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廚房的李師傅送來了酒菜,姚令聞見勞昆還沉浸在幸福的溫泉裏,如果立刻颳起北風,在他頭上潑冰水,讓他感到末日來臨,他在辦公室裏號哭起來,老師學生見了,多不好看。於是就順口敷衍說:
「不說這些了,這次我來,主要是為了放鬆身心。快點吃,吃完陪我去釣魚。」接著,姚令聞就海喝鯨吞起來,一剎那,辦公桌上,雞骨魚刺山積。他站起來摸摸肚皮說,「好吃,吃飽了,今天釣魚,就是釣到半夜也不會餓。走!我們去聽江亭。」於是,勞昆急急地跑步去拿釣竿,姚令聞連連打著飽嗝,挺著便便大腹,緩緩地向樓下走。很快,他們就走到了聽江亭。
說是「亭」,其實,現在沒有了亭,年久失修,去年倒塌了。不過,亭旁的那棵枝葉繁茂、高聳入雲、亭亭如蓋的楓樹仍在。當年,自稱煙波釣徒的姚令聞,還著人在樹下臨水處,開闢了一塊丈來長的坪。這裏,夏日陰涼,冬季背風,確實是個理想的垂釣處。那時,姚令聞常常在此地垂釣,還胡謅什麽「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釣翁之意不在魚,而在釣」。以後,升遷了,他還把他那可伸縮的金屬釣竿留下來,每年還幾次到這裏垂釣,算是榮歸故裏,不過,他絲毫沒有漢高祖衣錦還鄉過沛的那份悲涼,隻有因讓人瞠目乍舌地仰慕他而飄飄欲仙的歡樂。
勞昆給帶來了條蟆拐凳,讓他坐下,給釣鉤上好了魚餌,將釣竿遞給姚令聞,然後在地上鋪幾張報紙,席地坐在他的身旁。姚令聞將釣鉤拋進遠遠的水中,仿佛自言自語地說:
「昆弟呀,隻有放長線,才能釣到大魚,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些道理你懂嗎?」
「表哥,我懂,這些道理我懂!勾踐不用美人計,就別想破吳霸江東。我輩不損失一絲一毫,又怎麽能得到上級的重用提拔?表哥,過去你曾說,窮教員無權無勢又無錢,我們隻有出賣不值錢的靈魂,才能換到權,才能把權變成錢。表哥,你是不是又要掃除什麽攔路虎,要我黑心地揭發他的罪行?經過反右鬥爭,這種落井下石的本領,我已煉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表哥,你隻管說,我保證超額完成任務!」勞昆猜想姚令聞又要扳倒什麽人,要他充當炮灰打頭陣。沒有別的人在近旁,他就指天劃地,赤裸裸地表明自己的決心。可姚令聞望著江心,什麽也不說。
一輪明月倒映在昆江裏,讓人想起「靜影沉璧」的名句;月光從葉縫裏篩下來,在他們的衣上印出細碎的迎春花似的圖案。他們眼睛似乎都專注水裏的動靜,其實各自都在琢磨著自己的心事。姚令聞在考慮,這層紙究竟怎麽樣捅破最好?勞昆不見表哥迴話,心中又在猜想,表哥常說,「醉翁之意不在酒」,今天他當然是釣翁之意不在魚,他神秘兮兮的,究竟他要說什麽?看他高興的樣子,莫不是又要讓自己升官?鄉長?局長?他心裏這麽一想,不禁覺得身子輕飄飄的,仿佛就要尾隨姮娥,翩翩飛入了廣寒宮。「花花」,隨著魚兒掉尾水麵的聲響,勞昆的釣絲的浮標沉下去了。可勞昆想入非非,什麽也沒察覺到。
「昆伢子!你這隻癡呆的蛤蟆,是不是又在想歐晴?你一心隻想釣到那條魚,可這條魚就跑掉了。昆伢子!昆伢子!快點將釣竿揚起來!」姚令聞厲聲嗬責道。勞昆聽到訓斥,立刻本能地作出反應,將釣竿揚起來,隻見一條小魚在釣鉤上晃蕩,閃著白光。姚令聞長嘆一聲:
