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再次君臨天下!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作者:蕭藍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184章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再次君臨天下!奉天殿陷入僵持。
群臣反對皇帝與各族土人聯姻,恐怕也會反對和漠北韃靼聯姻。
這就是大明的氣節。
“諸卿,朕想為邊疆地方做點事啊!”朱祁鈺歎了口氣。
於謙跪在地上,高聲道:“陛下英明神武,克己奉公,已是明君楷模。”
“地方漢化土人縱然難,但我大明眾正盈朝,能臣賢吏如過江之鯽。”
“若用聯姻方式侮辱主君,主辱臣死,吾等臣子無顏站在奉天殿上!”
於謙擲地有聲。
堅決反對皇帝紆尊降貴,聯姻土人女子。
“何況,陛下若施恩於土人。”
“聯姻的家族,是否會仗著自己皇親國戚,在當地做大,成為土司?”
“屆時,雖然漢化了,卻是國中國。”
“地方官吏為了討好皇親國戚,必然層層欺瞞,等我朝國力衰弱時,必然又是一個百越、安南、朝鮮之徒!”
“是以,臣堅決反對施恩於土人!”
於謙侃侃而談:“土人和漠北諸族一樣,畏威而不懷德。”
“但土人實力偏弱,兵勢不強,又無強勢統治者。”
“靠的是名山大川,靠的是地勢險峻而已。”
“但自西晉衣冠南渡開始,我漢人便開拓南方,不斷化土為漢,壓縮土人的生存空間。”
“但細究其因,乃中原淪喪,漢人不得不在中原之外重建家園,是以開發南方。”
“如今我大明中原鍾靈毓秀,欣欣向榮,民間安樂,自然朝野懈怠,所以不願意擴大生存區域。”
“微臣建議,朝堂當做思想引導。”
“不宜強遷百姓過去,當以利趨之,告訴百姓,邊疆有發財的機會,令其自願移民過去。”
“再鼓勵地方,開展商業,耕懇田土,潤物細無聲中,漢化土人。”
聽著於謙娓娓道來。
朱祁鈺點點頭,說白了就是炒概念,在雲南炒翡翠,在廣西炒旅遊,都是一樣的道理。
人心趨利,有好處,自然會有人趨之若鶩。
於謙話鋒一轉:“陛下強征天下士紳填充邊疆。”
“您想過沒有,您在擴大士紳的觸角。”
“本來國朝士紳已經尾大不掉,那些士紳家族的士子,對朝政指指點點,對朝野上下不滿。”
“陛下以強硬手段強遷士紳,導致天下哀鴻一片。”
“殊不知,其士紳家族指不定多開心呢,您遷居庶脈去邊地,他們有錢有糧有關係,自然會成為邊地大族。”
“身處邊地,豈能不培養家丁武裝?”
“有錢、有士、有武,假以時日,豈不唐朝藩鎮再現?”
嘶!
朝堂上下倒吸冷氣。
於謙剛做了勳臣,轉頭就給士紳階層致命一擊。
朱祁鈺眼睛一亮,這就是於謙!
雖然他被強製填充進入武勳,那麽他就站在武勳立場上說話。
從文勳到武勳,沒人比他更知道士紳的可怕。
他今天敢說,是報答皇帝的不殺之恩。
皇帝不但沒殺他,還給他無與倫比的恩寵,告訴天下人,朕有寬廣胸懷。
於謙今日這番話傳出去,民間那些吹捧於謙的文人,一定會大跌眼眶,估計想轉頭就罵於謙。
“諸卿怎麽看?”朱祁鈺看向群臣。
葉盛立刻道:“陛下縱然強征士紳方式過激,但卻能迅速填充邊疆人口,尤其是遼寧那等苦寒之地。”
“若移民普通百姓過去,先不說所耗甚巨,隻說百姓不認字,有胡化的風險。”
“士紳有錢有糧,強征移民,中樞不必負擔移民費用,隻要分地即可。”
“所以移民士紳,是最優解。”
葉盛話鋒一轉:“但邢國公之言,也不是危言聳聽。”
“微臣以為,當順勢導引,削天下士紳武裝,嚴禁私役,並將士紳家私役強征入京,充入京營。”
“這樣一來,士紳再做大,也隻是癬疥之疾,成不了邊疆大患。”
又來個狠的!
