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叫我芳芳,芳芳,那麽,我叫您什麽呢?」他仄著頭,望著天,似乎沉浸在認真思索深海裏。她像個潛水的野孩子,突然浮出水麵,昂起頭,天真地說,「有了!有了!我就叫您『憶』,『迴憶』的『憶』,我白天憶,晚上憶,天天月月年年我都憶。您說,好嗎?」長川覺得自己借題發揮,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十分得意,眉目間展現出春天般的燦笑。但隨即又覺得自己的話已越過了師生的國界,心裏害臊,臉上發燒,她立刻羞澀地低下了頭。
「你有了字號,我也有個字,叫『文舟』,還有個綽號,叫『海初消悶』。芳芳,今後你就叫我『文舟』吧。」長芳的挑逗的話語和嬌美的羞澀,像兩片柔軟美麗的孔雀羽毛,在輕輕地輕輕地撩撥著他的心,他隻覺得心裏甜甜的,周身癢癢的,有一種怪怪的說不出的舒服。好像時光逆轉了,他又迴到了孩提時代。他像在與自己鄰裏的耳鬢廝磨的小妹妹們,悄悄地訴說甚麽秘密。話語柔軟得像絲綿,眉眼飛轉,恰似輕盈的蝴蝶。
兩股淙淙的溪流穿過崇山峻嶺,終於交匯到一起來了。師生之間的高牆終於推倒了,她的心終於能和自己景仰的偶像貼在一起了。過去的兩年,文舟的每次講課的新奇材料,新穎的觀點,精闢的分析,振聾發聵,讓她銘刻在心。古代黃河流域竹子多,因為治理黃河取土,用過竹編的箢箕;英雄也有氣短的時候,趙武靈王被兒子圍困,隻好羅雀掘鼠充飢;漢族人會穿褲子,是從蒙古人那裏學來的,因為匈奴人騎馬,不穿褲子不行,遠古,漢族男子的穿袍子,女的穿裙子,根本就沒有穿褲子。
特別是講授《詩經》中的《蘆令令》,更讓人入木三分。他告戒大家:作學問要有主見,但不能主觀。他說,對《蘆令令》中「中田有蘆」的詮釋,他與郭沫若的理解就不一樣。「田」是個象形字,是古代井田製的真實寫照。「蘆」與「廬」通假,「蘆」即是「廬」。廬就是屋,就是宅院、莊園。這句詩是說田中有座大宅院。顯然,這說明古西周是領主製的封建社會。可是大學問家郭沫若走來了,他一把火燒了這所宅院,在田中種了個蘿蔔。他說「蘆」即「蘆菔」,蘆菔就是蘿蔔。「中田有蘆」,就是說田中種了蘿蔔。根本不能用這句詩來證明西周是領主製的封建社會。其實,郭先生忘記了一個重要的事實,蘿蔔種子是張騫通西域時帶迴來的。那麽,漢朝的蘿蔔怎麽會種到西周的井田裏去?主觀,大學問家難免,常人更甚。人有失錯,馬有漏蹄,作學問過於自負,不去小心求證,有時也會誤入歧途,做出荒謬的結論,大家都要警惕啊。
他力誡大家要作活學問,不要讀死書。讀書,不隻要死記紙麵殭屍般的知識,而要參悟紙背的道理。朱熹有兩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學問要想得到至「清」的真理性的結論,就要保證研究的源頭活水能汩汩流淌,就必須另闢蹊徑,採用靈活的新方法去求索。講授文學巨著《三國演義》時,他突發奇問,問大家曹操敗走赤壁,退走華容道的「華容道」究竟在哪裏?同學們查遍地圖,也覺得十分蹊蹺。地圖上明明標明華容在湖南,難道曹操敗走赤壁,不退迴北方老巢,竟走錯了道,走進了敵人的腹地,長江南麵的湖南來了?後來他說出了他的考證,才知道華容古代屬荊州,在今天的湖北境內。漢代,一次洪水使長江改了道,古華容成了水鄉澤國,而此時,浩淼的洞庭湖裏的綠洲,卻裸露出來了。流離失所的古華容人,顛沛流離南徙,在這些荒洲上,闢地種植,成了這裏的永久居民。這荒洲本來沒有名號,古華容人便將原居地「華容」這個名字稱這裏,「華容」也就隨著遷移的流民一道搬了家。約定俗成,「華容」這名字就釘在他們如今居住這個湖州上,成了今天的華容縣。
