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稷山縣青龍寺是一座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佛教寺廟,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稷峰鎮馬村西側,距離縣城約4公裏。以下是對青龍寺的詳細介紹:
### 一、曆史沿革
* **創建時間**:青龍寺創建於唐龍朔二年(662年),據《稷山縣誌》及現存碑刻記載,該寺在第二年便被賜名為青龍寺,並沿用至今。
* **重修曆史**:青龍寺在元、明、清三代均經曆了多次重修。其中,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至正十一年(1351年)有重要修繕;明萬曆三年(1575年)、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也有重修記錄。這些重修使得青龍寺在不同曆史時期都保持了其建築和文化的活力。
### 二、建築布局
* **總體布局**:青龍寺坐北朝南,采用二進院落布局,東西長93米,南北寬74米,占地麵積達6858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天王殿)、腰殿(韋馱殿)、大雄寶殿及兩側配殿和耳殿。
* **主要建築**:寺內現存建築腰殿、大雄寶殿、耳殿為元代遺構,其餘多為明代重建。這些建築不僅展現了元代建築的風格特點,也體現了明清時期的建築技藝。
### 三、文物價值
* **壁畫藝術**:青龍寺的壁畫是其最大的亮點之一。寺內保存有大量的元代壁畫,總麵積超過190平方米(也有資料提及為186.08平方米或196.38平方米,可能因測量時間或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這些壁畫內容豐富,既具有豐富的佛教形象,又突破了佛教繪畫類型化和格式化的俗套,將儒、釋、道三教人物匯聚一堂,使得佛教與世俗生活、禮儀製度、人生哲學等發生關聯。其中,中殿的“水陸畫”尤為珍貴,構圖複雜,人物眾多,是青龍寺壁畫的精華所在。
* **曆史意義**:青龍寺的壁畫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也是研究元代佛教文化、社會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麵的重要實物資料。它們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曆史信息和文化傳承。
### 四、保護與開發
* **保護現狀**:青龍寺作為山西省的重要文化遺產之一,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保護。1965年,青龍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更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旅遊開發**: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青龍寺也逐漸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遊客們可以在這裏欣賞到精美的古建築和壁畫藝術,感受佛教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青龍寺周邊還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如馬村磚雕墓等可供遊客參觀遊覽。
### 五、旅遊信息
* **開放時間**:青龍寺的開放時間一般為每天8:00-18:00(具體時間可能因季節或管理需要有所調整,請以景區現場公示為準)。
* **門票價格**:門票價格較為親民,具體價格請以景區售票處公示為準。遊客可以通過現場購票或在線預訂等方式購買門票。
* **交通指南**:遊客可以乘坐當地交通工具前往稷山縣城,再根據導航或當地旅遊諮詢中心指引前往青龍寺。由於青龍寺位於村莊附近,自駕前往可能更為便捷。
綜上所述,稷山縣青龍寺是一座集曆史、文化、藝術於一體的佛教寺廟。它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信息,也展現了古代建築和壁畫藝術的獨特魅力。對於遊客來說,青龍寺無疑是一個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4.馬村磚雕墓,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城西約2.5至4公裏的下迪鄉馬村,是一處極具曆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的古代墓葬群。以下是對馬村磚雕墓的詳細介紹:
### 一、曆史背景
* **建造時代**:馬村磚雕墓主要建造於宋、金時期(公元960年-1234年),是馬村段氏家族的祖塋地。據《段楫預修慕記》和墓葬形製判斷,這些墓葬多為金大定(1161—1189年)以前的段氏墓地。
* **發現與發掘**:馬村磚雕墓群於1973年被當地村民在鋤地時偶然發現,隨後進行了考古發掘。至今,已發掘的墓葬有9座,均為磚室墓,展現了宋金時期高超的磚雕技藝和墓葬文化。