士紳家族不是想培養家丁嘛。
一經發現,就把家丁充入京營,去當軍戶,不問事由。
葉盛說的是天下士紳。
這番話傳出去,葉盛怕是要自絕於士紳階層了。
“陛下,士紳能在地方做大,歸根結底是壟斷!”
王竑叩拜道:“士人壟斷知識,隻有士人家族的子嗣,才能高中進士。”
“隻要陛下降價書籍,再推廣陛下發明的簡筆畫,將開蒙書籍編成話本,發展戲曲、、簡筆畫,再將紙墨筆硯的價格降下來,知識壟斷自然會被打破。”
“其次,是土地。”
“士紳家族掌握的著地方土地。”
“如老臣之家,名下田畝幾千傾,談不上多。但若細查,哼,老臣之家的土地,覆蓋整個江夏!”
“這些土地,都是掛靠的,甚至老臣都不知道,究竟是我王家的土地,還是當地小士紳家族的掛靠我家的。”
“老臣都不知道,哼,您說吧。”
王竑殺瘋了!
直接自爆!
“其三,乃關係!”
“當初老臣在奉天殿,怒而擊殺馬順,從而名滿天下。”
“請陛下去想,老臣是如何揚名的?”
“靠的就是關係!”
“哪怕老臣不想借此揚名,但有些人也會推動著老臣,被迫揚名。”
“您也知道,自從老臣擊殺馬順之後,便得不到君王寵幸,老臣在都察院勤勤懇懇,卻當了十幾年的都禦史!”
“這揚名,是成全老臣呢?還是害了老臣呢?”
王竑真的殺瘋了!
用自己舉例,把士紳的來源、構成、弱點,詳細剖析出來。
連朱祁鈺都傻眼了。
人家於謙有爵位,你王竑、葉盛是文官啊,你們自己挖自己的根子,太狠了吧!
“陛下,王家雖亂。”
“但我王竑行得正做得直,吾父王少保、吾王竑,吾子孫俱靠真本事顯赫於朝堂。”
“絕不用蠅營狗苟之法,也不屑為之!”
這就是王竑的底氣。
我自爆又如何?
我爹王佐、我王竑、我兒孫都有真才實學,隻要皇帝寵幸,自然魚躍龍門,不靠邪門歪道。
“壯哉,諸卿!”
朱祁鈺站起來,高聲道:“大明初建時,太祖重用士紳,壓製功臣集團,建文承上啟下,太宗以文治國,方有今日士紳之顯赫!”
“朕也不是一定要掘了士紳的根子,讓士紳去死!”
“但是!”
“諸卿能和朕掏心挖肺,說出這番話,朕心甚慰。”
“朕知道,爾等和朕一樣,都是希望大明好的,朕與爾等君臣,勠力同心,創造景泰盛世!名垂青史!”
朱祁鈺臉上露出笑容:“邢國公所憂慮,葉盛、王竑之擔心,俱有道理。”
“但填充士紳於邊疆,不可動搖。”
“葉盛的辦法非常好,強征天下士紳家中身強力壯者,填充京營,邊地也不許出現私人武裝。”
“刑部,寫入大明律,有私人武裝者,一概誅族!年輕力壯者,未充入京營者,削掉手指!”
“這些人更不能留在地方,這些人無孔不入,衛所糜爛,和他們不無關係。”
朱祁鈺笑道:“朕剛才也說了,不是要殺光天下士紳。”
“而是要限製士紳。”
“朕說的粗俗一點,都在大明這口鍋裏麵吃飯,誰敢砸鍋,朕就誅了誰九族!”
“隻要想在這口鍋裏安安穩穩吃飯的人,朕才會容忍他們,永遠給他們留一口飯吃!”
“今日暫且討論到這。”
“諸卿迴去後都想一想,明日給朕上奏章,明日朝堂上再討論。”
“今日邢國公說的是土人,畏威而不懷德。”
“那咱們就打。”
“打到他們害怕!”
朱祁鈺沒必要和士紳徹底撕破臉。
他的兒子還沒出生,還沒長大,現在要克製,要忍。
仔細想來。
當初,為何扶他承嗣大統,沒有選擇朱瞻墡,因為朱瞻墡有成年兒子,不好控製。
他朱祁鈺絕不能像宣宗皇帝那樣,年紀輕輕就沒了,幼君登基,主少國疑。
所以,還要克製。
“陛下!”
