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軻將手一拱道:“孟軻何德何能,敢在楚王麵前稱師,四年光景轉瞬即逝,倒是楚王真是教人刮目相看,短短幾年之內,楚國就有待興之相!”


    熊橫明白,他隻在乎四年多前在稷下學宮的那一迴。


    如果單純論戰的角度而言,那場論戰無疑是自己勝利了,而在孟軻這個評判者的口中,卻來了一個平局。


    也許是當年熊橫所雲太過匪夷所思,也許是當年熊橫所雲太過讓人驚訝,倒是讓孟軻以為脫離了論戰之道。畢竟論戰者,一切都還是要從實際出發,若是脫離了這個實際,那論戰就變成了吹牛大賽,一切將毫無意義了。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寡人所能成,雖有我楚國群臣努力,但也有天意使然,如今我楚國諸事待興,大有一副強國之相,此也是天地大勢皆在我楚也!”


    熊橫微微裝了一下。


    孟軻聞之微微頷首:“非也,謀事成事者皆在人也,能成之事,必然能成,不能成之事,必然不成,然其人之一生,六十花甲,七十已然古稀,八十耄耋,更是不多見也,而往往所成之大事,皆需得百年甚至數百年之功。”


    話到這裏,孟軻微微停頓,而在場之人對他已是肅然起敬。


    “如五帝禮教,大興於周,如文侯變法,鼎盛於惠王,可見天下所能成之大事,至少也得有百年之期矣。隻要事情對了,此生若是不及,後世必然現之。”


    當真是好氣概!


    孟軻這一番話,隻叫熊橫想起了一句話,聖賢之所以為聖賢,那是因為他們有超越時光,穿越曆史的目光,果然是深邃。


    楚王鄭重點頭道:“先生言之有理,我受教了。”


    自自稱為學生起,熊橫就不再自稱為寡人,而是以我自居。


    三杯兩盞過後,場中的氛圍似乎熱了起來,楚王與孟軻以及一眾弟子的話語也不由得多了起來。


    這時候的孟軻不知忽然想到了什麽,隻聽他發問道:“孟軻成名於少年,遊走於天下,精通於六藝,最長於論戰,不管是臨淄還是大梁,不管是安邑還是新鄭,皆有其名,這久而久之,就有了雄辯名士之名,被天下人所傳唱。”


    “聞之鬼穀先生有一學問,號為陰陽,以此而解,天下之事皆有其二也,孟軻擁名士之名,亦或是被名士所累,因而這每經一地,每過一城,皆有以挑孟軻而興天下之輩者,可謂是繁瑣之極。”


    孟軻的聲音,如四年前一樣的渾厚,如四年前一樣的雄壯。


    他在大殿當中娓娓道來,四下裏的眾人皆是仔細聆聽,熊橫不明白孟軻忽然會說到這裏,因此他沒做答複,隻是做了一副聆聽之勢。


    聽得孟軻又繼續說道:“昔年我途徑安邑,彼時有魏惠王從王宮而來,將我阻在城野,虛心的向我請教治國之道。我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心中多有抱負,以為是遇明君,將其平生所學,盡皆傾訴,我儒家豈不可治國也!”


    話到這裏,孟軻微微歎一口氣:“唉,隻可惜此乃我一廂情願,魏惠王雖對我事事恭敬,事事仔細聆聽,但卻從無一件認真記到心裏去,甚至連那安邑城中,也不曾有我孟軻一言,反而是兵家之龐涓,法家之公叔痤大行其道。”


    “時日一久,我便是明白了,魏惠王其人好大喜功,善於博舉賢之名,而孟軻乃有雄辯之稱,名聲又遍及天下,魏惠王立於我之舉動,他日必然傳唱於國,留著於史書,以全魏惠王之名,此正是孟軻被名士之名所累也!”


