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等來了“轉機”。
盛青山的信上並未提及蕭景辰的信使,但我知道他一定收到了我的信。他在信中勸慰我,要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切莫衝動。信中諸多關切,句句皆是要我照顧自己。
又提到使者去詢問側夫之事,他已“據實相告”。雖然還在等我的“答案”,但事到如今,無可隱瞞。並許諾定會向聖上解清“誤會”。
他的答複,正如蕭景辰所料,亦如呂伯淵的“證詞”,果然沒有將我的拒絕呈報朝廷,隻說我還在“斟酌”。
斟酌,便是沒有拒絕。
朝廷得到這樣的答案,震驚之餘,定然會將我們算作一體。
不日,蕭景辰踏夜而來。
他看著我,眼中露出與那年輕官員一樣的驚詫,“阿瑤,你怎將自己弄成這樣?”
我已許久沒有對鏡梳妝,不明白他口中的“這樣”是哪樣?可我還活著不是嗎?我沒有覺得哪裏不妥。
他小心翼翼地撫過我的臉頰,眼底劃過一抹厲色,“可是那些下人見風使舵苛待於你?”他的話音冷冽,帶著徹骨的寒意,像是要馬上砍了他們的腦袋。
我莫名其妙,連忙搖頭:“沒有誰苛待我,真的沒有。我隻是吃不下,睡不安穩。”
他聞言,臉色更加難看,帶著深深的愧疚,“是我不好,沒有來看你。近來,實在抽不開身。”語畢,他將我的被角提高一些,又將我額前的碎發捋至耳後,動作輕得像是怕我被戳破撚碎了一般,“你可怪我嗎?”
他的問題讓我覺得更加莫名,可又答不上來。
不等我迴答,他歎了口氣,“朝廷的人已經迴來了,青山給你送了家書?”
“嗯。”我從枕下拿出盛青山的信,“他應是收到了我的信,也提到朝廷派人去的事情。”
他望著我的動作,眼底劃過什麽,轉瞬即逝,並未接過,而是輕輕推了迴來,“這是他的家書。”
我沒有收迴,而是補充道:“還有很多借據。”
蕭景辰這才接過厚厚的信封。
盛青山的信與借據,我疊做了兩疊,他隻打開了厚的那一疊。
鎮威軍從梟記支出的每一筆,盛青山都留了借據。即便他有我的印信,也僅僅以此作為擔保。
有了這些借據,案情必然會有新的變化。
我將印信給盛青山,可以是家事私情;鎮威軍向梟記借糧,有借據,就是公事。公事公辦,欠債還錢。
太子誣陷我與呂伯淵倒賣軍糧,隻是抓到一兩個蛀蟲罷了。他們並沒有直接證據能夠證明是呂伯淵授意偷盜;而我梟記隻是正常征糧,價格上並未有什麽偏頗。說我以此做局,本就牽強。
這些借據可以再次將水攪渾。
“我想去告他!”我語氣堅定,這是我深思熟慮的結果。
我不想再被圈在這方院牆裏。
我必須得做點什麽,哪怕跟他們一起死了。
蕭景辰細細將每一頁借據看過,確認無誤,才又重新疊好,塞迴信封,置於我枕邊。
“可以。”他道,“但不是告太子。”
我坐起身來,疑惑道:“那告誰?”
“你要去狀告呂伯淵,他執掌國庫,自然要讓他來還錢。”
“……你說什麽?”我難以置信。
“一碼歸一碼,此次軍糧是他督辦,自然要他來還你的錢。他欠了鎮威軍五成軍糧,盛青山才會去梟記借糧。你可知他支走的軍糧價值多少?豈是沒有上報就能隨意支取的?若人人像他一般簽字借糧,豈不國庫洞開?你若是捐的,他自然沒錯;若要還錢還糧,那青山便是逾矩,要麽罰他,要麽讓呂伯淵把債還上。”
“可是……”我心生猶豫,“他如何能還?”
蕭景辰輕哼一聲,“他定有辦法。此事本就是太子授意,給他下套。他那樣的人,怎會不防?定然將另外五成的軍糧備在別處,隻等他一聲令下。”
“可借糧之事,盛青山也會受到牽連。”我還是不放心。
“他戰事告捷,此時即便捅出再大的簍子也不會真的罰他,頂多受些訓誡,罰他俸祿。他現在,還怕這個?”他話中有話,“隻要呂伯淵將軍糧拿出來,未有損失國庫,定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這有什麽用?”我仍是茫然,“太子不會放過他……”
他卻堅持,“你若去告太子,難免他狗急跳牆,鬧得兩敗俱傷。即便他此局已然後繼無力,但不會輕易認輸。他若輸了,便會落個誣陷忠良,打壓良商的名頭,豈能甘心?便是屈打成招,也一定要為你們落下口實。
但你若狀告呂伯淵,將他擱置一邊。定局已成,他自會去找台階。那些蛀蟲是真,足以他自保。呂伯淵隻要補得及時,此事便可是有意安排,梟記不過居中調用罷了。甚至他可以說,是與青山合計過的。畢竟是一家人。”
我有些糊塗,隻覺得是一團亂麻。
他似是看穿我的苦惱,語氣溫和:“朝堂之事,多是權衡利弊,真相隻是其次。想不明白也不要緊。”
我心中困惑,又不知從哪裏說起。
他又道:“呂伯淵出來後,梟記的人自也會放出來。莫要擔心,好好養著。你這樣,他們一定會怨我,沒有照顧好你。想來,我似乎總也護不住你。是很沒用。”
我垂眸,“不怪你。是我控製不住自己去想……”
“睡吧。”他示意我躺下,聲音很輕,“我看著你睡著再走。”
盛青山的信上並未提及蕭景辰的信使,但我知道他一定收到了我的信。他在信中勸慰我,要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切莫衝動。信中諸多關切,句句皆是要我照顧自己。
又提到使者去詢問側夫之事,他已“據實相告”。雖然還在等我的“答案”,但事到如今,無可隱瞞。並許諾定會向聖上解清“誤會”。
他的答複,正如蕭景辰所料,亦如呂伯淵的“證詞”,果然沒有將我的拒絕呈報朝廷,隻說我還在“斟酌”。
斟酌,便是沒有拒絕。
朝廷得到這樣的答案,震驚之餘,定然會將我們算作一體。
不日,蕭景辰踏夜而來。
他看著我,眼中露出與那年輕官員一樣的驚詫,“阿瑤,你怎將自己弄成這樣?”
