。
以後這些年,從五百元起,每年向上調整。
做不到500元的家庭,地方官員了解情況後,進行非福利性幫扶,就是說幫他們找工作,不能給錢。
若因為慵懶等自身原因,造成的赤貧,一律徙邊。
若因為疾病、天災、不可抗力等外在因素,造成的赤貧,當地官員必須予以一對一幫扶。
這叫精準扶貧。
所以,在大明找不到一個流浪漢,找不到一個赤貧家庭。
皇帝每年都會派人下去走訪。
在大明,隻要不懶,一個家庭每年賺500塊是很輕鬆的事情,哪怕去工廠打工十天,都能賺到。
別小瞧殘疾人,殘疾人照樣自力更生,修表的、修皮鞋的殘疾人很多,人家照樣日子過得很好。
大明對於殘疾人,是予以政策照顧的。
每個月補貼一些米糧錢,錢不多,但肯定餓不死。
到景泰五十六年,赤貧線已經到了830元。
而現在,人均月收入達到1000元,一個人,一年是要賺1.2萬元的,一個家庭,年收入在3萬以上的。
這還沒算房產升值呢。
算家底的話,農民有地,土地是自己的,城裏的有房子,房子也是自己的。
都是升值型資產。
農民日子過得也不錯,隨著商業發展,大明對農補年年增加,景泰五十六年,每畝土地農補達到了200塊,一家有二十畝地,就是4000塊。
農民種糧,加上農補,收入比不上城裏工人,但也沒差多少。
景泰五十六年,農民人均月收入在760元左右。
工人平均月收入在1200元。
但農民沒有住房壓力,也沒有交通費。
住在城裏,住房壓力和交通壓力,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如果平均的話,農民和工人收入是差不多的。
但工人有上升空間。
基礎工1200塊,工程師月收入6000塊。
但農民,你種地水平再好,也是打這些糧食,也是賺這些錢,沒有上升空間。
好處是守家在地,不用出去闖蕩。
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很多,但他們不受待見,政策也不待見他們。
這是進城和城裏人搶飯碗,造成城裏失業率增加。
沒錯,農民也大批生兒子,兒子一堆,但沒有土地,他們在農村也沒地種,隻能進城和城裏人搶飯碗。
但他們可以移民啊,去新地,就有土地分啊。
大明本土沒有,外藩全是土地,就是缺人。
其實本土也有,北方大麵積凍土,種植糧食也能生活。
對於這種農民工,政策是一概不支持,甚至還會驅趕他們返鄉。
城裏工人更不待見他們了。
城裏壓力大,工會嚷嚷著漲工資,工人都想漲工資。
但農民工便宜呀。
資本家就用農民工跟工人壓價,而農民工技術含量不行,想學技術得有師父帶,城裏人壓根就不帶農民工當學徒。
這就造成了,農民工成為資本家壓價的手段,農民工和工人矛盾激化。
農民工當然便宜了,他們一沒技術,二家裏有地,沒有後顧之憂,出來打工是賺錢娶城裏媳婦。
在娶媳婦方麵,又把城裏人給氣壞了。
多少漂亮媳婦嫁去了農村。
因為農村人給得起彩禮呀,有的農村人有五個閨女,三個兒子,他們把閨女的彩禮扣下,全都給兒子結婚用,城裏人要多少彩禮,農村翻倍給,我們農民有錢。
城裏以前也這樣做。
但城裏女孩受過良好教育,有獨立思想,她們不停反抗,導致這股風狠狠地吹去了農村。
農村女孩也讀書,但聲音還小,無法反抗大家長,即便朝廷有政策,家長裏短的事,也沒法讓官員評斷。
城裏人娶不到媳婦,農村人能娶上媳婦,矛盾又來了。
但是,隨著農民一代代開枝散葉,家裏的土地,根本養活不了太多人口的,更別提娶媳婦了。
為了逼迫無地的農民移民,中樞對沒有土地的農村人,進行黑戶處理,在戶籍上填寫成黑戶。
要求沒有土地的農村人,要麽移民去新地,要麽在工廠裏掌握一項技術,成為熟練工,經過考核後,才能更改戶籍。
這直接造成,農村勞動力大麵積外流,移去外藩。
不移不行啊。
工廠裏的技術,是老師傅口耳相傳的,隻傳自己徒弟。
城裏人和農村人的矛盾,由來已久,這一代人是經吃過被農民工擠兌的苦的,所以他們敝掃自珍,絕對不把技術交給農村人。
這就造成了,近幾年,大批無地的農村人,被迫移民去外藩的移民潮。
在家真的吃不飽飯了。
比方說,一家二十畝地,景泰九年時候分的,當時計劃是三十年不變。
但現在已經是景泰五十六年了,四十七年過去了,剛分的時候,每家喜氣洋洋。
這幾年中樞又瘋狂鼓勵生育。
那麽就造成了,二十畝地,三代人,男女加在一起上百口,吃不上飯。
一家家愁眉苦臉,數著米粒兒過日子。
要麽移民,要麽去學技術。
女人好說,怎麽都嫁得出去,可家裏幾十個男丁怎麽辦啊?他們還得娶媳婦呢!
尤其外藩藩王說,到新地分媳婦,頓時吸引了幾千萬人外流。
也多虧了皇帝這幾年在民間大肆征兵,並不斷補貼農民,不然民間早就造反了。
從景泰四十年開始,朝廷在民間征兵數字超過了2個億。
這才緩解了農村人地矛盾。
再加上農補,和精準扶貧。
民間再苦再難也能吃一口飯,家庭再苦也得供孩子讀書。
截止到景泰五十六年,民間識字率達到了95%。
而完成三年教育的人口,達到了13億。
完成六年教育的,人口在7億上下。
九年教育,在2億左右。
十二年教育的,隻有4千萬人。
也因為教育,百姓多少懂點文化,知道前麵有明路,去了新地,就不用忍受人地矛盾了,有大片的土地,也有媳婦了,什麽都有了,唯獨沒有老家了。
可這年代,老家還那麽重要嗎?
隻要農民有活路,他們就不會造反,這也是皇帝對基層掌控牢固的原因,換做以前士紳掌控基層的時候,造反早就不斷了。
從景泰五十年到景泰五十六年,這六年間,大明沒有一個造反案例。
因為全民都能吃飽飯,不說全部過上好日子了,但大半人都能過上好日子,隻要肯努力肯吃苦的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