於謙深深看了眼皇帝,皇帝成熟了。
有了子嗣,就知道該後代考慮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總要一點點來的,您還年輕,國家在您手上,一定會重現漢唐榮光的。
“靠武力,是永遠征服不了土人的。”
於謙又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邢國公請細說!”朱祁鈺和顏悅色,他並不覺得這是忤逆,有不同看法,就要說出來。
“曾幾何時,蒙人何其強大,鐵蹄蹂躪中原。”
“但我漢人臣服了嗎?”
於謙激動道:“沒有!我漢人從未臣服過!”
“土人也是同理。”
“我大明強勢攻伐,隻會讓土人報團取暖。”
“您知道為何土人屢屢造反嗎?”
朱祁鈺剛想說,是因為貪官汙吏,嚴酷剝削。
於謙卻道:“因為,我大明想化土為漢!所以土人不同意!”
“啊?”朱祁鈺愣住了。
是啊,他苦心造詣,就是想將雲貴兩廣閩等邊疆省份,徹徹底底變成漢地,讓人說漢話,讓人變成漢人,徹底受大明統治……
等等!
這和蒙元馬踏中原有什麽區別?
土人認為,那是他們的土地啊,大明才是那個入侵者!
朝臣也都露出恍然之色。
“陛下想的沒錯,對土人而言,我大明就是蒙元!”
“我們在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
“所以,他們才會對我大明心生不滿!”
“不願意被懷柔,不願意被漢化。”
於謙笑道:“您可以問一問陳侍郎,他在雲南政通人和,是如何做的?”
他看向陳文。
陳文是孫原貞舉薦的吏部侍郎,他因母喪請求去官守孝,被朱祁鈺奪情啟用,如今剛剛入朝。
“微臣拜見陛下!”陳文恭恭敬敬行禮。
朱祁鈺看著他。
“迴陛下,迴邢國公。”
陳文如履薄冰,因為他的舉主是高穀,按理說高穀一黨,應該不受待見。
但他入京之後發現,各部都在忙碌工作,和之前他當京官時,風氣完全不一樣。
辦事效率提升,各部百官都在絞盡腦汁思考如何辦實事。
反倒是競爭更加激烈,更加勾心鬥角。
“微臣在雲南,僅做了一件事,就是為百姓著想。”陳文說的簡單。
但試問,地方官員,有幾個做到的?
那些官員,哪個不在地方作威作福?當自己的土皇帝?
有誰為百姓著想過?
古往今來,鮮有為之!
“對土人呢?”於謙問他。
“人心趨利,給土人適當利益即可,他們自然願意被漢化。”
“隻是土司難製,土司會禁止土司境內的百姓被漢化。”
陳文認真道:“隻要推平土司,給土人利益,他們就會主動漢化,無非是順勢而為。”
“好一句順勢而為!”
於謙讚賞道:“陛下想過沒有,倘若咱們停止漢化,也不再擴大勢力範圍,會是什麽樣的情景?”
“反而賣給各大土司武器。”
“然後充當整個邊疆的裁判,任由這些土司互相攻伐。”
“隻要咱們不動,土司們自然會蠢蠢欲動,因為一點利益就會打得頭破血流,和漠北諸族沒有兩樣。”
“到時候,咱們大明就能漁翁得利。”
嘶!
這還是士大夫說出的話嗎?
“此乃不仁……”陳文失聲道。
“陳侍郎,咱們對土司講仁義,土司是怎麽對待咱們的?”
於謙反問:“土司不願意漢化,認為我大明在搶占他們的領土!認為土人應該自成一家!稱王稱霸!”
“我大明又不是仁義善人!”
“憑什麽對異族仁義?”
“何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人又如何?陛下將大明國學送給土人學習,那是天恩浩蕩!”
“若換做宋元,早就以強兵征伐,殺光了事了!”