他講授《紅樓夢》時,又告戒大家,研究學問要注重實際調查。他說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開宗明義說過,他「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這裏說得十分清楚,他歷經十年,《紅樓夢》不隻寫完了,而且反覆修改了五次。那麽《紅樓夢》後四十迴到哪裏去了?至今是個謎。他說,他與長風在北大讀書時,曾到北京西郊曹雪芹晚年的住處調查過多次。當時距曹雪芹的死時,不過百多年。高壽的長者曾言,他們的父親或祖父,還見到過曹雪芹。他們父、祖輩說,曹雪芹死時,家徒四壁。大家十分同情他的淒涼身世,就在他家搜尋了一些廢紙,鑿上錢眼燒了送他,切望他能安全地走完那段艱難的冥路。據他們認為,這被燒掉的,可能就是《紅樓夢》的後四十迴。當然,這僅僅是傳說,沒有文字記載佐證,尚不足為據,更不能說這就是謎底。不過,我們如果循著這條線索,更廣泛地深入探究,占有更多的材料,說不定有一天能揭開這個謎。這也不失在無路可走的「窮途」,從草莽中窺到的一條曲折的窄徑。
他每次授課,都能帶給你光從書本上見不到的他自己書山裏深挖得來的新知識。當陳舊僵死的知識垃圾,將頭腦充塞得不透一絲兒縫隙都沒有的時候,他給你送來一股清新的風,一場及時的雨,轉瞬之間,把你頭腦中的穢氣垃圾全部廓清洗盡,使你的頭腦裏出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新綠。他學貫中西,博通古今,是浩瀚的知識海洋。他待人友善,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弟弟妹妹;他誌趣高尚,正像屈原一樣,不遺餘力地「樹蕙」「滋蘭」,切望每個學生都成為國之棟樑:他又是道德的崑崙。因此,她也不隻認為他是自己的老師,而且把他當作自己的親人。至於是什麽樣的親人,她一時也說不清。倒是他哥哥長風看透了她的心思,替她安排了這次蒲江江畔的不尋常的會見。凡事開頭難,但開了頭之後,也就不難了。此後,他們的會見的次數多了,見麵就不再這麽尷尬,而是親密得如糖似蜜了,最後膠到一塊,成了夫妻。……
</br>
「你有了字號,我也有個字,叫『文舟』,還有個綽號,叫『海初消悶』。芳芳,今後你就叫我『文舟』吧。」長芳的挑逗的話語和嬌美的羞澀,像兩片柔軟美麗的孔雀羽毛,在輕輕地輕輕地撩撥著他的心,他隻覺得心裏甜甜的,周身癢癢的,有一種怪怪的說不出的舒服。好像時光逆轉了,他又迴到了孩提時代。他像在與自己鄰裏的耳鬢廝磨的小妹妹們,悄悄地訴說甚麽秘密。話語柔軟得像絲綿,眉眼飛轉,恰似輕盈的蝴蝶。
兩股淙淙的溪流穿過崇山峻嶺,終於交匯到一起來了。師生之間的高牆終於推倒了,她的心終於能和自己景仰的偶像貼在一起了。過去的兩年,文舟的每次講課的新奇材料,新穎的觀點,精闢的分析,振聾發聵,讓她銘刻在心。古代黃河流域竹子多,因為治理黃河取土,用過竹編的箢箕;英雄也有氣短的時候,趙武靈王被兒子圍困,隻好羅雀掘鼠充飢;漢族人會穿褲子,是從蒙古人那裏學來的,因為匈奴人騎馬,不穿褲子不行,遠古,漢族男子的穿袍子,女的穿裙子,根本就沒有穿褲子。
特別是講授《詩經》中的《蘆令令》,更讓人入木三分。他告戒大家:作學問要有主見,但不能主觀。他說,對《蘆令令》中「中田有蘆」的詮釋,他與郭沫若的理解就不一樣。「田」是個象形字,是古代井田製的真實寫照。「蘆」與「廬」通假,「蘆」即是「廬」。廬就是屋,就是宅院、莊園。這句詩是說田中有座大宅院。顯然,這說明古西周是領主製的封建社會。可是大學問家郭沫若走來了,他一把火燒了這所宅院,在田中種了個蘿蔔。他說「蘆」即「蘆菔」,蘆菔就是蘿蔔。「中田有蘆」,就是說田中種了蘿蔔。根本不能用這句詩來證明西周是領主製的封建社會。其實,郭先生忘記了一個重要的事實,蘿蔔種子是張騫通西域時帶迴來的。那麽,漢朝的蘿蔔怎麽會種到西周的井田裏去?主觀,大學問家難免,常人更甚。人有失錯,馬有漏蹄,作學問過於自負,不去小心求證,有時也會誤入歧途,做出荒謬的結論,大家都要警惕啊。