我已許久沒有對鏡梳妝,不明白他口中的“這樣”是哪樣?可我還活著不是嗎?我沒有覺得哪裏不妥。
他小心翼翼地撫過我的臉頰,眼底劃過一抹厲色,“可是那些下人見風使舵苛待於你?”他的話音冷冽,帶著徹骨的寒意,像是要馬上砍了他們的腦袋。
我莫名其妙,連忙搖頭:“沒有誰苛待我,真的沒有。我隻是吃不下,睡不安穩。”
他聞言,臉色更加難看,帶著深深的愧疚,“是我不好,沒有來看你。近來,實在抽不開身。”語畢,他將我的被角提高一些,又將我額前的碎發捋至耳後,動作輕得像是怕我被戳破撚碎了一般,“你可怪我嗎?”
他的問題讓我覺得更加莫名,可又答不上來。
不等我迴答,他歎了口氣,“朝廷的人已經迴來了,青山給你送了家書?”
“嗯。”我從枕下拿出盛青山的信,“他應是收到了我的信,也提到朝廷派人去的事情。”
他望著我的動作,眼底劃過什麽,轉瞬即逝,並未接過,而是輕輕推了迴來,“這是他的家書。”
我沒有收迴,而是補充道:“還有很多借據。”
蕭景辰這才接過厚厚的信封。
盛青山的信與借據,我疊做了兩疊,他隻打開了厚的那一疊。
鎮威軍從梟記支出的每一筆,盛青山都留了借據。即便他有我的印信,也僅僅以此作為擔保。
有了這些借據,案情必然會有新的變化。
我將印信給盛青山,可以是家事私情;鎮威軍向梟記借糧,有借據,就是公事。公事公辦,欠債還錢。
太子誣陷我與呂伯淵倒賣軍糧,隻是抓到一兩個蛀蟲罷了。他們並沒有直接證據能夠證明是呂伯淵授意偷盜;而我梟記隻是正常征糧,價格上並未有什麽偏頗。說我以此做局,本就牽強。
這些借據可以再次將水攪渾。
“我想去告他!”我語氣堅定,這是我深思熟慮的結果。
我不想再被圈在這方院牆裏。
我必須得做點什麽,哪怕跟他們一起死了。
蕭景辰細細將每一頁借據看過,確認無誤,才又重新疊好,塞迴信封,置於我枕邊。
“可以。”他道,“但不是告太子。”
我坐起身來,疑惑道:“那告誰?”
“你要去狀告呂伯淵,他執掌國庫,自然要讓他來還錢。”
“……你說什麽?”我難以置信。
“一碼歸一碼,此次軍糧是他督辦,自然要他來還你的錢。他欠了鎮威軍五成軍糧,盛青山才會去梟記借糧。你可知他支走的軍糧價值多少?豈是沒有上報就能隨意支取的?若人人像他一般簽字借糧,豈不國庫洞開?你若是捐的,他自然沒錯;若要還錢還糧,那青山便是逾矩,要麽罰他,要麽讓呂伯淵把債還上。”
“可是……”我心生猶豫,“他如何能還?”
蕭景辰輕哼一聲,“他定有辦法。此事本就是太子授意,給他下套。他那樣的人,怎會不防?定然將另外五成的軍糧備在別處,隻等他一聲令下。”
“可借糧之事,盛青山也會受到牽連。”我還是不放心。
“他戰事告捷,此時即便捅出再大的簍子也不會真的罰他,頂多受些訓誡,罰他俸祿。他現在,還怕這個?”他話中有話,“隻要呂伯淵將軍糧拿出來,未有損失國庫,定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這有什麽用?”我仍是茫然,“太子不會放過他……”
他卻堅持,“你若去告太子,難免他狗急跳牆,鬧得兩敗俱傷。即便他此局已然後繼無力,但不會輕易認輸。他若輸了,便會落個誣陷忠良,打壓良商的名頭,豈能甘心?便是屈打成招,也一定要為你們落下口實。
但你若狀告呂伯淵,將他擱置一邊。定局已成,他自會去找台階。那些蛀蟲是真,足以他自保。呂伯淵隻要補得及時,此事便可是有意安排,梟記不過居中調用罷了。甚至他可以說,是與青山合計過的。畢竟是一家人。”
我有些糊塗,隻覺得是一團亂麻。
他似是看穿我的苦惱,語氣溫和:“朝堂之事,多是權衡利弊,真相隻是其次。想不明白也不要緊。”
我心中困惑,又不知從哪裏說起。
他又道:“呂伯淵出來後,梟記的人自也會放出來。莫要擔心,好好養著。你這樣,他們一定會怨我,沒有照顧好你。想來,我似乎總也護不住你。是很沒用。”
我垂眸,“不怪你。是我控製不住自己去想……”
“睡吧。”他示意我躺下,聲音很輕,“我看著你睡著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