於謙厲喝。
陳文發現,朝堂中無數道森冷目光看向他。
尤其是丹陛之上的皇帝。
“邢國公請細說!”朱祁鈺懶得搭理陳文。
於謙拱了拱手,道:“陛下,隋朝時,長孫晟以‘遠交近攻、離強合弱’之策,分化瓦解突厥。”
“如今土司,就如我大明國中國。”
“與其強行征伐,空耗錢糧,還會令互相見血,互成仇敵,反而加重了漢化難度。”
“不如行太祖之策,在邊地建立王府,分化土司,離強合弱,徐徐吞並。”
“您之前讓邊地多多修路,是無比正確的。”
“隻要有大軍震懾,挖通山脈,多多挖出幾條道路,勾連水係,讓天塹變通途。”
“咱們就能蠶食土司之地。”
於謙侃侃而談。
這不是西方殖民那一套。
而是太祖用的殖民方略,所以在雲南建沐王府,就是讓沐王府做雲南土司的裁判,太祖之心,是想囊括雲南往南。
可惜,後世之君沒人在用了。
“此法是否太慢?”
王竑皺眉:“我大明行了近百年,土地非但沒增加,反而還不斷被土司侵占。”
這能怪政策不行嗎?
是皇帝不行好吧。
“王閣老,一點都不慢!”
“我明軍從征召大軍,適應氣候,到訓練,起碼需要一年時間。”
“而且,挖通道路,還需要當地土人配合,咱們是要讓利給他們的,那些土人可沒什麽遠見卓識,自然趨之若鶩。”
“都需要時間。”
於謙認真道:“既然準備時間長達三到五年,何不在此期間,削弱土司的力量呢?”
“大明無非花費一些財貨,就如宣德朝,用馬市牽絆住漠北,是一樣的道理。”
“咱們也能借機捏住土司的錢袋子。”
“等咱們平推土司時,土司連錢都沒有,拿什麽跟咱們打仗?”
“憑地勢險峻嗎?”
“別忘了,這期間,咱們把路都修平了!”
於謙撫須而笑:“到時候,整個邊疆,都是我大明領土,陛下下旨,天下莫敢不服!”
朝臣大多點頭。
其實,土司一直都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甚至朝堂上下都不願意邊疆南擴,因為消耗太大,治理難度太高。
看看現在富裕的江浙,那是漢人幾百年耕耘的結果,從三國時期東吳開始,衣冠南渡之後,才真正富裕繁華起來的。
所以,當漢人有了舒適圈後,就不願意開拓新的領土,不願意再耕耘新的土地。
因為所耗時間太久了,萬一發生戰爭,就便宜了其他人。
想徹底把邊疆省份養熟,快則百年,慢則三五百年,期間需要海量的物資往裏麵堆,試問哪個君主願意做吃力不討好的活?
“邢國公,陛下在擴充鎮國軍,想平推廣西土司,您覺得呢?”王複開口問。
於謙略微思考後,迴答:“陛下想平推土司,在廣西可行,但在雲南絕對不行!”
“廣西算不上生地。”
“從宋元時期便不斷漢化,至今已經算得上內地了。”
“廣西土司強大的,多在廣西和安南邊境,大明新擴入的領土。”
“方瑛帶著鎮國軍,在廣西苦練一年,想平推廣西,大治兩廣,並不困難。”
“但雲南可不一樣!”
“雲南往南,有麓川、東籲等各國,錯綜複雜。”
“而且雲南土司連成一片,實力強勁,想徹底漢化,必須先韜光養晦,再用強軍平推。”
“還有一條,就是雲南的瘴氣過於厲害,十萬大山綿延於邊境,地勢才是我軍最大的難題。”
於謙拱手道:“微臣以為,可以征伐麓川國為名,苦練新軍,在雲南本地征兵,尤其是多多招募土人,建雲南軍。”
隻有當地土人,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地形,才能成為強軍。
朱祁鈺微微頷首:“邢國公老成謀國。”
“就讓閣部列出的條陳,認為招募多少人合適,再該派誰去領軍,都由閣部討論後決定。”
“不建雲南軍,直接建雲貴軍。”
“先拿貴州土司練手,再動雲南土司!”