他力誡大家要作活學問,不要讀死書。讀書,不隻要死記紙麵殭屍般的知識,而要參悟紙背的道理。朱熹有兩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學問要想得到至「清」的真理性的結論,就要保證研究的源頭活水能汩汩流淌,就必須另闢蹊徑,採用靈活的新方法去求索。講授文學巨著《三國演義》時,他突發奇問,問大家曹操敗走赤壁,退走華容道的「華容道」究竟在哪裏?同學們查遍地圖,也覺得十分蹊蹺。地圖上明明標明華容在湖南,難道曹操敗走赤壁,不退迴北方老巢,竟走錯了道,走進了敵人的腹地,長江南麵的湖南來了?後來他說出了他的考證,才知道華容古代屬荊州,在今天的湖北境內。漢代,一次洪水使長江改了道,古華容成了水鄉澤國,而此時,浩淼的洞庭湖裏的綠洲,卻裸露出來了。流離失所的古華容人,顛沛流離南徙,在這些荒洲上,闢地種植,成了這裏的永久居民。這荒洲本來沒有名號,古華容人便將原居地「華容」這個名字稱這裏,「華容」也就隨著遷移的流民一道搬了家。約定俗成,「華容」這名字就釘在他們如今居住這個湖州上,成了今天的華容縣。
他講授《紅樓夢》時,又告戒大家,研究學問要注重實際調查。他說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開宗明義說過,他「於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這裏說得十分清楚,他歷經十年,《紅樓夢》不隻寫完了,而且反覆修改了五次。那麽《紅樓夢》後四十迴到哪裏去了?至今是個謎。他說,他與長風在北大讀書時,曾到北京西郊曹雪芹晚年的住處調查過多次。當時距曹雪芹的死時,不過百多年。高壽的長者曾言,他們的父親或祖父,還見到過曹雪芹。他們父、祖輩說,曹雪芹死時,家徒四壁。大家十分同情他的淒涼身世,就在他家搜尋了一些廢紙,鑿上錢眼燒了送他,切望他能安全地走完那段艱難的冥路。據他們認為,這被燒掉的,可能就是《紅樓夢》的後四十迴。當然,這僅僅是傳說,沒有文字記載佐證,尚不足為據,更不能說這就是謎底。不過,我們如果循著這條線索,更廣泛地深入探究,占有更多的材料,說不定有一天能揭開這個謎。這也不失在無路可走的「窮途」,從草莽中窺到的一條曲折的窄徑。
他每次授課,都能帶給你光從書本上見不到的他自己書山裏深挖得來的新知識。當陳舊僵死的知識垃圾,將頭腦充塞得不透一絲兒縫隙都沒有的時候,他給你送來一股清新的風,一場及時的雨,轉瞬之間,把你頭腦中的穢氣垃圾全部廓清洗盡,使你的頭腦裏出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新綠。他學貫中西,博通古今,是浩瀚的知識海洋。他待人友善,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弟弟妹妹;他誌趣高尚,正像屈原一樣,不遺餘力地「樹蕙」「滋蘭」,切望每個學生都成為國之棟樑:他又是道德的崑崙。因此,她也不隻認為他是自己的老師,而且把他當作自己的親人。至於是什麽樣的親人,她一時也說不清。倒是他哥哥長風看透了她的心思,替她安排了這次蒲江江畔的不尋常的會見。凡事開頭難,但開了頭之後,也就不難了。此後,他們的會見的次數多了,見麵就不再這麽尷尬,而是親密得如糖似蜜了,最後膠到一塊,成了夫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