### 二、建築格局
* **總體規模**:馬村磚雕墓群東西長160米,南北寬140米,占地麵積約平方米。共有墓葬14座,其中已發掘的9座墓葬均為磚室墓,由墓道、墓室組成。
* **墓室結構**:墓室平麵多呈長方形,部分為方形,墓頂均為方形覆鬥頂。墓室內部以磚雕的形式表現了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布局樣式,多為前廳後堂、左右配置廂房的四合院結構。墓壁下部砌有束腰須彌座,雕刻有飛馬、奔鹿等獸類圖案,刻工精細。
* **墓道形式**:墓道有斜坡、階梯、豎穴三種形式,較為狹窄。墓門外仿木構門樓裝飾華麗,或設重台勾欄,或雕武士、鎮獸等圖案。門洞內砌築有板門。
### 三、藝術特色
* **磚雕藝術**:馬村磚雕墓的最大特色在於其精美的磚雕藝術。墓室內的磚雕仿木構建築裝飾繁複華麗,展現了宋金時期高超的建築技藝和裝飾風格。磚雕內容豐富多彩,包括人物、動物、花卉、器物等圖案,形象生動逼真。
* **文化內涵**:馬村磚雕墓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墓室內的磚雕圖案往往與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信仰和生活習俗密切相關,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和思想觀念。
### 四、文物遺存
* **隨葬品**:馬村磚雕墓的隨葬品雖然不多,但每一件都極具價值。一般出土有一兩件大瓷碗或瓷燈盞和一些北宋銅錢,個別墓還出土了瓷枕等珍貴文物。
* **藝術精品**:其中,4號墓須彌座上廊前勾欄上陳列的二十四孝立體雕塑造型生動、體態優美,是較為珍貴的藝術精品。這些雕塑不僅展示了宋金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還體現了當時社會對孝道的重視和推崇。
### 五、保護與開發
* **保護級別**:2001年,馬村磚雕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一殊榮不僅體現了馬村磚雕墓的重要曆史和文化價值,也為其保護提供了有力保障。
* **旅遊開發**:目前,馬村磚雕墓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遊客們可以在這裏欣賞到精美的磚雕藝術、感受古代墓葬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景區也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加強管理和維護。
綜上所述,馬村磚雕墓是一處極具曆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的古代墓葬群。它不僅展現了宋金時期高超的磚雕技藝和墓葬文化,還為後人提供了研究當時社會曆史、文化習俗等方麵的珍貴實物資料。
### 一、曆史沿革
* **創建時間**:青龍寺創建於唐龍朔二年(662年),據《稷山縣誌》及現存碑刻記載,該寺在第二年便被賜名為青龍寺,並沿用至今。
* **重修曆史**:青龍寺在元、明、清三代均經曆了多次重修。其中,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至正十一年(1351年)有重要修繕;明萬曆三年(1575年)、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也有重修記錄。這些重修使得青龍寺在不同曆史時期都保持了其建築和文化的活力。
### 二、建築布局
* **總體布局**:青龍寺坐北朝南,采用二進院落布局,東西長93米,南北寬74米,占地麵積達6858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天王殿)、腰殿(韋馱殿)、大雄寶殿及兩側配殿和耳殿。
* **主要建築**:寺內現存建築腰殿、大雄寶殿、耳殿為元代遺構,其餘多為明代重建。這些建築不僅展現了元代建築的風格特點,也體現了明清時期的建築技藝。
### 三、文物價值
* **壁畫藝術**:青龍寺的壁畫是其最大的亮點之一。寺內保存有大量的元代壁畫,總麵積超過190平方米(也有資料提及為186.08平方米或196.38平方米,可能因測量時間或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這些壁畫內容豐富,既具有豐富的佛教形象,又突破了佛教繪畫類型化和格式化的俗套,將儒、釋、道三教人物匯聚一堂,使得佛教與世俗生活、禮儀製度、人生哲學等發生關聯。其中,中殿的“水陸畫”尤為珍貴,構圖複雜,人物眾多,是青龍寺壁畫的精華所在。
* **曆史意義**:青龍寺的壁畫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也是研究元代佛教文化、社會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麵的重要實物資料。它們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曆史信息和文化傳承。
