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長子縣
1.長子縣法興寺,位於山西省長子縣東南的慈林鎮崔莊翠雲山上,占地麵積達四萬平方米。這座寺廟的曆史可追溯至十六國時期的後涼神鼎元年(公元401年),是當地的文化瑰寶和曆史的見證。法興寺幾經更名,初名慈林寺,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更名為廣德寺,至北宋治平年間(公元1064-1067年)始稱法興寺。
寺廟坐北朝南,現存平麵布局呈現出唐代建築的特色。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山門、舍利塔、圓覺殿和菩薩殿,兩廂則分布著關公殿、伽蘭殿和碑廊。寺內的建築和雕塑都充滿了曆史的痕跡和藝術的魅力。
其中,舍利塔是法興寺的一大亮點。這座塔始建於唐鹹四年(公元673年),通體用砂石板構造,外形獨特,似塔非塔,似殿非殿,展現了佛教建築藝術的過渡時期的風格。塔內壁畫人物形象端莊,色彩深沉,為遊客展現了一幅生動的曆史畫卷。
燃燈塔則是法興寺的另一處名勝。它始建於唐大曆八年(公元773年),通體由青石構建,小巧玲瓏,形製古樸。塔身上的浮雕工藝精湛,刀工嫻熟,是研究我國盛唐時期浮雕藝術的寶貴實物。燃燈塔的名字來源於其獨特的防風功能,據說無論風向如何變化,塔內的佛燈都能永不息滅,因此得名長明燈。
此外,法興寺內的宋塑十二圓覺像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這些塑像雖為宋代所塑,但卻保持著大唐的風韻,氣質奔放而不失清雅,體態豐滿而不失秀麗。它們的存在,讓法興寺更加熠熠生輝,吸引著無數的遊客前來欣賞。
除了建築和雕塑,法興寺的碑刻也是一大看點。寺內現存自唐迄清的碑刻共計17通,這些碑刻不僅記錄了法興寺的曆史沿革和建製情況,也為研究當地的曆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法興寺的環境也十分優美,翠雲山上的自然風光與寺廟的古樸建築相映成趣,為遊客提供了一個寧靜而莊重的遊覽環境。無論是春日的桃花盛開,還是秋日的紅葉滿山,都能讓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到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蘊。
總之,長子縣法興寺是一座集曆史、文化、藝術於一體的古寺廟,無論是對於曆史愛好者還是對於藝術鑒賞者來說,都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2.發鳩山,古名發苞山,屬太嶽山脈東支,坐落於山西省長子縣西部,與橫水、晉義、嶽陽等鄉交界。山體南北走向,北接頂頂山,南至雨井山,蜿蜒長達20公裏,主峰方山海拔高達1646.8米,巍峨聳立,氣勢磅礴。
發鳩山的基岩主要由古生界二迭係石千峰組紫紅色砂質泥岩構成,上覆厚層山地褐土,地質結構獨特,剝蝕侵蝕作用顯著,形成了起伏不定的中山地貌。東麓的厚層山地褐土為這片土地帶來了肥沃的養分,滋養著山上的萬物生長。
發鳩山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東麓有清泉湧出,泉水清冽甘甜,是濁漳河的主要源頭。山上覆蓋著茂密的森林,總麵積超過5萬畝,主要以油鬆為主,還有黃櫨、紅酸刺、荊條、野皂角、螞蚱腿子等灌叢點綴其間。這些森林為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山羊、野豬、山雞、狼、豹等動物在此自由出沒,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自然畫卷。此外,發鳩山還孕育了三百多種野生藥材,是自然賦予的寶貴財富。
發鳩山不僅自然風光秀美,更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相傳山上原有一座皇姑墳,墳中曾飛出一種形似斑鳩的鳥,因此得名發鳩山。這座山峰還與中國古代神話《精衛填海》緊密相連。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精衛鳥為炎帝之女所化,為報東海波濤吞噬之仇,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其中所指的西山正是發鳩山。這一傳說賦予了發鳩山神秘而悲壯的色彩,使得這座山峰在千百年間一直為世人所傳頌。
在發鳩山的山腳下,有一處名為“濁源瀉碧”的景觀,河水從山腳下流出,碧綠如玉,湍流直瀉,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而在山上,古人為紀念精衛鳥和炎帝之女,修建了眾多廟宇和建築,如靈湫廟、摩天塔、上天梯、通天橋等,這些建築不僅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能,也為發鳩山增添了濃厚的人文氣息。
此外,發鳩山還是一處極佳的旅遊勝地。遊客們可以在此欣賞到秀美的自然風光,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可以體驗到當地特色的民俗風情。無論是登山觀景、探訪古跡,還是品味當地美食、體驗鄉村生活,都能讓人在發鳩山留下難忘的迴憶。