「原來這麽小!是條遊魚子。」
「遊魚子又怎麽樣,總比你釣不著的好。表哥!吃不到的葡萄都是酸的,你是不是也這樣?」勞昆摘下釣鉤上的魚,笑著逗趣挖苦姚令聞。
「凡是酸的我都不吃,要吃就吃甜葡萄。你看,這頭遊魚那麽小,還比不如一顆酸葡萄。我要釣的是大魚,是水中的月亮,誰希罕你釣的小遊魚。表弟,你要不要我再告訴你釣大魚的技巧?」姚令聞故意作出高深莫測的樣子,神秘兮兮地引逗他。
「我在山旮旯裏爬樹掏鳥窩,你在大市長街數麻石。我還認識麥子,可你會將它當韭菜。你我都見過魚,但都沒有釣過幾迴魚,你能懂得什麽釣魚的技巧?」月下無別人,表老弟也就言語放肆,奚落起這個這個城裏人來。
「我沒釣過幾迴魚,可我讀過釣魚經。我沒當過牧馬人,可我是伯樂的學生,按圖索驥,就能找到千裏馬。不知道馬為何物的人,如果不按圖,找到的根本就不是馬。可見讀過釣魚經的人,總比沒有讀過的高明。孔夫子說過,『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時代不同了,『五十步』可以『笑百步』,因為走錯五十步的,總比走錯一百步的強。『聞道有先後』,走錯五十步的應該先『聞道』,他就可以當走錯『一百步』的人的先生。現在我就遵照孔夫子的遺訓,再向你傳授一迴釣魚經。」姚令聞聽到勞昆的譏刺他的話,繼續故意與他調侃,「現在,我就先講個故事給你聽。古代有位任公子,他坐在會稽山上,用五十頭牯牛做釣餌,投竿於東海,三年沒有釣到魚。後來,釣到一條大魚,整個中原地區的人,都吃到了這頭魚。這就是放長線、釣大魚的出處。這是個行之有效而一本萬利的方法。我釣魚雖然不如任公子,可我的釣魚線比你的長得多,我的釣鉤沉入了水底,將來我釣到的魚,肯定會比你釣到的大。你信不信?」
</br>
「不說這些了,這次我來,主要是為了放鬆身心。快點吃,吃完陪我去釣魚。」接著,姚令聞就海喝鯨吞起來,一剎那,辦公桌上,雞骨魚刺山積。他站起來摸摸肚皮說,「好吃,吃飽了,今天釣魚,就是釣到半夜也不會餓。走!我們去聽江亭。」於是,勞昆急急地跑步去拿釣竿,姚令聞連連打著飽嗝,挺著便便大腹,緩緩地向樓下走。很快,他們就走到了聽江亭。
說是「亭」,其實,現在沒有了亭,年久失修,去年倒塌了。不過,亭旁的那棵枝葉繁茂、高聳入雲、亭亭如蓋的楓樹仍在。當年,自稱煙波釣徒的姚令聞,還著人在樹下臨水處,開闢了一塊丈來長的坪。這裏,夏日陰涼,冬季背風,確實是個理想的垂釣處。那時,姚令聞常常在此地垂釣,還胡謅什麽「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釣翁之意不在魚,而在釣」。以後,升遷了,他還把他那可伸縮的金屬釣竿留下來,每年還幾次到這裏垂釣,算是榮歸故裏,不過,他絲毫沒有漢高祖衣錦還鄉過沛的那份悲涼,隻有因讓人瞠目乍舌地仰慕他而飄飄欲仙的歡樂。
勞昆給帶來了條蟆拐凳,讓他坐下,給釣鉤上好了魚餌,將釣竿遞給姚令聞,然後在地上鋪幾張報紙,席地坐在他的身旁。姚令聞將釣鉤拋進遠遠的水中,仿佛自言自語地說:
「昆弟呀,隻有放長線,才能釣到大魚,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些道理你懂嗎?」