說到這裏,朱祁鈺沉吟,道:“想收買雲南土司,就大肆發展茶馬古道。”
“用這條古道,把邊疆土司串起來,先捏住他們的錢袋子。”
“再派人進行挑唆,合縱連橫,令各土司不停攻伐,咱們賣武器給他們。”
“至於建王府,酌情建吧,不派諸王出京,暫時由朝臣管著,以王府的名義行事便是。”
朱祁鈺兒子還沒出生,其他王他可不放心放出去。
“陛下聖明!”朝臣叩拜。
下了朝。
進入乾清宮,朱祁鈺盯著地圖看。try{ggauto;} catch(ex){}
群臣反對皇帝與各族土人聯姻,恐怕也會反對和漠北韃靼聯姻。
這就是大明的氣節。
“諸卿,朕想為邊疆地方做點事啊!”朱祁鈺歎了口氣。
於謙跪在地上,高聲道:“陛下英明神武,克己奉公,已是明君楷模。”
“地方漢化土人縱然難,但我大明眾正盈朝,能臣賢吏如過江之鯽。”
“若用聯姻方式侮辱主君,主辱臣死,吾等臣子無顏站在奉天殿上!”
於謙擲地有聲。
堅決反對皇帝紆尊降貴,聯姻土人女子。
“何況,陛下若施恩於土人。”
“聯姻的家族,是否會仗著自己皇親國戚,在當地做大,成為土司?”
“屆時,雖然漢化了,卻是國中國。”
“地方官吏為了討好皇親國戚,必然層層欺瞞,等我朝國力衰弱時,必然又是一個百越、安南、朝鮮之徒!”
“是以,臣堅決反對施恩於土人!”
於謙侃侃而談:“土人和漠北諸族一樣,畏威而不懷德。”
“但土人實力偏弱,兵勢不強,又無強勢統治者。”
“靠的是名山大川,靠的是地勢險峻而已。”
“但自西晉衣冠南渡開始,我漢人便開拓南方,不斷化土為漢,壓縮土人的生存空間。”
“但細究其因,乃中原淪喪,漢人不得不在中原之外重建家園,是以開發南方。”
“如今我大明中原鍾靈毓秀,欣欣向榮,民間安樂,自然朝野懈怠,所以不願意擴大生存區域。”
“微臣建議,朝堂當做思想引導。”
“不宜強遷百姓過去,當以利趨之,告訴百姓,邊疆有發財的機會,令其自願移民過去。”
“再鼓勵地方,開展商業,耕懇田土,潤物細無聲中,漢化土人。”
聽著於謙娓娓道來。
朱祁鈺點點頭,說白了就是炒概念,在雲南炒翡翠,在廣西炒旅遊,都是一樣的道理。
人心趨利,有好處,自然會有人趨之若鶩。
於謙話鋒一轉:“陛下強征天下士紳填充邊疆。”
“您想過沒有,您在擴大士紳的觸角。”
“本來國朝士紳已經尾大不掉,那些士紳家族的士子,對朝政指指點點,對朝野上下不滿。”
“陛下以強硬手段強遷士紳,導致天下哀鴻一片。”
“殊不知,其士紳家族指不定多開心呢,您遷居庶脈去邊地,他們有錢有糧有關係,自然會成為邊地大族。”
“身處邊地,豈能不培養家丁武裝?”
“有錢、有士、有武,假以時日,豈不唐朝藩鎮再現?”
嘶!
朝堂上下倒吸冷氣。
於謙剛做了勳臣,轉頭就給士紳階層致命一擊。
朱祁鈺眼睛一亮,這就是於謙!
雖然他被強製填充進入武勳,那麽他就站在武勳立場上說話。
從文勳到武勳,沒人比他更知道士紳的可怕。
他今天敢說,是報答皇帝的不殺之恩。
皇帝不但沒殺他,還給他無與倫比的恩寵,告訴天下人,朕有寬廣胸懷。
於謙今日這番話傳出去,民間那些吹捧於謙的文人,一定會大跌眼眶,估計想轉頭就罵於謙。
“諸卿怎麽看?”朱祁鈺看向群臣。
葉盛立刻道:“陛下縱然強征士紳方式過激,但卻能迅速填充邊疆人口,尤其是遼寧那等苦寒之地。”
“若移民普通百姓過去,先不說所耗甚巨,隻說百姓不認字,有胡化的風險。”
“士紳有錢有糧,強征移民,中樞不必負擔移民費用,隻要分地即可。”
“所以移民士紳,是最優解。”
葉盛話鋒一轉:“但邢國公之言,也不是危言聳聽。”
“微臣以為,當順勢導引,削天下士紳武裝,嚴禁私役,並將士紳家私役強征入京,充入京營。”
“這樣一來,士紳再做大,也隻是癬疥之疾,成不了邊疆大患。”
又來個狠的!
