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瑜在蜻蜓點水,敷衍過識字教學以後,幾乎晝夜守在溜上。和他們一樣跑,一樣叫,一樣笑。雖然累得像拉著重車臭驢子一樣,他心裏還是樂開了花。最讓他愜意的是那天下午,他撈上了四條鱔魚一樣的東西,這傢夥,雖也形似鱔魚但大小色澤都不一樣。它背上白裏浸灰,兩側腹部銀白,無鱗,似蛇,二三寸粗,一兩尺長,肥墩墩,光溜溜,一條大概兩斤多。尤瑜從未見過這種怪物,當網兜露出水麵,它們如泥鰍一樣扭動時,他叫呀,笑呀,跳呀,真像個窮叫化拾到了金元寶的。大家也說這是個稀罕物,叫白鱔,味兒最美,現在就煮著吃。眾人齊動手,片刻白鱔下鍋。鍋下火苗唿唿啦啦地笑,鍋裏的滾湯咕咕嚕嚕地唱,那瀰漫在空中香氣啊,惹得人涎水淅淅瀝瀝地滴。揭開鍋蓋,像在險灘上行船,船夫的篙子一齊緊張地向水裏撐一般,他們將那鐵桿般的筷子,同時往鍋中戳,幾乎又同時將直冒熱氣、白嫩生生的白鱔肉,往口中塞。燙得人口舌霍霍有聲合不攏,不過,穿過那齒舌緊張咬嚼的縫隙裏,還是不約而同地擠出許多零零碎碎、粗鄙骯髒的話:


    這……這東西,比……嫩……婆娘的……,還……有味……


    嫩婆娘……咬著這條……白……白鱔,她才覺得……更……更有味……


    尤瑜沒有參加這奔流的髒水的大合唱,他那清水暫時還與這粗俗的油合不上,他隻一心向著鍋裏,細嚼細咽細品味。那異香前所未聞,那奇味有生未嚐,那種不同凡響的膩滑呀,他到此刻才體味到:鯿魚沒有這麽香,鱖魚沒有這麽肥,青魚沒有這般膩,鯰魚沒有這般細;野鴨肉有點粗,獐麂湯略帶腥,海參墨魚,又似乎有些泥巴味。這東西啊,吃進口裏,異香芬齒頰,奇味滿嘴溢,滑滑膩膩喉中溜,黏黏糊糊似酥糖,它無骨無渣,頃刻就溶化。他隻覺得有一種脫離凡俗,升入仙界的感覺。他想,人生得意須盡歡,切莫不將白鱔嚐,太白真人想不到,美國總統世界首富不知為何物?這世界上的一切的一切,說白了,還不如一碗白鱔湯。


    村長見常常竄翻一塘的遊魚子,如今安靜如**,便有意撩撥笑著問:


    老弟,你嘴裏吃進好吃的,心裏想著心愛的。你告訴我,你究竟又想著哪一位姑娘啦?覺得哪一位天仙,比這白鱔肉的味兒鮮?


    那還用說,隻有你愛的那大眼睛姑娘的味兒,才比這白鱔味道強。


    村長啊,這尤老師可比你有文化,他心裏想著就一定會來搶,你如果不提防,到時候,你吃進口的唐僧肉恐怕還要吐出來。


    幾個吃得臉上冒汗、嘴裏汩油小夥子怪聲怪氣地逗趣,所有的人都哈哈哈哈地笑翻了天。就這樣,尤瑜天天泡在溜上,笑在溜上,效太白真人得意盡歡,真的忘記了美國總統,世界首富,家中的老父母。原來計劃春節前迴家兩次,可後來一次也沒有迴去。過春節迴去時,村長問他,老弟,捕魚,修塘壩,你與我們村勞動力一拳一腳,一個樣兒幹,還教我們識字學文化。給我們村做了這麽多事,辛苦了,我們打心裏感激你。如今,青魚、鱖魚、鯿魚、野鴨子,每種拿一點,也把我們的一點心意帶點迴家去,獻給你父母。可尤瑜卻說,別的什麽都也不要,我隻要兩條白鱔就夠了。


    真的尤瑜這麽熱愛勞動積極工作麽?那隻有天知道?其實,尤瑜有生以來的二十多年,天天泡在街頭的麻石上,生活空虛,覺得膩煩沒滋味,隻想尋求新的刺激。這次到南門橋來,正好滿足了他這種一時猛漲、一時驟落的山溪水的任性胡來的性格。他跟著村長到溜上撈浮頭魚,車幹湖氹抓沉底魚,深夜駕著小船打野鴨、摸手坎,與大夥兒一塊兒剜湖藕,串門子與婦女調笑,他樣樣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鮮。能這樣,就是搭上命他也會毫不猶豫。對他不了解村民,就錯把杭州作汴州,認為他埋頭苦幹覺悟高。至於掃盲嘛,雖然青壯年,特別是基層幹部積極性高漲,可廣大群眾情緒低落,他嘛,更是滿妹子哭的男人,懶心懶意,逢三的晚上上課時,開始聽課的到了,他還沒有到。後來被學員高漲的積極性所感染,才稍微認真點。夜校就安排在村辦公室。進村後的第二天,村長就領著幾個勞動力,動手砌土磚墩,再在土磚墩上擱上寬樓板當課桌,村民自帶凳子來聽課。那些從未跨進學堂門的睜眼瞎,正像長年打光棍的漢子要老婆一樣,那種學文化的如饑似渴地勁兒,他從未見到過。照村長的話說,如今大家有飯吃,有房子住,有老婆睡,不受壓迫不遭饑寒不孤獨,就是不識字沒文化,怕受人愚弄,心裏不塌實。往往七點上課,他們不到六點就齊刷刷地來了,學到半夜過後,還不想迴家。他們都無限感激地說,尤老師上課,他們頓頓如吃紅燒肉。尤瑜因此也深受感動,教學也認真了。給青壯年上課,除了教識字課本之外,還自編教材,教他們加減乘除學計算。應這些瘋狂地學習的人的要求,他還製作了一些識字卡片,他們帶迴家去教家人。這樣,家家屋裏貼上了識字卡,勞動之餘,處處都能聽到讀書聲。


    說到匯報,他一直是草原上的瘋子放羊,心中無數。入學的人數,他從未統計,也不想去統計。他覺得這樣做,絲毫沒意義。別人粗略估計,入夜校的沒有超過一半。可是匯報,他心中有數,摸摸腦殼就報上去。第一天入學率達百分之四十,以後,每天大約增報百分之五六。大概十天左右,文盲就百分之百入學了。他還每天介紹一個克服困難上學的典型:七十多歲的顫顫波波的婆婆,要媳婦攙扶著她上學;整天忙碌的大嫂的門上、桌上、鍋台旁、豬圈旁,都貼滿了識字卡,邊幹活兒邊識字;臥床不起的老大爺,就組織學員包幹教。他的想像力很豐富,邏輯思維能力又很強。個個典型有姓有名,有根有葉,情節生動,感人至深,數字環環相扣,滴水不漏。這樣,一個全地區有名的文盲村、幹部不願駐足的後進村,一躍成為了全縣掃盲的先進典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平街五十一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嘯々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嘯々天並收藏和平街五十一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