「表哥,我懂,這些道理我懂!勾踐不用美人計,就別想破吳霸江東。我輩不損失一絲一毫,又怎麽能得到上級的重用提拔?表哥,過去你曾說,窮教員無權無勢又無錢,我們隻有出賣不值錢的靈魂,才能換到權,才能把權變成錢。表哥,你是不是又要掃除什麽攔路虎,要我黑心地揭發他的罪行?經過反右鬥爭,這種落井下石的本領,我已煉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表哥,你隻管說,我保證超額完成任務!」勞昆猜想姚令聞又要扳倒什麽人,要他充當炮灰打頭陣。沒有別的人在近旁,他就指天劃地,赤裸裸地表明自己的決心。可姚令聞望著江心,什麽也不說。
一輪明月倒映在昆江裏,讓人想起「靜影沉璧」的名句;月光從葉縫裏篩下來,在他們的衣上印出細碎的迎春花似的圖案。他們眼睛似乎都專注水裏的動靜,其實各自都在琢磨著自己的心事。姚令聞在考慮,這層紙究竟怎麽樣捅破最好?勞昆不見表哥迴話,心中又在猜想,表哥常說,「醉翁之意不在酒」,今天他當然是釣翁之意不在魚,他神秘兮兮的,究竟他要說什麽?看他高興的樣子,莫不是又要讓自己升官?鄉長?局長?他心裏這麽一想,不禁覺得身子輕飄飄的,仿佛就要尾隨姮娥,翩翩飛入了廣寒宮。「花花」,隨著魚兒掉尾水麵的聲響,勞昆的釣絲的浮標沉下去了。可勞昆想入非非,什麽也沒察覺到。
「昆伢子!你這隻癡呆的蛤蟆,是不是又在想歐晴?你一心隻想釣到那條魚,可這條魚就跑掉了。昆伢子!昆伢子!快點將釣竿揚起來!」姚令聞厲聲嗬責道。勞昆聽到訓斥,立刻本能地作出反應,將釣竿揚起來,隻見一條小魚在釣鉤上晃蕩,閃著白光。姚令聞長嘆一聲:
「原來這麽小!是條遊魚子。」
「遊魚子又怎麽樣,總比你釣不著的好。表哥!吃不到的葡萄都是酸的,你是不是也這樣?」勞昆摘下釣鉤上的魚,笑著逗趣挖苦姚令聞。
「凡是酸的我都不吃,要吃就吃甜葡萄。你看,這頭遊魚那麽小,還比不如一顆酸葡萄。我要釣的是大魚,是水中的月亮,誰希罕你釣的小遊魚。表弟,你要不要我再告訴你釣大魚的技巧?」姚令聞故意作出高深莫測的樣子,神秘兮兮地引逗他。
「我在山旮旯裏爬樹掏鳥窩,你在大市長街數麻石。我還認識麥子,可你會將它當韭菜。你我都見過魚,但都沒有釣過幾迴魚,你能懂得什麽釣魚的技巧?」月下無別人,表老弟也就言語放肆,奚落起這個這個城裏人來。
「我沒釣過幾迴魚,可我讀過釣魚經。我沒當過牧馬人,可我是伯樂的學生,按圖索驥,就能找到千裏馬。不知道馬為何物的人,如果不按圖,找到的根本就不是馬。可見讀過釣魚經的人,總比沒有讀過的高明。孔夫子說過,『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時代不同了,『五十步』可以『笑百步』,因為走錯五十步的,總比走錯一百步的強。『聞道有先後』,走錯五十步的應該先『聞道』,他就可以當走錯『一百步』的人的先生。現在我就遵照孔夫子的遺訓,再向你傳授一迴釣魚經。」姚令聞聽到勞昆的譏刺他的話,繼續故意與他調侃,「現在,我就先講個故事給你聽。古代有位任公子,他坐在會稽山上,用五十頭牯牛做釣餌,投竿於東海,三年沒有釣到魚。後來,釣到一條大魚,整個中原地區的人,都吃到了這頭魚。這就是放長線、釣大魚的出處。這是個行之有效而一本萬利的方法。我釣魚雖然不如任公子,可我的釣魚線比你的長得多,我的釣鉤沉入了水底,將來我釣到的魚,肯定會比你釣到的大。你信不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