總之,發鳩山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探訪。無論是對於曆史愛好者、自然愛好者還是尋求心靈寧靜的遊客來說,發鳩山都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3.仙翁山樹化石森林公園,位於風景如畫的山西省長子縣城西南10公裏處,占地麵積廣闊,南北長約6公裏,東西寬約3.5公裏,總麵積達2047公頃。這裏是一處集自然奇觀、地質科研和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以其獨特的樹化石群和豐富的地質資源而聞名於世。
公園內的核心景觀便是那令人震撼的樹化石群。這裏分布著多達7處的樹化石,已經露出地表的樹化石便有90餘棵,還有更多未露出的樹化石正待探測。這些樹化石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最長的達到了驚人的14米,最粗的直徑也有1.24米,令人歎為觀止。它們不僅是自然界中的珍貴遺產,更是地質曆史的生動見證。
這些樹化石的形成年代非常久遠,比恐龍最繁盛的時代還早1億年,曾是恐龍祖先的家園。它們原屬樹種主要有大南洋杉木、平南洋杉木、簡圓葉枝杉木和美異木等,生長高度可達30米。這些參天大樹在地質曆史的長河中,因某種突發事件瞬間被埋藏,再經過漫長的歲月和特殊的地質條件,最終形成了這些珍貴的樹化石。
除了樹化石群,仙翁山樹化石森林公園還擁有豐富的植被和動物資源。這裏的山林茂密,綠意盎然,為眾多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遊客在遊覽過程中,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到各種野生動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此外,公園還設有完善的旅遊設施和服務,為遊客提供了便利的遊覽條件。遊客可以在這裏進行徒步探險、野餐露營、攝影留念等多種活動,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同時,公園還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科學的管理和合理的規劃,確保遊客在遊覽過程中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
總之,仙翁山樹化石森林公園是一處充滿神奇和魅力的旅遊勝地。無論是對於地質學者、古生物學者還是普通遊客來說,這裏都是一個值得一遊的地方。在這裏,你可以親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地質曆史的厚重底蘊,也可以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放鬆身心,享受一段難忘的旅程。
1.長子縣法興寺,位於山西省長子縣東南的慈林鎮崔莊翠雲山上,占地麵積達四萬平方米。這座寺廟的曆史可追溯至十六國時期的後涼神鼎元年(公元401年),是當地的文化瑰寶和曆史的見證。法興寺幾經更名,初名慈林寺,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更名為廣德寺,至北宋治平年間(公元1064-1067年)始稱法興寺。
寺廟坐北朝南,現存平麵布局呈現出唐代建築的特色。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山門、舍利塔、圓覺殿和菩薩殿,兩廂則分布著關公殿、伽蘭殿和碑廊。寺內的建築和雕塑都充滿了曆史的痕跡和藝術的魅力。
其中,舍利塔是法興寺的一大亮點。這座塔始建於唐鹹四年(公元673年),通體用砂石板構造,外形獨特,似塔非塔,似殿非殿,展現了佛教建築藝術的過渡時期的風格。塔內壁畫人物形象端莊,色彩深沉,為遊客展現了一幅生動的曆史畫卷。
燃燈塔則是法興寺的另一處名勝。它始建於唐大曆八年(公元773年),通體由青石構建,小巧玲瓏,形製古樸。塔身上的浮雕工藝精湛,刀工嫻熟,是研究我國盛唐時期浮雕藝術的寶貴實物。燃燈塔的名字來源於其獨特的防風功能,據說無論風向如何變化,塔內的佛燈都能永不息滅,因此得名長明燈。
此外,法興寺內的宋塑十二圓覺像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這些塑像雖為宋代所塑,但卻保持著大唐的風韻,氣質奔放而不失清雅,體態豐滿而不失秀麗。它們的存在,讓法興寺更加熠熠生輝,吸引著無數的遊客前來欣賞。
除了建築和雕塑,法興寺的碑刻也是一大看點。寺內現存自唐迄清的碑刻共計17通,這些碑刻不僅記錄了法興寺的曆史沿革和建製情況,也為研究當地的曆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法興寺的環境也十分優美,翠雲山上的自然風光與寺廟的古樸建築相映成趣,為遊客提供了一個寧靜而莊重的遊覽環境。無論是春日的桃花盛開,還是秋日的紅葉滿山,都能讓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到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蘊。
總之,長子縣法興寺是一座集曆史、文化、藝術於一體的古寺廟,無論是對於曆史愛好者還是對於藝術鑒賞者來說,都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2.發鳩山,古名發苞山,屬太嶽山脈東支,坐落於山西省長子縣西部,與橫水、晉義、嶽陽等鄉交界。山體南北走向,北接頂頂山,南至雨井山,蜿蜒長達20公裏,主峰方山海拔高達1646.8米,巍峨聳立,氣勢磅礴。