    話到這裏,熊橫已經琢磨出點什麽來了,但見孟軻還是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就隻好讓他繼續說。


    “那時候的我深受感觸,迴齊國後修學不輟,研習儒家百家之法,見及我齊國庶民百姓,完善自己的學問,許多年後再度遊曆天下,再次經過大梁城外時,得到消息的魏惠王早早等候在路上,邀請我再度相談。”


    “這時候的魏國,剛剛經曆過與秦國的河西大戰,秦惠文王的兵鋒已經渡過了大河天險,抵達了魏國國都安邑百餘裏之外,惶恐的魏惠王率領著魏國君臣來到大梁,並且將此為國都,我心中一思,君若得誌,則難進諫言,君若失誌,則易失方向,我之所雲,他總能聽得進去吧。”


    “正是懷著這樣的想法,我又一次來到了魏國的國都,這一次在大梁的宮中,還有我的弟子們陪伴。進城的時候,那可真是風風光光,魏惠王替我親自駕車,整個大梁城的百姓都看到,可我的心中,卻又一次感覺到不妙起來!”


    話到這裏,孟軻忽然止住,笑望著楚王。


    熊橫是個知趣的人,立即出聲問道:“敢問先生,這是為何?”


    似乎是對楚王的上道很滿意,孟軻微微頷首道:“以楚王之聰慧,自然是一思便知,此時的魏國剛剛經曆過大敗,魏惠王正被居於昏庸之名,大梁城的百姓們對於這位君王的熱情,可謂是降到了最低點。而一向胸無大誌的魏惠王又無一個周全的辦法,來重新立下自己的威嚴,就隻好再度借用我孟軻之名,為其添上一筆朱砂。”


    孟軻的神情開始有些遊離,似乎他正沉浸在那迴憶中:“大梁城,人山人海,百姓貴族堵得大道水泄不通,那整整一天,魏惠王從未問過我如何謀求強國之道,如何才能擊敗強大的秦國,他就隻是拉著他的戰車,拉著他的名望,帶著最自豪的目光,繞著整座大梁城轉圈,那一日我看到,大梁城所有的人都來了,比我一生所見都要多!”


    逐漸地,孟軻的話語開始低沉起來,似乎是隱藏著一種悲哀。


    孟軻,是啊,他不是一開始就是個老夫子的,他少年時的願望何嚐不是治國平天下,何嚐不是得遇明主,薑尚不敢想,能有先師孔子的些許也就足夠了。


    可是,他最看重的才能卻不被世人所看重,世人所看重的都是他的名聲,都想抱一抱他這一棵大樹,至少可以青史留名。


    “至三日後,我方才入宮,能與魏惠王坐而論道,此番見魏惠王,我隻言心中之誌,不言治國韜略,讓君王明白孟軻不是他心中之人,他也不是孟軻心中之君!”


    孟軻又長歎一口氣,似有無盡的悲涼:“嗟乎!魏惠王不取上而取下矣。”


    到這裏,孟軻的長篇大論才結束,而在熊橫的心中,則想起了另外一篇長篇大論,那還是他在高中的時候,學過的一篇古文《孟子·梁惠王上》。


    古文中的梁惠王,必然就是魏惠王了,將其記載為梁惠王,或許是後世儒生對他的嘲諷,畢竟大梁對魏惠王來說,隻能是恥辱,不能是榮譽。


    這篇文章是孟軻的弟子根據當日的對話所記載,當中孟軻向梁惠王說出了什麽是仁義之道,什麽是仁義治國,也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一次解釋。


    今時今日,這個活生生的孟軻就在眼前,給熊橫道出了文章的前因後果,這種感觸是多麽的奇妙。


    他也徹徹底底的明白了,孟軻說這些話是什麽意思了。


    這是在告誡楚王,要看重他的才學,而不是看重他的名望,要吸取他的治國治學之道,而不是隻用名望來提升王威。


    一個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一個是虛無縹緲容易消失的,那一聲嗟乎,就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楚做始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亮跟著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亮跟著我並收藏穿越大楚做始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