### 四、保護與開發
* **保護現狀**:青龍寺作為山西省的重要文化遺產之一,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保護。1965年,青龍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更是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旅遊開發**: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青龍寺也逐漸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遊客們可以在這裏欣賞到精美的古建築和壁畫藝術,感受佛教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青龍寺周邊還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如馬村磚雕墓等可供遊客參觀遊覽。
### 五、旅遊信息
* **開放時間**:青龍寺的開放時間一般為每天8:00-18:00(具體時間可能因季節或管理需要有所調整,請以景區現場公示為準)。
* **門票價格**:門票價格較為親民,具體價格請以景區售票處公示為準。遊客可以通過現場購票或在線預訂等方式購買門票。
* **交通指南**:遊客可以乘坐當地交通工具前往稷山縣城,再根據導航或當地旅遊諮詢中心指引前往青龍寺。由於青龍寺位於村莊附近,自駕前往可能更為便捷。
綜上所述,稷山縣青龍寺是一座集曆史、文化、藝術於一體的佛教寺廟。它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信息,也展現了古代建築和壁畫藝術的獨特魅力。對於遊客來說,青龍寺無疑是一個值得一遊的好去處。
4.馬村磚雕墓,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城西約2.5至4公裏的下迪鄉馬村,是一處極具曆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的古代墓葬群。以下是對馬村磚雕墓的詳細介紹:
### 一、曆史背景
* **建造時代**:馬村磚雕墓主要建造於宋、金時期(公元960年-1234年),是馬村段氏家族的祖塋地。據《段楫預修慕記》和墓葬形製判斷,這些墓葬多為金大定(1161—1189年)以前的段氏墓地。
* **發現與發掘**:馬村磚雕墓群於1973年被當地村民在鋤地時偶然發現,隨後進行了考古發掘。至今,已發掘的墓葬有9座,均為磚室墓,展現了宋金時期高超的磚雕技藝和墓葬文化。
### 二、建築格局
* **總體規模**:馬村磚雕墓群東西長160米,南北寬140米,占地麵積約平方米。共有墓葬14座,其中已發掘的9座墓葬均為磚室墓,由墓道、墓室組成。
* **墓室結構**:墓室平麵多呈長方形,部分為方形,墓頂均為方形覆鬥頂。墓室內部以磚雕的形式表現了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布局樣式,多為前廳後堂、左右配置廂房的四合院結構。墓壁下部砌有束腰須彌座,雕刻有飛馬、奔鹿等獸類圖案,刻工精細。
* **墓道形式**:墓道有斜坡、階梯、豎穴三種形式,較為狹窄。墓門外仿木構門樓裝飾華麗,或設重台勾欄,或雕武士、鎮獸等圖案。門洞內砌築有板門。
### 三、藝術特色
* **磚雕藝術**:馬村磚雕墓的最大特色在於其精美的磚雕藝術。墓室內的磚雕仿木構建築裝飾繁複華麗,展現了宋金時期高超的建築技藝和裝飾風格。磚雕內容豐富多彩,包括人物、動物、花卉、器物等圖案,形象生動逼真。
* **文化內涵**:馬村磚雕墓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墓室內的磚雕圖案往往與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信仰和生活習俗密切相關,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和思想觀念。
### 四、文物遺存
* **隨葬品**:馬村磚雕墓的隨葬品雖然不多,但每一件都極具價值。一般出土有一兩件大瓷碗或瓷燈盞和一些北宋銅錢,個別墓還出土了瓷枕等珍貴文物。
* **藝術精品**:其中,4號墓須彌座上廊前勾欄上陳列的二十四孝立體雕塑造型生動、體態優美,是較為珍貴的藝術精品。這些雕塑不僅展示了宋金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還體現了當時社會對孝道的重視和推崇。
### 五、保護與開發
* **保護級別**:2001年,馬村磚雕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一殊榮不僅體現了馬村磚雕墓的重要曆史和文化價值,也為其保護提供了有力保障。
* **旅遊開發**:目前,馬村磚雕墓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遊客們可以在這裏欣賞到精美的磚雕藝術、感受古代墓葬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景區也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加強管理和維護。
綜上所述,馬村磚雕墓是一處極具曆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的古代墓葬群。它不僅展現了宋金時期高超的磚雕技藝和墓葬文化,還為後人提供了研究當時社會曆史、文化習俗等方麵的珍貴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