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兩人再度舉起手中酒爵,共飲。
落座之後,樓緩腦海中的思緒又活泛起來。
他從來都不是個一般人,他從來也不是以一般人的標準在要求自己,在趙國時,他是趙君胡服騎射變法的得力幹淨,他是給趙君出主意護送嬴稷入秦的謀臣,嬴稷為王後他又是為趙君相秦的臣子,近乎十年,他都在秦國為丞相。
因此隻做一個使者,隻出使一國,決計不是他的選擇,更也不是他的目的,他精通兵法,精通法家,精通縱橫,熟知天下大事,他自以為放眼整個天下,他都是頂尖的人才。
他要為自己謀劃更多。
“我雖為外人,但卻頗知楚國之事,頗知於楚王是也!”
話到這裏,樓緩提出了一個問題。
他是個十分了得的策士,他通曉人心,懂得在很多時候,隻需要一個簡單的問題,就能將對方的思緒,都轉到自己的話題上來。
“不知先生如何看待寡人?”
對麵的楚王似笑非笑道。
樓緩微微頷首,麵上展露出如沐春風的笑容,一切都在他的計劃當中。
“謀定而後動,三思而行,楚王行事雖出人意表,有大開大合之勢,可實際觀之,楚王行事皆在一個密!”
密?
世人眼中的楚王,多是富有冒險精神,卻是很少有人能將他與這個密字聯係到一起,明知樓緩的策略,但熊橫還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
“如何個密法?”
“楚王久在外為人質,在郢都無任何勢力,因而在入楚之後效仿莊王之策,以為美酒歌舞而掩其誌,暗中連接臣子,荊山行宮一變而震驚天下,由此可見楚王行事當有多慎重,有多密,此為其一。”
熊橫微微點頭,算是認可了他的這種說法。
“其二者,楚王自即位之後,處處都行集權之法,卻處處都以老氏族為重用,處處都不說變法二字,卻處處都在行變法之事。我猜楚王必然是熟知於吳起之敗,才有今時今日之舉!”
這話樓緩說的很隱晦,很多事他並沒有說破。
當年楚平王任用吳起變法,就隻考慮到了變法,卻沒考慮到楚王的權勢是否支持得住變法,也沒有考慮老氏族們在楚國是什麽樣的地位,才有了變法之敗。
如今熊橫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因此他在表現的十分謹慎,即位兩年之久,隻收權之舉,沒有變法的行動。
到了如今,中樞有國事府執掌朝政,遍布楚王親信,徹底掌控在楚王手中,楚國郡守有江東、宛郡、新城、黔中,皆是楚王親信,江東有徐召為江東將軍,上庸有屈侯樂為上庸將軍,襄陽有項陽為項陽將軍,還有新城也是留有一支大軍,可以說如今的楚國,已然有了變法的條件。
無疑,樓緩就是看到了這一點,也猜到了這一點,才對熊橫說出這樣的話。
沒錯,熊橫是考慮的很周密。
“那還有嗎?”
頓了頓後,熊橫又繼續問道。
“自然是還有一密了,我尚有一疑問,需要問過楚王?”
熊橫點頭道:“先生請說?”
“敢問楚王,明年六國攻秦之時,楚王身為六國盟主,需得出大軍十五萬,不知這十五萬大軍楚王是想從上庸出呢,還是從襄陽出,又或者是另行招募?”
這個問題很關鍵,一下子問道點子上去了。
樓緩分明就是在說,楚王會不會留著上庸和襄陽的大軍,還有會別的用途呢,如果真有這樣的思慮,那就足以證明楚王考慮的周全以及周密。
談到這裏,熊橫對這位來自趙國的策士,也是一下子多了許多的興趣。
“唉,寡人的伎倆就連先生都看得出,看來要想瞞過秦人隻怕是不太容易了!”
熊橫似有感慨道。
“倘若那時六國大軍集結於函穀關,楚王卻放之上庸精銳而不用,以我對秦國君臣的了解,他們必然會猜到一二,到時候南鄭一線必會設下重防。”
到了這裏,話題一下子就被樓緩拉過來了,拉到樓緩對秦國的了解上,對秦國戰略的判斷上,他可以乘勢展現出自己的才能,展現出自己更大的價值來。
這就是樓緩的聰慧之處,對於他的思慮熊橫縱然能猜到一二,但也隻能跟著他走。
“那以先生對秦國的了解,乃是有更好的策略了?”
麵對這個問題,樓緩並沒有著急迴答,而是直接反問道:“那楚王以為此番六國攻秦,能取得什麽樣的成效,又或者說楚王謀秦到底想要的是什麽?”