士紳家族不是想培養家丁嘛。
一經發現,就把家丁充入京營,去當軍戶,不問事由。
葉盛說的是天下士紳。
這番話傳出去,葉盛怕是要自絕於士紳階層了。
“陛下,士紳能在地方做大,歸根結底是壟斷!”
王竑叩拜道:“士人壟斷知識,隻有士人家族的子嗣,才能高中進士。”
“隻要陛下降價書籍,再推廣陛下發明的簡筆畫,將開蒙書籍編成話本,發展戲曲、、簡筆畫,再將紙墨筆硯的價格降下來,知識壟斷自然會被打破。”
“其次,是土地。”
“士紳家族掌握的著地方土地。”
“如老臣之家,名下田畝幾千傾,談不上多。但若細查,哼,老臣之家的土地,覆蓋整個江夏!”
“這些土地,都是掛靠的,甚至老臣都不知道,究竟是我王家的土地,還是當地小士紳家族的掛靠我家的。”
“老臣都不知道,哼,您說吧。”
王竑殺瘋了!
直接自爆!
“其三,乃關係!”
“當初老臣在奉天殿,怒而擊殺馬順,從而名滿天下。”
“請陛下去想,老臣是如何揚名的?”
“靠的就是關係!”
“哪怕老臣不想借此揚名,但有些人也會推動著老臣,被迫揚名。”
“您也知道,自從老臣擊殺馬順之後,便得不到君王寵幸,老臣在都察院勤勤懇懇,卻當了十幾年的都禦史!”
“這揚名,是成全老臣呢?還是害了老臣呢?”
王竑真的殺瘋了!
用自己舉例,把士紳的來源、構成、弱點,詳細剖析出來。
連朱祁鈺都傻眼了。
人家於謙有爵位,你王竑、葉盛是文官啊,你們自己挖自己的根子,太狠了吧!
“陛下,王家雖亂。”
“但我王竑行得正做得直,吾父王少保、吾王竑,吾子孫俱靠真本事顯赫於朝堂。”
“絕不用蠅營狗苟之法,也不屑為之!”
這就是王竑的底氣。
我自爆又如何?
我爹王佐、我王竑、我兒孫都有真才實學,隻要皇帝寵幸,自然魚躍龍門,不靠邪門歪道。
“壯哉,諸卿!”
朱祁鈺站起來,高聲道:“大明初建時,太祖重用士紳,壓製功臣集團,建文承上啟下,太宗以文治國,方有今日士紳之顯赫!”
“朕也不是一定要掘了士紳的根子,讓士紳去死!”
“但是!”
“諸卿能和朕掏心挖肺,說出這番話,朕心甚慰。”
“朕知道,爾等和朕一樣,都是希望大明好的,朕與爾等君臣,勠力同心,創造景泰盛世!名垂青史!”
朱祁鈺臉上露出笑容:“邢國公所憂慮,葉盛、王竑之擔心,俱有道理。”
“但填充士紳於邊疆,不可動搖。”
“葉盛的辦法非常好,強征天下士紳家中身強力壯者,填充京營,邊地也不許出現私人武裝。”
“刑部,寫入大明律,有私人武裝者,一概誅族!年輕力壯者,未充入京營者,削掉手指!”
“這些人更不能留在地方,這些人無孔不入,衛所糜爛,和他們不無關係。”
朱祁鈺笑道:“朕剛才也說了,不是要殺光天下士紳。”
“而是要限製士紳。”
“朕說的粗俗一點,都在大明這口鍋裏麵吃飯,誰敢砸鍋,朕就誅了誰九族!”
“隻要想在這口鍋裏安安穩穩吃飯的人,朕才會容忍他們,永遠給他們留一口飯吃!”
“今日暫且討論到這。”
“諸卿迴去後都想一想,明日給朕上奏章,明日朝堂上再討論。”
“今日邢國公說的是土人,畏威而不懷德。”
“那咱們就打。”
“打到他們害怕!”
朱祁鈺沒必要和士紳徹底撕破臉。
他的兒子還沒出生,還沒長大,現在要克製,要忍。
仔細想來。
當初,為何扶他承嗣大統,沒有選擇朱瞻墡,因為朱瞻墡有成年兒子,不好控製。
他朱祁鈺絕不能像宣宗皇帝那樣,年紀輕輕就沒了,幼君登基,主少國疑。
所以,還要克製。
“陛下!”