發鳩山的基岩主要由古生界二迭係石千峰組紫紅色砂質泥岩構成,上覆厚層山地褐土,地質結構獨特,剝蝕侵蝕作用顯著,形成了起伏不定的中山地貌。東麓的厚層山地褐土為這片土地帶來了肥沃的養分,滋養著山上的萬物生長。
發鳩山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東麓有清泉湧出,泉水清冽甘甜,是濁漳河的主要源頭。山上覆蓋著茂密的森林,總麵積超過5萬畝,主要以油鬆為主,還有黃櫨、紅酸刺、荊條、野皂角、螞蚱腿子等灌叢點綴其間。這些森林為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山羊、野豬、山雞、狼、豹等動物在此自由出沒,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自然畫卷。此外,發鳩山還孕育了三百多種野生藥材,是自然賦予的寶貴財富。
發鳩山不僅自然風光秀美,更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相傳山上原有一座皇姑墳,墳中曾飛出一種形似斑鳩的鳥,因此得名發鳩山。這座山峰還與中國古代神話《精衛填海》緊密相連。據《山海經·北山經》記載,精衛鳥為炎帝之女所化,為報東海波濤吞噬之仇,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其中所指的西山正是發鳩山。這一傳說賦予了發鳩山神秘而悲壯的色彩,使得這座山峰在千百年間一直為世人所傳頌。
在發鳩山的山腳下,有一處名為“濁源瀉碧”的景觀,河水從山腳下流出,碧綠如玉,湍流直瀉,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而在山上,古人為紀念精衛鳥和炎帝之女,修建了眾多廟宇和建築,如靈湫廟、摩天塔、上天梯、通天橋等,這些建築不僅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能,也為發鳩山增添了濃厚的人文氣息。
此外,發鳩山還是一處極佳的旅遊勝地。遊客們可以在此欣賞到秀美的自然風光,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可以體驗到當地特色的民俗風情。無論是登山觀景、探訪古跡,還是品味當地美食、體驗鄉村生活,都能讓人在發鳩山留下難忘的迴憶。
總之,發鳩山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探訪。無論是對於曆史愛好者、自然愛好者還是尋求心靈寧靜的遊客來說,發鳩山都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3.仙翁山樹化石森林公園,位於風景如畫的山西省長子縣城西南10公裏處,占地麵積廣闊,南北長約6公裏,東西寬約3.5公裏,總麵積達2047公頃。這裏是一處集自然奇觀、地質科研和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以其獨特的樹化石群和豐富的地質資源而聞名於世。
公園內的核心景觀便是那令人震撼的樹化石群。這裏分布著多達7處的樹化石,已經露出地表的樹化石便有90餘棵,還有更多未露出的樹化石正待探測。這些樹化石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最長的達到了驚人的14米,最粗的直徑也有1.24米,令人歎為觀止。它們不僅是自然界中的珍貴遺產,更是地質曆史的生動見證。
這些樹化石的形成年代非常久遠,比恐龍最繁盛的時代還早1億年,曾是恐龍祖先的家園。它們原屬樹種主要有大南洋杉木、平南洋杉木、簡圓葉枝杉木和美異木等,生長高度可達30米。這些參天大樹在地質曆史的長河中,因某種突發事件瞬間被埋藏,再經過漫長的歲月和特殊的地質條件,最終形成了這些珍貴的樹化石。
除了樹化石群,仙翁山樹化石森林公園還擁有豐富的植被和動物資源。這裏的山林茂密,綠意盎然,為眾多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遊客在遊覽過程中,不僅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到各種野生動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此外,公園還設有完善的旅遊設施和服務,為遊客提供了便利的遊覽條件。遊客可以在這裏進行徒步探險、野餐露營、攝影留念等多種活動,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同時,公園還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通過科學的管理和合理的規劃,確保遊客在遊覽過程中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
總之,仙翁山樹化石森林公園是一處充滿神奇和魅力的旅遊勝地。無論是對於地質學者、古生物學者還是普通遊客來說,這裏都是一個值得一遊的地方。在這裏,你可以親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地質曆史的厚重底蘊,也可以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放鬆身心,享受一段難忘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