熊橫知道,這其實是樓緩對於他這個楚王的試探,試探一下楚王的戰略目標到底是什麽,倘若一旦告訴樓緩,則說明已對樓緩信任,且樓緩也可以根據他所說的,做出下一步的判斷。
“嗬嗬,先生真是長於縱橫是也,以寡人之密,的確也不會認為六國起兵一戰,就可弱秦乃至滅秦,因此寡人之策在於南!”
南,必然是秦國之南,並且在秦國有一城名為南鄭。
這一說樓緩當即就明白了,楚王是想用上庸大軍來攻取南鄭,繼而能下巴蜀,如此秦國失去一糧倉,而楚國得一處咽喉之地,六國謀秦的戰略就算是達成了。
“楚王所慮甚是,要想稱霸,就須先得弱秦,而於楚國而言,奪取南鄭無疑是最好的弱秦之舉,隻是這樣一來楚王的時機可就一定要選對了,而且在必要時刻,還需得施展出瞞天過海之際,才能達到其目的。”
趁著六國攻秦之際來進攻秦國漢中,這是熊橫的一個計劃,至於具體執行,還真就沒有與其他人討論過,對此也沒有具體的行動措施,今日正好遇到樓緩這個秦國的前丞相,倒是可以好好的落實一下。
“不知什麽時機是對的,又不是什麽是瞞天過海?”
樓緩微微一笑,在那如沐春風當中,還深藏著一縷自信,一切皆如他所計劃的那般,要在楚王麵前,所展現自己應有的才華。
“時,六國謀秦戰事一發,秦人見楚王上庸大軍不動,必有所防備,此時此刻,上庸大軍切不可動也,楚王就隻需在函穀關鏖戰,縱然一年,兩年,甚至三年,函穀不破,上庸不動。”
“如若不然,上庸大軍一旦先於函穀關開動,引起秦人警覺不說,必然還會讓其餘五國看到六國謀秦,楚國得利最大,諸國唯恐楚國為大,甚至會生出退兵之心,此反為其禍也。”
“若是上庸大軍一直不動,楚王隻在函穀用力,這時日一久,函穀關秦軍壓力倍增,必然會對上庸鬆懈,而一旦函穀關破,漢中大軍必定迴援關中,此時楚王變有了機會,此為時機是也。”
熊橫聽完後,認真的思付了片刻。
說實話,他隻是想到了要用一支奇兵來給秦人一個措手不及,但對於秦人如何防備,如何破防之事,倒是沒有細思,今日聽樓緩一言,方才是清清楚楚。
真是上天保佑,在這關鍵的時刻,竟然給他送來了這樣一個人物,一個對秦國清清楚楚的人物。
“先生言之有理,還請先生繼續說下去?”
熊橫拱手道。
見及此,樓緩麵生則更加自信了。
“其二者,乃在漫天過海是也。”
話到這裏,樓緩一笑:“楚王可曾思慮過,倘若五國謀秦,獨楚國占據了優勢,其餘諸國皆無利出,該的如何?”
這……
熊橫當然想過,五國伐齊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先是攻秦一戰,齊國背刺大家,之後大家有轉過頭來圍攻齊國,若是一個處置不好,就會是這樣的局麵。
“寡人自然知道。”
樓緩是個聰明人,見楚王如是說,就知他思慮過此事。
“如此,那我就直說了,楚王漫天過海之策,便是在那函穀關被攻破之後,提前讓魏王準備一支大軍進攻河西,重新占據此處,就如同當年吳起攻秦那般,這樣天下的形勢可就徹底的變了!”
熊橫點點頭。
不錯,是徹底的變了。
這樣一來,秦國會一下子失去了河西,失去了漢中甚至巴蜀之地,西方這個鄰居會一下子迴到秦惠文王剛剛即位的那時候,從天下霸主一下子退到西陲去了,幾十年的苦工付諸東流,楚國則可以大展拳腳了。
更重要的是五國謀秦,楚魏都得到了好處,甚至秦國在如此困頓的局麵之下,韓也可向西進,這樣楚韓魏三國有都是既得利益者,便可以抱成團,一起來對抗天下諸國,正所謂合縱興楚,便是如此。
樓緩雖說得不多,但他的提醒已經足夠重要了。
望著麵前的趙國策士,熊橫也是忍不住心潮彭拜。
在詩書之上,許多人都是寥寥幾筆的記載,實則他們的生平要遠要比這精彩,他們的才華也遠要比記載的要高明,或許是因為際遇,或許是因為變故。
總之,熊橫麵前的樓緩就是一個。
“好,真好,能見先生真是寡人的榮幸!”