於謙深深看了眼皇帝,皇帝成熟了。
有了子嗣,就知道該後代考慮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總要一點點來的,您還年輕,國家在您手上,一定會重現漢唐榮光的。
“靠武力,是永遠征服不了土人的。”
於謙又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邢國公請細說!”朱祁鈺和顏悅色,他並不覺得這是忤逆,有不同看法,就要說出來。
“曾幾何時,蒙人何其強大,鐵蹄蹂躪中原。”
“但我漢人臣服了嗎?”
於謙激動道:“沒有!我漢人從未臣服過!”
“土人也是同理。”
“我大明強勢攻伐,隻會讓土人報團取暖。”
“您知道為何土人屢屢造反嗎?”
朱祁鈺剛想說,是因為貪官汙吏,嚴酷剝削。
於謙卻道:“因為,我大明想化土為漢!所以土人不同意!”
“啊?”朱祁鈺愣住了。
是啊,他苦心造詣,就是想將雲貴兩廣閩等邊疆省份,徹徹底底變成漢地,讓人說漢話,讓人變成漢人,徹底受大明統治……
等等!
這和蒙元馬踏中原有什麽區別?
土人認為,那是他們的土地啊,大明才是那個入侵者!
朝臣也都露出恍然之色。
“陛下想的沒錯,對土人而言,我大明就是蒙元!”
“我們在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
“所以,他們才會對我大明心生不滿!”
“不願意被懷柔,不願意被漢化。”
於謙笑道:“您可以問一問陳侍郎,他在雲南政通人和,是如何做的?”
他看向陳文。
陳文是孫原貞舉薦的吏部侍郎,他因母喪請求去官守孝,被朱祁鈺奪情啟用,如今剛剛入朝。
“微臣拜見陛下!”陳文恭恭敬敬行禮。
朱祁鈺看著他。
“迴陛下,迴邢國公。”
陳文如履薄冰,因為他的舉主是高穀,按理說高穀一黨,應該不受待見。
但他入京之後發現,各部都在忙碌工作,和之前他當京官時,風氣完全不一樣。
辦事效率提升,各部百官都在絞盡腦汁思考如何辦實事。
反倒是競爭更加激烈,更加勾心鬥角。
“微臣在雲南,僅做了一件事,就是為百姓著想。”陳文說的簡單。
但試問,地方官員,有幾個做到的?
那些官員,哪個不在地方作威作福?當自己的土皇帝?
有誰為百姓著想過?
古往今來,鮮有為之!
“對土人呢?”於謙問他。
“人心趨利,給土人適當利益即可,他們自然願意被漢化。”
“隻是土司難製,土司會禁止土司境內的百姓被漢化。”
陳文認真道:“隻要推平土司,給土人利益,他們就會主動漢化,無非是順勢而為。”
“好一句順勢而為!”
於謙讚賞道:“陛下想過沒有,倘若咱們停止漢化,也不再擴大勢力範圍,會是什麽樣的情景?”
“反而賣給各大土司武器。”
“然後充當整個邊疆的裁判,任由這些土司互相攻伐。”
“隻要咱們不動,土司們自然會蠢蠢欲動,因為一點利益就會打得頭破血流,和漠北諸族沒有兩樣。”
“到時候,咱們大明就能漁翁得利。”
嘶!
這還是士大夫說出的話嗎?
“此乃不仁……”陳文失聲道。
“陳侍郎,咱們對土司講仁義,土司是怎麽對待咱們的?”
於謙反問:“土司不願意漢化,認為我大明在搶占他們的領土!認為土人應該自成一家!稱王稱霸!”
“我大明又不是仁義善人!”
“憑什麽對異族仁義?”
“何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人又如何?陛下將大明國學送給土人學習,那是天恩浩蕩!”
“若換做宋元,早就以強兵征伐,殺光了事了!”
於謙厲喝。
陳文發現,朝堂中無數道森冷目光看向他。
尤其是丹陛之上的皇帝。
“邢國公請細說!”朱祁鈺懶得搭理陳文。
於謙拱了拱手,道:“陛下,隋朝時,長孫晟以‘遠交近攻、離強合弱’之策,分化瓦解突厥。”
“如今土司,就如我大明國中國。”
“與其強行征伐,空耗錢糧,還會令互相見血,互成仇敵,反而加重了漢化難度。”
“不如行太祖之策,在邊地建立王府,分化土司,離強合弱,徐徐吞並。”
“您之前讓邊地多多修路,是無比正確的。”
“隻要有大軍震懾,挖通山脈,多多挖出幾條道路,勾連水係,讓天塹變通途。”
“咱們就能蠶食土司之地。”
於謙侃侃而談。
這不是西方殖民那一套。
而是太祖用的殖民方略,所以在雲南建沐王府,就是讓沐王府做雲南土司的裁判,太祖之心,是想囊括雲南往南。
可惜,後世之君沒人在用了。
“此法是否太慢?”
王竑皺眉:“我大明行了近百年,土地非但沒增加,反而還不斷被土司侵占。”
這能怪政策不行嗎?
是皇帝不行好吧。
“王閣老,一點都不慢!”
“我明軍從征召大軍,適應氣候,到訓練,起碼需要一年時間。”
“而且,挖通道路,還需要當地土人配合,咱們是要讓利給他們的,那些土人可沒什麽遠見卓識,自然趨之若鶩。”
“都需要時間。”
於謙認真道:“既然準備時間長達三到五年,何不在此期間,削弱土司的力量呢?”
“大明無非花費一些財貨,就如宣德朝,用馬市牽絆住漠北,是一樣的道理。”
“咱們也能借機捏住土司的錢袋子。”
“等咱們平推土司時,土司連錢都沒有,拿什麽跟咱們打仗?”
“憑地勢險峻嗎?”
“別忘了,這期間,咱們把路都修平了!”
於謙撫須而笑:“到時候,整個邊疆,都是我大明領土,陛下下旨,天下莫敢不服!”
朝臣大多點頭。
其實,土司一直都不是大明的心腹之患。
甚至朝堂上下都不願意邊疆南擴,因為消耗太大,治理難度太高。
看看現在富裕的江浙,那是漢人幾百年耕耘的結果,從三國時期東吳開始,衣冠南渡之後,才真正富裕繁華起來的。
所以,當漢人有了舒適圈後,就不願意開拓新的領土,不願意再耕耘新的土地。
因為所耗時間太久了,萬一發生戰爭,就便宜了其他人。
想徹底把邊疆省份養熟,快則百年,慢則三五百年,期間需要海量的物資往裏麵堆,試問哪個君主願意做吃力不討好的活?
“邢國公,陛下在擴充鎮國軍,想平推廣西土司,您覺得呢?”王複開口問。
於謙略微思考後,迴答:“陛下想平推土司,在廣西可行,但在雲南絕對不行!”
“廣西算不上生地。”
“從宋元時期便不斷漢化,至今已經算得上內地了。”
“廣西土司強大的,多在廣西和安南邊境,大明新擴入的領土。”
“方瑛帶著鎮國軍,在廣西苦練一年,想平推廣西,大治兩廣,並不困難。”
“但雲南可不一樣!”
“雲南往南,有麓川、東籲等各國,錯綜複雜。”
“而且雲南土司連成一片,實力強勁,想徹底漢化,必須先韜光養晦,再用強軍平推。”
“還有一條,就是雲南的瘴氣過於厲害,十萬大山綿延於邊境,地勢才是我軍最大的難題。”
於謙拱手道:“微臣以為,可以征伐麓川國為名,苦練新軍,在雲南本地征兵,尤其是多多招募土人,建雲南軍。”
隻有當地土人,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地形,才能成為強軍。
朱祁鈺微微頷首:“邢國公老成謀國。”
“就讓閣部列出的條陳,認為招募多少人合適,再該派誰去領軍,都由閣部討論後決定。”
“不建雲南軍,直接建雲貴軍。”
“先拿貴州土司練手,再動雲南土司!”
說到這裏,朱祁鈺沉吟,道:“想收買雲南土司,就大肆發展茶馬古道。”
“用這條古道,把邊疆土司串起來,先捏住他們的錢袋子。”
“再派人進行挑唆,合縱連橫,令各土司不停攻伐,咱們賣武器給他們。”
“至於建王府,酌情建吧,不派諸王出京,暫時由朝臣管著,以王府的名義行事便是。”
朱祁鈺兒子還沒出生,其他王他可不放心放出去。
“陛下聖明!”朝臣叩拜。
下了朝。
進入乾清宮,朱祁鈺盯著地圖看。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