樓緩聞之大笑起來。
沒錯,是不顧失禮的放聲大笑。
楚王能懂他,他遇一明主,他也能懂楚王,楚國再添一賢臣。
兩人相談甚歡,直到入夜才是散去。
翌日清晨,就有詔令下,楚王以樓緩為客卿,代其出使宋國。
落座之後,樓緩腦海中的思緒又活泛起來。
他從來都不是個一般人,他從來也不是以一般人的標準在要求自己,在趙國時,他是趙君胡服騎射變法的得力幹淨,他是給趙君出主意護送嬴稷入秦的謀臣,嬴稷為王後他又是為趙君相秦的臣子,近乎十年,他都在秦國為丞相。
因此隻做一個使者,隻出使一國,決計不是他的選擇,更也不是他的目的,他精通兵法,精通法家,精通縱橫,熟知天下大事,他自以為放眼整個天下,他都是頂尖的人才。
他要為自己謀劃更多。
“我雖為外人,但卻頗知楚國之事,頗知於楚王是也!”
話到這裏,樓緩提出了一個問題。
他是個十分了得的策士,他通曉人心,懂得在很多時候,隻需要一個簡單的問題,就能將對方的思緒,都轉到自己的話題上來。
“不知先生如何看待寡人?”
對麵的楚王似笑非笑道。
樓緩微微頷首,麵上展露出如沐春風的笑容,一切都在他的計劃當中。
“謀定而後動,三思而行,楚王行事雖出人意表,有大開大合之勢,可實際觀之,楚王行事皆在一個密!”
密?
世人眼中的楚王,多是富有冒險精神,卻是很少有人能將他與這個密字聯係到一起,明知樓緩的策略,但熊橫還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
“如何個密法?”
“楚王久在外為人質,在郢都無任何勢力,因而在入楚之後效仿莊王之策,以為美酒歌舞而掩其誌,暗中連接臣子,荊山行宮一變而震驚天下,由此可見楚王行事當有多慎重,有多密,此為其一。”
熊橫微微點頭,算是認可了他的這種說法。
“其二者,楚王自即位之後,處處都行集權之法,卻處處都以老氏族為重用,處處都不說變法二字,卻處處都在行變法之事。我猜楚王必然是熟知於吳起之敗,才有今時今日之舉!”
這話樓緩說的很隱晦,很多事他並沒有說破。
當年楚平王任用吳起變法,就隻考慮到了變法,卻沒考慮到楚王的權勢是否支持得住變法,也沒有考慮老氏族們在楚國是什麽樣的地位,才有了變法之敗。
如今熊橫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因此他在表現的十分謹慎,即位兩年之久,隻收權之舉,沒有變法的行動。
到了如今,中樞有國事府執掌朝政,遍布楚王親信,徹底掌控在楚王手中,楚國郡守有江東、宛郡、新城、黔中,皆是楚王親信,江東有徐召為江東將軍,上庸有屈侯樂為上庸將軍,襄陽有項陽為項陽將軍,還有新城也是留有一支大軍,可以說如今的楚國,已然有了變法的條件。
無疑,樓緩就是看到了這一點,也猜到了這一點,才對熊橫說出這樣的話。
沒錯,熊橫是考慮的很周密。
“那還有嗎?”
頓了頓後,熊橫又繼續問道。
“自然是還有一密了,我尚有一疑問,需要問過楚王?”
熊橫點頭道:“先生請說?”
“敢問楚王,明年六國攻秦之時,楚王身為六國盟主,需得出大軍十五萬,不知這十五萬大軍楚王是想從上庸出呢,還是從襄陽出,又或者是另行招募?”
這個問題很關鍵,一下子問道點子上去了。
樓緩分明就是在說,楚王會不會留著上庸和襄陽的大軍,還有會別的用途呢,如果真有這樣的思慮,那就足以證明楚王考慮的周全以及周密。
談到這裏,熊橫對這位來自趙國的策士,也是一下子多了許多的興趣。
“唉,寡人的伎倆就連先生都看得出,看來要想瞞過秦人隻怕是不太容易了!”
熊橫似有感慨道。
“倘若那時六國大軍集結於函穀關,楚王卻放之上庸精銳而不用,以我對秦國君臣的了解,他們必然會猜到一二,到時候南鄭一線必會設下重防。”
到了這裏,話題一下子就被樓緩拉過來了,拉到樓緩對秦國的了解上,對秦國戰略的判斷上,他可以乘勢展現出自己的才能,展現出自己更大的價值來。
這就是樓緩的聰慧之處,對於他的思慮熊橫縱然能猜到一二,但也隻能跟著他走。
“那以先生對秦國的了解,乃是有更好的策略了?”
麵對這個問題,樓緩並沒有著急迴答,而是直接反問道:“那楚王以為此番六國攻秦,能取得什麽樣的成效,又或者說楚王謀秦到底想要的是什麽?”
熊橫知道,這其實是樓緩對於他這個楚王的試探,試探一下楚王的戰略目標到底是什麽,倘若一旦告訴樓緩,則說明已對樓緩信任,且樓緩也可以根據他所說的,做出下一步的判斷。
“嗬嗬,先生真是長於縱橫是也,以寡人之密,的確也不會認為六國起兵一戰,就可弱秦乃至滅秦,因此寡人之策在於南!”
南,必然是秦國之南,並且在秦國有一城名為南鄭。
這一說樓緩當即就明白了,楚王是想用上庸大軍來攻取南鄭,繼而能下巴蜀,如此秦國失去一糧倉,而楚國得一處咽喉之地,六國謀秦的戰略就算是達成了。
“楚王所慮甚是,要想稱霸,就須先得弱秦,而於楚國而言,奪取南鄭無疑是最好的弱秦之舉,隻是這樣一來楚王的時機可就一定要選對了,而且在必要時刻,還需得施展出瞞天過海之際,才能達到其目的。”
趁著六國攻秦之際來進攻秦國漢中,這是熊橫的一個計劃,至於具體執行,還真就沒有與其他人討論過,對此也沒有具體的行動措施,今日正好遇到樓緩這個秦國的前丞相,倒是可以好好的落實一下。
“不知什麽時機是對的,又不是什麽是瞞天過海?”
樓緩微微一笑,在那如沐春風當中,還深藏著一縷自信,一切皆如他所計劃的那般,要在楚王麵前,所展現自己應有的才華。
“時,六國謀秦戰事一發,秦人見楚王上庸大軍不動,必有所防備,此時此刻,上庸大軍切不可動也,楚王就隻需在函穀關鏖戰,縱然一年,兩年,甚至三年,函穀不破,上庸不動。”
“如若不然,上庸大軍一旦先於函穀關開動,引起秦人警覺不說,必然還會讓其餘五國看到六國謀秦,楚國得利最大,諸國唯恐楚國為大,甚至會生出退兵之心,此反為其禍也。”
“若是上庸大軍一直不動,楚王隻在函穀用力,這時日一久,函穀關秦軍壓力倍增,必然會對上庸鬆懈,而一旦函穀關破,漢中大軍必定迴援關中,此時楚王變有了機會,此為時機是也。”
熊橫聽完後,認真的思付了片刻。
說實話,他隻是想到了要用一支奇兵來給秦人一個措手不及,但對於秦人如何防備,如何破防之事,倒是沒有細思,今日聽樓緩一言,方才是清清楚楚。
真是上天保佑,在這關鍵的時刻,竟然給他送來了這樣一個人物,一個對秦國清清楚楚的人物。
“先生言之有理,還請先生繼續說下去?”
熊橫拱手道。
見及此,樓緩麵生則更加自信了。
“其二者,乃在漫天過海是也。”
話到這裏,樓緩一笑:“楚王可曾思慮過,倘若五國謀秦,獨楚國占據了優勢,其餘諸國皆無利出,該的如何?”
這……
熊橫當然想過,五國伐齊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先是攻秦一戰,齊國背刺大家,之後大家有轉過頭來圍攻齊國,若是一個處置不好,就會是這樣的局麵。
“寡人自然知道。”
樓緩是個聰明人,見楚王如是說,就知他思慮過此事。
“如此,那我就直說了,楚王漫天過海之策,便是在那函穀關被攻破之後,提前讓魏王準備一支大軍進攻河西,重新占據此處,就如同當年吳起攻秦那般,這樣天下的形勢可就徹底的變了!”
熊橫點點頭。
不錯,是徹底的變了。
這樣一來,秦國會一下子失去了河西,失去了漢中甚至巴蜀之地,西方這個鄰居會一下子迴到秦惠文王剛剛即位的那時候,從天下霸主一下子退到西陲去了,幾十年的苦工付諸東流,楚國則可以大展拳腳了。
更重要的是五國謀秦,楚魏都得到了好處,甚至秦國在如此困頓的局麵之下,韓也可向西進,這樣楚韓魏三國有都是既得利益者,便可以抱成團,一起來對抗天下諸國,正所謂合縱興楚,便是如此。
樓緩雖說得不多,但他的提醒已經足夠重要了。
望著麵前的趙國策士,熊橫也是忍不住心潮彭拜。
在詩書之上,許多人都是寥寥幾筆的記載,實則他們的生平要遠要比這精彩,他們的才華也遠要比記載的要高明,或許是因為際遇,或許是因為變故。
總之,熊橫麵前的樓緩就是一個。
“好,真好,能見先生真是寡人的榮幸!”
樓緩聞之大笑起來。
沒錯,是不顧失禮的放聲大笑。
楚王能懂他,他遇一明主,他也能懂楚王,楚國再添一賢臣。
兩人相談甚歡,直到入夜才是散去。
翌日清晨,就有詔令下,楚王以樓緩為客卿,代其出使宋國。